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78章 失败的敷衍

初唐:砥砺前行 第178章 失败的敷衍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78章 失败的敷衍

第178章 失败的敷衍

考功司主事崔自正热情的跟陈青兕介绍着五位与他同职位的考功员外郎:赵友建、杜斐、王德玄、贾大隐、袁知一。

赵友建大腹便便,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杜斐与赵友建相反,高高瘦瘦,双手修长,好似竹竿一般。

王德玄生的很是粗犷,络腮胡子,一点也不像是文人,倒有几分猛张飞的感觉。

贾大隐文质彬彬,身上的书生气味很重。

袁知一穿着一身华服,气度恢弘。

五人都非简单角色:赵友建出身赵郡李氏,杜斐出身京兆杜氏,王德玄是太原王氏,袁知一是汝南袁氏,唯独贾大隐的家室背景逊色一些,洺州贾氏,父亲是大唐最出名的儒家学者,经学家贾公彦。

面对崔自正的介绍,五人都带着客套的笑意与陈青兕问好。

彼此默契的互望一眼,不再说话了。

赵友建、王德玄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为了今日,两人私下里多次会晤,甚至得到了家族的支持。

陈青兕入京以后,发展的势头可怖,庶族寒门对于打破文化禁锢的陈青兕推崇备至。

关东五姓最见不得陈青兕的崛起,何况是由陈青兕主导的科举。

不管怎么样,唱反调就对了。

杜斐、袁知一则是笑看这一切。

两人心中明白,赵友建、王德玄争归争,最终的结果轮不到他们。

五姓子弟,凭什么负责科举?

两人都将来年的科举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结果让天降的陈青兕夺去,自是不忿,同意了赵友建、王德玄阳奉阴违的建议,避免此类事情再度发生,当然两人并不准备冲锋。

贾大隐这边有些复杂,对于主持科举,身为考功员外郎,他自有想法,陈青兕的空降,让他有些不服不满,然他家学渊源深厚,父亲贾公彦与陈青兕是同事,都在国子监任职,对其颇为推崇。尤其是《师说》一文,爱不释手,贾大隐自己亦是如此,态度复杂。

同时身在官场,身不由己。

陈青兕注定只是吏部的过客,而他在吏部还有很长一段路走。

赵友建、王德玄的说辞很有煽动性,历来主考官皆从吏部考功员外郎中选出,陈青兕临时受命考功员外郎,全权负责科举之事,若我等助他大功得逞。有此先例,以后每任主考官皆效此法,不从考功员外郎中择取,而是随意择一位心仪之人,临时授考功员外郎之职,我等又待如何?岂非永远都于考功司为他人作嫁?

考功员外郎以下诸多官吏,谁不想凭借科举一飞冲天?

这天降真要成为一种惯例,考功司上下所有人的利益都将受损。

考功司核心胥吏无不认可这说法,贾大隐若是不从,将会成为当中异类,难以自处。

崔自正见此也不意外,拉着陈青兕、杨德裔闲聊。

杨德裔也看出了端倪,微皱眉头,却也不好发作。

五人都是面带笑意,可就如老牛一样,抽一鞭子,走一步路。

这种情况最危险,不配合没关系,就怕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

会坏事的。

陈青兕心中略微了然,说道:“崔主事,将考功令史、书令史都召集起来吧,方便在下挑人。”

崔自正一口答应,吩咐身旁的副手。

考功司有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都在司内办公,只是盏茶的功夫,四十五人就聚在了院外。

崔自正很热心的说道:“陈先生,考功司的令史、书令史皆在这里,还有五位考功员外郎。依照老规矩,一切以科举为重为先,你随意挑,选择谁是谁。”

陈青兕看着下面聚集的人群,心中有了定计,说道:“科举,国之大政。陛下尤为重视,特命我为考功员外郎,负责来年科举,依照惯例特来考功司选择助手。只是在下对诸位并不熟悉,无法辨别诸位是否适合担当重任。待会我会将由在下改革制定的科举流程规则细节,详细说出。尔等听后,可写建议观感写下。由在下品评选择……”

赵友建听到此处,差点笑出声来。

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考功司所有人都不愿意见到规矩在陈青兕这里打破,只怕无人响应,无人上交,届时看这位主考官尴尬不尴尬。

赵友建心中有感,望向王德玄。

两人会心一笑。

陈青兕看着下方诸位,将自己对科举的改革从流程到规则逐一说明。

从最开始皇帝定考题范围,主考官定考题,一直到科举考试中的糊名、誉录制度,还有殿试,一整套流程,甚至于放榜后的绕城赏花庆祝都有所涉猎。

周边的杨德裔、崔自正、赵友建、贾大隐等人一开始都漫不经心。

并没有将陈青兕口中的改革放在心上,这科举自隋朝起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科举年年都在改革。

一个传承千年的制度政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次次的走弯路,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摸索,通过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汇聚成的政策。

故而作为考功司的当事人来说,在他们看来科举不管怎么改革,都不会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

结果陈青兕此番提出来的科举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识,与他们所知道的科举根本就不是一个玩意,完全就是全新的东西。

只是瞬息间,有见识的人已经意识到此次科举变革,将会于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若是成功,将会永远记载史册之上。

即便失败,也会是一段佳话。

根本来不及后悔,屏息凝神,将陈青兕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牢牢记着,争取能够得到陈青兕的青睐,成为推动科举变革中的一员。

利益,面对更大的利益,不堪一击。

赵友建、王德玄冷汗淋漓,科举如果真严苛执行陈青兕定下的规矩来,他们士族在人脉上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没有了干谒和行卷,多了糊名、誉录,他们只能与庶族寒门一起老老实实的坐在一个考场里,拼着真才实学……

这并不是关键,殿试的出现,让进士及第的选择权成为了皇帝的专利。

赵友建、王德玄环顾四周,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认真聆听,包括杜斐、贾大隐、袁知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