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

汉家功业 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

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

蔡邕近来热衷于参与政务,太常忙活不算,还时不时进尚书台议政,可以说是仅次于王允勤政的人。

他对女儿经常外出、找不到人、甚至夜不归宿有所疑心,但也没多想,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跟当今陛下不知不觉好上了!

蔡邕心头震惊又激动,激动又慌乱,慌乱又兴奋。

笑容藏不住又不得不拘谨,想要开怀大笑又要强自谦抑。

“陛下,”

蔡邕心理素质还是极强的,虽然遭受了一波强大冲击,还是迅速恢复过来,与刘辩道:“臣对于上次陛下所说的‘经史子集’做过详细整理,陛下睿智,确实可分为此四类,臣深为钦佩陛下之博学……”

蔡文姬在一旁给两人倒酒,安静坐着,俏脸丝丝浅笑。

不止王允不甘心,杨彪,荀攸等人同样想要继续谏言,眼睁睁的看着刘辩走了。

荀彧还跟在荀攸边上,正在低声说话,闻言回身,向潘隐走来。

杨彪,王允等欲言又止,只得跟着刘辩进嘉德殿。

众人都看出来了,刘辩明显看重这个荀彧,一而再的考校。

对于朝政,从去年起,刘辩便要求尚书台拟定了‘施政纲要’,几经修改,才堪堪让刘辩同意!

现在,荀彧轻轻松松一句话,便给抹杀了!

王允知道这个荀彧,荀攸的侄子,也是颍川派系!

对于这个同样被称为‘王佐之才’的人,王允心里冷笑,漠然着脸道:“荀都尉有什么良策?”

在此的人看了眼王允,没人出声,心里暗自摇头。

蔡文姬对刘辩突然的举足失措,言语古怪也很是好奇。

这个人应该是二十七八岁年纪,模样却十分老成,皮肤褶皱,脸角瘦削,双眼有些大,高鼻梁,瘦瘦弱弱。

刘辩神情微变,忽的起身就要走,又陡然醒悟,抬手又放下,微笑着与蔡邕、蔡文姬道:“朕有急事,今天就不陪你们吃饭了。”

刘辩喝了口酒,微笑着道:“当今之世,世人普遍重经而忽略其他,更有喜好空谈,而不重实务者。往继圣人绝学,不能只停留在经文上,更不能止步于口头。圣人之学,来自于躬行,浮夸清谈,除了获取清名之外,实则误国误民……”

他说着,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看待了一个貌似年纪很大又很年轻的一个陌生人。

蔡邕一怔,接过来打开,只见上面方方正正的写着二十几个小字,待看完,神情立震,双眼圆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有人都看向荀彧。

蔡邕还在盯着这二十几个字,片刻犹豫着道:“这字……”

刘辩一拍脑门,今天高兴的事情太多,他都快忘记这茬了,笑着大步来到嘉德殿前,眼见群臣要行礼,一摆手,道:“进去再说。”

刚走出门口,潘隐忽然从里面追出来,看向荀彧道:“荀侍郎,陛下有请。”

蔡邕坐下,抬着手道:“臣领旨。”

说着,便迫不及待的离开。

荀彧道:“以农为本。”

到了嘉德殿,一众人坐好,刘辩没理会焦急的杨彪,王允等人,目光一直在陌生人身上——荀彧。

荀彧神色平淡,抬起手,道:“回陛下,以臣观察,朝政驳杂,修修补补,应事而设,既无提纲挈领,亦无长远谋划。”

荀彧话音一落,本来躁动的嘉德殿,为之一静。

在所有人瞩目中,荀彧看向王允,从容不迫,道:“王公现在是要谈论国政,还是董卓附逆一事?”

蔡邕连忙抬头,道:“臣并不是说陛下的字不好,而是这字体,臣是第一次见。”

刘辩赶到宫里,远远便看到嘉德殿前聚集了一群人,静静的在等他。

他习惯写楷体,倒是忘了字体这一回事,已经抄了人家的话,他不太好意思再抄别人的字体。

荀彧面不改色,道:“于陛下而言之,天下皆为士,也可天下皆为农。”

荀攸对这位大长秋,相对于其他人的敬而远之,则稍微亲近一点,抬着手,疑惑道:“大长秋这是?”

王允对‘颍川党’深为警惕,当即就道:“陛下,臣请以大司马代董卓,并调集兖、青、徐、冀四州兵力,若是董卓伏罪便罢,若是他抗旨不尊,当与袁术一同剿灭!”

潘隐道:“说是在尚书台。”

刘辩眉头一挑,这荀彧每句话都点在了要害之上。

刘辩眉头一挑,咳嗽一声,道:“朕的字确实不好看,所以要卿家来刻写。”

荀彧抬着手,稍作沉吟,道:“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王允一见,急急抬手道:“陛下,董卓……”

荀攸见着刘辩的目光,抬手道:“陛下,臣举荐荀彧为太仓令。”

刘辩瞥了眼蔡文姬,拿起酒杯,心里暗道:为了讨好老丈人,朕也是拼了。

杨彪瞥了眼,心里莫名的生出一种危机感。

蔡邕站起来,不等他行礼,刘辩一行人已急匆匆离去。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刘辩目光微动,暗自点头,道:“什么是本?”

潘隐含笑不语。

“臣领旨、谢恩。”荀彧脸上看不出什么激动,语气平静如常。

潘隐连忙拿出一副卷纸,递给蔡邕。

刘辩摆了摆手,阻止了王允的话。

潘隐却对他一微笑,径直走向了荀攸、钟繇、何颙等人。

刘辩今天非常高兴,站起来道:“今天就到这里。”

王允闻言心中大恨,却不得不强压怒气,转向刘辩,沉声道:“陛下,臣以为,董卓不能再为平乱统帅,请将其押赴京中治罪!”

蔡文姬好奇,接过来看去,眨着眼,轻轻咬了咬嘴唇,继而双眸发光,直直看向刘辩,俏脸充满了爱慕之色。

蔡邕品味着这几句话,目露震撼,不由得抬头看向刘辩,战栗不已的站起来,抬手道:“陛下这四句话,言简意宏,立意远大,非大气魄不能言,臣深为钦佩,五体投地!”

荀攸,钟繇,何颙三人听着一怔,蔡小娘?蔡邕之女?她有孕,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钟繇看着潘隐的脸色,陡然双眼大睁,继而凝色的上前,同样低声道:“是陛下的?”

刘辩坐直了身体,余光扫过其他人,笑着道:“有朝臣上言,朝廷当以士族为本,朕是与士族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潘隐笑容渐多,走的十分近,抱着手低声道:“蔡小娘有孕了。”

“这么大阵仗?”刘辩怔了下。

潘隐神色小心,低声道:“陛下,或许是为了董卓那几封信。”

刘辩深深的看了眼荀彧,心里点头,自语道:果然不简单。

他瞥了眼杨彪,朗笑一声,道:“卿家所言有理。加卿家为太仓令兼任户曹侍郎,加侍中,可入尚书台参政。”

刘辩没理会王允,目光一直在荀彧身上,道:“荀卿家对朝政有何看法?嗯,一句话来概括。”

荀彧不动分毫,道:“董卓手握五万大军,在西凉时便听宣不听调,臣不知,当如何押他回京问罪。”

蔡邕目送着刘辩的背影,疑惑的道:“什么事情令陛下这样慌乱?”

刘辩点头,给了潘隐一个眼神。

刘辩见荀彧轻轻松松的‘摆平’王允的下马威,双眼半眯,微笑的道:“荀卿家怎么看?”

一众十多人相互对视,一肚子话说不出口,只能陆陆续续相继离开嘉德殿。

众人哪有心思管什么荀彧、太仓令,王允迫不及待的抬手,就要说话,刘辩却抢先开口,微笑着与荀彧道:“荀卿家,朝廷里,不少卿家一而再的举荐卿家,不知卿家于朝政有何看法?”

潘隐应着,招呼典韦上马。

且不说朝廷能否抽调这么多兵马,钱粮够不够,单说这样的应对策略便十分愚蠢。

荀攸,何颙等人跟着反应过来,联想起之前刘辩时不时跑出宫,心头忍不住的激动起来,相互对视,振奋之情在脸上写的满满当当。

刘辩嗯了声,道:“回宫。”

蔡邕深以为然的躬身,道:“陛下圣明,臣也认为空谈误国,须当上为社稷,下为黎民,方不负一身所学。”

刘辩哦了一声,自顾喝酒。

荀彧的话,貌似对,又很不对。

出了蔡府,刘辩上了马车,道:“人在哪里?”

王允见刘辩不理他,心里越发恼怒,双眼厉色的看向荀彧。

杨彪,王允,荀攸,钟繇,何颙,李儒等人齐齐看着荀彧,或是拧眉,或是思索,或想反驳,或是欲言又止。

刘辩心里默念,嘴上微笑道:“卿家坐。这几句话,你刻写在太学、鸿都门学之前,激励所有学子。”

‘惭愧惭愧……’

帝王子嗣向来无比重要,堪称‘国本’,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如果那蔡琰诞下皇子,朝廷的气氛将会为之大变!

潘隐见着几人的神情,转身又与荀彧道:“荀侍郎,请随小人来。”

荀彧面色不动,随着潘隐走向景福殿。

求月票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