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10章 作茧自缚的武皇后

初唐:砥砺前行 第410章 作茧自缚的武皇后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10章 作茧自缚的武皇后

第410章 作茧自缚的武皇后

武皇后已经涉政,在处理上官仪这一事件中拥有很大的权力。

这也是李治惯有的操作。

这一次政治清洗,矛头直指前太子兼庶长子李忠,李治向来爱惜羽毛,这种有损自身名望的事情他向来不会亲自插手的,让他人背黑锅是李治最常用的手段。

就是李治若是知道,自己一次次将自己的媳妇推出来背黑锅,培养出来了一个女帝,导致了自己背负软弱之名,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改变自己的风格。

武皇后即有心将陈青兕牵扯入内,当即指示许敬宗将郭广敬拿下审问。

许敬宗自不会反对,他这老狐狸知道李治是打算借助上官仪之事,将李忠这个未来隐患除去。

郭广敬与上官仪交好,人尽皆知,谁能保证他不是李忠一派?

何况人拿的越多,越显得他们办事有力。

许敬宗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坐享其成。

当天武皇后就将今日整理出来的审讯报告交给了李治。

负责清洗李忠一派,以武皇后、许敬宗为首,但李治在幕后掌控着一切,所有情况最后都会向他汇报。

李治看着首次出现郭广敬的名字,漫不经心的看了一眼武皇后,继续往下看。

郭广敬的供词中交代了与陈青兕见面的情况,也说了上官仪的请求。

同陈青兕与之说的一般无二。

李治下颚的少许胡须抖动了一下,将手中的审讯报告放下。

武皇后说道:“陈大都督是昨日入的城,当时已经黄昏,没有多少人知道此事。今日一早,郭广敬就找上了大都督,说了什么并不清楚,但现在他交代的只有这点。”

武皇后用心故意说的模棱两可,一方面表示陈青兕这一入京,连面圣述职都没顾得上就见了郭广敬,另一方面又质疑郭广敬的供词有误,含沙射影的表示两人也许牵扯大问题。

武皇后深知自己丈夫的性格,陈青兕不是一般人物,文武双全,能力涉及军政,在庙堂上有一定的分量,在军队里亦有一定的人脉。

这种人别说没有二心,就算一心为公,也得提防一二,何况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这种独特的事情。

武皇后并不指望能够此次一下子扳倒陈青兕,只要能够在自己丈夫的心里留下一颗怀疑的种子,目的就达到了。

一旦让君王生疑,未来很多事情实行起来就更加便利。

武皇后眼眸里透着几分胜券在握。

岂料李治只是简单的回应了一句:“捕风捉影之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上官仪在两京生活了数十载,莫不真要将他说过话的每个人都下大狱?”

他回应的语气很轻,说的事情却是极重。

李治知道武皇后在处理上官仪的事情上是动了私心的,顺手处置了一些得罪她的人,便如反对她参政的,如跟着上官仪一起弹劾房仁裕的。

李治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不过火,他都不当一回事。

大唐不缺人才,贬黜一些人,重新升用便是。

但将目标伸到陈青兕这样急缺的大才身上,那就太多了。

何况这个大才,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于他也是忠心耿耿,即便琐碎之事都事无巨细的汇报。

这就触及他底线了。

武皇后瞬间脸色苍白,不知自己错在何处,忙道:“妾明白。”

李治挥了挥手,直接让武皇后退下去了。

武皇后走出了大殿,一股无力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一次她可输得彻底。

武皇后在权谋上有着一定天赋,她知道此番失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李治眼中,自己对陈青兕已经有了偏见敌视之心。

有了这一个印象,以后她嘴里任何关于陈青兕不好的话,都会被视为别有用心。

本来陈青兕就是一个极其难对付的存在,现在更加不好办了。

对于这一切,陈青兕并不知道,也不是因为神机妙算,提前将郭广敬的事情告诉李治,而是自身的政治水平,让他不会轻易的露出破绽。

武皇后以为可以利用的破绽,早就被陈青兕自身不经意的谨慎抹除了。

陈青兕出了皇宫,返回了家中开始写拜帖跟请帖。

离开庙堂两年半,这重回京畿,自然要将关系网重新巩固。

此番从百济回来,陈青兕特地带了许多海东的礼物。

海东穷困,但因靠着长白山,好东西确实不少。

什么人参、灵芝、东珠、貂皮之类的,都是宝贝。

陈青兕将礼物根据地位亲疏逐一分发出去,又将清流派的核心人物以及商洛文坛里的好人物逐一请至府上叙旧。

尤其是文坛里的诸多大儒。

因为上官仪的原因,文坛上下人心惶惶。

上官仪的罪是勾结前太子李忠谋反,这是灭族的大罪。情节严重的,跟他有过往来的人都会被牵连。

尤其是武皇后趁机排除异己,利用此次政治事件,将不少与之作对的人拉下马,以至于人心惶惶。

陈青兕此刻的出现,让他们寻得了主心骨,稳定了民心。

陈青兕用了五天的时间,才走完交际。

陈青兕不在,清流党的情况,人所共知。

他这一回归,毫无悬念重新获得了党魁之位。

尤其是陈青兕此番已经身为尚书,离入相只是一步之遥。

文坛自不用说,现在正缺陈青兕这样的大佬庇佑。

陈青兕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两股政治力量掌握在手上。

至于兵部尚书一职位,陈青兕也是即入即主。

他本就在兵部当过侍郎,且因为能力原因,差点就将上司架空了。

虽然离开了两年半,但兵部在姜恪的管理下并没有大变化。直至房仁裕接管了兵部,才出现了一定的变动。

房仁裕不像姜恪,纯以军功入尚书,对于政治不擅长。

他是有政治能力的,自不愿意在一个充满了前任气息的部门当一把手。

他在兵部作了不少动作,但终究在位时间不长,且他一直在外地为官,于京中并无多少力量,对于兵部的改动有限,只是作了些许小变动,就给李治踢出了庙堂。

陈青兕的回归,也得到了兵部老人的欢迎。

一切都很顺利,但陈青兕却有些烦躁。

这种情绪,甚至有些影响到他的办公。

“户部的人干什么吃的,粮食怎么还不到位。前线将士用命战斗,他们一群人在后边想着清福,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去催催……”

老同僚现在已经身为兵部侍郎的张铭立刻应诺,然后小跑着离开了尚书衙门的办公署。

张铭正巧在路上遇到了职方司主事郭瑞。

郭瑞问道:“张侍郎,尚书的心情如何?”

张铭给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道:“自求多福,别犯错了。”

陈青兕就算心中有火,也不会随意发泄,干好了事情,他还会好好表扬的,可要是犯了错,那就对不起了,少不得一顿训斥。

郭瑞有些叫苦不迭,陈青兕此番回来,一切都好,但不知为何原因,脾气可是大涨。

难道是因为在军中待多了缘故?

郭瑞只能妄自猜测,却不敢多问。

陈青兕心中的火并不是谁惹着了他,而是一种无奈,完全没有办法的无奈。

他自诩主意多,能搞定一切事情,唯独拿自家的活爹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因陈青兕镇抚百济多年,萧妙宸一人在家孤独寂寞,将对丈夫的思念爱心都倾注到儿子镜镜身上,习惯了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睡,看着夫妻两人的生命结晶,以藉慰相思之苦。

这一下好了,镜镜养成了给母亲一起睡的习惯,习惯母亲的睡前故事,习惯了母亲的安抚,习惯了母亲身上的味道。

这离了母亲,根本睡不着觉,完全不适应。

大哭大闹……

哭得是撕心裂肺,嗓子都哑了,怎么劝都是无用。

陈青兕气得真有将他回炉再造的念头……

每每看着电灯泡一样的乖儿子,陈青兕是又疼爱又气恼,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天陈青兕应邀至英国公府商议封禅之事。

这也是李治决定封禅之后,几个封禅使的第一次会晤。

陈青兕对于此次封禅很是重视,特地提前了两刻钟,抵达英国公府。

毫无疑问,他是第一个。

李绩一如既往地谦逊客气,面对陈青兕的到来,他也是亲自来迎。

陈青兕立刻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说着客套的话,一并至会客厅说话。

李绩文武双全,但他极少涉及政事,以军略为上。

陈青兕在百济多经战事,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两人话题也围绕军事展开。

陈青兕请教了一些问题,李绩经验丰富,什么战场局势没有见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对于陈青兕在高句丽使用的手段,李绩也很感兴趣。

经济封锁,政治胁迫,不战而屈人。

李绩看着面前这位侃侃而谈的青年俊杰,心中暗思:“太宗陛下,朝廷多了一位这样的俊杰,您亦可含笑九泉了。”

即便李世民离世多年,李绩这样的老臣对于那位天可汗,依旧深切怀念。

甚至可以说,他一直混迹庙堂,不愿告老致仕,就是为了等到攻打高句丽的时候,能够披甲挂帅,以完成太宗皇帝未完成的夙愿。

却不想太宗皇帝未完成的夙愿,就在面前这位青年俊杰手上完成了一大半。

就现在高句丽的情况,等他们分出胜负,李绩都不太愿意自己领兵去战了。

杀鸡焉用牛刀。

这种送上门的功绩,以李绩现在的资历都不屑去看的。

面对陈青兕,李绩是由衷的高兴与欣赏。

很快随着约定的来临,李元礼、许敬宗也先后抵达。

四位封禅使分左右入座。

面对李元礼、许敬宗,陈青兕自然居于末席。

李绩这位封禅使其实就是一个甩手掌柜。

人有专攻,李绩的能力并不表现于礼法。他武将出身,固然是智勇双全,这智也多体现于智慧,而不是博学。

李绩这个封禅正使是只有他能担任,而不是非他不可。

李绩也很有自知之明,只是开了一个头,说了两句开场白,就让下面的人畅所欲言。

李元礼比李绩要好上些许,他是做了准备工作的,将之前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三人的封禅流程作一个总结。

真正厉害的是许敬宗。

许敬宗能够得李治宠信至今也是有原因的,身为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唯一的硕果。

许敬宗的博学,让人震撼佩服。他就如一个百科全书,你说什么他都能接话,而且引经据典,说出古籍出处。

李治这人有个毛病,喜欢问问题。

到一处不知名的地方,就想问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典故。

也只有许敬宗一人能够作答。

甚至有一次,李治想要考验许敬宗,直接指着昆明池问,这昆明池有什么典故?

许敬宗没有任何迟疑就说出了是因为汉武帝派使者为镇抚南疆,被昆明滇池阻绝,因此借镐池的旧泽,凭它通过滇池,练习水战,故称呼昆明池。

李治不信邪,刁难的问了一嘴:“什么时候的事?”

许敬宗直接道:“汉武帝元狩三年!”

李治都懵了,命人去查资料,半点不差。

陈青兕也见识到了许敬宗这位十八学士的真本事,各种封禅的礼节,还有一些想封禅未得执行却有一定安排的礼节,许敬宗是随口而来,说的是头头是道。

不只是陈青兕叹服,李绩、李元礼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博学这方面,李绩、李元礼外加陈青兕都比不上一个许敬宗。

许敬宗不止是博古,还通今。他知道李治这位皇帝心里在想什么:李治有自知之明,不敢比肩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但此番封禅他是打算连同自己父亲未完成的愿望一起执行的,加上一个李世民,那就有的一比了。

能不能后无来者,李治不管,但绝对要前无古人,要将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三人的封禅排场都压下去。

所以这一次李治不止要带大唐的文武百官,还要将四方诸夷的国王、使者都带到泰山,一起朝圣。

这是古未有之的情况,需要新的仪式……

此次会议也以此为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