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67章 警告无效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367章 警告无效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367章 警告无效

陈肃走后,李伟又呆坐了片刻,许久后才长叹了口气。

虽然陈肃仅是查出了这点散碎的消息,但把徐瑶的这些过往联系起来,小青的来历便不难猜了。

至于确切的身份,现在也不重要了,他也不想再深究了。

此时天色已晚,然而李伟却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而是吩咐人给他在军器局里整理了个房间,暂时住了下来。

最近他不想回家了。

……

陈肃在暗中组织另一个“锦衣卫”,而正牌的锦衣卫,则在毛骧的指使下,迅速查清了李伟这两天的反常之处,禀报给了朱元璋。

其实李伟这几天除了对朝政积极了一些,跟原来的那些故旧走得近了一些之外,也并没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作为,至于他心中的那些打算,那也只是打算而已。若说有猜忌的作为,也只有让陈肃暗中组建秘密组织这一条了。

但是陈肃本就行事谨慎,在他的一再叮嘱下更是小心翼翼,锦衣卫暂时还没有察觉到他的这些动作。

不过虽然朱元璋没有查到陈肃暗中在做的事,但也并不影响他对李伟的怀疑。

这一日早朝,李伟依旧是大殿上的主角,处处参与,事事关心,虽然不是事事都直中要害,但也都是从实际出必,凡出言皆有理有据。

早朝结束,在他刚刚走出大殿,一个小太监便拦住了他。

“邗国公,陛下召见。”

小太监低着头,态度恭敬。

跟随在李伟身边的众人见此,顿时纷纷出言拍马屁。

“国公真是简在帝心,看来陛下是有要事与您相商。”

“国公真乃国之柱石!”

“是啊是啊……”

小太监还没说什么事呢,这群人就把李伟夸上了天,好像陛下离开他就做不成事了似的。

李伟好歹也经事多年了,当然不会信了这些鬼话,随意摆手制止了众人,这才向小太监道:“带路吧。”

“是!”

小太监不敢多言,答应一声便在前方领路。

李伟随他来到谨身殿,朱元璋已经端坐在上位等着他了。

“参见陛下。”

李伟拱手行礼,不卑不亢。

朱元璋眼睛微眯,审视了他片刻才道:“免礼吧。”

“谢陛下!”

李伟直起身来,眼神低垂,静静的等着他问话。

等待了许久,朱元璋终于是开口打破了沉默。

“听说你前几天在家大晚上的大吼大叫,说什么,逆天改命,让谁后悔来着?”

朱元璋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说出来的话却是让李伟心中一沉!

驸马府上有奸细这是肯定的,他自己也知道,那天他一时压抑不住怒意,喊得声音那么大,被下人听到了禀报给朱元璋也并不奇怪。

此时朱元璋把这话说出来,显示是在警告他。

但是这一句警告,非但未能让他畏惧,反而是心中的怒意更盛!

在朱元璋看来好像他身为皇帝监视臣子理所应当,但李伟却不会这么认为。

“只是些家务琐事,怪臣一时没控制住,喊得太大声惊扰了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李伟不咸不淡的说道,言语间隐含讽刺,朱元璋在皇宫里,他吼得再大声也不可能听到,惊扰更无从谈起。

朱元璋脸色瞬间冷了下来:“咱要是不恕罪呢?”

“臣自然是听凭发落。”李伟平静的道。

听到他这话,朱元璋脸色更是难看,虽然李伟嘴上说的听凭发落,但他若是真不故惩罚他这个朝廷重臣,明天朝堂上肯定会有一堆大臣为他求情,少不了又是一阵麻烦。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他,突然道:“听说安庆又有喜了,最近一段时间你就好好在家陪陪他,不用天天来上朝了!”

李伟脸色微变,朱元璋这是要直接把他赶出朝堂啊!

李伟沉默不语,朱元璋瞥了他一眼,道:“怎么,咱的旨意不管用了?”

“臣不敢,臣遵旨!”

李伟拱手领旨。

不来就不来,又不是只有进了朝堂才能参与朝政,许多事私底下也能做!

“那就好,退下吧!”朱元璋冷声喝道。

李伟也不停留,拱手一礼便告退离去。

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不禁脸颊抽动。

李伟是他的女婿,说到底还是一家人,其实他也没想把李伟怎么着,削他的权势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刚才他提及安庆和孩子,就是顾念亲情,希望这小子能安稳点,但是看这情况他显然是白说了,这小子根本没听进去!

“奸细奸细,又是奸细,你以为就你会用奸细!”

李伟怒气冲冲的走出皇宫,心里不停的暗骂。李伟确实没听进去,反而更是恼怒。

本来朱元璋不提他还没这么生气,现在朱元璋这么明确的表明在他身边安插了奸细,令他更是忿怒!

不就是人肉摄像头嘛,朱元璋能用,他也能用,等陈肃搜集了人手,他决定亲自训练一下这个组织,从前看了那么多谍战剧,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什么密码暗语的,能用的全给用上,他还不信搞不出一个远超锦衣卫的秘密情报组织!

到时候他就反过来监视这个死老头,把他晚上跟哪个妃子戏耍了多久都给他探听清楚了!

还有自己府上的那些奸细,全都给他清出去!

李伟暗恨不已,狠狠的想道。

圣旨不能不听,自从这天之后,李伟便再也没去过早朝。

不过他的影响已经展开了,即便现在不去早朝,许多事务别人也得来请教,像他给刑部建议的那些什么犯罪率之类的,刑部想要办好,还是得找他。

另外已经归附的群臣也不会因为他不上朝了就当他不存在了,毕竟之前他不上朝也是常事,在众人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丝毫没觉得有什么意外。

而李伟,虽然不能事事参与了,但私底下的动作却是一直没停。

在朱元璋警告过后没几天,他便开始着手清理府上的家仆和奴婢,对待下人的态度跟从前天差地别,动辄就是训斥打骂,一找到借口就会把人赶出府去。

驸马府上的下人见到从前和善待人的老爷突然变凶了起来,惊讶的同时也很是畏惧,做事都开始小心翼翼的,生怕被抓到过失受到责罚。

即便如此,李伟也没放过他们,除了来福阿布这样确实能够信任的,其他的下人都被他接连找借口赶出府去,甚至连小红这个女官要不是安庆竭力护着,也留不下来。

数日之间,驸马府的下人换了一遍,新召来的要么是工匠的家眷,要么是从外地找的身家清白之人。

不但如此,他还给这些新来的下人制定了严格的规矩,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都定得死死的,即便其中还有锦衣卫的眼线,想探听消息也没那么容易了。

在将府上整顿了一遍之后,李伟又开始对护卫下手。

吴勇是朱元璋派给他的,还有最初来驸马府的那些护卫,都被他调去了无关紧要的位置,吴勇更是被免去了护卫指挥的职位,暂时交给了阿布来打理。

正好他的学生之中有不少也想从军,他便直接将人安插了进来。

他的这些护卫,都被安排在水师中担任要职,只要掌握住这些护卫,但能间接的掌握军队,就像历史上蓝玉的三千庄奴一样,有这些忠心耿耿的属下在,他们便能对军队如臂使指。

安排好了护卫,他又将鲁修叶青去等想要出仕为官的学生亲自带去了书院,交给方孝孺。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伟抄的那首诗不知被谁给传了出来,跑到明黄书院的这些监生也都知道了李伟的功劳,虽然名额是太子给的,但是李伟和方孝孺在其中的作用才是最主要的,这些学子也都对他们心生感激。

现在李伟亲自把人带来,想要几个名额还是很简单的,方孝孺也没有阻拦,鲁修等人都是他教导过的,简单考核一番便答应了下来。

还有商会那边,也安排了贾金明等学生进去。

李伟的这些作为很快引起了锦衣卫的注意,报给了朱元璋。

“混账!这狗东西还真想造反不成!”

朱元璋看完毛骧呈上来的这些情报,霎时暴怒。

毛骧低着头不敢言语。

朱元璋痛骂了几句,将目光落在他身上,寒声道:“去,给咱多派人手,严密监视着这狗东西的一举一动,一但有异立刻给咱报上来!”

“是!”

毛骧恭声称是,起身匆匆离去。

朱元璋目光凌厉,看着手中册子上记录的李伟的举动,心中怒气难消。

他没想到,从前那个给官都不要,莽撞却也直率的狗东西,现在也变成了像李善长那些人一样,心怀异端!

这个他一手培养起来制约淮西勋贵的权臣,现在成了新的心腹大患!

“哼,咱能把你抬起来,也能把你压下去,混账东西,就你也想翻天?”

朱元璋阴沉的自语道。李伟现在虽然势大,但只要有他在,就翻不了天!

按照朱元璋的吩咐,毛骧很快加大了对李伟的监视力度,不过现在李伟也不是从前那样任人监视了,除了府上加强了管理,周围也有护卫巡视,锦衣卫现在想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探听他府上的消息,难度也非常大。

除了监视,朱元璋还有其他的安排,首先就是朝堂上许多御史突然上奏弹劾他虐待下人,有违仁德。

本来这种小事,不要说他堂堂国公了,即便是那些品级很低的文臣甚至富贵之下,也是常有之事。

但朱元璋听这些御史的弹劾后,却是立刻大怒,当朝下旨严厉斥责,还罚了俸,要不是胡海、王杰等文武都纷纷出言求情,甚至会罚得更重。

李伟对此心知肚明,却是根本不在意,斥责就当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俸禄更是无所谓,爱给不给,他也不差那点钱粮。

随后朱元璋又揪出他以前的一些过失来,动辄就是下敕责骂。

朝中的群臣也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归附李党的人更是惴惴不安。

但是他们的下人、家眷,许多都被李伟安排进了明黄商会,每月都能拿到不菲的收入,甚至比他们自己的薪俸还高,他们也不愿轻易舍弃,一时之间朝堂上风波不断,有人弹劾他,也有人为他求情争辩,来来回回始终平静不下来。

折腾了一阵之后,朱元璋也不由的有些头痛了。

李伟虽然小错不断,但真正的大错却并未有过,像贪赃枉法这样的事更是从来不沾,正所谓无欲则刚,不贪不拿,还真不好办他。

折腾了一阵之后,为了朝堂安稳,朱元璋也暂时放下了他的事,以朝政为重。

时间匆匆,年关一过朝廷便开始准备起了会试。

会试俗称春闱,自然是在春天举行,一般都是在二月,主要由礼部负责,这次重开科举非同一般,为了表示重视,太子朱标也亲自参与。

在会试之前,李伟将鲁修和叶青云等人叫了过来,亲自指点。

其实他也没什么可指点的,那些圣贤经典他是一窍不通,而其他的该教的他也都教完了。

这次他把几人叫过来,是为了猜题。

会试的题目他不知道,但是殿试的策论还是可以猜一猜的。

明中后期的殿试名义上是皇帝出题,实际上是翰林代劳,毕竟有些皇帝连朝都不上,更别指望他能亲自出题考试。

但朱元璋不一样,他这个开国皇帝向来勤政,恨不得事事亲力亲为,这殿试的题目自然也肯定是他来出。

而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想猜出他所关心的问题并不难。

这些问题若是按照儒家的那些学问对答,无非就是引经据典,陈循古制,这些定不能让朱元璋满意。

而他,就可以从这方面给予指定,让鲁修等人作出不一样的答卷来,至少能与众不同。

而且他也相信,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的答卷,才更能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明皇书院这些学生即接受了他的新式教育,也没落下儒学经典,若纯以儒学论,恐怕他们不会是那些书呆子的对手,但有了这些实学,为官从政肯定能比那些道德君子要强得多。(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