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 第7章 一碗热汤面(合章)

第7章 一碗热汤面(合章)

第7章 一碗热汤面(合章)

于大为忙了一个早上,拍了拍身上的尘雪,又在门口跺了跺脚,这才打开门,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一进屋就闻到了一股子肉酱香,抬眼便看见韩静凡围着锅台煮面条子,锅台上面还放着一碗卤子。

东北打卤面!光是看一眼,闻闻味道,于大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如今二十多岁的这个年纪,正是火力旺消化快的时候,早晨又干了一天活,早饿了。

脱下厚厚的军大衣,于大为主动走到灶坑旁边,将屋子里的苞米杆子(玉米秸)掰断,放进灶坑里。

于大为还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烧的都是木头绊子,一整块圆粗的木头一点点劈成一块块,堆在院墙下面,便是冬天烧火做饭的柴火了。

后来山里的树少了,天天有宣传员走街串巷的喊,提倡树枝烧柴,家家户户便围着大树捡树枝,可树枝终归是太少,便有人想到了秸秆。

早在很多年前苞米秆子就成了冬夏烧火的好柴火,每年收秋的时候,家家户户会把苞米该子捆成几百捆,堆成柴火垛,有的放在房后树趟子里(树林),有的放在房前园子中。

像于大为这种,大园子空空旷旷的,便把柴火堆在了最南边的园子角落,大小足足有一个房子那么高。

“面条好了,桌子放上,先吃去吧。”韩静凡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了于大为面前。

这碗面条不是过水面,是从锅里直接捞出来放到了二大碗里的,没有汤便在东北村里也叫热汤面。

于大为蹲在灶坑旁边,望着热气腾腾的热汤面,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是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了……

他好想自从一个人生活以后,就好像忘记了吃热汤面。

小时候家里穷,为了能多吃一碗面,便拿着小碗跑到老妈身边,先要了一碗热汤面吃着,然后就又能多吃一碗。

后来吃着吃着,便习惯了吃打卤面前,先从锅里挑一筷头子的面,放上卤子先来一碗。

可后来一个人的时候,过水也好,不过水也好,好像都是自己吃,当然过水的面不热,不粘更好吃。

他自那以后就再也没吃过没有汤的热汤面。

“咋啦?”韩静凡用笊篱将面全部捞起,放在了水盆里,端到了炕沿上。

“没事,没事,好几天不吃有点想了。”于大为将卤子和面放到了桌子上,又从墙壁上挂着的袋子里拿出一头大蒜。

“快吃吧,家里就剩下这点肉了,我看不够炒盘菜,就放了一个土豆子切成丁做的土豆肉酱卤。”韩静凡经过了昨晚送书的事情,对于大为的心结明显打开了不少,话也多了一些。

“挺好的,闻着挺香。”于大为拐了两大勺卤子,放到了面条上。

热气腾腾的面与卤子在二大碗里面充分搅拌,一股更浓烈的香味不停勾动味蕾,于大为再也忍不住猛地唆了一大口。

几乎一瞬间,于大为眼睛一花,眼泪顺着脸庞流下,心脏没来由的一揪。

这口面他又能吃到了,真的好像做梦一样。

过往的亏欠,后悔,难过,伤心,全都汇进了这口面里,他嘴里的面一半在外面,一半在嘴里,看着有些滑稽,但更多的是心存感激。

感激一切,能再次吃上这口热汤面。

“你怎么了?”韩静凡抬起头,看到丈夫难过的哭了,她也不知怎么的眼圈也开始翻红了。

“别哭了,没事的。”她伸手擦着丈夫面庞上的泪珠,“咱家日子现在虽然穷了点,只要你别再像从前似的大手大脚,未来一定会好的。”

“呜呜呜。”于大为心底最后一处柔软,仿佛被这只手触碰到了。

他再也控制不住,浑身颤抖,他像是个犯了错的孩子,用泪水忏悔着过去。

“别哭了,一切都会好的。”韩静凡放下筷子,坐到于大为身边,将对方的脑袋放到了自己的怀里,双手抱着这个大男孩。

她温柔的哄着他,抚摸他。

她猜测,他买的那台挖掘机应该也是下了很大决心,一定是压力太大了。

可是她也帮不上什么,只能这样安慰着。

于大为却享受着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拥抱,最美好的温柔。

他自己也没想到这碗热汤面,让他吃成了这样,平静以后心中也是无比唏嘘。

吃饭的时候,于大为说了住在镇子里好修车的想法,几天大概回来一趟看看她。

前一世于大为欠了一屁股债,设备也丢了,便把韩静凡一个人放家老房子这儿,自己去油城打工去了。

那时候他也是心大,从来没想过,一个刚过二十的小姑娘,晚上没有电灯的时代怕不怕黑。

一个人住会不会害怕……

如今他想到了很多,这次去镇子里,绝不能让韩静凡一个人住在这里。

交代完修车的一些琐碎事,于大为便去了后院。

于大为的爹住在屯子的最后一趟街,屯子里便习惯把这样的父子分家,叫做前后院。

他打算去找老爹借修车用的工具。

老爷子可是村子养车的好手,再加上会修车,仓库里有一小半都是老爷子自己珍藏的工具。

小时候都不让于大为碰。

按照于老蔫的说法,“这就是吃饭的家伙,亲儿子也不能给。”

如今于老蔫属于半退休状态,工具如今都在仓库吃灰呢,于大为觉得把工具借走的希望很大。

其实修车师傅都有个一两套属于自己的工具,有些是买的套装,有些则是自己组装的套件。

因为修车的习惯,和修车时候碰到的刁钻角度,需要修车师傅们用特有的工具去拆解。

于大为上辈子有一套自己最得意的工具,其中几个还是自己拿电焊焊的。

不过后来也都送给了自己大儿子,没办法,老了吃不上劲,干不动了。

于老蔫今年五十多岁,听于大为奶奶说,小时候于老蔫就体弱多病,如今干不动修车的活计很正常。

也多亏他早年就筹谋的养车的活,不然全家可能都要饿死,还哪有于家屯的屯中首富一说了。

“妈。”于大为一打开铁皮门,掀开门口帆布帘子,便看老妈正用刷帚刷锅。(作者语:刷帚,笤帚糜子做的,解释不了这个刷锅神器,自行搜图吧,抱歉啦!)

“大为呀,吃饭了吗?”张云芹抬起头看了大儿子一眼,用舀子舀出刷锅水,转身就要打开北墙的碗架子,“今天早上蒸的糖三甲(糖三角),还有几个呢。”

“不吃了,妈,吃饱了。”于大为走到老妈面前,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

“笑么滋儿的,有啥好事啊。”张云芹放下手,回身拿着白到发黄的抹布擦着锅台。

“有啊,我看见老妈了呀。”于大为笑着又凑过来。

张云芹有点受不了这死孩崽子的不正常行为,放下麻布抬起头:“有事就说,别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的。”

“那我可就说了啊。”于大为笑眯眯的拿起抹布,帮老妈继续擦锅台。

这个举动着实把张云芹吓得够呛,很怀疑这是不是自己的亲儿子!

自从他出生到现在,有他奶奶当他这个大长孙的靠山,就没吃过一点苦,更别提帮人干过一点活了。

村子里的老一辈都说为他奶,这是把大孙子宠到了天上去,要放在以前,铁定是那地主老于家的大傻儿子。

这话放在地主时代可不能乱说,如今便是个笑话。

“这孩子求我的事不能小了吧。”张云芹越看越不对,心里直犯嘀咕。

于大为看了一眼屋子里的爷仨,心想有人在,一会老妈也不好发作,不如就摊牌明谈。

“妈,我在镇里找到个修车的活,这两天回不来。”于大为扭头,“我怕小凡一个人睡前院怕黑,想让她过来住两天。”

张云芹闻言,脸瞬间耷拉下来:“她跟我吆五喝六的时候那么能耐,一个人睡就不行了?”

“家里没地方,你别让她过来。”

张云芹扯过于大为的抹布,将灶台上面的窗台擦了又擦,心里也是颇为无奈。

这俩人能成说来说去,也跟她有很大关系。

当初她带着大儿子走亲戚,结果在前屯遇到了个媒婆,两人闲聊之下便认识了沟洼子屯的老韩家。

那媒婆的嘴也是抹了蜜的,说什么他老韩家的小棉袄可是真听话,还有学问,虽然没念过几年书,但十里八村都知道对方爱看书。

张云芹心想,爱看书好啊,他家怎么说也不能娶个不通人情的姑娘不是?毕竟也算屯中首富。

结果去了之后,让她大失所望,坐在炕头那边,半天蹦不出一个屁来。

自己进屋连招呼也不打,就那么偷瞄自己。

老话讲:龟背蛇腰不可交,斜眼看人不用刀。

这种人敢娶进门?那她这个婆婆还不得天天提心吊胆?

果断带崽子跑路,坚决不能跟老韩家结亲家。

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给大崽子相了一年的亲,偏偏看上了老韩家的姑娘。

对这件事,全家人举手举脚都反对,可于大为打死也要娶人家姑娘进门。

最终无奈,俩人就这么成了。

婚后张云芹不放心,又偷偷去沟洼子打听了一下,这时才知道。

那姑娘其实跟一个小学老师一直不清不楚的,甚至还有说早怀过。

张云芹听了这心里能舒服?当场找到老韩家说理去了,一顿狂轰滥炸回到家。

原本她想把这事跟于老蔫说说,可话到嘴边又没办法张嘴。

最后忍了整整一年,天天看着韩静凡在自己眼前晃悠,她终于受不了了。

想了个办法,将于大为和他媳妇赶出去分了家。

张云芹心里又是心疼儿子,又是感觉家门不幸。

她生了五个孩子,最疼老小于芳,除了小芳之外,便是老大了。

小芳聪明伶俐乖巧,老大则是憨憨的,当妈的总怕他被人欺负。

“妈,妈……”于大为凑到老妈身边开始哽叽(撒娇)。

“闭嘴,别的事都好说,就是关于她韩静凡的事,坚决不行。”张云芹斜瞥了一眼于大为,“该干嘛干嘛去。”

“妈,伱是不是对小凡有什么误会呀?”于大为再次开口。

“我误会她?!”张云芹看了一眼里屋,低声对他说,“你去她屯子里打听打听,你就知道我误没误会她了。”

“干什么呢,吵吵叭喊的。”于老蔫从屋里走出来,望着外屋的两个人眉头紧皱。

旁边二妹于燕,老大于凤全都凑了过来。

于大为看了一眼三人,想着事已至此,不如破罐子破摔:“妈,你跟我爸说,小凡总跟你过不去,处处跟你拌嘴,像她这种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的人,怎么跟你拌嘴?”

于老蔫原本不想过问这些事,可今天大儿子把话又提出来,他心里也有些好奇了。

张云芹呼吸一滞,扫了一眼众人有些委屈:“于大为你这个不识好歹的崽子,于老蔫,你们老于家算是家门不幸,娶了个那么个东西!”

然后张云芹就把半年前,偷偷去沟洼子的事情说了一遍。

一时间集体沉默,于老蔫眼中深思,却也没发表什么意见。

“妈,村子里什么样,你不清楚?今天别人家掉在咱家一根鸡毛,别人第二天都能说咱们家偷人家的鸡吃,这种事情你怎么敢信的呀。”于大为简直无语死了。

这么多年他算是终于破案了。

当年这对婆媳的关系,可是势同水火!

一个嘴上不停见面就吵,各种言语挖苦。

一个不避不闪也不说话,就用眼神杀。

他清楚地记得,在大儿子五岁的时候,来一场婆媳之间的世纪之战,在后院的院子里整整对峙了两个小时。

于大为有心将两个人拉开,奈何媳妇就是一头倔驴,流着眼泪也要眼神杀。

老妈自己是更不敢得罪。

结果,两个人的矛盾竟然源于一场屯子里的以讹传讹。

“三妹,你出来一下。”于老蔫罕见发声,带着张云芹出了门,进了隔壁仓房里,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张云芹一家子有两个大哥,她排行老三,嫁过来的时候于老蔫总喜欢喊张云芹叫三妹。

而于老蔫家里排行老二,族里排行老九,张云芹便喜欢叫于老蔫二哥。

当然张云芹说“二哥”的时候有点害羞,半辈子了都这样,所以一般只有两个人在的时候才会这么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