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 第418章 见证历史的时刻

第418章 见证历史的时刻

第418章 见证历史的时刻

宁晨所指的这种超导临界温度,自然不是在什么超高压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的,而是真正的常压下的室温超导体。

能够得出这样的实验思路,除了宁晨之前积累的材料学知识,和与材料有关的科研、实验之外,也离不开月石的发现,以及这段时间对于月石的结构和制备方式的研究。

按照宁晨的计划,最快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就能够将这种“室温超导体”成功制备出来,而根据小智的估计,实验的成功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想到室温超导真的要有实现的希望了,宁晨和其他人都是对此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期待,宁晨甚至已经计划好,等这项实验真的成功完成了之后,未来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应用。

“这些天来,我的新一代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度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看来想要完成这项任务,还是需要重大的科技突破才行。”

看到系统界面的任务完成进度条,宁晨意识到,一个月石的实验室制备的科研结果,并不会与新一代的工业革命有太大的关系,还是需要常温超导这种革命性的技术,才能够帮助自己完成工业革命的目标。

不过室温超导技术,却连研究成功的希望都很难让人看到,甚至有人觉得这根本就是违背常规科学的一种技术,因为如果这种神奇的物质真的存在的话,那么连“永动机”都是有可能被造出来的了。

不过有了第一个阶段的大量实验数据之后,宁晨已经想到了一些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并将这些方法向大家分享了过去。

毕竟曾经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虽然被认为是“永远的五十年”,但至少还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在宁晨的安排之下,实验室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由原帅负责,通过常规方法去合成室温超导体。另一个小组则由宁晨亲自负责,尝试着去用新方式合成室温超导体。

不过原帅还是努力的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情绪,继续留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中,进行着传统方法的合成工作。

“关于后续的实验方案,我现在主要有两种大致的方向。第一种是按照正常的方式,在原有超导材料的基础之上,尝试着去添加月石的特殊结构。这种方式的实验周期很长,但相对来说方法比较成熟一些。第二种方式,则是采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先将单独的月石特殊结构制备出来,再围绕着这个特殊的结构,进行整个物质的制备工作。这个方案并没有任何的成功经验,但也有一定的机会,更快的成功合成出目标物质……”

接下来的实验中,宁晨等人一步一步的将这些纳米材料框架给成功的替换了下来,逐渐合成出了他们目标之中的“室温超导体”。

随着相关准备工作的逐渐完善,宁晨的实验组正式开始了对于室温超导体材料制备的研究工作。

随着第一个阶段实验的结束,宁晨将大家召集到一起,对这個阶段的实验进行总结,并计划着接下来的实验方案。

这些年来,人类不断的将曾经只存在于概念中的技术给复现到了现实之中,宁晨也会继续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包括徐洲、宋溪韵、隋枫等人,都选择了第二套方案,也只有原帅这种较为保守的老师,依然坚定的选择了第一种实验方案。

按照宁晨的想法,大家一起先将月石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的物质结构给制备了出来。

这个实验成果让宁晨、宋溪韵等人都感到非常的振奋,因为他们都明白,有了这样一个关键的成果在,后面的实验便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制定好了最终方案,并完成了任务的分配工作之后,新的实验正式开始了。

这个实验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去构造一个易于替换掉的物质框架,以便于在进行结构替换的时候,不会严重的影响到物质的稳定性,以免出现那种难以完成合成实验的结果。

本来当初选择负责这个小组,原帅只是为了执行一个备用计划而已,原帅也没有真的希望,自己的实验小组能够比得过宁晨的实验小组,反而更加希望宁晨的实验小组,能够顺利的完成他们的目标。

宋溪韵的这些话看起来有些幼稚,就像学生之间的成绩竞争一般,不过在宁晨的眼里,这样的宋溪韵倒是显得有些可爱,这为他们的实验增添了一些动力。

如同宁晨预料的那样,在实验开始之后,大家陆续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可是在宁晨的带领之下,大家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退却,而是继续保持动力和专注度,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好的,那我们就一起证明,我们的这个方法是可以的吧。”

…………

作为世界顶级的纳米材料专家,徐洲也不得不对宁晨的这项研究成果感到赞叹,徐洲心中明白,即便是在纳米材料这个分支领域上,自己也是绝对比不上宁晨的。

宁晨这边却似乎已经提前知道了什么一般,来到了原帅的实验组,对原帅说道:

“原老师,你这边的实验可以先暂停一会儿,我们带着大家一起去我们那边的实验组参与实验。”

当然,这种物质结构并无法单独的存在,因为如果其单独存在的话,强大的作用力会破坏掉物质正常的稳定结构,因此宁晨必须要为这种结构制备出一个单独的框架,去支撑物质结构的稳定性,之后再用其他的结构去替换掉这些框架便可以了。

…………

原帅之所以没有马上停止自己的工作,是因为现在的实验工作还没有结束,即便宁晨的小组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物质的制备工作,可是还没有肯定这种物质就是一种超导体,乃至于室温超导体。

经过大家的一番思考之后,最终大家的选择结果,也让宁晨感到有些意外。

“宁老师,其实我也觉得尝试第二种方案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第一种方案也最好不要轻易的放弃,万一第二种方案最终被证明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容易,我们还可以继续保留实验成功的希望。”

正如宁晨刚刚所说的这样,如果是像往常那样的话,大家一定会默认采用第一种方式,因为这恐怕是大家唯一的选择。

“宁老师,幸好我们有‘材料合成优化’这样一项技术,才能让我们这么快就做出这种新型的纳米材料。一个如此完美的框架型材料……这真是太符合我们这次的实验要求了!”

原帅虽然没有参与这个小组的实验,但也同样为他们的这个成果感到高兴。

在宁晨之前的计划之中,认为这个实验最困难的地方,便是将月石的一种复杂的物质结构,应用到目标超导体之中。

这让这项课题在小智这里的成功完成率,从一开始的百分之五十,不断攀升到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七十……

宋溪韵被分配到了和宁晨同一个小组,在实验开始之后,宋溪韵通过生物程序的方式,向宁晨说道:

“宁晨,我一定会帮助你,让我们的小组更快的合成出室温超导体的。”

原帅甚至情愿自己所做的这些工作只是一些无用功而已,当然就算宁晨小组的实验先一步成功,原帅小组所做出来的这些实验数据,也肯定是有不小的价值的。

这是宁晨一种习惯性的对科研工作的处理方式,除了定期的总结之外,宁晨也不会一味的按照原计划进行实验,而是会根据前期实验的情况,来对接下来的实验计划进行微调,以确保这些实验方案,是现有情况下的最优解。

但宁晨并不这么觉得,因为连可控核聚变技术,自己都已经成功的突破了,室温超导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做出来的技术。

得知了宁晨小组的这个研究进展,原帅也显得非常的激动,并没有因为两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感到任何的失望和危机感。

宁晨自然不会真的因此而对原帅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事实上宁晨把这两种实验方法摆出来让大家去选择,也不是一定要在这两种方法上选择一种。

“原老师,就像你说的这样,这两种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本来我也希望这两个实验能够同时进行,那么就继续按照我的这个想法,去执行这次的实验吧。”

在宁晨做科研的这些年中,这恐怕是宁晨做得最有挑战性的一个研究课题了,其难度甚至要比可控核聚变还要更加的巨大,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听完了宁晨的这两种方式,大家一时之间都没有马上给出回应,而是静静的思考了起来。

但宁晨提出的第二种材料制备方式,却也完全有着很大的尝试空间,甚至能够比常规方法更快的合成目标产物,这让大家也忍不住倾向于去选择这样的一套方案。

“总体来说,这个阶段我们的实验还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分子结构、相变结构的合成方式,对于目标产物的合成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人工智能的预测实验成功率也在不断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继续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遇到这个实验最困难的地方了……”

毕竟要是自己的小组先成功了,虽然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但总归还是限制于传统的实验方法,并没有取得在实验方法上面的突破。

现在他们合成的物质,还并不是一种超导体,更谈不上什么室温超导体了,但在小智的评估之下,大家距离最终的目标,已经变得更加的接近了。

在实验成功完成的那一刻,整个项目组的成员们都非常的兴奋,有些不敢相信他们竟然真的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完成这种物质的合成。

当然原帅也并非是那种固执呆板的人,只是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原帅觉得第一种方案是更加保险的方案。

“是的,‘材料合成优化’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根据我们的目标,直接给出最合适的方案,哪怕这些方案未必是最完美的,但已经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探讨一下,如何把这些纳米材料一一给替换掉了。”

经过了两周的研究,宁晨和宋溪韵等人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这种纳米材料并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性质,唯一的优点便是非常适用于这项实验的研究,因为它并不会轻易的与其他的实验原料发生反应,而且是非常容易替代的。

虽然在之前实验室合成月石的实验中,宁晨等人已经攻克了这个结构的合成问题,但其实在不同的物质中,复现同样的物质结构的难度是完全不同的,之前的成功经验,也无法原封不动的直接复制过去。

“没想到,大家还是倾向于第二套方案的人更多一些啊。相比于传统的方案,大家更喜欢尝试一些新颖的方案啊。”

但无论是是常规方式还是新的方式,都会加入到宁晨最新研究的“材料合成优化”技术,以材料学大数据为基础,加上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帮助大家能够以最优的方式,完成材料的合成工作。

原帅向宁晨解释着自己之所以选择第一种方案的原因,以防宁晨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什么误会。

听到宁晨的话,原帅稍稍一愣,然后点头回答道:

“好的,我让大家把实验设备简单收拾一下,然后就带他们过去。”

如果是不了解宁晨的人,可能还会以为宁晨之所以这样做,是在炫耀自己的实验成果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