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 第120章:太极宫-甘露殿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第120章:太极宫-甘露殿

作者:去买柚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0:40

第120章:太极宫-甘露殿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李子夜的视频,已然成为网络爆款的代表。只要是他的作品,那十分钟内,全网播放量必破百万。两小时内,必破千万。

关键李子夜还很良心的是,他的视频不接任何商业广告。粉丝们观看起来很流畅,不需要跳过广告。

由于李子夜不像其他的博主那样恰饭,导致真爱粉们还反过来让他多接点广告。毕竟视频拍摄也是有成本的呀!

像这么一座巨型高炉,肯定费用不小。再加上夏宫园林,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经费直接就炸了……

其实粉丝们不知道的是,古炼高炉还有十二生肖喷泉的造价,都算在了老年活动中心。

而活动中心的经费,则是法-国友人弗兰克,当初提供的。五万欧元,折合人民币三十五万。

这笔资金换成建材,然后加上李大师的手艺,估计身价可以涨个二、三十倍不止……这利润,比卖军-火还赚……

算算时间,当第一期视频上传网络的时候,施工队那边也快来了。

然而家村人等了半天,最后却等到对方的道歉电话。原来施工队,因为手上工期被雇主临时延期,所以没法按约定时间赶过来了。

刘村长无奈的捧着电话,语重心长的问道,“大概多久,你们那边能好啊?如果时间短的话,我们还可以再等等。”

“老板,真的不好意思啊!时间我们这边也说不准,很多东西都临时加进来了,处理快的话还得一个月吧,慢一点就得两、三月了……”

包工头也很无奈的说道。他们打工的得听雇主安排,有时对方忽然想到什么就让他们改。如果改得不满意,那尾款什么的就拿不到了。

刘村长开着免提,无奈点了一支烟。他和张支书对视一眼,然后叹了叹气的说道,“行吧,我们知道了。”

通话结束,房间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没有说话。

直到刘村长抽完手中的烟后,忽然做下决定的说道,“既然施工队来不了,那干脆我们这群老骨头,上来干吧!”

“那么大的个火炉,我们都干成了,还怕个啥?反正有子夜在,他说啥我们照做就行了!”

在村长的号召下,房间里的众人,不禁被说动了!虽然他们没系统的学过传统手艺,对理论知识也不了解。

但他们有李子夜,遇事不决,找子夜就对了。古炼高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于是,村子里的长辈们再次行动起来,他们先用大锤,将老旧的活动中心拆除。而后在李子夜的指挥下,布局夏宫。

根据李子夜设计的图纸来看,新版夏宫的面积,要比老年中心大了三倍。

好在这里是农村,什么不多就土地管够。加上又是整个村的项目,上面也审批得很快。

为了让村里长辈们,有个基本概念,李子夜简单向众人描述了他的夏宫设计图。

新版夏宫的入口,设计的是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两排生肖铜像石柱,分八字排开,对准水池中-央的一只巨型金蟾。

每隔一个时辰,其中一尊石柱就会往金蟾嘴里喷水。

古语有云,“家有金蟾,财运绵绵。”

金蟾的形象丰-润,身上嵌满了金钱珠宝,脚下踩着元宝,富有财运。

它不仅可以招财,在古代还有一种说法,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取进士。传说月宫住着三条腿的蟾蜍,蟾宫即“月宫”,于是又带上一层“锦绣前程”的意思。

穿过喷泉,就是唐朝宫殿-太极宫。经过李子夜修改,宫殿去除了皇城城墙,内苑之北的禁苑也统统舍弃。只保留下皇帝的后寝“甘露殿”,专门给村里老人们颐养天年。

在古代,皇帝的寝宫,是绝对禁止外臣进入的。防卫也更加严密,加设四道横门,层层把守。

这些横门都属于军-事防御,显然不适合家村的氛围。所以也被李子夜摒弃,只留下舒适享受的部分。

在“太极宫-甘露殿”后,则是一大片溪水园林,也就是后花园。

在这里有小桥流水,也有荷塘月色……老人们可以种植他们喜欢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欣赏后花园里栽种的月季、牡丹等国花……

听着李子夜的描述,皇帝寝宫、溪水花园、国宝喷泉,这些场景让村里的长辈们,不由得心生向往!

“我的天!咱子夜设计的活动中心,估计得比外面5a级旅游景点,还漂亮呀!”

“可不是嘛,光这生肖国宝喷泉,看看外面哪里有啊?连圆明园里都没啊!”

“对了子夜,你刚才说的那些花卉、树木,也不老少钱了吧?三十五万会不会不够呀?要不我们大家一起补点?”

刘村长和支书他们,在畅想之余,还为李子夜着想,怕他破费了。而且那五万欧元的经费,还是人家法-国人,看在李子夜的面子上给的。

这点,家村长辈们都心里清楚,所以也时刻记着李家的好。

“没事的刘叔,这些我自有办法,不用额外花钱。”李子夜笑着说道。

牡丹、月季的确金贵,不过村民们不知道的是,李子夜他有桃源灵壶。只要买来种子,然后种下,那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

听完李子夜的回答,刘村长他们也放心下来。

接着众人干劲十足的开工,并且分工明确。张支书带人把拆除的建筑废料,用拖拉机拉到指定填埋场掩埋。

刘村长则和余下群众,听从李子夜指导,拿起锄头、铁锹等工具,开始给太极宫、后花园,松土挖地基。

像这种单纯的重体力活,对上了年纪的长辈们来说,的确比较艰难。不过好在众人的心气,都十分充足。

有人累了就休息一会儿,或者轮流上。谁也不愿意给集体拖后腿,即使忙完后腰酸背疼,打个狗皮膏药明天接着干……

在大伙儿的嗷嗷努力下,很快袖珍版“太极宫-甘露殿”地基,就被规划了出来。包括后花园的溪水池,也挖得有模有样。

太极宫和后花园的位置,是李子夜根据风水术,规划出来的。调整了原来活动中心的位置。

使得它,前有明堂,水流曲折。后有青山,纳福纳财。外洋宽阔能容万马,鹏程万里、福禄延绵。

用古人的话来讲,就是,“伏以自然之山水,镇宅之山地,可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此乃风水宝地焉。”

挖好地基后,李子夜安排村里,分工协作。选出擅长干木匠的,干泥瓦匠的还有漆匠的长辈。

然后分工配合,瓦匠们负责烧制琉璃瓦,泥匠们赶制地砖,工匠们负责夯土筑造地基……

这些李子夜挑选出来的“匠人”,并不是电视剧里技艺高超的前辈。而是属于“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出众人身上的闪光点……

挑选出来之后,李子夜还需要给长辈工匠们,指点迷津,教授技艺。要不然他们可不晓得怎么弄,最后搞不好还是用的土办法,那夏宫的画风可就瞬间不对了。

“刘叔,王婶……琉璃瓦的烧制过程,瓦坯的原料用的是灰白色的无沙坩子土,还有泥造土坯,釉料的原料是黄丹助熔剂、洛河石和铜末着色剂……”

“黄丹必须先经过炒炼,将黄丹加入黑锡、盆硝入镬炒炼一日,待冷却后捣成细末,用筛子筛出,再炒炼两日而成,将烧炼过的黄丹末和洛河石末铜末加水调匀成为釉料,将土坯入窑……”

“至于温度,则于1100至1200摄氏度之间,烧七日,冷透之后涂上釉料,第二次入窑,温度保持在800至900摄氏度,烧炼三日出窑,二次烧炼制成的琉璃瓦,色彩鲜艳,光泽好……”

由于村里长辈们,都是半路出道,没有什么底子。所以李子夜需要有极大的耐心,把流程教到他们听懂为止,并且还得随时观察进度。

好在村里的长辈们,从小干杂活几十年,就算不懂传统手艺中的那些细节,但动手能力还是有的。只要李子夜教导有方,他们学习起来也不算慢,至少比预期的要好不少。

教授完瓦匠组后,李子夜又来到泥匠组。这组的大妈大婶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李子夜看重她们的细心,还有绝对的耐心。

有了这两点,玩泥巴和砖块的条件就有了。

“马婶,陆婶……唐代地砖工艺,是所有传统技艺中较繁杂的一项,需要先从悬浊液中取得精细粉末,然后放入模具中煅烧成细砖,最后淋上近百次精炼的桐油,确保砖面如镜面一般通透……”

李子夜所授的“唐代地砖工艺”,全称是“唐代莲花纹方砖工艺”。步骤虽然只有简短的三步,但其繁复程度,却要比烧琉璃瓦和夯地基,来得夸张许多。

每块这样的莲花纹方砖,凝结的心血和汗水,都可以抵得上等体积的黄金,所以它又被称为莲花纹金砖。

马婶和陆婶她们听后,表情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按照李子夜所教的内容,按部就班的执行。

经过整整三天半的教学,李子夜终于让“瓦匠组”,“泥匠组”还有“工匠组”,能分工明确的开始执行。

虽然过程有一些些的坎坷,但就目前来看,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就连李子夜本人,都没想到的是,他在无形之中,让家村有了传统工艺的萌芽闪光。等到夏宫建成后,搞不好整个家村都会成为传统工艺的摇篮……

一周之后,“瓦匠组”的长辈们,兴冲冲的找到李子夜,让他来检阅新鲜出炉的琉璃瓦成品。

“子夜,你看!这是我们根据你指导,烧制出来的瓦片!”刘村长带领他的组员,拿出两块淡黄色的砖瓦。

这颜色,在市面上可是非常稀有的。它不同于后期涂染的颜色,属于浑然天成烧制而出的。

李子夜伸手接过琉璃瓦,然后端起一杯水,将清水倒在瓦片上。只见砖瓦的平整度极佳,吸水率也非常之低,流水刚接触表面,就顺着斜坡流到地上。

瞧见这一结果,李子夜面容严肃的继续测试。长辈虽然是长辈,但在传承技艺面前,可没什么私-情可讲。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必须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

只见李子夜又用力折了一折瓦片,测试他的抗折性。等折完之后,没有出现裂痕,接下来又是抗冻、耐酸、耐碱……整个过程中,琉璃瓦都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甚至就连颜色都没褪色。

李子夜见状,终于认可的点了点头道,“琉璃瓦色泽饱-满,釉色多彩,平整度很好,隔水能力也很出色……”

听到李子夜的最终认可,说明这一周多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于是刘村长和他的组员们,不禁露出高兴笑容。

“子夜,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们……”

“瓦匠组”的长辈们,不忘对李子夜表达感谢。虽然他们岁数比他年长,但严格说来,李子夜可以算他们的师傅……

这样一来,辈分就好像有点乱了。特别当李爸和李妈,也参与到工艺流程中时,李子夜面对父母略带“求助”的目光,大部分时间都选择公事公办,不掺杂任何私-情……

等回到家中,一切再重回原貌。这份铁面无私,包青天来了都直呼内行……

“瓦匠组”的琉璃瓦,新鲜出炉。“泥匠组”赶制的唐代金砖,也不落下风。双方一前一后找到李子夜品鉴,大有一种暗暗较劲的味道。

唐代莲花纹方砖,原铺于含元殿前升殿街道的梯形台阶上。其以莲花纹为中心,周围环饰蔓枝纹,边际为联珠纹,砖面纹饰为模制阳文,整个纹饰精细繁缛……

令人感受到豪放、精美、富丽堂皇的盛唐艺术气息。

李子夜认真的做着品鉴。方砖上的莲花纹,是他制作好模具,方便马婶和陆婶她们复刻的。

总体来说都还不错,精炼的桐油也沁入了方砖中,使得它光亮而通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