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 第103章 换个皇帝接着打,于谦为大明续命

第103章 换个皇帝接着打,于谦为大明续命

第103章 换个皇帝接着打,于谦为大明续命

能成为御医,医术可以说各个都是出神入化。

没过多久。

老朱几人全部醒了过来。

老朱双眼通红:“家门不幸,国家不幸,竟然遇到这么一个皇帝,简直是大明的耻辱!”

“你要是能自己抹脖子,咱还高看你一眼。”

“带着外族去叫自己家的大门,大宋都没这么玩过!”

“老四,这都是你的种,老子今天先揍死伱的混蛋玩意!”

“还不如让朱允炆当皇帝,说不定就没这么一个混账东西。”

朱棣挨了几下。

“父皇你放心,孩儿回去后就下圣旨,以后谁敢叫朱祁镇,直接贬为庶人!”

始皇一愣:“小朱,你这样的话,估计以后大明皇族不会有叫这个名字的了。”

朱棣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大哥还有其他后代,实在不行,我把皇位传给大哥的后代,也不能让这种祸害当皇帝。”

老杨愣了一下:“我的后代?”

朱棣又是一愣:“大哥,我说的是我去世的大哥,亲大哥。”

老杨咂咂嘴:“果然我不是亲的,你其实可以找土豆公帮忙,说不定哪天就可以去朱祁镇那个时代,直接废了他!”

朱棣悟了:“土豆侯,不对,你现在土豆公,什么时候带我去正统年间,我去废了这孙子!”

朱明耸耸肩:“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遇到,万一那时候已经叫完门,就晚了。”

赵匡胤说道:“去他爹的时代,先废了他。土豆公,哪天带我去宋钦宗宋徽宗那个年代,朕亲自去废了这两玩意!”

朱明眨眨眼:“我连你们大宋都没去过,怎么就成了土豆公?”

赵匡胤豪迈的说道:“我说是就是,不信你问问他们两个!”

赵普和石守信在知道朱明能力的时候,惊为天人。

尤其是赵普,瞬间就意识到朱明的能力,对于大宋来说意味着什么。

大宋以后可能不送了,变成大拿。

“本相能保证,陛下说的都是真的,朱兄从现在起就是大宋的土豆公,见过土豆公!”

石守信咬破手指,滴在酒里面:“以后,朱兄就是大宋土豆公,谁敢不服,老弟的拳头其实也很硬,一定让他们认清现实!”

老朱瞬间改口:“咱也得跟上,你在洪武也是土豆公了。”

“小土豆,继续播放,咱要看看大明后来怎么样了,希望别跟大宋一样,不然的话,后人不得戳大明的脊梁骨。”

老朱越想越害怕。

大宋的靖康之耻历历在目,大明皇帝被俘虏,下场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想到各个城门被叫开,瓦剌长驱直入。

大明就算没灭亡,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老朱可是清楚,朱祁镇的时候,定都在什么地方。

朱明笑着说道:“老朱,估计你气糊涂了,忘了我跟你说过什么了,算了,你自己看看吧。”

视频继续。

也先得到朱祁镇这条大鱼,自然想着好好利用。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七日,也先带着明英宗来到宣府镇城。

这次也先并未选择攻城,而是派人向城内明军递送了英宗的手谕–打开城门迎驾。

宣府总兵官杨洪既不接旨也不敢出面回应,干脆在家睡觉。

同时严令手下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准开门。

顺便扯了三个理由。

一、天黑看不清楚皇帝是否在城外;

二、依制已到门禁时间不得开门;三、杨洪不在城内,无人可以拍板决定。

也先自然明白杨洪是不愿意开门,继续威胁朱祁镇。

朱祁镇完全配合,但就是叫不开门。

也先知道,这里是不行了。

继续停留也是浪费时间。

干脆换个地方。

去了大同。

大同守将郭登非常有气节,断然拒绝了明英宗的卖国命令。

要知道郭登和明英宗还有姻亲关系,当时明英宗为了让他开城,还与他拉关系。

郭登断然拒绝道:“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启闭!”

假如两地守将真的开城,明朝九边防线将全面坍塌,蒙古骑兵将纵横驰骋于华北平原,到时候蒙古重新入主中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最后退去,也会造成生灵涂炭。

瓦剌人进攻紫荆关,仍旧挟持明英宗叫门,然而守将同样不应。

紫荆关被攻破,守将孙祥战死,瓦剌长驱直入冲向京城。

老朱欣慰的大笑:“好,都是好样的!”

“一个叫门天子,最好当场射杀!”

朱棣松了一口气,就怕真的叫开了门:“连一个守将都知道家国大义,身为皇帝,竟然连个守将都不如,这种人,就没资格当皇帝!”

老赵忍不住问道::“你们两个没听见吗,异族都奔着京城去了。”

老朱冷哼一声:“刚才小朱提醒了一下,咱想起来了,大明接近三百年呢,现在才多少年。”

“边关破了不要紧,咱相信大明会撑过去的!”

朱棣点点头:“孩儿跟父皇想的一样,战争有输有赢,但是气节不能丢,大明可不是大宋!”

赵匡胤气的想骂人,不过知道靖康耻,赵匡胤实在硬气不起来。

老杨点点头:“不错,战争有输有赢,我听说历史上,我还在雁门被几十万突厥围困,同样没投降。”

始皇:“我大秦面对异族,就没怕过,头可断血可流,脊梁不能弯!”

朱祁镇被俘虏的消息传回京城。

震惊整个朝野!

孙太后积极筹备钱财,想要赎回朱祁镇。

也先怎么可能答应。

有人主张南迁,此时,于谦站了出来。

“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于谦放了这句话之后,直接点醒了很多大臣,明朝的文人其实都是很有傲骨的,但他们容易从众,之前有人说南迁,他们也觉得该南迁,然而当于谦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他们开始思考一件事,我们跑了那真的是丢大明的脸了,大明不能变成南明,变成南明那不就完了吗?在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反对下。

此事只好作罢。

但是现在皇帝被俘虏,总要找一个领导。

在于谦等朝臣的推动下,朱祁钰登上皇位,成为新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意思就是那个皇帝不要了,送给你们了。

想要那皇帝威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直接让朱祁镇的价值大减。

朱祁钰即位后,立即下诏,命令边关守将不要相信瓦剌以朱祁镇为人质来索取金钱的谎言。

边关守将本来就不愿意开门,如今更是没有顾忌!

县官不如现管,太上皇哪有皇上的话好使。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开始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首先,惩处土木堡之变相关失职将领,并加强军队操练(包括宫中禁卫),森严已涣散的军纪和士气。

第二,鉴于原三大营已溃不成军,在京师重新编练10个团营。兵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山东、河北、河南、南直隶、江苏等地调遣备操、备倭军。二是在河南、山东、京畿、山西等地紧急募兵。为了鼓舞新军士气,全部提前预支半年军饷。

第三,派人前往战场收集土木堡之战中明军丢弃的武器(火枪3.3万支,火箭44万枚,火炮800门等),并从南京调运库存兵器、军械12万件入京。

第四,组织人力物力从通州粮仓向京师运粮,以备围城之需。

第五,组织人员加固京师城墙,并围绕京师挖掘壕沟、修建拒马等防御工事。

同时号召勤王之师,赶来支援。

截断瓦剌退路,将这支瓦剌大军全部吃下!部署都是好策略,但是都需要时间。

这些时间于谦给不了,瓦剌和也先则没有道理给。

只能靠自己争取。

瓦剌看似不小,但是自己实力跟大明无法对比。

也就是遇到了朱祁镇这种求之不得的对手,才一路打到京城。

一旦勤王之师赶到,也先只有死路一条。

留给也先的时间,也不多!当时北京城的兵力少,名将石亨就建议把外城的兵收缩到城内,然后打守城战,以城池的坚硬度换时间,希望拖住瓦剌大军,等到勤王军来了让瓦剌不攻自退。

于谦大骂:

这北京城易攻难守,想要靠城墙抵抗瓦剌大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如果我们示弱龟缩在城内,瓦剌更是会气势大涨,不顾一切攻城,那样城破就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了!

于谦当时下令大军全部出九门之外,摆开阵势: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芦宣城门。

于谦安排后各门的军队后,自己亲自去了德胜门外,并让城门官把所有的城门全部关了起来,没得命令不得打开!

完全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就是要告诉手底下的士兵,退是不可能退了,要想活命,打赢瓦剌大军就可以活命。

于谦还颁布了法令,开战的时候如果将领不顾士兵自己退却将领要斩首,而士兵不顾将领者也要被斩首。

不管是将领退了还是士兵退了,都要被斩。

想要不被斩,那就和也先玩命,打赢了大家才能活下去。

光这样还不行,于谦给士兵打鸡血!

“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上皇被俘,敌军兵临城下,国家到了如此境地,难道还有什么顾虑吗?若此战失败,大明必距前宋之覆,诸位有何面目去见天下之人!”

做好了这些安排之后,京城犹如铁桶一般。

瓦剌的也先看了想骂娘。

都是大明将士,可是眼前的明军,跟朱祁镇的明军不一样。

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于是只能拿朱祁镇出来威胁谈判。

于谦直接回怼道:我就是个带兵打仗的,你说的这件事我管不着!

朱祁钰表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也先不傻,弄死了你的皇位更稳了。

于是派出一万骑兵进攻。

于谦早就准备好了陷阱等着也先,在西直门将也先打退,一万骑兵几乎全军覆没。

看到自己的精锐部队被一战歼灭,也先怒了。

亲自率兵攻打安定门,结果此处的守将是石亨。

石亨此前丢掉了大同,此后一直想着怎么洗刷耻辱,在得到命令守卫安定门后,他训练了一支精锐骑兵。

如今报仇雪耻的机会来了。

也先还没发动冲锋的时候,石亨亲率骑兵发起了冲锋,结果没有反应过来的也先大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直接被冲得溃不成军。

相持了几天时间,也先谈判不成,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

最主要的是各地勤王的部队马上要开到。

一旦截断了他的归路,无异于瓮中捉鳖。

无奈带着朱祁镇离开。

于谦调各将领追击,到居庸关才回来。

老朱听着提气:“好,好一个于谦,好一个敢言南迁者斩!”

“这就是咱大明的骨气,绝不做那大宋!”

“此战于谦居功甚伟,为大明续命百年,咱哪天见了于谦,一定好好感谢!”

朱棣握拳起身:“这才是大明肱骨之臣,大明有于谦,何其幸也!”

“我大明就是这么硬!”

“要是生在永乐,朕保他青云直上!”

“在永乐,可以横着走,朕说的!”

始皇大赞:“我还以为大明要危险了呢,想不到,竟然打出了一个漂亮的京师保卫战!”

“老朱你可得好好谢谢于谦,可以说为大明续命了。”

老杨感慨的说道:“不愧是号称最硬的大明,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没有一丝妥协。”

“于谦更是国之重臣,若是大隋有如此人物,朕也可以让他在大隋横着走!”

赵匡胤非常的羡慕:“大明果然够硬气,不像宋钦宗宋徽宗那两个软蛋,你为什么不敢打啊。”

“要是大宋有于谦这样的大臣,恐怕靖康之耻就不会发生了。”

朱明:“于谦可以说为大明续命二百年,名垂青史!”

“当然,也需要好队友,我估计遇到宋钦宗宋徽宗这样的,可能难度更大!”

“老朱,之前说过,朱棣以皇帝的身份,打到狼居胥山。”

“大明还有一个皇帝去的地方更远,当然不是打过去的,是被俘虏过去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