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522章 未雨

汉家功业 第522章 未雨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522章 未雨

第522章 未雨

刘辩默默算了一算,发现还真是。

他倚靠在椅子上,神情思忖。

按理说,刘绍可以在宫里,别居一宫,不是没有先例。

但朝野都觉得刘绍‘痴傻’,刘辩也有意锻炼他。

思索良久,刘辩缓缓点头,道:“好,太子府的掾属,由……蔡公遴选吧,要多一些庶民出身……主要是为了让太子知晓民间疾苦。”

蔡邕可不管这些,只要能让太子建府,其他都好说,管他什么庶民不庶民的,还不是太子之臣!

“臣领旨!”蔡邕躬着身,沉声应道。表面不动,内心狂喜。

刘辩也不在乎他到底怎么想,沉吟着道:“太子府,不必过于奢华,五脏俱全就行,侍卫,朕派禁军去。太子府的婢女、奴仆,也从宫里调派,再择选一黄门,为太子府管事,直到太子满十六岁。”

蔡邕哪里不明其中深意,不动声色的道:“臣领旨。”

刘辩伸手拿起茶杯,心里略有感慨。

这时间过的是真快,刘绍已经到了要离宫开府的年纪。

蔡邕坐好后,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刘辩的表情,故作犹豫的道:“陛下,而今朝野沸荡,物议四起。有人建议,请杨公来洛阳,以杨公的威望,足以应对眼前朝廷的困境。”

刘辩抱着茶杯,挑眉看了眼蔡邕,淡淡道:“卿家,你现在的身份特殊、敏感。朝廷的事,还是莫要多问。有人找你,你要避嫌。”

蔡邕脸色骤变,急忙起身,抬手道:“臣,臣糊涂!”

他心惊胆战,身体隐隐颤抖。

蔡邕没想到,只是提了一嘴,就换来了刘辩的直言警告。

这说明,当年的事情,这位陛下没有放下,稍有波动,就能引起他的警觉,哪怕刘绍已经被立为太子!

刘辩淡淡嗯了一声,道:“去吧,你先行筹备,不日朕降旨给尚书台。”

“臣领旨、告退。”蔡邕强压着不安,缓缓后退。

刘辩没有看他,等他脚步声消失,目光落在案桌上,一道打开的奏本。

这是荀彧的奏本,大致内容是朝廷急需有丰富经验的实干人才,建议征辟众多因为党锢之祸而被牵连的官员。

这些官员,多半是与阉党争斗而落败,被斥为邪党,罢官削籍,永不录用。

刘辩继位后,为了稳固朝局,收拢人心,解除了党锢,同时对那些官员进行征召。

但这些人,要么是心慌意乱,要么是厌倦党争,亦或者坐观风向,等待时机。

刘辩再而三的被拒,也心生恼怒,多年来,征辟的寥寥无几,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从本心来说,刘辩希望与永汉以前,或者说,他老爹以前的那些种种龌龊进行切割,争取一个新朝新气象。

事到如今,永汉以前的那些老官员,在朝廷已经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刘辩启用,朝廷以‘年轻人’为主。

刘辩沉吟再三,将这道奏本放入抽屉——留中不发。

“陛下。”

潘隐急匆匆进来,递过一道奏本,道:“大司马府转来的,来自交趾。”

刘辩神情立变,伸手接了过来。

待从头看完,刘辩神情逐渐疑惑,目光闪动。

这是士燮的奏本,大致内容,是请求朝廷发兵支援,言称南海郡已不可守,一旦南海郡落入袁绍手中,便可大军长驱直入,兵临交趾郡,而交趾郡兵寡粮少,足以抵守,交趾有陷落的危机。

刘辩左思右想,抬头看向潘隐,道:“大司马府怎么说?”

潘隐道:“大司马说,建议按兵不动。”

刘辩微微点头,还是道:“将皇甫坚长叫来。”

“是。”潘隐应着后退出去。

刘辩还是在看士燮的这道奏本,心里总觉得奇怪。

士燮坚持快一年了,一年之中,从未向朝廷求援,连样子都不做,而今还不到初春,士燮怎么反而上书求援了?

是袁绍有了支援,可以攻破南海郡了?

还是,士燮别有想法,要有所动作?

不多久,皇甫坚长就来了,手里拿着一封已经拆开的密信,上前递给刘辩,道:“陛下,刚刚收到消息,士燮似乎有了其他援兵,”

刘辩顿时恍然,看了眼这封密信,片刻后,笑着道:“日南以南的蛮夷?看来,士燮有长期与袁绍相抗的能力以及自信了。”

皇甫坚长道:“陛下,士燮勾结蛮夷,形同谋逆,罪无可赦!”

刘辩收起这份密信,看着他道:“大司马府那边已经有对策,三贼相争,还不如二虎恶斗,且看着吧。”

皇甫坚长对刘辩的态度感到意外,道:“陛下,真的不用兵吗?”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大好机会,不论是发兵去徐州,还是荆州,都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

依照陛下以往的性格,早就迫不及待出兵了。

刘辩知道的他的意思,微微一笑,看向窗外,道:“二公子,你看看这个洛阳城,是不是很平静?”

皇甫坚长转头看去,心里思索着刘辩话里的意思,片刻,十分小心的道:“陛下,是说,最近的御史台进行的‘整肃吏治’?”

刘辩双眼眯起,目光变得深邃,语气也空幽寡淡,道:“这算什么,朕说的是,这洛阳城,表面看似都在朕的掌控之下,但朕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一些人,一些势力已经渗透进来,正在图谋着某些事情。这些事情,看不见摸不着,但蛛丝马迹之下,朕有种……危机感。这种感觉,朕很多年没有体会过了,仿佛……回到了继位之初那段时间。”

皇甫坚长神情变了,心里有些慌乱的飞速分辨。

洛阳城这几年,确实涌入了不少人,鬼鬼祟祟确实有所图谋,但在皇甫坚长看来,并不足以威胁到刘辩。

可刘辩这么说,那就是掌握了某些切实的证据。

是谁?是什么人?居然能够威胁到陛下!?

而他,却没有察觉!

“陛下,臣一定彻查,将这些宵小之徒,尽数剿灭!”皇甫坚长铁着脸,沉声道。

刘辩摆了摆手,目光依旧在窗外,道:“查了这么,还是没有查到根本。说明这些人比以往更加谨慎,学聪明了。御史台的动作,或许会是一个引子,促使某些更加快速的勾结。他们很有耐心,朕要比他们更有耐心!”

皇甫坚长心跳加速,不由得紧张起来,道:“陛下,臣该做什么?”

刘辩淡淡一笑,道:“照常做事就行。他们在等朕露出破绽,想要一击致命。朕在给他们机会,等着他们出手。”

皇甫坚长顿时明悟了,这么久心底的疑惑,在这一刻解开。

朝野无数人都在说,宫里的陛下变了。

其实,陛下一直没变,只不过,出现了一条不太一样的大鱼,陛下化作了一個十分耐心的钓鱼翁,等待着那条大鱼上钩。

皇甫坚长注视着刘辩的侧脸,等了好一阵子,上前低声道:“陛下,要等多久?”

刘辩余光瞥了他一眼,笑着道:“这是一条大鱼,他很有耐心,不给他足够的破绽,是不会咬钩的,再等等。”

皇甫坚长心思活络,立即就道:“陛下,现在宫外沸沸扬扬,被抓的那些官吏身后是诸多世家,他们现在在抵制科举,肆意攻击,弹劾朝臣,他们,会不会被勾结?”

刘辩转过头,若有深意的拿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道:“别着急,慢慢看。他们筹划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你去一趟南方吧,随意逛逛,不用刻意做什么。”

“就是,让人知道臣不在洛阳?”皇甫坚长会意的道。

刘辩嗯了一声,道:“不要刻意。”

皇甫坚长暗中沉着一口气,道:“臣明白。”

……

与此同时,尚书台内,王朗与丞相荀彧再次争吵起来,内容是关于吏曹提交的官吏补缺名单。

王朗被气的脸色铁青,怒视着荀彧,道:“丞相,官吏的录取、迁调是吏曹的权职,即便是丞相,也不能绕开吏曹另起一份,这份名单,下官不认同!”

荀彧倒是神色平静,道:“吏曹的这份,有太多驳杂之人,还有诸多空有才学,并无为官经验。朝廷要的施政人才,不是单纯补官缺。”

王朗冷哼一声,道:“丞相,尚书台拟定的这份,大部分是‘颍川党’或是与颍川有关,这份名单,便是到了陛下面前,陛下也不会同意吧!?”

荀彧淡淡道:“王尚书,是要抗命?”

王朗见荀彧要强压,直接站起来,道:“丞相之命,下官不能违抗,但是丞相这份名单,下官会附送给陛下。”

说完,一甩手,大步离去。

在具体政务上,王朗丝毫不怵荀彧以及‘颍川党’,无非是斗法,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

可荀彧要端起丞相威严,王朗也不能撕破脸硬抗,只能将官司打到御前。

就事论事之下,王朗要与‘颍川党’锱铢必较,分毫必争。

荀彧面无表情,将两份名单放到一起,道:“送到宫里吧。”

值房小吏接过来,道:“是由小人送,还是给卢中书?”

荀彧刚要说话,荀攸突然大步而来,冲着值房小吏摆了摆手,坐到了王朗刚刚的位置,递给荀彧一道文书,道:“你看看。”

荀彧伸手接过来,打开看去,还未看完就皱眉。

这是幽州牧朱建平的公文,主要内容是,董承到达幽州后,屡建大功,尤其是平灭匪患,安抚百姓过程中,身先士卒,还受了不轻的伤。

朱建平详细叙述了董承的功劳,奏请朝廷开赦董承的罪过。

荀彧放下奏本,看向荀攸道:“你怎么看?”

荀攸故作沉吟,道:“我觉得可以,曹氏都赦免了,一个董承也算不得什么。而且现在朝野沸沸扬扬,赦免董承,也能缓解一二。”

荀彧知道荀攸与朱建平在这里面有什么猫腻,默默一阵,道:“好。不过,幽州那边,告诉朱建平,一丝大意不能有。”

荀攸见荀彧答应了,心里松口气,道:“我知道,建平会小心的。”

荀彧没有在意这件事,道:“我正在拟定计划,开春之后,尚书台、六曹的尚书,要陆续出京,督促地方完成目标任务,到时候,伱我也要出京。”

荀攸心知肚明,道:“是陛下的意思?”

荀彧不做隐瞒,道:“是。我与陛下讨论‘新政’的诸多优先事项,要进一步落实下去,打破阻碍,实实在在的推进。”

荀攸不由得凝色,道:“田丰搞出这么大的风波,地方上还在酝酿,现在着急出京,我担心适得其反。”

荀彧点头,道:“越是这样,越要加大力度,不可拖延。”

荀攸有些狐疑,但也看出来了,明显是荀彧与宫里在谋划什么,没有追究根底,道:“好。尚书台、六曹九寺的主官出京没有问题,但曹操不行,他一步不能离开洛阳!”

荀彧道:“我与陛下没有谈及大司马,大司马暂且也没有出宫的计划。”

荀攸这才放心,神态轻松了一些,道:“我刚才看到王景兴气冲冲而走,他还是不肯退让?”

荀彧脸上多了一丝无奈与疲惫,道:“王景兴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荀攸面露不屑,道:“他再有道理,也掩藏不了夹杂的那么多私心。真要按照他的那份名单,这朝廷上下,都要变成‘杨党’了!”

荀彧道:“他现在态度很坚决,如果我们不同意他的名单,就要将官司打到宫里。”

荀攸怡然不惧,嗤笑道:“他要打那便打,我们拟定的都是名望卓著之人,不怕陛下知道。但他的那份名单,我随便扯出几个,就能令他颜面扫地!”

荀彧没有那么乐观,道:“能不闹到陛下那,还是不要去。晚些时候,我们再找他谈一谈,再做一些让步吧。”

荀攸不满,道:“让步?为什么,那王景兴……”

荀彧摇头,打断他的话,道:“宫里太安静了,我总有种风雨欲来的压抑感。”

提到宫里,荀攸再大的怒怨也提不起来,强忍怒意,道:“好,我再找他谈,重新拟定一份名单。”

“再征求一下其他尚书的意见。”荀彧不动声色的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