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739章 接到陆遥的邀请

八月中旬,在北京城最热的时候,王骁波离开编辑部去北大教书了。

说句实在话,孙朝阳对王二是极其佩服的。首先佩服的就是他的勤奋,这家伙简直就是打字机。他手头有几本约稿要写不说,平时还要写剧本,每写好一集就会穿过半个北京城去找冯拱和导演推敲斟酌。

冯拱老师的社会资源丰富,竟给他拉到了资金组建了班底。

他找的是西影,导演杨亚洲说是新人也对,可出道时拍摄的《背靠背脸对脸》就获得了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擅长拍喜剧电影,这次执导《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倒也合适。

接下来就是找演员了,冯拱先生自然担任主演。女主角李云芳他找的是一个新人,以前也没有什么名气。至于其他演员,则都是老戏骨。比如扮演张大民母亲的就是李明启,扮演张二民的则是丁嘉丽。扮演李木勺的是李琦。李琦这个时候还没有多大名气,要大红大紫,还得等到九十年代的《水浒传》中的牛二,《甲方乙方》和《东北一家人》。

另外,冯拱还拉了师叔侯耀华来客串了一个角色,壮壮声威。

这些都不是孙朝阳关心的事情,他关心的是王骁波的剧本弄得怎么样,是否和真实历史上一样。王二虽然是个天才,可天才写的东西未必就能被普通人接受,所谓曲高和寡,别搞砸了才好。

所以,从一开始,孙朝阳就一反以前的懒惰,和王骁波谈了几次自己的改编思路。

二人首先弄的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几个配角的名字,都要改。

张二民改成张大雨,张三民改成张大军,张四民改成张大国,小妹改成张大雪,方便观众记住。

至于故事,依旧用的是原片。

孙朝阳写了个两千多字的大纲扔给王二。

王骁波却持反对意见,说,孙朝阳这个大纲感觉太支离破碎,二民、三民和四民的故事各成一段,互相没有什么联系。

孙朝阳解释说,这不是用张大民来做线索串吗?在他看来,一部小说,或者说一个长篇故事,就像是一串珍珠项链,配角是珍珠,而主角就是用来串人物串故事的那根线。

王二继续反对,说,文艺作品不是应该突出主角吗?要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

另外,这个大纲根本就没有表现出北京普通市民生活中的苦涩艰辛和苦中作乐的态度。

最后,王骁波哼了一声;”你根本就不懂《贫嘴张大民》。”

这已经涉及到创作观念之争,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冯拱却觉得孙朝阳弄得大纲不错,比起王骁波的思路更适合用电影语言进行表达,就拍板定了下来。

王二不是个迂腐的人,被资本主义社会锤过一次,此时也不坚持,就说:“行,按照朝阳说的弄吧。”甲方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他写了几个场景,孙朝阳一看,和自己前世看的电影区别不大,就放心了。

这是孙朝阳佩服他的另外两个点,一是好说好商量,二是编剧能力比自己强太多。

剧本和文学创作不一样,其实没有什么艺术性,那玩意儿相当于产品说明,你能写好小说未必能写得好剧本,根本就是两个领域。这王二,真是天才。

写剧本可比文学创作赚得多多了,打个比方,如果一千字的稿子发到刊物上只有几十块钱的话,这年头剧本可以拿到一两百。最妙的还是不太费脑筋,按照原着的故事走就是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故事分成一个又一个场景,琢磨着怎么把原着中的描述部分变成人物的对白说出来。

另外,写剧本和写小说不同,就是不能水字数,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能说。

王骁波写剧本的同时,也到了去北大单位报到的时候。他每天又写不完的稿子,从早肝到晚,眼睛都熬红了,自然也没有时间同大家告别会餐什么的。抽了一个下午下班的时候,把个人物品朝军挎包里一塞,说声:“再见”便潇洒而去。

老高彻底退休,周宗阳调走,冉云和老周非法同居玩失踪,林大少回广州,王骁波去新单位上班,往日熟悉的面孔逐一消失。孙朝阳搬去周宗阳以前的办公室,一个人坐在那里,喊了一声:“冉云,开水没有了,送一瓶过来。”然后无声地笑了笑,心中忽然有点寂寥。

人生就像是行走,在路上你会认识很多人,会一起走一段。走着,走着,有的人就走散了。聚散离合,满是告别。

他这个一把手其实工作并不多,活儿有下面的兄弟干,他就是指导一下,签签字了事。

正烦闷,一个电话打过来:“孙总编,当官的感觉如何?”

是陆遥打过来的:“啊,陆遥,老哥你怎么样?”孙朝阳很惊喜。

陆遥说了自己去西京医院体检的事情,高兴地说肝功正常还是阴,健康的很,还是得谢谢孙朝阳给他找的医生。最近自己正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说来也怪,身体一好了,写作状态就好,写起来竟不费工夫。他又感慨说:“朝阳,你是我们这群朋友中第一个走上领导岗位的,你也别说我这个副部长,就是挂个头衔,没有实权的,你不一样,掌管这一个单位,感觉又不一样。”

孙朝阳和陆遥这代人有个通病,对体制内身份看得重。这点,陆遥同学尤其如此,他的《平凡的世界》中有大量地方政治生活中的描写,从县委书记到地委书记,然后省委,文字中流露出一种文人家国情怀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维。

孙朝阳哈哈一笑:“也就那样,一把手主要的问题是太闲,太无聊,我坐在办公室里一天到晚都不知道该干什么。还好现在是下半年,年底活动多会议多,应该会过得很充实。”

陆遥:“要不要来陕西参加活动,咱们也聚聚?”

孙朝阳好奇,问是什么活动。

陆遥大概把那个陕西作协的活动说了说,道,原本是陕西自己的党建,老程想了想,干脆邀请外省市自治区相熟的作家一起。

“老程想见见你,邀请函已经在路上了,我口头先给你说一声。”

孙朝阳进入文坛以来,接触的多是四川和北京两地的作家,在陕西只认识陆遥。八十年代中后期,陕军异军突起,他也有心结识,就爽快地答应了:“好好好,老陆,我还真想你了,说过日子,我赶过去凑个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