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60章 安排 召见

初唐:砥砺前行 第360章 安排 召见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60章 安排 召见

第360章 安排 召见

房仁裕一直奈何不得百济的叛军,并非实力不济。

唐军的实力在一连串的胜利中已经展现,奈何不得他们的主要原因是对方太会躲藏。利用百济多山多林的特点,躲避他们的主力,在他们顾及不到之处,随意出击。

对方的特点就是兵少,容易隐藏,有豪绅暗中支持,常避开他们的主力,出现在薄弱之处。

现在贼兵让自己养大了,固然威胁更大,但失去了最让人头疼的隐蔽性,也会衍生出巨大的后勤问题。

这一切变故都是破敌的契机。

而促成这一契机的,不正是自己?

想着自己之前的无力,又想想现在因为自己的无力而衍生的战机,满嘴的不是滋味。

房仁裕见陈青兕兴致昂扬的与自己商议,更觉郁闷,也不知是不是错觉,总觉得面前这位取代自己的大都督,与自己商议的事情每一件事都能扎自己的心。

他这么想其实并没错。

陈青兕对于百济的情况就是摸着房仁裕过河,已经将面前的路该走的,不该走的都走了一遍。

陈青兕发现问题再行解决,远比房仁裕按部就班更加便捷。

他针对房仁裕在百济这些日子的军政上的不足入手,极有针对性,直指要害,可不处处扎心。

这也是房仁裕最难受的地方,因为问题是确实存在的,他避无可避,只能配合着陈青兕解决。

陈青兕知道房仁裕对于百济的了解在自己之上,军事上的实战水平,也在自己之上。

房仁裕心胸算不得宽广,却也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败坏国事之人,提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这也是陈青兕需要的结果。

在兵部的这些年,他累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见识。但他见多了空有一身理论,需要实际运用的时候,两眼一黑,手上抓瞎的例子。

理论必须结合实践,才有最佳效果,理论是事情的上限,实践才是根基。

两者缺一不可。

陈青兕缺乏实践经验,而房仁裕一大把年纪,经验最是丰富。现成的打工人不好好压榨,还等着他交接好后,离开了,再追悔莫及?

接受了房仁裕中肯的意见,陈青兕立刻召集麾下诸将,一起商议军务。

一刻钟以后,熊津州将帅齐聚。

陈青兕自是居于上首,在他身前左右上首恰是两个白衣:房仁裕、刘仁轨,次之是黑齿常之,黑齿常之本就是百济的边帅,归降之后,地位也不低,正四品的官职,只次于房仁裕、刘仁轨罢官前的职位。

黑齿常之下面的水师统领杜爽,果毅将军贺庆豪,左郎将孔成,右郎将顾兰,致果校尉杜敏,以及程务挺。

这里自然不是唐军在整个百济的将帅,而是熊津内部的将帅,还有四大将官驻守于马韩、东明、金涟、德安四地。

陈青兕先总结了之前战略上的不足:“敌在暗,我在明,他们熟悉地形,能够借助山林的掩护,随意出击。而我们之前,过于在乎,以至于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中了他们的疲敌之计,来回救援,疲于奔命,以至于心力憔悴。所以本督决定,扼守关键要地,先巩固自身,稳住阵脚,寻求破敌之机。”

贺庆豪看了一眼房仁裕,见他并不说话,硬着头皮出班道:“如果他们进攻其他偏远县村怎么办?”

陈青兕道:“不管!”他眯起了眼睛,说道:“他们不是自诩百济正统?相信他们不会对百姓动手。只要县村无我军防守,他们进攻谁去?”

贺庆豪犹自不解,问道:“可这样不是助长他们气焰?他们既可以聚少成多,不断进攻偏远县村,将我军实控之外的力量进行串联整合。如此一来,他们既有据点,又有百姓壮大实力,岂不等于养寇?”

陈青兕却颔首,斩钉截铁的道:“本督目的,就是养贼,将他们养得白白胖胖。”

说到这里,如刘仁轨、黑齿常之这样名将已经领会意思了。

陈青兕也不打马虎眼说道:“本督认真分析了诸位与贼交锋的所有战绩,我军之所以陷入被动,并非不敌,而是寻不得敌踪。但只要贼人有了据点,有了反抗的力量,自不怕他们重新躲进山中。而且我们扼守关键要地,可以将百济所有产粮地护在其中。贼人所凝聚力量越强,越是需要粮食支持。到那时,求战的就不是我们,而是他们。”

贺庆豪听到这里,心中大定,忙道:“大都督英明。”

“可贼人似乎有别的物资来源。”

说话的是杜敏,他是房仁裕的亲信,当初他率领亲卫突杀进入叛军在大屯山的北麓的军寨时,面对的是一个空营。

杜敏知是中计,却也没有失了理智,反而在事后认真的查探了军寨每一处角落。从叛军遗留下来各种痕迹表明,叛军的军备物资很丰富。尤其是他们储存粮食的地方,粮食虽然搬空了,但是留下来的印迹印痕却表明了贼人的粮食储存,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加充沛。

陈青兕赞许的对杜敏点了点头,尽管他知道这位杜校尉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但不妨碍对他的赞赏。

“所以……这也是本督决定封锁一切,叛军可能得到的支援。”

“刘兄!杜统领……”

陈青兕说着望向了刘仁轨、杜爽。

刘仁轨、杜爽一并出班。

陈青兕道:“叛军与南方的倭国关系匪浅,他们的物资从倭国获得的可能最大。刘兄,即日起,你为首原刺史,负责首原周边的军政要务。杜统领,你将麾下水军分为三部,一部交给刘刺史,驻扎鸣梁峡。你亲自率一部驻扎勿阿兮郡,余下一部留在熊津港,受本督直辖。”

首原位于百济最南端的沿海州城,百济南部岛屿星罗密布,鸣梁峡挽扼要地,守住鸣梁峡,等于守住倭国从百济入侵海东的道路。

至于白江口则位于熊津江下游附近,都快兵临熊津了。

历史上唐军在百济是处于劣势的,直到刘仁轨打赢了白江口之战,方才扭转乾坤。

陈青兕既然来了,就没想过自己会让倭国逼得兵临城下,再来一次白江口之战。

倭国赶来,那就让刘仁轨在鸣梁峡等着他们。

这一次别说熊津,连百济的陆地都不让他们靠近。

扎勿阿兮郡是后世的木浦市,位于海东半岛的西南角,上可以支援熊津港口,下可以支援鸣梁峡,以备万全。

刘仁轨、杜爽齐声领命。

陈青兕又望向贺庆豪道:“贺将军,伱领所部北上,前往久迟,封锁所有高句丽南下的路线,所有能够运粮的道路,都给我堵死。”

贺庆豪高声领命。

“孔郎将,顾郎将……你们将本部兵士驻扎于熊津江两岸,将全州北部封锁。但凡有一个贼兵入境,本督都要治你们的罪。相反,只要抵住叛军,本督重重有赏。”

全州拥有百济最大的平原,也是百济最大的粮食产地。守住全州,等于从内部断叛军粮食来源。

陈青兕一条条的任命下达,条理清晰明朗,让人信服。

这般气度也让两人情绪尤其复杂。

首当其冲就是房仁裕,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他也不确定陈青兕的这些举动调度能不能成事,但可以肯定比他之前的安排要强上许多。

另一人就属黑齿常之了。

陈青兕的调度避开了他,让他不至于跟同胞国人战场厮杀,确实令他松了口气,但他更加清楚,陈青兕的安排针对性太强,那些叛军怕是受不住这安排。只要能封锁住外来的物资,就这种扼守关键要地控制产粮地的战术,对于百济内部是致命的。

任何时候,吃饱肚子永远是第一要务。

控制了粮食,等于控制了一切。

“真要等到一切尘埃落定,自己无功而返?”

黑齿常之暗暗焦虑。

军事会议结束以后,刘仁轨最后找上了陈青兕。

陈青兕说道:“正则兄,还有事情?”

刘仁轨道:“大都督的安排调度,可以封锁高句丽、倭国的粮食入境,却忽略了一点。”

陈青兕笑道:“说的是新罗?”

刘仁轨肃然道:“你我一路探讨海东局势,最头疼的不是高句丽、倭国,而是新罗。暗处的敌人,远比明处的厉害。新罗与百济的疆界相连,长达数百里,我们手上的兵力有限,做不到将所有通道封锁。新罗这一点不解决,大都督的全盘计划,只怕起不到效果。”

封锁高句丽、倭国的支援并不难。

高句丽与百济就北方一小块地方接壤,倭国则隔着大海,水师挽扼海峡足矣。

可新罗、百济的疆界贯穿了南北,大半个海东半岛,数百里的间距。

陈青兕却智珠在握的说道:“所以,我已经修书一封,让新罗王来熊津见我了。让他来,就是为了解决此事……”

**********

新罗国都金城。

新任国王金法敏看着手中的信,牙齿咬的咯咯作响。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他将手中的信搓揉成一团,脸色涨的通红。

“大王,要沉得住气!”

金庾信在下首低喝。

金法敏憋屈的将手中的信重新摊开,快步走下殿,递给自己的舅舅,说道:“阿舅,你看,他陈青兕在信中招呼我去见他。孤可是新罗的王,他竟直接让孤去见他,将孤当成什么了?他堂堂大儒,号称文曲星下凡,一个请字都不会写了?”

他气得浑身颤抖。

如果陈青兕在信中稍微婉转一点,写了一个请字。他都会考虑去见一见,来自中原天朝的传奇人物。

但是没有,陈青兕在信中的态度,就好似他这位新罗的王如同他的属下一样,招之则来,挥之则去。

金庾信看着手中皱巴巴的信,见信里的态度,眼眸中也透着一丝怒意,握信的手,紧了紧。

金法敏骂道:“这家伙果然不是好对付的角色,只可惜那一箭没有要他的命。”

金庾信闻言,也道了一声:“可惜!”

金法敏忽然想到了什么,略带紧张的抓着金庾信的手道:“阿舅,会不会他们发现刺客是我们安排的,叫我去问罪?”

“不会!”金庾信肯定的摇了摇头,“那蠢货固然惜命,以至于落入贼人之手,却非叛国之人,这点臣可以肯定。”

刺客正是金庾信安排的,这位海东的孔明,通过对陈青兕崛起的分析,提前判断出大唐战略上的改变是因为他。

尽管一开始金庾信也不相信,一个穷困少年,凭什么能够在战略国策上指点江山。但事实就是如此,容不得他不信。

金庾信不在乎房仁裕这位熊津都护,但对于陈青兕这个熊津州的大都督却是满心忌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徒弟,也要将之除去。

刺客是金庾信从新罗花郎中特地挑选出来的人才,经过特别培训,将之安排入百济,负责百济的情报工作。

他对于刺客的要求是一箭射出之后,不管死活,立刻自尽,以免遭罪。

只是刺客在百济生活的二十年,在当地娶妻生子,不再是一个冷血的工具,有了求生之心,并没有照办,想着那万分之一能够活下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了逃跑。

尽管出了意外,导致对方失手被擒,但金庾信依旧相信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死士不会出卖新罗的。

“那蠢货只要咬死是高句丽,就无处求证。大王放心就好……”

金庾信蹙眉安慰。

“那就好!”金法敏明显松了口气,说道:“那陈青兕这狂徒,让本王特地去熊津,阿舅可知为何?”

金庾信道:“只怕是为了我们接济百济叛军一事。”

“他知道了?”金法敏脸色瞬间煞白。

金庾信道:“多半是有所怀疑的,如他这样的人物,所思所想远非常人可比。不过大王放心,怀疑与有实证不是一回事。哪怕他怀疑的精确,终究是怀疑。他们需要我们一并对付高句丽,不会因为怀疑与我们交恶。他陈青兕终究只是一个大都督,不是天朝的皇帝。”

金法敏道:“那孤去是不去!”

金庾信沉吟片刻道:“由老臣代劳,让老臣去会一会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