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79章 改革 朕之意

初唐:砥砺前行 第179章 改革 朕之意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79章 改革 朕之意

第179章 改革 朕之意

赵友建、王德玄能够鼓动吏部考功司的上下官员,当然不是靠他们的威望,而是利益。

考功司这个部门很另类,拥有很大的权力,又没有多少权力。

他们负责三品以下官员的政绩考核,受人巴结奉承,但他们只负责考核,晋升什么的,他们说的也不算。

此外他们负责考核别人,谁又来考核他们?

考功司最没有发展自身空间的部门。

有些人在考功司一干就是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号称最适合养老的部门……

科举是考功司上下为数不多露脸的机会,陈青兕的突然空降,剥夺了这个机会。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自然无人多说什么。可假若陈青兕这次空降取得了好成绩,这种行为成为了惯例,以后都是如此,那考功司的损失就大了。

赵友建、王德玄便是以此让考功司一致对外,不说抵制,却也不会为之卖力,阳奉阴违,得过且过。

现在却不同了,陈青兕提出了完全颠覆旧制度的改革。

一旦成功就是青史留名的大事,何愁无法升迁?

小功小利如何能比?

有点眼力见的人,这一刻都恨不得高喊一声:“愿为陈先生效犬马之劳,以表忠心。”

陪同而来的杨德裔到这时才明白自己的好友为何如此看重这个少年郎,特地让自己在对方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多多相助。

这哪里是让自己关照他的小兄弟,分明是送自己一份机缘,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免得对方真正崛起之日,自己高攀不上。

考功主事崔自正也一脸震憾。

科举的出现就是为了应对士族掌控胥吏的晋升空间而衍生的一套制度,身为崔家人,崔自正没少研究科举存在的漏洞,利用职务之便,他对于科举的认识,甚至超过历任主考官。

然而陈青兕此番提出的锁院制、封弥制、誊录制闻所未闻,竟一举堵住科举制度中存在的各个漏洞,甚至连他们未曾想过的地方都给封堵住了。

至少现在的他,完全不知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科举。

行卷、公荐之所以能成,那是因为主考官能够左右考生的成绩。

而现在陈青兕的这套方案,他自己都无法左右成绩,一旦顺利推行,科举制度发展至今最大的漏洞:行卷、公荐将成为历史。

得通知族长,让他们早做应对。

崔自正有些心不在焉。

陈青兕心满意足的带着四十余份答案离开了,对于自己在科举中的助手,他自是要认真选择的。

至于原本打算团结一致,一起对外的考功司考功令史、书令史,彼此各怀心思的散去了,再也不提针对之事。

赵友建、王德玄还想挽回一些局势,找杜斐、贾大隐、袁知一一起商议,这还未开口,三人已经匆匆离去了,立场分明。

几乎同一时间,太极宫,武德殿。

李治将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以及许敬宗、来济、杜正伦、孙处约、许圉师、辛茂将八人请到了殿里。

“昨日,朕手上收到一份由陈卿私自上疏的折子。今日召诸公来,想问问诸公的看法。”

李治挥了挥手,将拓写的八份折子分别分发八人之手。

折子很厚,写得很细,正是关于科举的改革。

陈青兕的经学功底并不深,但他写报告的水平却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要写好一份报告并不容易,不但要抓住重点,写得清晰明了,还得让人一看就懂,不能过于直白,导致连篇累牍,更不能卖弄文采,用过多的专业词语,让人看不明白。

报告是写给领导上司看的,你写的东西上司看不懂,还指望讨得了好?

陈青兕写的这份报告,简明扼要,几可成为奏疏叙事的摹本。

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内容很足,可看起来却没有一点的生涩,字字句句都直点要害。

长孙无忌一字不落从头看到尾,竟对于繁杂的科举有了大体的认识。

了不起,了不得!

长孙无忌脑子里闪过六个字。

“陛下!”

长孙无忌知道李治特地召见自己的目的,这是要压榨自己在关西勋贵身上最后一点的威信,为科举撑腰。

不管处于什么境地,长孙无忌不说话,其他人都没有资格开口。

他也当仁不让地出班道:“陈员外郎对科举的认识理解,远超老臣多矣,老臣不敢妄自评判。此改革虽大,却处处中肯合理,将公允落实极处,老臣支持。”

长孙无忌表了态,自然轮到了李绩。

“老臣是个粗人,不太看得明白。这陈员外郎是陛下提拔的好人物,自然不会差的。”

李绩若是大老粗,就没有几个聪明人了。作为军方大佬,他从来不掺合政治,只是表个态,摆明立场便好。

许敬宗已经提前知道了一部分内容,此刻窥得全貌,更是震撼,他自是知道如此细致的改革全是一人所为,也明白李治的心意,连连赞叹:“当初以陈员外郎负责科举,便有另类声音,说陈员外郎过于年少,当不得大任。老臣亦有此番感觉,直到今日,方才明白,是陛下慧眼识珠,我等鼠目寸光,惭愧惭愧。”

来济、孙处约、许圉师皆与陈青兕关系极好,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是连连称赞。

杜正伦是唯一没有与陈青兕有过往来的,但见风气这样,自不会强行反对,跟着附和。

剩余的辛茂将是填补李义府空缺的,新晋宰相,向来以许敬宗马首是瞻,自同是如此。

李治满意的点了点头,屏退众人,却在私下让人将许敬宗请到了偏殿。

“陛下!”

许敬宗面对李治很是虔诚。

李治对于许敬宗也没有过于的拘束,换了一身常服,说道:“今日陈卿往考功司挑选助手,科举改革很快就会为众人知晓。庙堂的局势很稳固,朕不担心,唯独一些外力,爱卿多多关注。总之此次改革是朕之意,陈员外郎只是奉命行事。谁在此时闹事,谁在此时与他为难,便是与朕为敌,爱卿自决就好,朕不过问。”

李治行事不择手段,他从来不在乎过程,只重视自己想要的结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