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661章 迟春早的自我怀疑

孙朝阳意外:“我在东京将近一年,现在文坛上又怎么了?”

迟春早笑了笑,正要说话,楼下就有人在喊:“爸爸,爸爸。”

二人探头朝下看去,却见下面停着一辆白色天津大发。迟教授的儿子迟早和儿媳妇站在车前喊,他们是来接老爹下班回家的。

迟春早收拾好公文包,道:“朝阳,让迟早送咱们过去见陆遥吧,我们路上聊。”

孙朝阳看着小迟新买的面包车,忍不住赞道:“小迟,可以啊,都买新车,成资本家了。”

迟早腼腆:“我算什么资本家,都是我媳妇儿赚的钱,咱就是一吃软饭的。”

迟早的媳妇揍了他一记:“不许这样说自己。”然后道:“爸爸,朝阳,上车吧,等会儿到我的店,我办招待。”

孙朝阳嘿一声:“你们的进步真快啊!”

上了车,迟教授得意地介绍其儿子和儿媳妇的情形。

原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儿子迟早倒还是不错。他在央视那边学摄影学着当播导,虽然月入几十块,但总算走上正轨。最重要的是解决了编制问题,吃上了公家饭。

至于他对象,则自己开了个饭店做生意。生意刚起步的时候没钱,是迟春早把所有的稿费和积蓄都拿了出来,不足部分还找人借了些。

不得不说,小迟的媳妇做生意是块料,一年时间不到,连本带利都赚了回来,还攒了不少钱,买了车。

然后,两个小年轻就结了婚。

小迟媳妇笑道:“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我心里也是打鼓,家里拿了那么多钱出来,如果赔本,只能去跳河了。不料,第一天开张,吃饭的人就从早排到晚,一刻也没办法休息。到晚上的时候,我和小迟数钱,数着数着,手都在颤,实在太多了,一天赚的抵得上普通人一个越的工资。这做生意……来钱真的是太快了……”

是的,八十年代要想发财,首先胆子得大。你也别想有的没的,一个字,莽。

北京城地方大,人口多,但因为当时的人胆子小,加上思想观念陈旧,让去做生意,还有些害怕。加上当时个体户也不是个好名词,很多时候和游手好闲的社会闲杂人员等同,大伙儿也抹不开面儿。所以,街上的馆子也少。只要你敢开,瞬间就能被食客挤爆。

小迟媳妇说她虽然是个没心没肺的北京大妞,可看到这么多钱,心里还是害怕。倒是小迟混不吝,道,管他呢,有钱就有快活吗,咱们以前在街上混的时候怕过什么,快活一天是一天吧。

于是,一年下来,二人什么都有了,连车都买上了。如果不是因为巷子窄,停车不方便,他们也不会买天津大发这种微型车,直接上丰田牌轿车了。

小迟媳妇说,迟早平时要上班,一下班回家后就在店子里帮忙,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

小迟笑道:“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创造美好家园嘛。现在生意好,实在忙,等明年,咱们再要个孩子就齐活儿了。”

看到二人开心的样子,迟教授一脸的慈祥。感觉生活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他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叠剪报递给孙朝阳。

说是简报也不准确,应该说是收集的最近各大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做成一个个册页,又标注了发表的时间和刊载在哪本杂志上面。

都是中短篇小说。

孙朝阳一看,都是八十年代的中青年作家,不是太有名气,至少不是如陆遥和自己这种顶尖的,看他们的作品干什么呢?

见孙朝阳疑惑,迟春早道,自己是文学研究家,除了要研究最优秀的,如茅盾奖和鲁迅奖的得主外,对二三流作家也要关注,甚至是重点关注。

道理很简单,超一流第一流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路数,已经固定了,文学上的成就也不用赘言。而新一批青年作家正处于探索期,每每会给人惊喜和惊悚。新的文学流派和新的写作手法,大抵都会从这批人之中产生。

关注他们,对于未来文学潮流的走向心中也有个概念。

迟春早对孙朝阳道:“先前我说过,最近的文坛还真有点群魔乱舞的意思。我这么说你大约不是太明白,先看看。”

孙朝阳心中倒是好奇,就翻开了其中一个短篇小说读起来。读了两页,脑子里顿时嗡一声炸了。

“稀奇,真是稀奇。”

“怎么样,现在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

“这这这……这他妈的是小说?”

“问题是,人家偏偏就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了。”

孙朝阳:“我再看看。”

他飞快读完这部短篇小说,接着又去读下一部,依旧是同样对象阅读体验。

“这两部小说怎么说呢,都是同样的风格特点,同样的结构。最大的特色是——没有故事情节。”孙朝阳不住抓头。

迟春早点头:“对,没有故事情节,是不是很颠覆。朝阳,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记叙文开始,就学记叙文的几种要素,就学人物应该怎么写,故事的起承转合该怎么做。到后来进入文学这个行当,更是明白一部好的小说应该有鲜活的人物,有精彩的故事。读者买你的书,是冲着精彩的故事来的。比如你的《棋王》大家读的是艰难困苦中知青怎么吃,怎么下棋,怎么苦中作乐。至于教化和传递的价值观,不过是顺道而为,其实没多大关系。但如果没有故事,那不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吗?”

迟教授看起来有点崩溃。

确实,孙朝阳手中的几本小说实在是太卧槽了。

就拿第一部来说吧,主要内容是写一个职员早上起来,解手、刷牙、吃饭,然后去上班。在单位做报表,然后单位的厕所爆了,恶心得要命,大家都躲着不肯去打扫卫生。然后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到了下班时间。该君回家做饭,吃完,看书,然后上床睡觉,然后被睡魔征服,然后小说结束。

合着读者就看你在这一天时间的吃喝拉撒了?

说是意识流小说吧,也不准确,里面并没有如《追忆逝水年华》和《尤尼西斯》那样大段的心里意识活动,就是平铺直叙地记录一天的日子,几近于白描。

你白描吧,如果文笔过关,写的有味道,倒不失生活的趣味,咱们当成散文读也行。

问题是,这两本小说对于日常的描述非常没有意思,没有任何的笔墨趣味,多看几眼,就得打瞌睡。

同样写厕所爆了,大尾巴蛆爬了一地,《一地鸡毛》就写得很好,人家也不是无意义地写,而是把厕所卫生没有人管和单位一把手换届结合在一起,通过小小一个厕所的责权延伸到权力结构上面去,精妙之极。这篇小说后来还收进小说集《单位》里面。

迟春早:“现在文坛上流行反故事。”

孙朝阳:“反故事?”

迟春早说,就是现在的年轻作家们的小说号称要颠覆以前的小说故事结构,用大量的日常琐碎来表达生活的乏味对人性的戕害,用生活中一成不变的有序来表达人生的苦闷。

“不过,我是不认同的。”迟春早摇头:“文学,归根结底还是要让人因为精彩的故事而买书。这种书,我实在是读不下去。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而且……还……”

孙朝阳:“还侮辱智商。”

“对,侮辱智商。”迟春早忽然郁闷:“朝阳,我们是不是都落伍了,我都有点怀疑自己以前的所学是不是对的。”

“哈哈,不要怀疑,你我所学的东西都没有错。这样的作品,在我看来,也就是短期热闹一阵,终归是经受不住时间检验的。”孙朝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说着话,大发车已经停到陆遥所住的旅馆门口。

旅馆是个四合院子,看架势,前身应该是一座古代官员的宅子。原本应该是很精美的,不过,经过时间的洗礼显得有点旧,青砖碧瓦,看起来有点像《地下交通站》的鼎香楼。

陆遥的《平凡的世界》研讨会是《花城》和《文学评论》杂志主办的。《花城》那边的编辑大多是广东人,对于北方都有不切实际的审美想象,觉得古典的东西都是美的,文人嘛,就是要住进文物古迹里才浪漫。所以才订了这家旅馆,让老陆发古思幽。

但据孙朝阳对陆遥的了解,老陆这家伙喜欢的是富丽堂皇,越高级越好,最好是香山饭店那种五星级酒店。你把人家弄进四合院旅馆,搞不好他心里直骂娘。

老陆正在旅馆的饭厅里吃饭,晚饭很是惨烈,一篓馍馍,一碟咸菜,一盘子炒莲花白,吃得一脸的痛苦。

他身上所有的钱都用来给孙朝阳女儿买金锁了,穷得要命,接下来几天只能食菜事魔王。

看到孙朝阳进来,陆遥眼睛都亮了,彷佛饥饿的人看到面包。把手中的馍一扔:“朝阳,你来了,吃了没有?”

孙朝阳:“老陆,给你介绍一个新朋友,迟春早,xx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陆遥一听,好家伙,副院长,这是要请我吃油大啊。他高兴地和迟春早握手:“以前一直听朝阳说起,我也看过你的研究文章,很多观念和我相同,咱们是神交已久了。”

迟春早一看陆遥,顿时吃了一惊,心中暗道:好一条大汉,好颠覆。

眼前的陆遥身高体壮,戴着眼镜,有着一头让人羡慕的大鬓角浓密的头发,国字脸。

往那里一站,当真是威风凛凛。这样的人物,应该朝他手里塞一只铜琵琶,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在迟春早的想象中,能够写出《人生》的陆遥应该是文质彬彬的,阳光帅气的年轻人,现在的他,确实让人想象不到。

迟春早:“久仰久仰,你是朝阳的好朋友,我也是朝阳的好朋友,咱们也会成为最好朋友的。”

陆遥哈哈大笑:“我也这么认为,走走走,咱们出去玩。”

好友相聚,自然要出去大吃一顿,这窝窝头我是吃腻了。

说着话,他竟咽了一口口水。

孙朝阳看他喉结滚动,心中好笑,故意道:“走什么走,腹中无食,身上没有力气也走不动。再说咱们来找你,是聊文学的,一杯茶一支烟足矣。”

说着话,他摸着钱包:“我去买几个馍馍,咱们将就着对付一顿。”

陆遥急了:“不出去吃点喝点吗?”

孙朝阳:“调素琴,阅金经,才是雅人。饮食男女,大鱼大肉,太俗。”

陆遥气恼:“我就喜欢俗的,必须俗。”说着,就勒下手腕上的手表,扔给旅馆里的负责人:“上点好菜,莲花白大曲来三五瓶。”

孙朝阳:“好家伙,老陆你来真的?”就抢过手表,笑道:“逗你玩的,哪次吃饭让你花过钱。”

陆遥摇头:“不,你们来找我,从道理上讲应该是我请客。”

“老陆,朝阳是在跟你开玩笑呢,我娃开了一家饭馆,等会儿去他那里吃,咱们边喝边聊。”迟春早越看陆遥心中越是喜爱,这个老陆,还真有点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风范,难怪能够成为朝阳的好朋友。

孙朝阳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热情开朗豪爽正直,真是人以群分。和他在一起,心胸也开阔许多。

按照朝阳的说法,满满正能量。

陆遥:“什么馆子,招牌菜是什么?”

迟春早:“孩子们开的是东北菜馆子。”

陆遥眼睛更亮:“东北菜量大,都是硬菜,那是必须去吃。朝阳,老迟,你们等等,我去换身衣裳就跟你们走。”

等陆遥去换衣服,迟春早摇头对孙朝阳道:“哎,老陆这么好一个人,等下如果向他开炮,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孙朝阳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你不要有顾虑,尽管骂,不是有我当和事佬吗,请加大药量。”

于是,一行人就乘了小迟的车去了他的饭馆。

这还是孙朝阳第一次来小迟的地盘,只见里面坐满了人,好生热闹,想来钱也赚得不少。

小迟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做涮羊肉。但京城弄这个的实在太多,感觉没有什么特色,就开始整治东北菜,倒是做出口碑了。

说话间,他就把老父亲和孙、陆二人迎到位置上,砰地扔过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酱大骨。

陆遥大喜,喝一声:“过瘾,上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