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27章 陈青兕的致命弱点

初唐:砥砺前行 第327章 陈青兕的致命弱点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27章 陈青兕的致命弱点

第327章 陈青兕的致命弱点

原本看戏的许圉师,突然就傻眼了。

这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许圉师不求渔人得利,怎么还曾被波及的池鱼了?

辛茂将本被许圉师问得不知如何回答。

他本是许敬宗的人,是他一手提拔的,自然偏向袁思敬。

但陈青兕掀起的这股势头太盛,而且冒头直指庙堂弊端士族隐患。

论势,远胜对滕王李元婴的弹劾。

谁也吃不准结果如何。

但现在……

辛茂将轻笑道:“许相公,不论袁思敬还是高智周都是一时之选。只有一个空缺,那真不好说,谁任职都有可能。现在有两个空缺,自是不用争了。”

许圉师尴尬的一笑,大有自扇嘴巴的感觉,尽管心中不舒服,却也没有办法。

就现在今上对庙堂的掌控,别说是调离一位侍郎,即便将自己这个宰相干掉,也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

很明显,礼部侍郎夏昱的外调是为了袁思敬、高智周两人让位的。

只是三日,李治下达了礼部侍郎的全新任命,袁思敬、高智周皆在其列。

长安,崔宅。

崔信明优雅的正坐堂上,看着儿子崔冬日整理出来的一叠机要情报,冷哼一声:“一个陈青兕,还真将长安搅的风起云涌。”

一说到陈青兕,崔信明眼中闪过一丝怨毒。

作为崔家的天之骄子,崔信明天生便有一种超然于众的优越感,自诩文章独步当代,远胜李百药,一枝独秀。

昔日科举,他率领的五姓精英一败涂地,便想着小的不行,自己这位老的顶上,会一会自己之后,文坛最出色的后起之秀。

面对陈青兕这位后辈,他特地派人邀约,要与之来一场文坛上的君子之争。

结果,换来了一声“不曾听过”。

崔信明三个字也因此成为笑柄。

此番再度复来,见陈青兕如日中天,不但成就大儒之名,连职位也从小小的员外郎提升到了侍郎。

这满腔不忿之余,心中又有点点羡慕,但就是这种羡慕,让他更加忌恨。

若非自己身为崔家人,李唐朝廷不敢用,哪里轮到竖子成名。

他沉着脸,随手取过一份情报,问道:“礼部现在什么情况?”

崔冬日俊朗沉稳,拱手说道:“袁思敬、高智周已经在礼部任职,两人皆是才俊,皆有二十余年的胥吏经验,很利索的接手了各自的事务……”

崔信明双眸透着一丝阴冷,说道:“卢承庆就没有做些什么?”

崔冬日道:“卢尚书并没有做多余的安排,只是分别让袁思敬主管祠部司,高智周管主客司,将两人分开使用。”

崔信明脸上带着几分嘲弄,道:“好一条忘恩负义的老狗。”

卢承庆自然是范阳卢氏中人,李治打压关东五姓是全方位的,除了打压排挤,还有利诱分化。

卢承庆就是其中之一,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大房,却背弃了五姓,心甘情愿成为走狗。

在得知袁思敬、高智周同为吏部侍郎的时候,崔信明便生一计,让卢承庆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袁思敬、高智周的矛盾,从而分化许敬宗这个大许党与陈青兕清流党的关系。

现在卢承庆却安排袁思敬负责祭祀礼仪,让高智周负责接待四夷使者。

彼此完全不接触相连,更别说会起冲突,显然无视了他们的安排。

在崔信明心中,家族的利益重于一切,皇权什么的对上家族利益,不值一提。

几百年的王朝,哪里能比他们千年世家高贵?

卢承庆这种行为,等同背叛。

“先不管他!”崔信明随即道:“当下如何压制陈青兕才是正道,绝对不能让陈青兕推起这股浪潮,不能再让李唐得逞了。”

这个再字,用得很传神。

很多人以为李世民对五姓不作为,甚至为了对外扩张,向世家妥协。但其实捅软刀子最狠的就是李世民。

以文化传承为主的世家最大的倚仗就是对文化的把控,他们掌控着文化的解释权。

古文深奥难懂,一句话几个字就有十数个解释,如果恶意的排列一下,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意思。

经史子籍对世家怎么有利就怎么解释,以至于想要成为大儒,首先得在文化上得到十足认可。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釜底抽薪,让孔子的后人孔颖达跃过关东士族,编写《五经正义》,由官方直接定儒家文化的解释权。

关东士族自然不认,甚至不屑一顾。

而李世民直接将《五经正义》与国子监,科举挂钩。一副你们可以不认,但是国子监教的是《五经正义》,科举考的是《五经正义》,不学《五经正义》就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关东士族因此丧失了儒家正统的解释权……

此事对于关东士族影响极大,以至于被关陇勋贵死死压在脚下。

崔冬日也知陈青兕的威胁,现在关陇勋贵为现今的皇帝覆灭,本因他们趁势崛起的契机,但陈青兕此刻掀起的文化改革,一旦成功威胁不亚于李世民下旨弄出的《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已经打碎了他们儒家正统的话语权,现在陈青兕又来挑战他们最为核心的东西“名望”。

一旦让陈青兕成为文儒领袖,他们所倚仗的士人之望,将会向陈青兕汇聚。

只要出现一个陈青兕,未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崔冬日看着自己的父亲,迎合道:“决不允许陈青兕成为文儒领袖。”

崔信明目光看着手上的情报,道:“响应陈青兕的人不少,令狐先生竟也出面支持?”

崔冬日知自己父亲口中的令狐先生就是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当今世上最年长的大儒。

“陈侍郎曾在令狐先生手下任职,帮着他,理所当然。”

崔信明摇头道:“你是不了解令狐先生,令狐先生真要有这般懂得变通,也不至于至今还是一个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祭酒官并不小,但对于令狐德棻来说,却是小了。

文人以修国史为荣,令狐德棻一人却主修了梁、陈、齐、周、隋五部史书,足见令狐德棻的地位。只是他无心政治,一心治学修书,这才干了半辈子的国子监祭酒。

崔信明尽管自傲自负,却也有真才实学,知道连令狐德棻这样的老先生都出来发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文坛风气已经烂到底了,确实到了改变的时候。

他继续向下望去,发现除了令狐德棻,还有不少人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如孔志约、虞昶、苏良嗣、颜育德等,都是长安富有名望的大儒。

崔冬日说道:“最麻烦的还是孔志约,此人代表着孔家,拥簇者极多。”

“孔志约!”崔信明念出这个名字,语气有些嘲弄,说道:“为父早已习惯,但凡有异变,孔家人永远是最早跪伏。此番自然如此……”

孔志约除了是孔子之后,他的父亲还是编写《五经正义》的孔颖达。

崔冬日忧心忡忡,说道:“陈侍郎得如此多的大贤支持,背后又站着朝廷,我们如何应对?”

崔信明却是信心十足道:“陈青兕此人是在讨巧,说得好听,文道合一,实则不过是迎合大众而已。吟诗作文乃鸿儒名士聚会宴饮时,最上等的风雅之事。陈青兕却将之简化,似乎要让天下会识文断字之人都能写文章作诗句……”他一脸嘲弄道:“他陈青兕朕以为天下人人皆叫陈青兕?他要推广,便让他推,我们还帮他一把。不是作盛唐体嘛?为父也会,一根两根三四根,五根六根七八根;公鸡飞舞犬乱叫,满天都是鸡犬毛……”

崔冬日瞬间明悟,笑道:“孩儿懂了,使人胡乱作诗,以劣诗,驱逐良诗,让整个长安京畿,乃至商洛,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盛唐体诗文。让所有人都看看,盛唐体推行之后,到底是什么景象。”

崔信明赞许颔首,说道:“吾儿可堪大用。陈青兕既不敢正面迎战,我们便让他知道,诗文他不行,其他的更不行。”

崔冬日却皱眉道:“此法却可让人对盛唐体反感,只是儿以为治标不治本。论诗,百年来可有能比《黄鹤楼》者?论文,又有哪一篇能比《师说》?源头不打压,纵然盛唐体充斥恶劣之风,都有可能为他化腐朽为神奇。”

“哈哈……”

崔信明仰头大笑,拍着大腿,似乎听到天大的笑话,说道:“你呀,这是让人家给唬住了。无可否认,陈青兕此人确实有小聪明有诗文之才,若生于我等之家,未尝不是一个曹子建。只可惜,他却是连寒门都算不上的田舍翁。”

他望着自己的儿子,自得道:“昔年为父邀请他在诗文上决个高下,为他所拒。吾儿以为作何?”

“……”

崔冬日不敢说话,此事是他父亲最忌讳的事情,当初得知陈青兕近乎羞辱似得拒绝,他犹记自己父亲气得几乎晕厥,向来温文尔雅的他,难得的连续爆了好几句粗口,好一段时间都未缓过来,今日怎自己提出来了?

崔信明自问自答,说道:“为父特地深入了解过陈青兕,此人才思敏捷,有担当有魄力,遇事果决,敢拼肯干,如此人物,确实难得。有今日成就,并不为怪。但他有一致命弱点,学问功底不深,纵然在萧家学堂学了一点文墨,却也难登大雅之堂。从言谈举止,便可看出,他早年身上的学问,别说与为父相比,就算是吾儿,亦能胜他。”

“之所以有大儒之名,乃因《三字经》之故,《三字经》乃蒙学之冠,可谓天下孩童启蒙必读之作。但终究是孩童读物,胜在构思精巧,并不需要高深的文墨润色。”

崔信明激动的说道:“世人都觉得陈青兕以盛唐体开创了诗文变革,在为父看来却是他自身文墨不足,只能以简单的盛唐体来扬名养望。”

崔冬日呆呆的看着自己的父亲,似乎是有几分道理。

自己读的先贤文章,哪个不是玄奥无比,晦涩难懂,常读得头晕脑涨、不知所云。

是先贤的问题吗?

显然不是!

明显是自己学问不够,无法理解先贤之言。

以陈青兕的出身,以及他为了混口饭吃,甚至去军营吃过军饷的履历,哪有时间研究先贤知识?

宫体诗最大的特点是词藻靡丽,讲究形式美。

何为形式美?

重视用典,讲究声律,追求辞藻,三者缺一不可。

不读万卷书,哪能引经据典?

不识得万千文字,写出来的文章又怎能转拘声韵,弥尚丽靡,若黄莺高歌?

胸中没有完全文墨,又怎么能够堆砌出文辞华美,最绚色泽的词句?

宫体诗为何高雅,不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

陈青兕的出身,哪里可能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崔信明见自己儿子已经明悟,自得笑道:“伱们都为陈青兕取巧的成就所迷惑,唯有为父看透本质,他如此抨击南朝的齐梁文风,并非真的敌视,纯粹是无知不懂,理解不了其中的高雅。他自己做不到,就将之毁去。推行他自己擅长的文学,让天下人去学。其心可诛……”

崔冬日激动作揖:“父亲高见。”

崔信明道:“我们可从这两方入手,让盛唐体臭不可闻,将陈青兕的伎俩心思,公之于众,让世人知道他的真面目。”

崔冬日道:“孩儿这便安排下去!”

崔信明强调道:“要快。尤其是对陈青兕的质疑,重中之重。为父深入了解过,自从娶了萧家丫头,陈青兕的学问功底日渐精进。他入长安时候的谈吐,与现在已经判若两人。他不懂,并非因为不智,是缺乏机会。不能让他继续成长下去,最好能说动上官仪、薛元超出手,他们思想迂腐,有妇人之仁,正好可以利用。他们不是不屑用下作手段,那就堂堂正正的斗文就好。”

崔冬日道:“孩儿这就去处理,保证一个曜日,便让全长安皆知陈侍郎的用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