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144章 科举

汉家功业 第144章 科举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144章 科举

第144章 科举

尚书台内,一众人还在讨论减税的事。

荀攸看着杨彪,道:“丞相,能不能,再借一点?”

冀、兖两州一乱,赋税不想别说,还得追加剿匪的钱粮以及赈灾的款项。

杨彪眉头一皱,小眼睛眨了下,道:“荀氏乃颍川大族,荀尚书能不能在颍川借一点?”

荀攸神色动了动,默默坐回去。

颍川被黄巾军几番蹂躏,各大世家多半逃亡而出,哪里还有什么钱粮可借?

王允道:“冀州一事,需派兵支援。”

“钱粮从哪里出?”杨彪胖脸绷住,淡淡道。

王允被这一句话给堵了回去,漠然不语。

荀攸、钟繇对视一眼,两人心底都在想着怎么搞钱搞粮。

但情势变化太快,一再打乱他们的计划。

景福殿书房内。

刘辩趴在桌上,看着眼前这一堆纸,怎么看觉得怎么可爱。

“史侯纸……”

刘辩双眼闪动着笑意,而后自言自语的道:“纸,笔墨不好弄,还有什么是可以政策性垄断的……衣食住行,衣服?官服!配饰?食,住,行……”

刘辩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衣服、配饰可以垄断,割一波世家大族的韭菜。

乐呵了许久,刘辩又看向应劭的奏本,笑容慢慢收敛,双眼幽森。

他与杨彪,皇甫嵩说的确实是实话,但黑山军与叛军结盟作乱也是事实!

刘辩转头,望向墙上的的地图,最中心的是兖州,上方是冀州。

“曹操……”

刘辩双眼眯起,心念轻轻转动,片刻,转向不远处的潘隐,淡淡道:“都安排好了?”

潘隐躬着身,脸色微紧,道:“是。”

刘辩嗯了一声,坐直身体,道:“太常那边你要盯好了。”

“小人明白。”潘隐道,他已经看出来,刘辩是要用这‘史侯纸’赚钱了。

……

濮阳城。

丁原坐在主位之上,与曹操一脸笑容,摸着稀碎的胡须,道:“孟德,此番平定桥冒叛乱,你居功至伟。接下来,有何打算?”

曹操哪里听不出丁原的话外之音,面无表情的道:“自是听候旨意。”

丁原笑着,道:“我估计,朝廷会要孟德率军北上,协助应使君平定冀州。”

曹操没说话。

这丁原想赶他走的心思,是昭然若揭了。

郭嘉坐在一旁,喝了口酒,半斜着身体,高抬着下巴,颇为倨傲的看着丁原,大声道:“兖州之乱,丁史君难辞其咎,可想好如何应对?”

丁原笑容一顿,哼了一声,道:“我与孟德议事,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曹操忽然的笑了,道:“丁史君,奉孝之言并非无礼,丁史君还须早做打算。”

丁原盯着曹操,心里冷笑。

郭嘉注视着丁原,悠然的又喝了口酒。

随着桥冒落败,曹操与丁原的短暂联盟,算是土崩瓦解,反而对兖州的地盘开始明争暗夺。

简单了几句,曹操与郭嘉出来。

曹操手握佩剑,边走边道:“奉孝,伱怎么看?”

郭嘉没了在丁原面前的倨傲,目中精芒一闪,道:“将军,丁原必然不会在兖州久待,我料定,用不了多久,朝廷将会调他回京问罪。这兖州是四战之地,非能者不能居。若是将军继任兖州牧,不世功业,唾手可得!”

曹操神情立震。

对于‘功业’二字,曹操有着无比狂热之心。但以他现在的资历,想要担任一州之牧,还差的很远。

郭嘉看得出来,微笑着道:“陛下对将军恩眷非常,这次陛下力排众议,以将军征讨兖州,这兖州牧,非将军莫属!”

曹操脚步停下,看着郭嘉,欲言又止。

郭嘉一顿,道:“将军有难言之隐?”

曹操眉宇纠结,沉吟片刻,道:“非是难言之隐。我在禁军大营练死了十几个士兵,遭到弹劾,陛下将我调入洛阳闲置。”

郭嘉并无意外,点头道:“陛下这是保全将军。”

曹操嗯了声,道:“有一次,陛下问我,我是领兵还是入朝。”

郭嘉脸色慢慢僵了下来,双眼大睁的道:“将军选择了领兵?”

“是。”曹操道。

郭嘉怔怔看着曹操,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曹操这样的选择,一点都不出乎他的意料。但这等于是说,曹操不能再为州牧?

只能是领兵的将军!

宫里的陛下,是这个意思吧?

曹操与郭嘉对视,见他神色僵硬,忽的朗朗大笑,道:“奉孝,当今之世,非是州牧、太守才能建功立业,我欲效仿卫霍,内平叛乱,外灭四夷,立千秋功业,大汉史册上,‘曹操’二字,熠辉万世!”

郭嘉怔怔看着曹操,说不出话来。

曹操这样的想法,貌似没什么不对。

但汉室式微,朝廷暗弱,英雄岂能无立身之地?

郭嘉注视着曹操充满豪情、憧憬的侧脸,心里决定,还得好好为他谋划一番。

“孟德。”

夏侯惇急匆匆而来,道:“任城国相郑遂来了。”

曹操收敛情绪,道:“他来做什么?”

郭嘉拿起酒壶,轻轻喝了一口,道:“圣旨到了。”

曹操一怔,看向郭嘉,道:“圣旨?这么快?”

郭嘉微笑,道:“看来,陛下十分信任将军,料定将军能够平定桥冒。”

曹操闻言,整理着衣服,大步向前,道:“随我接旨。”

不多时,濮阳官衙。

任城国相郑遂站在最上面,看着下面的丁原与曹操,摊开圣旨,沉声道:“应天顺时,受兹明命:贼逆并起,群贤共力,将士用命,安民守境……命兖州牧丁原专于政务,赈灾抚民。武威将军曹操,英勇无畏,平定叛乱,命总督兖州兵务,铲除叛逆,清剿匪患,保民无忧……如故事,钦矣。”

丁原闻言,脸色是变了又变,眼神里是不甘又恐惧。

这道旨意,保留了他兖州牧的官职,却又罢去了他的兵权!

“臣曹操,领旨!”曹操举着双手,沉声道。

郑遂余光扫了眼丁原,上前将圣旨交给曹操,笑着道:“武威将军请起。”

曹操起身,面不改色,心里难掩激动。

他原本以为,宫里的陛下,会命他率兵北上,万万没想到,居然是总督兖州兵务!

郭嘉强忍着酒瘾,心里不禁好奇。

褫夺丁原兵权,命曹操总督兵务,这是临危安排,还是早有的计划?

丁原见圣旨在曹操手里,神情晦涩。

他怕是第一个被夺了兵权的州牧!待等桥冒败落的消息传回洛阳,朝野弹劾,这个空头州牧可能都没得坐!

曹操按耐着心中激动,与郑遂客套几句,饶过丁原,忽与吕布笑道:“奉先之英雄,操生平仅见,可愿入我麾下,操必不亏待!”

吕布一怔,没想到曹操公然招揽他。

他神色不动,抬手道:“多谢曹将军抬爱,末将为丁史君义子,誓死追随,请曹将军见谅。”

曹操一笑,道:“奉先高义,操之幕府,随时恭候奉先。”

吕布余光看了眼丁原,越发肃容道:“曹将军错爱了。”

曹操见着丁原神色阴沉,心里大爽,拉着郑遂出门,道:“郑国相,操还有事请教,请。”

郑遂也不太在意丁原,与曹操说笑着走了出去。

丁原目送着曹操等人的背影,心中大恨,又见吕布没有舍弃他,面露感慨,怅然道:“经此一事,老夫怕是要入京问罪,奉先……不如随了那曹操,他是陛下的宠信之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吕布当即单膝跪地,沉声道:“义父,孩儿必不相离!若是朝廷问罪,孩儿替父亲抵罪!”

丁原双眼闪动,连忙扶起他,轻叹道:“罢了,我知你素来孝顺。不过,想要扳倒为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吕布起身,盯着丁原,道:“义父有何高招?”

丁原阴冷一笑,道:“且让那曹操得意几日!”

吕布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门外,隐约听到曹操的笑声,双眼微微闪烁。

郑遂与曹操走出官衙,见四周没有其他人,与曹操低声道:“曹将军,陛下交代,命你尽早平定兖州匪患,整军候旨。”

曹操抬起手,正色道:“不知,陛下还有何交代?”

郑遂又四顾一圈,道:“朝廷很快会派各级官员入兖州,曹将军需配合。包括各郡县太守、郡都尉,县令、县都尉,还要治粟都尉,郡县六曹等等。太守、县令皆不领兵,如有乱象,曹将军需做弹压。”

曹操认真听着,等郑遂说完,越发低声道:“可有与我相关的?”

‘武威将军’是一种临时任命,即用后撤,而‘总督兵务’更不是具体官职。

郑遂摇头,道:“我并不知晓。”

曹操闻言顿了下,旋即哈哈大笑,道:“郑国相辛苦了,来人,摆宴!”

郑遂有心与这位新贵攀一攀关系,自是欣然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曹操与郑遂酒过三巡,满脸通红,摇摇晃晃,道:“郑……”

噗通一声趴倒在桌上。

郑遂见着,哈哈大笑,道:“曹将军,你的酒量……也,也不过如此嘛……”

郑遂一口酒下肚,挣扎着要站起来,一个踉跄又坐回去,打着酒嗝,不断点头,没多久,也倒了下去。

好一阵子,曹操坐起来,面无表情的擦了擦胡子,转身出去。

来到院子,就见郭嘉对酒赏月。

曹操笑着走过来,道:“奉孝,今夜无月,一人独酌岂不是无趣?”

郭嘉似喝的有点多,脸上有些红晕,看着曹操道:“将军探出了些什么?”

曹操坐下,摇头道:“这郑遂所知有限,我想,陛下或许还会调我回京。”

郭嘉喝了口酒,跟着摇头,道:“陛下所想,将军怕是猜不透。”

曹操猛的坐直身体,道:“奉孝,有何见教?”

郭嘉坐好一点,道:“将军恐要得偿所愿了。”

曹操狭长双眼微微闪烁,心里既有激动,又有那么一丝失望。

兖州牧,也足够令他心动!

……

三天后,太常。

刘辩亲自来到了太常,视察造纸厂。

蔡邕,蔡峥跟在一旁,紧张与兴奋并存。

刘辩看着一道道工序,一个个奇怪的器具,很想说几句,但从头看到尾,他也没找到机会。

蔡峥在蔡邕的示意下,拿着几张纸,忐忑的递给刘辩,道:“陛下,这是,刚刚造出来的。”

刘辩接过来,顿时皱眉。

有些泛黄,看着粗糙,用手摸了摸,还有粗麻小疙瘩之类。

“不行,继续改进。”

刘辩一边走,一边道:“关乎我大汉脸面,这样的纸怎么拿得出手?”

蔡峥神色一慌,连忙道:“是是是,小人一定改进,保证让陛下满意。”

刘辩又看了眼奇奇怪怪的各种器械,道:“一年能产多少张?”

蔡峥躬着身,先是瞥了眼蔡邕,道:“回陛下,目前,三万张左右。等改进好,多招募人手,一年,几百万是有可能的……”

“不够!”

刘辩看向蔡邕,面色威严,道:“一定要过千万!”

蔡邕神色一正,沉声道:“臣领旨。”

蔡峥在一旁,只是心惊胆战的陪着笑。

千万张,他拼了老命也做不到!

刘辩又逛了一圈,出了太常,来到招贤馆。

他悄然无声的进去,坐在角落里,细细观瞧。

还不到一杯茶功夫,刘辩摇头,忍不住的起身离开。

只有一桌、五人,除了引经据典的空谈高论,没有一点实际的。

他刚起身,就见蔡文姬从门口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男子。

她的婢女一直推挡,那男子却牛皮糖一样,贴着不放,似乎一直在低声说着什么。

刘辩目光微动,不动声色的靠近。

“嫂子,你帮我说一说,兖州补缺那么多,一个县令,还不是蔡公一句话的事情……”男子见刘辩靠近,话头一顿,戒备的板着脸道:“你是谁?我不管你是谁,休想打我嫂子的主意!”

蔡文姬是来还书的,转头见是刘辩,急忙要行礼,刘辩却一摆手,笑呵呵的道:“我与蔡小娘是旧识,你要是想去兖州补缺,怎么不去太学参加录考?”

男子目露怀疑的在刘辩与蔡文姬脸上来回巡视,似想要发现什么。

蔡文姬眉头一蹙,冷色道:“五叔,请你自重。”

男子好像被激怒了,陡然大声道:“蔡琰,我告诉你,虽然你还家了,但依旧是我卫家的妇人,你若是与人通奸……”

他还没说完,刘辩一巴掌又狠又快的扇了过去。

卫仲仪愣住了,完全没想到,怔怔的盯着刘辩。

刘辩神情如常,斜视着他,道:“你要继续喷粪,我一颗颗敲掉你的牙齿,拔掉你的舌头。”

卫仲仪不知道刘辩的身份,蔡文姬可清楚,双目警告的看着卫仲仪,平淡道:“走吧。”

“贱人!你赶我走?”

卫仲仪被激怒了,巴掌打向蔡文姬。

刘辩一见,一手抄过蔡文姬,一脚飞起,直接将这卫仲仪踹的连连后退,倒在地上。

潘隐见着,与门外的便衣禁卫一个眼神。

四个禁卫冲进来,将卫仲仪捂着嘴,拖了出去。

蔡文姬见着,连忙从刘辩怀里挣脱出来,低声道:“谢陛下。”

“带两个家仆出门吧。”刘辩点点头,与蔡文姬也没什么可聊的,转身离开。

蔡文姬等刘辩走了,眉头才松开,轻吐一口气,面纱的下俏脸绯红。

刘辩出了招贤馆,并没有回宫,而是来到了朱雀门外不远处,御道边上的一排民房前。

潘隐站在刘辩身后侧,低声道:“陛下,户曹那边都已准备好了,预计下半年有钱了,先一步拆掉这些民房。”

刘辩点点头。

随着尚书台的不断扩大,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不宜继续留在宫里,是以,将六曹搬出皇宫,一直是既定计划。

拖延到下半年,是因为差钱。

而此时尚书台内。

杨彪,王允,荀攸三人正在小会议厅议事。

三人脸色都不太好看,因为他们身前的小桌上,摆着三十多道奏本。

荀攸看着杨彪与王允,道:“丞相,王公,这十二本,是弹劾兖州丁史君无能败事,要求逮捕入京问罪。这二十多本,是弹劾武威将军曹操纵兵劫掠,杀良冒功,僭越不法,夷灭桥氏等等。”

杨彪端坐着,胖脸俨然,道:“陛下不是说,兵务之事,当由大司马府负责吗?”

荀攸道:“这是大司马府刚刚送来的。”

王允目光淡漠,道:“桥冒逃匿,兖州未定,厄需安抚,丁原不能离开。曹操此番征讨太过顺利,其中必有蹊跷,我意先将曹操调回京问罪!”

杨彪看着王允,心里莫名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荀攸是知道刘辩的旨意已经到了兖州的,不动声色道:“丞相,王公,大司马府的意思,是请陛下圣断。吏曹的想法是,丁原、曹操都暂留兖州,丁原败事,褫夺兵权,至于曹操,暂领兖州兵务,待彻底平定匪患再说。”

“不可!”

王允断然道:“曹操深得圣眷,理当谨言慎行,以报君恩。而今,纵兵劫掠,杀良冒功,僭越夷族都做出来了,还要什么是他不敢的!”

杨彪看着王允,心里别扭,他觉得这王允有意的在针对曹操。

荀攸倒是没有多想,见王允这般坚持,抬手道:“丞相的意思是?”

杨彪与荀攸对视,迎着他的目光,眨了眨眼,忽猛的惊醒,坐直身体,重重点头,道:“荀尚书有理,就这么办吧。”

王允脸色一沉,道:“曹操这般狂悖,他日惹出滔天大祸,有损圣明,丞相可要想清楚了!”

杨彪板着脸,道:“本相主意已定,无需多言。”

王允见杨彪越来越有丞相威仪,双眼冷冽,心中大是恼恨。

这杨彪惯常糊弄,曹操被二十多人弹劾,居然毫不作为,还任命他领兖州兵务!

这不是给他坐大的机会吗?

有朝一日,曹操尾大不掉,看你们如何自处!

荀攸见着,转移话题道:“丞相,王公,接下来,是兖州的补缺一事。”

杨彪看着他,小眼睛眨动,道:“陛下之前不是说,以太学、鸿都门学大考,择优录用?”

荀攸故作思忖,道:“是。不过下官仔细想来,天下世人并不尽在太学,有很多人苦无举荐,遗才于野,是以,下官提议,在太学考校,不分太学生、鸿都门学生,有志之士,即可入考,择优而仕。”

杨彪闻言,面露思索。

这样安排,倒是无不可,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又说不上来。

王允想了一会儿,道:“太学、鸿都门学未必足够,还须发文,命各州郡察举、举荐。”

荀攸道:“王公,这样恐是来不及,兖州势情如火,厄需补缺。”

王允皱眉,道:“那,就近调迁?”

荀攸还是摇头,道:“青、冀、豫皆不能安定,司隶无法一下子调出那么多人填补兖州。”

杨彪左思右想,也没想出哪里不对,看着荀攸道:“吏曹的意思是?”

荀攸道:“吏曹的意思,以尚书台名义,发文天下,定下日期,每三日或十日一考,以补兖州官缺。”

两更一万字。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