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529章 大林的煎蛋,老叶的北京烤鸭

“大林,你这是在干啥?”到下班时间,电话终于消停了,孙朝阳苦笑着问。

大林显得腼腆:“朝阳,俗话说得好,红花还需绿叶扶。你是红花,我是绿叶,出席这种座谈会什么的,我如果在旁边,不也能衬托你的吗?”

孙朝阳:“你是绿叶,你就是枝条上的刺。人家请我,你跟着过去做什么呀,不行不行。”

大林正色:“我可以在旁边敲边鼓,查漏补缺。遇到你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时候,我也可以帮帮腔。”

孙朝阳:“我有社交牛逼症,需要你帮腔?不许去就是不许去。”

大林颓丧:“好吧,朝阳你不讲义气。”说完就夹着铝饭盒灰溜溜去食堂吃饭。

孙朝阳昨天喝醉了酒,午饭就吃了一口,还顶得难受,到现在还反胃。想了想,今天单位食堂在做豆腐,干脆去买点豆浆带回家去就馒头,好歹养胃。

刚到食堂,却见好几个单位职工面上带着神秘的笑容端了饭碗蹲外面扒拉着米饭。

孙朝阳好奇:“这么冷的天,你们这么跑外面蹲着?”

“嘘,嘘——”众人连忙把手指竖在嘴前。

小玉更是满面八卦,低声道:“孙主任,出大事了,大林的对象杀上门来了。”

“对象就对象,我当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呢!大林二十八岁了吧,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八十年代的人结婚都早,男人二十三四岁结婚,女人二十出头就要找人家。男同志如果拖过二十七岁还没有对象,就会被人怀疑身体或者心理有问题,要被拿来调侃的。孙朝阳:“啊,大林有对象了?”

小玉挤眉弄眼:“孙主任,我们以前也不知道,今天第一次看到人。大林这么大年龄,又是外地人,找个对象不容易,我们也不方便在旁边当电灯泡,给他们腾地方呢。”

孙朝阳本就是个八卦的人,心中好奇,就偷偷走到食堂的窗户下朝里面偷窥。

却见大林正涨红着脸捧着饭盒在扒拉米饭,旁边坐着一个南方小土豆。这姑娘五官有种南方女孩子特有的柔美,身材纤细,宛若屋檐下的燕子,就是脸色有点苍白,不知道是身体不好还是有点贫血。

姑娘面前也有个饭盒,饭盒形状比较奇怪,半圆形筒状,精钢制成,砸人头上可以开瓢那种。

她夹了一个煎鸡蛋放大林饭盒里。

大林不肯,夹了回去。

姑娘:“大林,你是不是觉得我忽然来你单位让你尴尬。”

大林还是不说话,算是默认。

姑娘恼火了,又把鸡蛋夹过去,然后用筷子把蛋戳得稀烂,然后搅合在一起:“我让你夹,我让你夹。”

孙朝阳看得有趣,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忙用手捂住嘴。

大林:“我穷。”

姑娘:“不要紧。”

大林:“我没房子。”

姑娘:“不嫌弃,世界上没房子的多了,难道他们都不活了,不成家了。不合适的人,住皇宫也没意思。遇到合适的,就算去山沟沟,住窑洞也行。”

大林:“丫丫,我没你想的那么好,你不要勉强我。”没错,这个姑娘就是丫丫,大林在知道她喜欢自己,为自己打毛衣后,心中一阵狂喜。

他想到过结婚,想到过存钱买房子,甚至连将来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但此刻看到丫丫,心中的爱慕却化为怜惜。多好的姑娘啊,我大林一无所有,真娶了她,不是害人吗?

爱一个人,要懂得放手。

丫丫:“我偏要勉强。”

大林:“我……”

丫丫重复道:“我偏要勉强。”

“扑哧!”一阵笑声从孙朝阳身边传来,孙助理回头,愕然发现小玉和好多同事正拥在自己身后同样窥探。

笑声惊动了里面的两个年轻人,丫丫羞得满面通红,忙以手掩面,大林为了掩饰尴尬,疯狂扒拉米饭,终于开始吃丫丫送来的煎蛋了。

孙朝阳大为光火,呵斥众人:“干什么,干什么,偷听别人谈恋爱,还有没有节操。”

小玉委屈:“主任,是你先偷听的,我们这是紧密团结在你周围,这叫上行下效。”

众人:“对。”

孙朝阳对里面喊:“大林,你一个年轻人,整天又是没钱,又是没房子,太庸俗。要相信日子会变好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煎蛋也会有的。”

大林和丫丫经受不住,夺门而出,逃了。

孙朝阳这才明白先前大林打电话的时候为什么一起去的原因,他想赚钱,想结婚,想要拥有爱情。

朝阳同志骑了自行车从单位出来,行不一段路,他就看到大林和丫丫在前面散步。

大林牵着丫丫伸出去的一根手指。

孙朝阳笑了笑,心道:真好啊,青春真好啊!

同一时间,莽流在全聚德饭店请客吃饭,客人是他最大的客户老叶,小花伞出版社的办公室主任,那个哺乳期的妇女作陪。

后人提到八十年代的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各地的传统百年老店。比如北京的全聚德,天津的狗不理、成都的芙蓉餐厅,苏州的得月楼因为电影《小小得月楼》上映,而蜚声全国,大家也是通过大荧幕知道了松鼠鳜鱼,知道在大酒楼里使用的酱油要先熬一遍。

苏州土着对得月楼不是太感冒,他们更多的是去街对面的松鹤楼。其实,两家饭馆的菜区别不是太大,都是苏菜正宗。

当然,最正宗的是苏州石路到旁边一家商场之间的巷子里的小饭馆,那是阊门附近老苏州吃饭的地方。可惜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关张大吉。只剩一票《绿杨抄手》《裕兴记》,味道感觉怎么都不对劲。想想还是算了,干脆随便找家学校附近的小摊,吃吃气泡馄饨了事。

狗不理包子的特点是肉多油水足,在普遍缺乏油水的八十年代之前,吃起来简直是无上的享受。可惜到两千年以后,在全民三高的背景下,吃这玩意儿实在太腻,简直就是跟自己身体过不去。说到天津美食,津门大爷有两个逆鳞,一是狗不理,二是火腿肠韭菜盒子,太侮辱人了。

“至于北京烤鸭,也以油腻为主,一次性把你的油水给补到位。在从前的人看来,无论什么吃食,只要油水足就是人间至味。”请客吃饭,不可能一开场就谈正事,先要扯扯闲篇,等到酒酣耳热后,再谈业务。老叶是个老江湖,知道莽流这次请自己是来谈发行他那本西贝货《文化苦旅》的。他有自己的计较,也不进入正题。

继续道:“比如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个黄酒蒸猪头的菜,做的时候是把猪头放黄酒蒸,随着温度升高,猪头里的秽物随着猪的七窍流出,而黄酒又能去其腥膻。待到做熟,嫩如豆腐,肥美无比。我有天心血来潮,也依照那个法子做了一次,结果难吃死了。但袁子才为什么说那是人间最美的食物呢,我想了想,应该是那个年代的人吃肉的机会少。只要是肉,只要有油气,都觉得好。”

莽流点头:“是是是,老叶,你看我做的那本书……”

老叶端起酒杯和莽流碰了一下:“以前的人苦啊,我奶奶从前在农村的时候,一年到头都没沾过荤腥,只春节杀年猪的时候才开个荤。肉也不吃,只让我爹妈给她熬一大海碗油,就那么热气腾腾地像喝水一样一饮而尽。我当时就吓住了,喝这么多油,不拉肚子吗,不腻吗?哎,以前的人苦啊!”

莽流陪饮了一杯:“老叶,你看我那书……”

西贝货《文化苦旅》又再版,加印了三十万册,他几乎是把全副身家都投了进去。本来,老叶答应包销六七成的。可每次说起,这厮都说不急,不急。莽流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点沉不住气,直接上门去堵,好说歹说把老叶拖全聚德里来。

老叶:“嗨,莽流,咱们正聊得高兴呢,你听我继续说。这烤鸭的油水虽然足,但味道可比狗不理什么的好多了,我也是挑嘴的,老一辈的所谓百年老店,我是一家也不爱吃。可就喜欢全聚德,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莽流:“什么原因?”

老叶:“前几日我去北京电影制片厂找一哥们儿玩,看了个剧本。他们那边打算过几年拍个《全聚德》的电影,剧作家可是体验了生活的,也懂得做菜。其中说道,这鸭子和鸭子区别大了。正宗的全聚德用的是河鸭,就是赶鸭人散养的那种。”

“南京知道吧,那边的人喜欢吃鸭子。于是,长江上游的安庆就诞生了一种叫养鸭人的职业。在鸭子能下水游泳的时候,养鸭人就住在船上,把鸭群顺着长江朝下游放去。等放到南京的时候,鸭子已经长肥可以吃了。如果卖不完,继续随流而下,到苏州到上海。这种河鸭最好吃了。”

莽流有点恼火:“怎么扯到江南了?”

老叶:“北京烤鸭还可以用塘鸭,就是养在池塘里的那种。因为腾挪在方寸之间,鸭子缺乏运动,肉也不紧实。而且,二亩方塘被鸭子糟蹋上几个月,已经脏得不像话,鸭肉带着膻味,难吃死了。”

“塘鸭和河鸭的区别在脑袋,塘鸭脑袋圆,河鸭脑袋是扁的。”老叶说:“这全聚德用的鸭子都是河鸭,所以味道好,我爱吃。在外省的时候,我甚至还是吃过外国鸭子做的烤鸭,用的叫啥樱桃谷,洋鸭子那就是垃圾啊。谁请我吃那玩意儿,我一口鸭架汤唾他脸上。”

扯完这些,老叶拿了一张薄饼擦了擦嘴:“承蒙款待,我那边还有个局,就先告辞了。莽流,咱们什么关系,想来你也不会怨我不够意思,咱们弟兄下来再约个时间好好地喝一台大酒,今天就对不住您啦。”

莽流听老叶说了一晚上的废话,心中已经恼了,一把抓住他的臂膀:“老叶,我万万没想到你是这么多话的一个人,你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老叶一愣:“这么说?”

莽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

老叶脸色不好看起来:“云什么,主题又是什么?”

莽流:“老叶,当初可是你要让我再版《文化苦旅》的,还说要印个三十万册,还说销售的事情包你身上。现在好了,书已经印好,就好好儿地躺在仓库里,你却不提这岔,是不是有点不地道了。咱们好歹也是合作过很多次的,是朋友。”

老叶打了个哈哈:“对啊对啊,我是在卖《文化苦旅》,销量还不错。不过,却不是你这本,实话跟你说吧,我也是托了关系才搭上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线。前几日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木呐正好在京城,我和他聊得来,一聊就聊成了。”

莽流大怒,抓住老叶的胳膊更用力:“老叶,你什么意思,你要给我一个解释,不然咱们今天没完。”

老叶被他捏痛,笑嘻嘻的脸沉下来:“解释,解释什么,又有什么好解释的?莽流,你我都是商人,商人是什么,是要赚钱的。你可以不尊重我,却不能不尊重钱。现在鲁迅文学奖已经评出来了,事实证明,就算拿男女关系来做文章也没用,孙三石他拿奖了。这事情想必你也晓得,不然也不会着急忙慌来找我。不过,你找我也没用。”

莽流:“有用有用,一定能够卖出去的。”

老叶:“得了吧,如果是从前,真假《文化苦旅》还可以在书市打打擂台,你还可以来个鱼目混珠,吃个肚儿圆。对读者来说,什么书不一样看,也无所谓。可现在不同,孙三石这本书拿了大奖,读者在跟人聊天的时候,别人问他文化苦旅读过没有,你回答说读过了,一聊,聊的是西贝货文化苦旅,那就太没面子了。”

“读书人什么最重要,面子,面子,还他妈是面子。正宗《文化苦旅》好不好另说,人家现在拿了大奖。读者拿一本在手里,正好装个逼。拿你那本假货,别装逼不成,装成傻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