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730章 妙啊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730章 妙啊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不搭理林淘沙,我们的林大少还要说上几句,想了想,却放弃了,跑去找王骁波聊《黄金时代》的事情,看看他那边的进度如何。

王骁波早就听孙朝阳打过预防针,知道他的秉性。所以,在答应把《黄金时代》投给《花城》后,也不急躁。一边慢悠悠地搞大纲、细纲,一边慢悠悠地写正文。

他现在基本上算是职业作家,手头五六个约稿。说来也怪,王二同学是个小说家,可《思维的乐趣》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出版后,各大刊物的约稿都是散文。这玩意儿写起来也不费工夫,稿费还高。所以,《黄金时代》也不那么急着完成。

别看王骁波面相猛恶,脾气却好。无论林大少怎么唠叨,甚至开口骂人,他就一句“对对对”“好好好”“行行行”应付了事。反正我听你说了,听了又不改。

林大少常常是一拳打到空气里,被弄得没有办法。

不管怎么说,两人接触了几日,吃过几顿饭,倒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只要不扯到改稿。

看林大少一屁股坐在自己身边,王二:“大少,现在都下午三点了,你还不回酒店吗,是不是等会儿要请我吃饭?我说,你这编辑当得,一个月才一百来块工资,差旅费一天十一块,来北京一呆就是一星期。住的是五星级酒店,吃得是山珍海味,就为了要朝阳一个短篇,算起来亏大发了,你图啥?”

“吃饭啊,可以请你。不过你老先生平时又不喝酒,挺没意思的。除了你,铁森也不喝酒。”林淘沙回答说:“至于你说我倒贴钱图的是个啥,在我看来,人生不能只为钱,有的事物不是能拿钱来衡量的。”

王二听得腻味,心中大摇其头,暗道:不为钱为什么,你是没有吃过缺钱的苦头,大冬天在匹兹堡的地下室里住上一阵子就知道好歹。少跟我扯什么文学,什么崇高的理想,没劲。

林大少接着说:“为乐子。”

王二一愣:“乐子?”

林淘沙回答说:“像我这样的人吧,温饱不成问题,钱也不少,未来还会更有钱。钱是干什么的,享受的。如果只顾着计算亏盈,那就是金钱的奴隶,那样一来金钱并不真正属于你。只有花掉,钱才是你的,我是那种有钱就必须花掉的。”

王骁波:“你和陆遥倒是一类人。”只不过,陆遥实在太穷,而林淘沙富裕得人神共愤。

林淘沙:“我真的喜欢做编辑这个工作,你想啊,在自己的指导下,一本本经典被一点点磨出来,将来甚至还有可能写进当代文学史,这得是多大的成就。我们做编辑的,一辈子如果手头能出一本《棋王》那样的小说,就满足了。”

王二:“刚才你和朝阳是在说他的新作吗?”

林淘沙说是的,孙朝阳已经开始动笔了,是个短篇。

王二顿时来了兴趣,说:“朝阳和你一样是有钱人,你有钱了,要享受,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他不一样,他就想躺下。多长时间没写作了,我还以为他要从此封笔了呢。怎么样,朝阳这回的新书是什么题材,你怎么不在旁边守着和他一起打磨?”

“他又没答应投稿《花城》,暂时我还不是责编,所以不便多说。”林淘沙给王二递了支烟,用zipo打火机点燃了:“是一本关于北京普通市民生活的世情小说,我看了个开头,本人不是太喜欢。”

王二感到意外,孙朝阳的小说一向以故事性强,接地气着称,很好看的。

林淘沙:“不喜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孙朝阳就是个四川人,就算要写世情小说,也应该写四川那边,这样才真实可感。写北京市井,我怕味儿不对;第二,他这书的文笔太啰嗦,开篇就是介绍人物,写主角多大年龄,身高多少,体重多少,家里还有什么人,分别是多少身高什么体重,这就是个人物介绍,谁稀罕看啊,他是犯了短篇小说写作的大忌。”

王骁波摇头说,不然,不是北京人难道就不能写京城的饮食男女?刘新武也是成都人,可他的小说《钟鼓楼》《立体交叉桥》里的故事不都发生在北京?

林淘沙道,刘新武虽然是成都人,可他是在北京读书长大的。

王二道,孙朝阳来北京也很多年了,他在这边也混熟了,算是个北京人,难道就不能写北京的生活,你这是不讲道理。还有,你说孙朝阳的新作一开始就啰啰嗦嗦写了很多无关紧要的内容,简直就是人物介绍,这点我觉得肯定有他的目的。

王骁波略一沉吟,说:“大少,朝阳的短篇小说写得少,主要是赚不了多少稿费,但每一篇都是快速推进情节,基本没有什么废话。比如《棋王》一开始就是主角王一生在火车上显示出高超的棋艺,然后写他吃东西的饕餮模样,非常有趣,引得读者欲罢不能。若说起文法,以及对市场风向和读者口味的把握,他比你我都强。之所以现在这么写,应该有他的目的。”

“对啊,我刚才还觉得不对,孙朝阳也算是老手了,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林淘沙点头。

王二:“文学就是人学,所有的文字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你等等。”林大少伸手摆了摆,闭目想想,忽然说:“我明白了。”

正如王骁波所说,文字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孙朝阳这篇小说的开头千余字虽然相当于人物介绍,可其中却隐含着笔墨趣味,有种京城平头老百姓的乐天乐观和混不吝的味道。

他刚才闭目一想,一个善良的喜欢笑的胖子张大民的面目逐渐清晰。

咦,这才一千多字就能把人物形象刻画成这样,孙朝阳确实了不起。

“我倒有点期待了,这次要看看他最后写成什么样?”

“朝阳的东西,别说你,我也期待,真的很好看。”王二:“大少,如果你想早点看到一部经典的问世,我劝你别打搅人家。至少在创作过程中,少指手画脚。”

林淘沙:“我指手画脚吗,我这是和作者探讨打磨。”

王二忽然一脸严肃:“你也是作家出身,应该明白,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讲究的是一气通贯。被人一打搅,气脉一断,一天都没心情写稿。”

“少扯这些,作品都是磨出来的。”林淘沙不以为然:“我跟作家们磨了多少好作品,人家都没有说我打搅,我明天开始就要坐孙朝阳身边强烈跟进。”

王二正要再劝,这时,孙朝阳就夹起包从办公室出来。

林淘沙:“孙朝阳你等等,我再看看你的稿。”

孙朝阳不搭理他,一溜烟下了楼,钻进汽车跑了,今天是何情来接他下班。

受到周宗阳举报事件的影响,上级派人下来调查,看架势这两三天都会在《中国散文》呆着。因此,征文大赛的事情暂时搁置,等下来再说。

至于其他工作,大家干起来也没精神,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次日,孙朝阳又被谈了一次话,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他闲得无聊,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继续写稿。

没错,他现在写的正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原着作者叫刘桓,是京籍青年作家。现在还没有出道,要等两年才开始发表作品。

他刚进入文坛就出手不凡,中篇小说《热的雪》引起小小轰动,后来还出了单行本。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部短篇小说两万字左右,一九九六年的时候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算是刘桓文学创作之路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的代表作。

不过,刘老师在成名之后,兴趣转向影视那一块儿,成为有名的编剧,做了很多不错的影片。比如《菊豆》《秋菊打官司》《集结号》《少年天子》。

当编剧可比干作家赚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那么赚钱的,赚钱的是文学衍生品。在别人眼中,孙朝阳是个懒惰的人,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新作问世。

其实,孙同学挺勤奋的,他一直在弄《灌篮高手》的故事,每天都写,写好就寄到东京吴盼盼那里去。

这次写《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主要是真被齐娜弄怕了。

他这人老派,对于男女关系看得很重,婚姻首先是忠诚,对配偶的忠诚。有了忠诚,才谈得上其他。

孙朝阳不想等齐娜一闹起来,引起妻子和家人的误会,那样也太麻烦了。

他在办公室里写稿,林淘沙就钻过去坐旁边看。

孙朝阳:“怎么样,你打算面授机宜?”

林淘沙道:“为作家服务就是我们编辑的职责,如果你需要的话?”

孙朝阳调侃:“听说去年你也这样守着一个青年作家写稿,还被人打了一拳,撕破脸了?”

事情是这样,去年有个青年作家的作品投到《花城》,落到林大少手里。作品不错,但林淘沙觉得还可以再修修。就写信请作家去广东改稿。往来路费和吃住都由杂志社负责,每天还给五块钱补助。

青年作家以前没有什么名气,一听说自己的作品可能上《花城》这样的大刊物,就激动地收拾好行李跑去广州。

然后,林淘沙就开始对他进行灵魂上的折磨。

青年作家坐在那里写,林淘沙就在旁边唠叨。

年轻人都有火性,而且,人一旦进入写作状态,就不受控制了。有的人平时温文尔雅,可进入情节后,就变成了书中人,整个地带入进去。那本书的主角恰好是个脾气不好的,青年作家化身主角,来个个回手掏,一拳打到林淘沙脸上:“贼厮鸟在此聒噪!”

孙朝阳哪壶不开提哪壶,林大少有些尴尬,讷讷道:“后来那部作品也上了我们刊物,还拿了个大奖,作家功成名就了。人家感激得很,还给我寄了十几斤粉丝。都是为了工作,为了文学艺术,我心胸开阔,不跟他计较。孙朝阳,我可得在旁边盯着你,你写的不好,我该骂也得骂?”

孙三石呵呵一声:“大少,要不打个赌,我就让你在旁边看我写,我让你一句都骂不出来,我要用这部作品征服你。”

“这么自信,我什么优秀作品没见过?”林大少不屑:“赌什么?”

孙朝阳:“赌一块钱。”

林大少:“一块钱又有什么好赌的,要不这样,赌三声驴叫,当着你们中国散文编辑部所有编辑的面。”

孙朝阳抚掌大笑:“有点意思,就这样。”就不再说话,低头写字。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继续。

林淘沙:“你写字的速度好快……”

孙朝阳:“我计算过,每分钟三十几个字,差一点就能干速记员了。开玩笑,几百万字写下来,速度能不快吗?”可惜这年头没有电脑,不然我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没有感情的打字机器。

经过短暂的铺垫后,故事推进到张大民和李云芳的婚姻。

张大民和李云芳是邻居,张大民胖,长相憨厚普通。李云芳瘦,是厂花,相当地漂亮。

李云芳原本有个对象,是个知识分子。

但是,对象却忽然说要出国,跟李云芳提出分手。

失恋后的李云芳躲在家里痛哭,好几天没有吃饭。

张大民就发挥自己的贫嘴的特点去劝,最后李云芳赌气似地答应嫁给张大民。

这一段写得诙谐幽默,张大民的贫嘴发挥得淋漓尽致。

林淘沙本打算在旁边指指点点的,可一看就看进去了,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玩意儿竟是如此有趣,尤其是其中的笔墨趣味,简直就让人爽透。

林淘沙莫名其妙地感到开心,就是非常开心。

很快,一个上午过去,孙朝阳还在写,他将笔一搁:“吃饭了,走,去食堂。”

“别,这一停思路就断了。”林淘沙扭头吼:“冉云,去打饭,你聋了吗?”

冉云却不在,她已经两天没有来杂志社,难道已经回四川了?

不知不觉中,大家都习惯了有那个小丫头的生活,林淘沙按住孙朝阳:“你继续写,我去给你带饭。”

孙朝阳挖苦他:“这可不是你林大少为人处世的风格啊。”

吃过饭,继续写。故事推进到张大民打算结婚,但家里实在太小,一家人晚上睡觉都要折腾半天,实在没有地方给小两口。矛盾就来了。

在折腾新房的同时,张家的其他人物一一出场,有成天正事不做的张三民,有性格古怪二妹张二民,有正准备高考的四民,善良慈祥已经有点糊涂的张大民妈妈..

满满都是人间烟火气,特别是北京大杂院居民的生活,写得让人身临其境。看得出来,孙朝阳花了很多工夫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很快,张大民和李云芳结婚了,眼见着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弟弟张三民又要结婚了,家里多了张大民的新婚妻子李云芳已经挤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三民要娶新媳妇,还不得爆了?

“要想辙啊。”一个下午,林大少都在安静地看孙朝阳写稿,这个时候终于说话。

“就到这里吧,明日请早。”孙朝阳起身揉了揉手腕:“大少真是安静如鸡。”

林淘沙本来就是作家出身,回到他星级酒店套房,泡着浴缸,端了杯红酒琢磨:“这个故事推进到这里,主角该如何破局?”

他推敲了好几个情节,比如找单位领导闹,让张大民和妻子入赘妻家……但都不对味儿。

心中对孙朝阳这部新书越发地期待起来。

第二日,张大民破局,这部短篇小说的第一个**到了,他被邻居古三一砖头拍脑门子上。

原来他打算在院里起一个窝棚。

林大少心叫一声:“这样很好,逻辑上说得过去,而且情节的转换也丝滑。关键是,张大民那种乐天和贫嘴,但为了家人却不顾一切豁得出去的形象也出来了,人物彻底丰满,妙啊!”

看林大少双目全是精光,孙朝阳逗他:“大少,我写得还有什么地方休要修改吗?”

林淘沙好为人师,正要点评,忽然想起乱说话要学驴叫,就将脖子上的围巾缠在嘴上。

大热天的,林大少竟然还戴了一条丝巾。短裤短袖,丝巾,实在摩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