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83章 不战而制胜

初唐:砥砺前行 第383章 不战而制胜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83章 不战而制胜

第383章 不战而制胜

陈青兕见沙陀相如已经受到了黑齿常之的影响,诚心归附心中也是欢喜。

百济现在的情况表面大定,但其实内里依旧暗流涌动。

想要让一个存在数百年的国家彻底臣服,哪有那么容易。

只不过陈青兕用雷霆手段震慑住了他们,又强势的覆灭扶余丰的叛乱,全歼了四万倭兵,百济内部的宵小不敢妄动,俯首听命。

这种震慑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会因为恐惧的累积,会渐渐的走向极端。

威慑不是治理一个地方的最好情况,它带来的效果只是一时的……想要永远的掌控,真正长治久安,必须做到恩威并施。

陈青兕道:“倭国人在冶炼方面并不擅长,不知山中有宝。昔年虬鬤客张仲坚率众出海,所行之人就有一位精通风水堪舆的奇士。他曾游历石见,探得山中有大银矿。抵达百济的时候,特地寻人暗访调查,确定了山中确有大矿,储量异常丰富。”

陈青兕固然不虚倭国,却也不愿拉着唐军陷入与倭国死磕的泥潭之中。

两人当即就定下了基调。

弁正跟着窥基大师,自然感受不到人情冷暖,只以为所有唐人都是他遇到的样子。

就这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刘仁轨想不出任何可取之处。

陈青兕、刘仁轨两人眯着眼睛,似乎在看倭国勤王大军的未来。

这些所谓的平原加起来还不及中原江南的一个大州。

飞鸟京!

“哼!”中大兄皇子不屑一顾的将手中的檄文丢在地上,“他们也就只有这点小伎俩了。”

倭国本就耕地少,耽误了收成,会直接影响生计问题。

除了少数位于平原处的藩主,拥有一定的存粮,大多数的藩主是无法存储过多粮食的。

陈青兕知道如何得知石见银山的消息是最大的漏洞,也一早想好了借口。

但很快,陈青兕就失望了。

倭国皇室掌握着得到完全开发的畿内平原,拥有的粮食可称举国之最。

这位大才子身在卢家,衣食无忧,仕途顺遂,体会不到骆宾王的那种感觉,应该也写不出“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这等字句。

随后陈青兕拉着刘仁轨在朝仓宫雅致的别院里,一壶小酒,两碟小菜,相对而坐。

刘仁轨摇头不语。

陈青兕又与刘仁轨商议了一下细节,方才分别。

这了解的越深,刘仁轨便觉得古怪。

他们通常在夏冬时候动兵,一场大战持续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半年。

因为战斗一方的农兵需要回去种地回去收割。耽误的时辰,等同耽误了收成。

现在犬上三田耜确定了,唐廷的目的不是要灭倭国,要的是罪魁祸首中大兄皇子的命。

刘仁轨突然想到一事:“如果说来,大都督的目的就不是灭了倭国。”

这是了解了倭国内部情况以后,两人定下的最佳方略。

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才是王道。

但此番征伐耗损了不少,而今他们为了对付唐军,开始将举国之兵调往畿内,准备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

他让人将檄文散发出去,同时也针对接下来的战略,对于唐军作了一定的调度,尤其是将大唐水师调拨至濑户内海。

“原来如此!大都督,可藏的深,就觉得奇怪,区区倭国,真不值得这般劳师动众。”

陈青兕遗憾道:“你我相识一场,在这默契上,却差了一筹。”

玄奘法师是大唐最著名的紫衣法师,窥基大师又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

现在……

陈青兕也在案几上写下简单的两个字。

倭国不同于中原,他们地处狭长的岛国,境内八成皆是山地丘陵,并不适合耕种。

陈青兕的檄文并没有效果,没有掀起一点风浪。

如此一来,自己将是日本的英雄?

英雄怎么能退位?

中大兄皇子忍不住翘起了嘴巴,幻想着自己成为日本救世主的时刻。

“为了倭国,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他有些期待,看看这位大才子能够写出一篇什么样的檄文。

而刘仁轨写的却是:“不战胜敌。”

所以从一开始就不信难波惠日编造的谣言。

可与他想象中骆宾王的那篇檄文差点意思。

如陈青兕预料的一样,此刻倭国上下士气正盛,他们已经被激发出了护卫国家的斗志思想,满心满脑的都是要将入侵的唐军驱赶出倭岛,喊出了“日本岛是日本人的日本岛,将入侵贼寇,驱离出岛”的口号。

他知道现在倭国依旧以中大兄皇子一派为首,他们的檄文是取不得多少效果的。

刘仁轨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如此说来,那就是他们为了鼓励士气,恶意编造的事情了。”

陈青兕接下来在百济所行之道将会是施恩,通过黑齿常之、沙陀相如这些在百济拥有一定地位身份的降将,将恩惠层层向下散布,以获得最佳效果。

但只要中大兄皇子一派,日暮西山,这檄文就会成为倭国那些败犬最后的稻草,也将是捅向中大兄皇子一派的刀。

刘仁轨便是通过收买这些归化汉人,了解倭国的国情。

无论如何,陈青兕都不可能让倭国掌控在中大兄皇子、大海人皇子这些倭国有能力的皇帝。

为了日本,中大兄皇子已经决定放弃自己的政治生涯,交给弟弟接任。

他见刘仁轨正想开口,突然想到《三国演义》里的一幕,说道:“先不急着说,你我写在这桌子上,看看是否所见略同。”

除非出现真正战略上的过错,或者下面的人有真正更好的见解,一般来说,基调都是定下的。

倭国在圣德太子那时代,就开始向国内引进归化汉人。

犬上三田耜眼中也闪过一丝怒意,他没有弁正那么单纯,尽管也不全信难波惠日的话,却也知道有一部分是真的,就是不知道,半真半假的话语里,哪一些是真,哪一些是假。

如果自己带领天下勤王军,在战场上彻底击溃唐军,届时威势必然大涨。

但涟漪还是有的……

石见银山,不,现在应该叫东隅银山。

所谓的集众人之长,不过是给下面的人一个参与感而已。

他们的耕地就那么一点,产量得不到提升,大多藩主自然不存在余粮这东西。

陈青兕这里是“不打!”

如此能打的猛将,就应该去西方在面对吐蕃、大食的战场上发光发热,而不是缩在百济这一亩三分地。

倭国这些年发展迅速,除了依靠遣隋使、遣唐使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归化汉人也有不少的功劳。

现在得知陈青兕本意在石见境内的大银矿,一切都明了了。

开始对倭国真正的定计布局……

这些归化汉人大多都是南北朝的难民,那个时候中原天下动荡,混乱不堪。

陈青兕也不怕将两人培养成百济未来的无冕之王,他们就是最朴实的工具人。

这些人多多少少都获得了重用,对于倭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等到两人威望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候,不管是李治,还是陈青兕都不会让两人踏足百济领土的。

倭岛狭长,崎岖多山,平原面积狭小,物资极其匮乏,国内只有少数平原,如浓尾平原,京都一带的畿内平原,以及关东平原等。

和尚弁正将手上的檄文递给了犬上三田耜,说道:“我便知道,唐人都是谦逊友善的,怎么可能如难波惠日说的那样无礼?”

故而在倭国绝大多数的战斗,至多不会超过半年。一超过这时间,兵卒就会无心战斗,想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他将倭国在飞鸟京发布的檄文跟陈青兕一说,檄文上各种丑化陈青兕嚣张跋扈,将他视为魔王,要将整个倭国吞噬的恶徒。

陈青兕道:“日后有机会,可随手覆灭。现在费心费力,讨不得好,灭之作甚。”

“我数到三,一起揭示答案!”

真正的大事,永远是最小撮的人先决定的。

陈青兕道:“我也是这个意思,但更进一步,在倭国的庙堂上培植亲唐一派,彻底颠覆他们当前的政治生态。据我所知,倭国是有亲唐一派的,只是给刻意打压了。最好让他们内部先斗一阵子,给我们在倭岛立足的时间。等到我们站稳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犬上三田耜压低着声音。

依照他的看法,将对马岛掌控在手,挽扼要地,威胁倭国、新罗的海岸线即可。实无必要,为了无法耕种,难以立足的山地,劳师动众。

随着“三”字落下,陈青兕、刘仁轨都移开了手掌。

坐在朝仓宫的主位,陈青兕嘉奖了每一个位将官的功绩,作了简短的总结,以大都督的身份表示出对于他们功绩的肯定,让他们再接再厉。

刘仁轨听到这里,心中的一切疑难问题都得到了解释。

他们可种田地稀少,也形成了特殊的作战方式。

“可恶,那混账,竟将自己的命与我倭国的命绑定在一起,他凭什么?”

在弁正眼中,中大兄皇子才是真正的魔王。

奈良斑鸠町法隆寺。

听着各地的勤王军一点点的聚集,手上的兵越聚越多。

陈青兕面对刘仁轨一人,说出了自己最终的目的。

弁正低声道:“我们应该怎么做?”

黑齿常之、沙陀相如在未来将取得至关重要的地位。

倭国这个岛国对于他们中原来说,实在无利可图。

陈青兕想了想,也没有想着让卢照邻修改了。

意义一样,可配合的却不到家。

既如此不如耗着,看倭国的勤王军聚在畿内,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陈青兕想了想道:“如此……左右闲来无事,那就跟他们玩玩舆论战。正好试一试,那些亲唐派的成色。”

老祖宗的智慧是经久不衰的。

就看倭国这大军聚集在畿内,能够坚持到几时。

陈青兕笑着,说道:“一、二、三!”

倒不是卢照邻写的不好,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才子,论文采那是这个天下最拔尖的存在。

“等!”

中大兄皇子现在有些意气风发。

中大兄皇子眼中透着一丝死灰复燃的野望。

连他自己也想不到在这危难的时候,国内竟然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一个个原本不太听话的贵族,一个个相互矛盾重重的藩主,面对唐廷的威胁,居然罕见的众志成城,联合在了一起。

自从中大兄皇子掌权以后,他开始恢复神道地位,有意无意的打压佛教。

刘仁轨说道:“此事倭国人不清楚?”

北方的汉人除了南逃之外,还有不少人是向海东半岛逃亡的。

陈青兕立刻找来卢照邻,让他写一篇檄文,说道:“言辞犀利一些,将我们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总之透露一个意思,我大唐有仇必报。此番倭国侵我疆域,伤我将士。不将罪魁祸首诛服,绝不罢兵。”

刘仁轨先是一怔,随即笑道:“若是略同,当真是一件美谈。”

弁正是大唐留学僧,永徽四年出使大唐,有幸拜入玄奘法师二徒弟窥基大师的门下修习佛法。

刘仁轨拿下肥后、筑紫、长门之后,开始恶补倭国内部的情况。

只是因为内部的原因,并没有成功。

这也是海东半岛崛起的重要原因。

跟倭国打,最好的战术就是不打。

刘仁轨也不细问,说道:“即便现在不知道,待我们取得石见,正式开采银矿的时候,倭国肯定知道。这泼天的富贵,谁不眼红。肯定会明里暗里捣蛋的,除非将他们彻底打服,让他们不敢心生歹念。”

他的檄文写的有理有据,字句清晰,道理明了,可称檄文典范。

他说着用手沾了点酒,在案几上书写,为了避免陈青兕偷窥,还用手将答案盖住了。

不管在什么时候,拿出来商议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犬上三田耜说了一个字,“现在天下勤王军纷纷向近畿集合,我们不是对手,先等一等。”

他说着望向刘仁轨道:“正则,对于打服倭国,你有什么好想法!”

“兄长……”

大海人皇子大步走进殿内,低声道:“不好了,赶来的勤王军大多都没有携带多余粮食,需要我们补给。可我们的粮食,也不多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