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54章 威武唐军 一举多得

初唐:砥砺前行 第354章 威武唐军 一举多得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54章 威武唐军 一举多得

第354章 威武唐军 一举多得

程名振并没有作出任何特别的安排,只是领着陈青兕、刘仁轨、黑齿常之一行人前往营州军营。

作为大唐王朝的最前线,面对时刻的威胁,整个辽东辽西都处在全面备战状态。

这里本是胡汉混杂之地,又与各部接壤,已经不能用民风彪悍来形容了。

而是好勇轻生,在这里因为口角起冲突丧命的人比比皆是,此地的兵源,先天就比别处多了几分杀气。

程名振知陈青兕用心,但他觉得大唐军队本就天下无敌,没有必要特别对待。

事实也是如此,一入营州军营,陈青兕便察觉到一股肃杀的气息。

程名振是特地选择将士操练的时候来的,正值兵卒训练正激烈的时候,满营都是此起彼伏的喊杀之声。

来到一处巨大的校场,一千长盾手举着可以遮住大半个人的大盾前行,他们高举着巨大的长盾将自己包裹起来,相互并排而行,严丝合缝。

长盾手的后边是手持着长枪的枪兵纵队,枪兵之后是持拿圆盾、唐刀的刀盾兵,接下来是弩手、弓箭手,最后是骑兵,他们在后方自主移动。

在军队前方三十步外,竖立着一排排的草人。

长盾手如墙而进,在靠近草人二十步的时候,弓箭手突然箭雨倾洒。

在后排弓手射击的时候,所有唐军皆未止步,即便是最前面的长盾手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密集的箭矢跃过人群,洒向了草人。

陈青兕略显惊叹,倒也不觉得这有多少厉害之处,毕竟他见过世界第一陆军的列队,见过真实影像里的冲锋,还见过各类影视特效,这种景象,却是小场面。

黑齿常之却是一脸震撼。

战场之上背心是最薄弱的地方,弓箭手的射程远近是看兵卒个人,并不是固定的。相同的弓箭,不同臂力的人射击远近并不能统一。

弓箭手在六十步外,对先头部队离敌二十步近距离的射击。

这在他们百济军中是想都不敢想的,面前的唐军却是轻易做到了。

黑齿常之深知兵卒在战场进攻的时候,能够做到这点,会取得何等优势。

就在他心中盘算的时候,一直前进的长盾手突然后撤。

身后的长枪手在同一时间上前,双方错着身位竟在几个呼吸间完成了对调。

在弓箭手箭矢覆盖之后,盾阵竟然瞬间变成了长枪阵,他们快步突刺,将手中的长枪,将身上布满箭矢的草人刺倒在地。

长枪手步步推进,刀盾兵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了长枪手的左右翼,即成为长枪手的盾,也可随时向前支援,参与搏杀。

黑齿常之心想,若有骑兵,可避开锋芒处,迂回至侧翼,切入刀盾手。

他这念头一起,却发现弩手已经出现在了刀盾手的中间。

骑兵真要赶来,还未到近处,首先就得吃一两轮的弩矢射击……

果然!

在下一刻,随着一声“蹲”

刀盾手皆半蹲在地,劲弩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

同一时间,骑兵队也跟着行动。

虽然没有真正的敌人,但是长盾、刀盾、长枪、弓箭、弩手、骑兵之间的配合,让他叹为观止。

黑齿常之左右看一眼,发现似乎只有自己受到刺激,其他如刘仁轨、赵持满、程伯献都是略微激动,并没有多少波澜,至于陈青兕这位百济熊津州的大都督最是淡定,一点额外的反应都没有。

难不成,唐军都是这水准?

黑齿常之喉间上下微动,有些惊惧。

其实他这么想一点也没错。

唐军的训练方式源于大唐军神李靖留传下来的战阵之法。

唐以前历朝军队大多都归于将帅直辖,他们或是私人曲部,或是宗族部队,直到大唐改良并推行府兵制,将将帅与兵卒脱离,兵卒尽皆归于国家,由地方府兵统一管理,统一训练。

这规范化的训练,训练方式也有了变化。不再是单兵种的独自训练刺杀列阵,而是训练全兵种混合作战。

李靖将兵卒分为跳荡兵、奇兵、战锋队、弩手、弓箭手、马军等部,跳荡兵为用来对付敌军的主力突击部队。奇兵作为预备兵,与骑兵混合编组,作为跳荡兵的后备力量展开反击,与跳荡兵和奇兵配合作战的还有弩手、弓箭手……

总得来说,唐军已经在李靖天才的构思下,形成整体战术的变革,唐军出战便是一个完整的作战团队。

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这也是唐军这阶段,唐军无敌天下的缘由。

不只是装备,整体的军队制度都领先于这个时代。

陈青兕看着唐军诸部列阵的方位,突然道:“程都督,这前后二阵、左右一阵,排列的位置像极了六瓣花,这就是李卫公的六花阵?”

程名振眼中闪过一丝敬意,颔首道:“正是六花阵,我军常以此阵训练,以此阵对敌,至今未逢一败。”

他语气中充满了骄傲自豪。

陈青兕也微微颔首,这段时间他在兵部,日夜苦学,对于兵事已有一定了解。

六花阵将诸多兵卒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又非一成不变,能够灵活的依靠兵种间的特点来应对各种情况。

理论上这阵可以应对一切情况,当然也只是理论。

真遇到恶战的时候,将帅的指挥与兵种间的配合,肯定不会如此流畅自然的。

因故要做到无往不利,非常考验将帅的能力,以及兵卒自我水平。

且不闻三三制战法在子弟兵手中那是神一样的存在,在其他人手上却如东施效颦。

陈青兕瞄了一眼黑齿常之,见他表情复杂,却也知道目的达到了。

一行人留在军营里用膳,都是尚武的汉子,相互熟络之后,相约在校场上比试骑马射箭。

陈青兕也见识到了薛仁贵的厉害。

赵持满在史书上号称力搏虎,走奔马,黑齿常之也是赫赫有名的虎将,但他们无一人能在薛仁贵手上走过十合。

那巨大无比的方天画戟,在他手上举重若轻,无迹可寻。

赵持满、黑齿常之与之对上,只是三合就失去了还手之力,免力强撑,直至落败。

陈青兕看着威风凛凛的薛仁贵,那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赞叹道:“薛将军之勇,若霸王在世矣。”

程名振在上首,眼眸中也满是赞许,薛仁贵的个人悍勇,在他的印象中甚至超过了秦琼、尉迟敬德。

陈青兕心神转了转,说道:“程都督,你我一见如故,再跟你商量个事?”

程名振眉头一皱,警惕的瞧着陈青兕,说道:“怎么?”

陈青兕陪着笑,说道:“百济之局,不易破。我手上正缺好手,若能得薛将军相助,将事半功倍。”

程名振心中大骂:“书生文人果然没一个好东西,自己推心置腹,竟想挖自己墙角?”

他露出为难之色,道:“这可不好办,薛将军并未我直属部下,他乃陛下亲自安排入某麾下,以应对东北恶劣局势。某说的可不抵用……”

陈青兕很随意的道:“这不是问题,只要程都督同意,陛下那边,由我去说。”

程名振听到这里,立刻黑下了脸,李治对陈青兕的器重人尽皆知,保不准真能办成此事,不满道:“陈大都督可不厚道,薛将军可是某的左右臂膀,你这生砍某的臂膀算什么事?”

陈青兕却一脸赔笑,道:“程都督说这话可就见外了,都是为朝廷效力,何必分的那么清?不如程都督说了条件,怎样才会放手?”

程名振一口回绝道:“不可能,某就算放任何人,也不会放薛将军。”

陈青兕道:“包括令郎?”

程名振决然道:“包括犬子!”

陈青兕一拍大腿,说道:“好,那就要小将军了。”

程名振先是一怔,随即也跟着一拍大腿,说道:“大都督诓我!”

陈青兕赔笑道:“这怎么能说诓?在下是真心欣赏令郎,只是令郎在都督帐下,大志不得伸张,不如让某带去百济。”

程名振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看着一脸微笑的陈青兕,也有丝丝感激。

作为一个父亲,程名振焉能不知自己儿子的本事,文韬武略,更胜自己,只是他不敢提拔重用自己的儿子。

程名振并非纯粹的武夫,他是以治理州县而扬名,有一定的政治嗅觉。

朝廷对于边帅授予的权力过大,程名振深知自己这些年坐镇辽东,在军中累积了大量威望,一旦自己重用自己的儿子,那么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威望,程务挺将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威信,成为辽东军的少帅。

这在程名振看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尤其现在的皇帝是李治,而他程名振却曾是隐太子李建成麾下的爱将。

当然程名振并不了解李治,他跟李治就没见过几次面,而李治朝因为要跟关陇勋贵交锋,内部颇为动荡,揣测他这个帝王不是好相处的,存着一定的戒心。

程名振这些年培养自己的儿子,多是将之以亲卫的身份带在身旁,言传身教,即便立有功绩,也分给他人。

这些年程务挺立了不少功,但官职还是一个校尉。

陈青兕在见到程务挺的时候就觉得奇怪,一个辽东军的少帅,怎得冒着风雪领着百骑来迎接自己。

进了营州,见了程名振才知道程务挺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

在这种区别对待下,程务挺干着最累的活磨炼自己,但自身的职位却并没有得到提升。

陈青兕从程名振对自己的态度就看出了他的本意,动了将程务挺收为己用的意思。

程名振不敢在辽东使用程务挺,留着是屈才,还不如让他来用。

至于薛仁贵,那不过是一个噱头。

当然如果程名振真要给,陈青兕也不会拒绝的。

程名振原先的想法是自己先磨砺一下程务挺,待致仕告老以后,返回老家,然后凭借自己这些年的功绩给自己的儿子在京中求个将军,由他自己闯荡天下。现在陈青兕想将程务挺带走,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自己已经耽误了儿子许多年了,现今正好有让他展露獠牙的机会,焉能错过?

“如此!”程名振抱拳拜道:“程某谢过大都督。”

陈青兕眯着眼,心底舒坦。

程名振是洺州平恩人,当年刘黑闼叛乱,程名振的母亲潘氏、妻子李氏在途中,被刘黑闼抓获,当时刘黑闼在冀、贝、沧、瀛等州用水路、陆路运送粮草,以抵抗唐军。程名振带领一千多兵卒截击刘黑闼,攻占冀、贝、沧、瀛等州,阻击运粮通道,毁掉刘黑闼的全部水陆运粮工具。

刘黑闼一怒之下杀了程名振的母亲、妻子。

程名振伤心之下,一时不曾再娶,直到中年时才娶妻有了程务挺。

程名振中年得子,还是一个麒麟儿,对之万分宠溺。今日起,对上百济,辽东这边,先天性的就要矮上一头。

陈青兕并未在营州多待,踏上了百济之路。

对于此次辽东之行,陈青兕很是满意,不止与辽东达成商贸往来,又得了一员大将,还获得了程名振的人情,当真一举多得。

因为从辽东海峡过百济,需要从海上途径高句丽,程名振特地安排了辽东水师护送。

与大唐战无不胜的陆军相比,大唐的水师显得有些籍籍无名。

但就算是籍籍无名,也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任何国家的,包括围绕地中海、阿拉伯海发展的西方。

就算加上西方虚假神话历史,也寻不到十万大军跨海作战的记录。

这个时代的大唐就有将十万大军将兵马、粮草从胶东半岛投送到海东半岛的实力。

陈青兕此刻乘坐的战舰是辽东水师的头舰,改良于隋朝的五牙大舰,长二十五丈,高达六十尺,有三层楼高。

隋朝的五牙大舰是用于长江、湖泊作战,高一些更具威慑力,但在大海之上,建造得那么高大,容易倾覆。

所以唐朝的楼船只有三层,没有五牙大舰高,但更长更宽,亦更加结实。

黑齿常之站在楼船二层,眺望着远处百济方向,神情复杂。

“黑齿将军,可有近乡情怯之感?”

陈青兕出现在了黑齿常之的身后。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