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166章 仿效汉武 设置内朝

汉家功业 第166章 仿效汉武 设置内朝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166章 仿效汉武 设置内朝

第166章 仿效汉武 设置内朝

荀攸,钟繇等人看着荀彧走远的背影,神情各异。

何颙忽然说道:“是否该建议陛下……册封仪式是否该隆重一些?”

荀攸点头又摇头,道:“尚且不知是否是皇子,太过招摇不好。”

钟繇一脸严肃,道:“不过,陛下告知我等,想必有其他用意。”

荀攸又点头,继而道:“走,先回尚书台。”

几人说着,转向尚书台,一进门,就听到丞相杨彪值房传来大吵声,不少人伸着头看戏。

荀攸稍微听了一耳朵,顿时冷着脸,喝道:“都闲着了吗?”

所有人噤若寒蝉,连忙跑开。

荀攸,钟繇,何颙上前,来到杨彪的值房前,便见到王允站在杨彪身前,大声指责。

“董卓附逆,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你身为丞相,一言不发,尸位素餐,可对得起丞相二字?”

杨彪显然被喷了不短时间,脸红脖子粗,瞪着王允道:“我为丞相,你可知上下尊卑?这是你作为下官,对丞相说话的态度吗?”

“君王有过,臣子尚能直谏,为何丞相不可?董卓手握五万精兵,在沛国杀伤抢掠,伱为丞相,可有发一言?”

王允背对着三人,看不清表情,可从声音里也听出了他的愤怒。

三人对视一眼,犹豫着要不要进去。

他们犹豫,王允可不迟疑,一甩手,又道:“那荀彧,是荀攸之侄,纵观朝野,一半以上为颍川党羽,你便看不到?为何在嘉德殿,半句谏言都没有?”

杨彪显然被气的不行,扯了扯衣领,大声道:“你身为佐丞,莫非只知道谏言吗?区区董卓,本相根本不放在眼里,只要你能筹到钱粮,本相亲自带兵去灭了他!”

荀攸,钟繇,何颙三人眼见杨彪被气糊涂,开始胡言乱语,对视一眼,没有进去,转身离开。

杨彪与王允还在争吵,本就互相看不惯的两人,显然触到了导火索,矛盾公开化了。

景福殿,书房内。

刘辩给对面的荀彧倒茶,不动声色的打量着荀彧,微笑着道:“卿家先前在嘉德殿言朕的国政是‘朝政驳杂,修修补补,应事而设,既无提纲挈领,亦无长远谋划’,可否细说?”

荀彧同样在观察着这位年轻的陛下,他去年便已接到诏书,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到京,未尝没有审视朝廷的目的。

大汉式微,‘汉室将亡’的观点已经盛传了十几年。

近几年,大汉亡国的征兆,越发明显!

荀彧收回目光,略微躬身,道:“臣反对朝廷现在推行的几乎所有政策。”

刘辩的茶杯到了嘴边,闻言眉头一挑,注视着他,保持着微笑道:“卿家继续说。”

荀彧清晰的感觉到刘辩的目光锐利了几分,些许苍老的脸上毫无异样,道:“臣以为,朝廷当前须是固本强干,而朝廷所推行政策恰是相反,无不掀起巨大波澜,人心浮动,逆反跌宕,深损国本,只会令朝廷不断耗损,我大汉更加式微……”

刘辩神情不动,茶杯轻轻送入嘴里。

荀彧的话其实是没错的,朝廷应当尽可能避免动乱,积蓄力量,以应对大乱之局。

而荀彧没看到的是,大汉朝廷的敌人,并不是黄巾军,而是土地兼并,站在土地兼并之上的士族门阀。

如果是盛世,刘辩可以用很多手段,不伤及国本的情形,对世家门阀进行分化打击,遏制土地兼并。

可现在是王朝末年,世家门阀已经成型,真正威胁大汉国祚,会令大汉分崩离析,会使华夏沉沦的,恰恰就是世家门阀的贪婪无度!

历史上将大汉的亡国归结于董卓乱政,实则上,董卓也不过是世家门阀打磨的刀,只是这把刀的野心比世家门阀还大,反噬了他们!

‘不破不立……’

刘辩心里轻语,脸上依旧微笑,道:“卿家认为,当前国政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荀彧没能从刘辩的语气中察觉出什么,沉吟片刻,道:“臣认为,第一是梳理国政,策定大略,安民为要,辅以赋税、强兵、吏治、开荒、屯田……制定详细的目标、政策,归拢统一,相互策应,而不是各自为政,势单力孤,甚至是互有冲突……”

刘辩听着,双眼微微眯起,心中不断点头。

他推行的各项政策,包括废罢三公府、复设丞相、清丈田亩、户丁普查等等,其实都是他‘一厢情愿’之下的强行推动,加上尚书台人心不齐,各种政策相对混乱,是需要他打一棍子才能前进一步。

刘辩已经不怀疑荀彧的能力了,能够点破这一点,说明荀彧对朝局研究的很深。

‘不能以年纪判断能力。’

刘辩暗自警醒了一句,忽然又道:“卿家对袁术叛乱以及董卓平叛怎么看?”

荀彧刚要说话,一个中黄门匆匆来到门口,道:“启禀陛下,太后娘娘召见蔡太常与蔡小娘入宫了。”

刘辩眉头一挑,这么快吗?

摆了摆手,与荀彧微笑着道:“卿家继续说。”

荀彧稍作思索,便道:“臣相信,陛下有办法制住董卓,平灭袁术,陛下也有信心。”

刘辩看着荀彧,笑容越多,道:“即日起,侍中庐每三日议事,卿家、吏曹尚书、户曹尚书,太常列座。”

荀彧抬手,道:“臣领旨。”

他略显苍老的脸上不动分毫,心里却明白,他这算是通过考验了。

刘辩又看了他一眼,没有再多说,起身前往永乐宫。

……

与此同时,蔡文姬怀孕的消息,悄然在宫内宫外一些大人物中流传。

在‘先帝遗诏’引发的巨大波澜中,刘辩有子嗣的消息,无疑是至关重要,最能稳定人心。

因为不管怎么说,在刘辩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刘协是第一继承人,还是有很多人盯着刘协的。

但在刘辩有了子嗣的情形下,刘协将不再重要。

甚至于,有些人暗戳戳的希望,刘协尽快‘病殁’。

寿安殿。

刘协听到了消息,看向景福殿方向,十岁的早熟小脸紧绷着,略微苍白,眼神里出现丝丝恐惧。

董太后近来白发渐多,她伸手抱住刘协,脸上又恨又怜,道:“协儿莫怕,有祖母在,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

刘协勉强一笑,转身安抚董太后道:“祖母忘了吗?皇兄说过,皇家最是和睦,为天下表率,不会有手足相残之事发生。”

董太后看着年纪小小异常懂事的孙子,越发的心疼。

一个宫女走进来,见着两人模样先是一愣,连忙道:“启禀娘娘,殿下,廷尉府请殿下巡视。”

董太后猛的抱紧刘协,喝道:“不去!”

刘协倒是镇定,拍了拍董太后的手,转过头,微笑着道:“祖母不用担心,这是一个月前便定好的,没事。”

董太后这才松口气,而后皱眉道:“我去跟他说,你今后称病,不出寿安殿,我看他能把你怎么样!”

刘协笑容不变,道:“祖母,不要担心,要相信皇兄,孙儿去去就回。”

董太后看着刘协稚嫩的小脸,心里委屈的想哭。

刘协又安抚了几句,出了寿安殿,在禁卫的护送下,径直出宫,前往廷尉府。

在这不久前,廷尉府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后堂内。

“你说,你是大将军的妾室?”充当廷尉府从事史的陈群,有些讶异的看着面前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妇道。

少妇抱着一个孩子,跪在地上,一脸惧色,道:“是。请廷尉救命。”

钟繇一脸严肃,与陈群低声道:“你去门外盯着,不准任何人靠近。”

陈群点头,又看了眼这个少妇,出了门,打发走其他人,静静站在台阶之下,还是忍不住的好奇,回头看向紧闭着的门。

钟繇神情前所未有的严肃,双眼闪动不断,心里比眼前的少妇还要惶恐。

好半晌,他目光一定,道:“你之前说,有人要害你,是什么人?”

少妇嘴角动了动,低着头,紧抱着孩子没有说话。

钟繇看了眼那孩子,道:“这是大将军的孩子?”

“嗯。”少妇道。

钟繇心中越发忐忑,上前来到少妇跟前,俯视着她,锐利的盯着她的双眼,低喝道:“我问你,是否真的有先帝遗诏?”

少妇连连摇头,道:“妾身不知道,主人从来没说过。”

钟繇心中一块大石轰然落地,下意识的长松了口气。

真要是有一份先帝遗诏摆在钟繇面前,将会给他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难题!

幸好没有。

钟繇盯着少妇,隐约猜到是谁,他不想追究其中的恩怨情仇,现在头疼的是怎么安置这个大将军的妾室。

交出去肯定不能,否则这对母子多半死于非命;不交出去,藏起来,要是被发现了,他也将被牵累。

咚咚咚

陈群在外面轻轻敲门,低声道:“廷尉,渤海王来了。”

钟繇神情微变,旋即沉色看着少妇,道:“我会将你充作廷尉府婢子,你不得声张!”

“多谢廷尉!”少妇激动的抱着孩子磕头。

钟繇拉开门,凝色与陈群道:“你安排她入府,对所有人保密!”

陈群知晓轻重,点头道:“好。”

钟繇深吸一口气,整理着衣服,走向前堂迎接刘协。

“殿下请。”

钟繇接到刘协,示意他向里面走。

刘协故作从容的点头,随着钟繇,巡视着各个值房,听着钟繇对廷尉府的改制、事务的报告,而后又巡视地牢。

钟繇跟在刘协身后,不紧不慢的道:“朝廷正在将牢狱归一,廷尉府因为要审断犯人,须有临时关押所在,得尚书台特批,保留了五十个临时牢房……”

刘协看着这些牢房,莫名的头皮发麻,嘴角动了动,忽的道:“钟廷尉,我听说,蔡小娘有孕了?”

这已是高层心照不宣的秘密。

钟繇躬着身,道:“下官不知。”

刘协回头看向他,道:“廷尉真的不知?”

钟繇与刘协对视,旋即挥退身后的人,若有所思片刻,道:“身为廷尉,本官想请问渤海王,先帝是否真的有遗诏留下?”

刘协皱眉,稚嫩小脸出现凝色,道:“我没听过,也没见过。”

钟繇神情不动,道:“既无遗诏,殿下何须担忧?”

刘协注视着钟繇,欲言又止,最后道:“我听说,董卓平乱不力?”

袁术一天不平,刘协便一直被架在火上烤。

钟繇道:“殿下应当与陛下多多亲近。”

刘协听出了钟繇指点之意,抬着手,道:“多谢廷尉。”

钟繇没有再多说,想着尽快送走刘协。

与此同时。

何太后拉着蔡文姬,正在热情的说话。

“在宫外就宫外,”

原本刘辩还担心何太后不同意,没想到何太后直接与蔡邕、蔡文姬父女道:“在宫里不易养活,辩儿就是在宫外长大的,过几年入宫也不迟。待会儿,我选一些人送到蔡府,一定要安心养胎,莫要多虑,凡事有母后做主……”

蔡文姬瞥了眼刘辩,轻声道:“臣妾听母后的。”

何太后闻言开心的合不拢嘴,道:“好好好,我跟你说,这生孩子……”

说到这里,见刘辩与蔡邕在,守住口,面无表情的的拿起茶杯喝茶。

刘辩顿时会意,笑着与蔡邕道:“蔡卿家,朕有些事情请教,咱们出去说。”

蔡邕也是有眼力见的,连忙起身道:“是。”

“这生孩啊,一定要心平气和,千万不要害怕……”

刘辩、蔡邕还没走出去,何太后激动的笑声又传了出来。

刘辩摇了摇头,婆媳关系是世界难题,不能以短暂的和睦来定性。

出了永乐宫,刘辩背着手,与蔡邕道:“近来,有人说,卿家参与尚书台事务,名不正言不顺……”

蔡邕神色陡然紧张,身形躬的越多。

刘辩自顾的走着,没有察觉,道:“所以,朕考虑着,在尚书台的左右仆射之下,再设六人,为参知政事,总共九人,辖六曹九寺,总理全国政务。”

蔡邕心里松口气,连忙抬起手道:“陛下圣明。”

刘辩心里慢慢推敲着,道:“卿家,吏曹尚书荀攸,户曹尚书何颙、侍郎荀彧,加参知政事。”

这是正式的入尚书台了!

蔡邕大喜,急急抬手道:“臣领旨、谢恩!”

抱歉,状态很差,写的有点少。

先更后修,身体好了,立即加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