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 第102章 叫门天子的杀伤力!

第102章 叫门天子的杀伤力!

第102章 叫门天子的杀伤力!

大明能征善战的大将众多,被评为战神也有几人。

然而一众将星,却被两位赫赫有名的大明战神掩盖了光芒。

一个是靖难之役中的李景隆。

另一位就是有着诸多称号的大明战神朱祁镇,有着‘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的称号。

公元1425年,宣宗朱瞻基去世,年仅八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改元为正统元年。

老朱和朱棣听到这里,顿感不妙。

八岁的天子,能干什么!小学还没毕业,无法处理政务。

很有可能沦为傀儡皇帝。

开始脑补,权臣当道,提着朱祁镇满脸狰狞的说道:“陛下,你应该这样做”

朱祁镇不从,一巴掌扇在地上。

“皇上,摆正自己的位置,现在你就是一个大印,做好自己的工作,盖好大印就行,其他少管!”

晃了晃脑袋,将画面甩飞。

老朱脸色阴沉:“好胆,咱倒要看看,谁敢玩弄咱的后代!”

朱棣双拳紧握,蕴含的威力赵匡胤都为之侧目:“算下来,我儿的孙子,就是我的曾孙,谁敢欺负我的曾孙,朕饶不了他!”

始皇眉头紧皱,想到了胡亥和赵高。

更是想到了指鹿为马。

暗叹估计权臣当道,说不定会上演大明版本的指鹿为马。

杨广皱眉,想到历史上,自己两个孙子,一个代王杨侑成为李渊傀儡,一个越王杨侗成为王世充的傀儡,猜测朱祁镇估计成为谁的傀儡。

赵匡胤眉头紧皱,八岁都能当皇帝,我儿都二十几岁,竟然没当皇帝,一定是赵光义干的,什么老死病死,就是自己最疼爱的弟弟赵光义弄死了自己。

天子年幼,还无法接管朝政。

大臣请求张氏垂帘听政,张氏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

虽然没有垂帘听政,不过政事基本上还是由其奶奶太皇太后张氏身上。

此时的朱祁镇,在家人与大臣的辅助下,专心于学习与修养。

张氏虽然把持朝政,却从不让内戚干政,她的弟弟张升虽聪慧,但是张氏却从不让他干预朝政。

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大臣的辅佐下,将大明王朝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

张氏一生为明王朝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仍然是心系朝中局势,在朝臣的汇报中离世。

掌权期间,她极力铲除对大明有威胁的因素,努力稳固明王朝,走完了她所不平凡的一生。

正统8年,张太后驾崩,年仅16岁的朱祁镇在文武百官的劝告下,开始正式接触管理朝政。

老朱和朱棣听到这里,明显愣了一下。

跟想象中的不一样,虽然朱祁镇这时候没掌权。

但是朝廷稳定,大明还在发展。

始皇听到这里,想着要不要挑选一个张氏这样的皇后。

自己要是崩了,说不定皇后发威,让大秦依然稳固发展。

哪怕儿子都废了,也可以从孙子中,挑选合格的继承人。

老杨想着两个萧皇后,或许应该让朕的皇后,锻炼一下如何处理政务,千年之后说不定又是一场佳话。

老赵想着,要不要给自己或者给儿子,找一个张氏这样的媳妇。

老朱双眼放光:“咱还以为又是一个武则天呢,没想到咱这孙媳张氏为大明鞠躬尽瘁,老四,你回去给咱好好赏赐这个孙媳!”

朱棣脸色缓和不少:“父皇放心,以后张氏可以在大明横着走,朕罩着她!”

“不过,我怎么听着有点迷糊了,朱祁镇接管朝政,没有成为傀儡啊。”

“总不能是朱祁镇的原因吧,我这一脉,都是干大事的人!”

朱明非常赞同:“说的不错,马上就会干大事!”

少年天子掌握大权,充满了干劲,迫切想要建功立业。

在三位辅政大臣期间,大明发动了三次北伐战争,皆以胜利告终。

朱祁镇自信满满决心追随曾祖先的脚步,也征战一次异族。

让异族跪在自己面前唱征服。

说到朱祁镇,就不得不说一个人,大太监王振。

朱祁镇除了学习之外,还常常与太监玩耍。

一个叫王振的太监,深得朱祁镇的欢心。

继位之后,王振因受到朱祁镇的宠信而迅速升职,很快就被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与掌握票拟权的阁臣互相制衡。

王振起初不露声色,并与“三杨”为首的辅政大臣关系还算融洽。

太皇太后张氏也注意裁抑王振,曾在正统二年召见“三杨”及张辅、胡濙,要求朱祁镇听他们的话,一切事务必须五人赞成才可施行,随后王振进入,太后即以宦官“祸人家国”为由要赐死他,朱祁镇跪地为之求情,王振才免于一死。

还有一次,太后派王振到内阁询问一项政务,杨士奇还没票拟,王振就先做出决定,杨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议,太后也鞭挞王振,让他向杨士奇谢罪,并警告如再犯就杀无赦。

张氏还在的时候,时常敲打王振。

王振见到张氏,如同老鼠见到猫,不敢有一丝想法。

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三杨中的杨荣已在两年前去世,另外两杨年事已高。

从此无人可以继续压制王振。

朱祁镇至此完全乾纲独断,而其所亲信的宦官王振的声势也如日中天,这从他在奉天殿落成宴会上破例出席并自比周公就可以看出。

老朱和朱棣皱眉,感觉事情有点不太妙。

始皇知道太监,属于宦官,马上想到了赵高:“哼,看来又是一个赵高!”

老杨皱眉:“这种身体残缺之人,往往性格有缺陷,没有权利还好,一旦掌权,容易出事情。”

赵匡胤在心里已经给太监定位。

老朱忍不住说道:“一个太监,还能有这么大的权力,土豆侯都没这么威风。”

朱棣附和:“这太监,心有点野。”

朱明吐槽:“那我和太监比,老朱看来我得去伱们那边威风威风。”

老朱急忙摇头:“口误口误,你踏么在大明跟螃蟹似得,朕在皇宫看见你都绕路,你比他威风多了!”

明朝自视为天朝上国,对前来朝拜进贡的使臣,不论贡品的好坏和数量,朝廷都会丰厚回赐。

在朱祁镇当政的正统年间,瓦剌经常以朝贡为名,派人前往大明骗取朝廷的丰厚赏赐。

更有一次,瓦剌部落曾一次派出三千人前来进贡。

然而,当大太监王震掌握朝政后,不满瓦剌部落的行为,下令减少赏赐。

这个举动给了瓦剌部落南下入侵的借口。

在场五皇同时疑惑,难道自己之前全部想错了。

这件事,看上去没有做错,别说减少赏赐,放在自己身上,直接打回去。

什么天朝上国,那都是虚的,对待异族就不能客气。

怎么看,这也算是一个功劳。

几人默不出声,继续观看。

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入侵。

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攻击辽东;

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中路为进攻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敕知院所统率,直接攻击宣府和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

朱祁镇感觉机会来临,自己可以秀一秀肌肉。

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于正统十四年决定亲征瓦剌。

文武百官皆力劝反对,但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仍坚持出征。

临行前,朱祁镇任命异母弟朱祁钰留守京城,自己则带领五十万大军出征。

老朱眼神一亮:“不错不错,异族异族敢搞事情,必须揍它,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

朱棣脸色大缓:“不管如何,敢御驾亲征,比大宋强多了,大宋的话,估计要求和,或者送钱了。”

赵匡胤血压瞬间飙升:“回去后,我就立下规矩,以后谁敢送钱求和,就是卖国!”

始皇点点头:“不管怎么说,敢御驾亲征,勇气可嘉,希望别是一个赵括就行!”

老杨觉得不错:“自己为主帅,找一个经验老道的大将为副帅,到时候副帅负责指挥,功劳名声还是自己的,感觉还可以,难道找了一个赵括来指挥?”

朱祁镇出兵不太顺利,在大同停留时,连绵不绝的大雨摧毁了粮草供应,尸横遍野。

加上明军在大同打了个败仗。

朱祁镇有点怂了,觉得自己应该回去多学几年,于是打算退兵返回。

大同参将郭登通过学士曹鼐等建议绕道南面的紫荆关入京,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路线。不用担心出现什么问题。

王振不愿意了,他想带着朱祁镇去自己家乡蔚州的故居,那多有面子。

对于宠臣,那肯定不好拒绝,朱祁镇甚至让王振来指挥。

王振可从来没有什么战场经验,赵括多少还学过兵法,王振觉得自己就是兵法,毫不客气的开始指挥大军。

二话不说,直接改道。

走了几十里之后。

王振突然想到,这么庞大的军队经过他的田庄,一定会对他收割在望的粮食造成巨大的损失。

于是又提议重新回到宣府,由出征之路返回。

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不说,大军也被折腾的够呛。

八月十三日,朱祁镇正要离开宣府时,得知瓦剌骑兵紧追其后,朱祁镇下令原地扎营,派恭顺侯吴克忠断后拒敌,但被瓦剌人击毙。

傍晚,听到败报的朱祁镇又派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带领官军四万迎战,在鹞儿岭全军覆没。

八月十四日,朱祁镇抵达土木堡,其时尚未黄昏,随征众臣建议到南面二十里的怀来城中坚守,王振却以千余车辎重在后为由决定驻师以待。

驻营地高而无水泉,掘井二丈仍不见水,将士在饥渴状态下战斗力丧失殆尽。

当天,瓦剌骑兵自土木堡旁麻峪口攻入,虽有守将郭懋抵抗一晚上,但无济于事。

八月十五日,朱祁镇准备启程,发现自己已陷入两万瓦剌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明军无力突围,只好坐待援军。

缺乏粮草和水源的大明军队如同待宰的羔羊,瓦剌太师假装与明朝和谈,却趁机发动总攻。

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随从出征的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堃、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了铭、王永和等50多名朝廷重臣战死。

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等数人侥幸逃出。

太监喜宁投降了瓦剌,将明朝内部的虚实情况全部供出。

50多万士兵死伤大半,余皆逃散失踪,最后跑回京城的仅有极少数。

骡马20余万,大批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

虽然王振被激怒的将士杀死。

但是20万精锐大军惨遭屠戮,大明朝廷元气大伤。

被俘虏的皇帝不少。

但是大一统王朝,明英宗是唯一一个在战场上被俘虏的皇帝。

老朱拍案而起:

“王振,尼玛蛋的,几十万大军,全都因为你,死在异族手中,应该千刀万剐,抄家灭族!”

“咱的玄孙都被你忽悠瘸了,要不是你个太监,咱的玄孙能被抓!”

“还有你个朱祁镇,你是没见过太监还是喜欢太监,军国大事,也能让一个太监指手画脚,回去咱就杀了所有太监。”

朱棣指着屏幕破口大骂:“你个败家玩意,这一战,大明的家底都被你弄没了。”

“朕能远征漠北那是朕牛逼,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毛都没长齐,玩什么御驾亲征!”

“这么多武将不听,非要听一个太监的,干脆你也当太监得了!”

一旁的始皇冷哼一声:“这些宦官,就不能参与国事。”

“赵高就是个例子,早知道带来,给你们表演一个指鹿为马,也好见识见识,宦官的威力!”

老杨马上喊道:“来人,把皇宫里面的宦官,都给朕仔仔细细调查一遍。”

“凡是敢拉帮结派的,一律按照律法处置,然后赶出去。”

赵匡胤双拳咔咔作响:“大明反面教材,值得借鉴!”

土木堡战役中,

瓦剌也先惊呆了。

本来想着抓几条大鱼,结果抓了一条鲸鱼。

还有海量的物资。

当时高兴的差点抽过去!

好吃好喝的供着明英宗。

研究着怎么利用这条鲸鱼谋取更大的利益。

瓦剌太师挟持着明英宗到宣府、大同城下,并控制朱祁镇要当地守军开城。

朱祁镇为了自己的性命,同意此事。

亲自到城前叫门。

完全不顾及,一旦城门打开。

瓦剌便可长驱直入,大明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从此这位大明战神,又获得了‘叫门天子’的称号!

听到这里,老朱指着屏幕,用力张口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随后倒在那里。

老杨大惊:“快,御医,不管用什么办法,给朕救回老朱!”

御医早就有所准备。

都不用看病情,也知道老朱为什么会昏迷过去。

十指夹着银针,飞快的插到老朱身上。

朱明也急忙拿出药丸,给老朱服下。

还没叫醒老朱。

旁边的朱棣,吐出一口鲜血,也倒在那里。

在老朱昏迷的那一刻,已经有几名御医,围在朱棣身边,开始救治。

朱明只能先暂停播放。

不然,到时候还得重播一遍。

始皇目瞪口呆。

老朱霸气不在自己之下,朱棣又是如此勇猛,竟然有这么一个窝囊的后代。

扣关叫门,难道不知道后果吗?看着昏迷的老朱和小朱,始皇有点同情。

换成自己要是有这么一个后代的话,估计倒在那里的就是自己。

突然想到胡亥,踏么这也是一个要命的主。

始皇气急攻心,也躺在那里!还好提前有准备,御医充足。

马上就有御医开始抢救!赵匡胤看着屏幕中的叫门天子,虽然是想着气老朱,但此时却一点都不开心,都是炎黄子孙。

皇帝去叫开自己的城池,也是奇耻大辱,在想到大宋的靖康耻,气血攻心,也躺在那里。

“噗通”一声,马上引起御医的注意。

“快,又倒下一个!”

杨广看着屏幕,也是非常愤怒。

不管如何,哪怕不是一个朝代,但也是炎黄子孙。

额头青筋暴起。

历史上自己二世而亡,说不定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没这种要命的子孙后代。

看到始皇和赵匡胤倒下。

感到有点疑惑。

在场五皇倒下四个,自己独醒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以后还怎么愉快的玩耍。

心里大急,不行我得多想想李渊,这老小子是怎么黑自己。

只是距离昏迷还是差了一些。

目光扫向正在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几名御医。

给了一个隐晦的眼神。

太医张玉秒懂,急忙扶住杨广:“陛下,陛下,快醒醒!”

口中说着快醒醒,暗中却一招将老杨弄昏迷过去。

心道,咱可是练过的!朱明满脸惊讶。

老朱和朱棣昏迷,朱明还能理解。

但是始皇、老杨和老赵昏迷,实在有点出乎所料。

“我去,杀伤力这么大,一下击倒五个皇帝!”

六个人在一个桌上,倒下去五个,朱明考虑要不要给自己一个板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