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19章 传说中的奇才?

初唐:砥砺前行 第119章 传说中的奇才?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19章 传说中的奇才?

第119章 传说中的奇才?

长安,甘露殿。

武皇后心不在焉的看着书,突然得到屋外母亲代国夫人杨姥与姐姐韩国夫人武顺与女儿贺兰敏月求见的消息。

武皇后先是大喜,随即又皱起了眉头,想了想,说道:“让她们进来!”

武皇后放下了手中的书,轻步向外行去。

最先上来的是娇俏可爱的贺兰敏月,一蹦一跳地上前,笑容灿烂的作揖道:“见过皇后姨姨。”

武皇后笑道:“自家人不必多礼!”

代国夫人杨姥、韩国夫人武顺两人早年不如意,前者被自己名义上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欺负,逃回了娘家。一个丈夫早死,受了白眼,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长安,与母亲相依为命。

结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杨姥、武顺因为武媚当上了皇后,一跃成为了代国夫人、韩国夫人,还获得了出入宫闱的特权,地位从乌鸦变成了凤凰,把持不住心态,有些狂放,目中无人。

即便是面对武媚这个让她们拥有如此地位的皇后,也没有多少尊重,只是微微略微行礼。

武皇后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起受过苦,母女关系极好。对韩国夫人武顺倒不是很亲,毕竟姐姐嫁的早,接触的少,不过对于这个姐姐,她有很深的政治目的,也不以为意,很亲切的与两人打着招呼。

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武皇后就问向了武顺:“姊姊,常住学业如何?”

常住,就是武顺的儿子,贺兰敏之。

武顺眼眸中闪过一丝宠溺,说道:“大郎天资聪慧,文辞大意一点即通,喜爱诗词,先生说他有几分清溪先生的风采。”

武皇后眉头挑了挑,清溪先生陈青兕,她在深宫都久闻其名,只是萧家女婿的另外一层身份,让她喜欢不起来。

贺兰敏月这时念道:“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兄长最爱清溪先生的诗,常感慨,若能拜得清溪先生门下,这辈子都是无憾。嘿嘿,皇后姑姑,敏月念的好不好!”

武皇后强颜欢笑,说道:“好!”

她摸了摸贺兰敏月的脑袋,再三叮嘱自己的姐姐,让她抓紧贺兰敏之的学业,若有所指的说道:“我武家人才凋敝,常住即有天份,自当好好培养,光耀我家门楣。”

武顺心中甚是奇怪,自己的儿子姓的可是贺兰,不过她的脑子想不通其中关键,也懒得去想,只是一口应下。

武皇后还没有让自己的母亲、姐姐、侄女入座,竟下达了逐客令:“今日宫里不便待客,娘与姊姊,改日再来吧。”

杨姥皱眉道:“稍歇一下都不可?”

皇宫幽深,天寒地冻的,她们一路行来,又冷又疲。

“不可!”武皇后一本正经的道:“陛下近来心情极差,女儿不知他何时会来。若是见到我们一家相聚,惹得他的心烦,可是不好。”

杨姥、武顺一听如此,也不敢待,带着贺兰敏月匆匆离去。

武皇后见此松了口气,摆出一副忧愁之色。

武德殿!

青年的大唐天子手搭着额头,闭目沉思,眉宇微皱,预示着他心情很不好。

周边待命的内侍宫女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李治蛰伏六年,一朝得势,庙堂皆知他的厉害,上下皆惧他的天子之威。

李治的心情并非因为江南雪灾,于他而言,这种雪灾,还不足以影响他的心情。

让他心情不顺的是西方战事,西域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一直不服王化,去年五月,他命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诸将进讨贺鲁。

开场很顺利,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五百精兵冲击西突厥两万大军,斩杀敌将一千五百多人,风采依旧,杀得西突厥军所丢弃的铠甲兵器、牛马纵横交错地散布在山坡原野上,无法统计。

可后来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从中挑唆,居然致使西征大军无功而返。

气得李治都顾不得程知节的开国从龙之功,将之罢去官职。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唐军,打了一场怂战,李治这个皇帝心情哪能好过,加上江南雪灾,那是雪上加霜。

“陛下!睦州刺史许圉师的奏折到了。”

李治道:“呈上来吧!”

李治接过奏折细看,看着一大份奏章,一半都是夸赞陈青兕的话,忍不住啧啧称奇,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李治自登基以后就在跟关东士族斗法,重用科举出身的上官仪,推行科举,打算依靠科举培养可用的人才,以摆脱对士族的依赖。

关东士族则派族中子弟参加科举作为回击,一举霸占了科举的名额。

陈青兕的出现,让李治有了新招。

一个落魄到靠种地打猎为生的寒门,竟有惊世才华,不但编出了《三字经》这样的蒙学文章,还扯起了反对宫体诗的大旗,创盛唐体,自成诗坛一派,成为江南名望极高的大儒。

李治对于宫体诗并不如他父亲一样热衷,对于诗歌也没有特殊的爱好,秉持中立态度。

不过盛唐体这三个字很得他的脾胃。

李治有心提拔陈青兕为寒门表率,告诉天下寒门子弟,依附士族不如依附朝廷。

士族能给的他能给,士族给不了的,他还是能给。

不过李治有他的担忧,陈青兕太过年轻。

初次听他名字的时候才二十一岁,现在过去一年半,也不过二十三。

没有任何的资历,也没有任何的当官经验。

这样的人,扛得起大旗?受得住自己的托付?

李治不太相信,诗写得好的人,往往不会做人。

他的初步计划是让许圉师入京当宰相,培养自己的势力,然后陈青兕留在江南打磨,郑容、韦暠就是他丢给陈青兕的磨刀石。

等许圉师在京城有了一定的实力,陈青兕也打磨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将他调入京师。

如此陈青兕有了一定的官场经验,许圉师也有一定的力量,能够庇佑自己的老部下,双管齐下。

现在许圉师还没来京呢!

郑容、韦暠一点风浪都没有掀起来,完全就给拿捏住了,老鹰抓小鸡一样。

李治都忍不住嘀咕,这小子哪里学来的手段?

莫不真是传说中的奇才?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