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8章 一生悬命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48章 一生悬命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蒋见生人生的不顺利始于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

蒋总编成长的温州自古七山二水一分田,地里养不活人。所以,当地人从懂事起就挑起担子走南闯北行商。

他的父亲也不例外,十六岁起就干了货郎这个行当。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蒋见生父亲在行商路上遇到小鬼子扫荡,陷入乱军中,货物也全丢个精光,没办法向东家交代。索性心一横,加入了陈老总和粟司令的队伍,从此一路从江南打到山东,然后从山东打到徐州。

最后以南下干部的身份,转业到浙江,也娶了个老家的媳妇,生下蒋见生。

蒋总编小时候在老家念中学,温州乃是人文鼎盛之地,他大约是沾染了钟灵毓秀之气,从小就聪明过人,写得一首好文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大学,念的是机械。

蒋见生的父母是革命干部,见多识广,能量惊人。所以,当他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家里就开始为他计划起人生,打算等娃大学一毕业,就送到国营大厂锻炼几年,等积累了工作经验后,再调部委把级别拿上去。到时候,无论是留京还是下放地方,都是海阔天空。到退休的时候,至少是一个地师级干部。

可这个计划却遭到蒋见生的激烈反抗,因为他恋爱了,爱人是大学文学社的。

那时候,大学生都喜欢文学,少年心事都是诗。在那四年中,蒋见生和爱人在花前月下,吟颂着歌德席勒,读着《青春之歌》,为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爱情故事而流泪。

受到爱人的影响,蒋见生也爱上了文学,试着向刊物投稿,竟然每次都能发表,如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到毕业的时候,竟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

大学毕业,所有人都面临毕业后去哪里的人生抉择。蒋见生的爱人是武汉人,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安排进了当地一家单位上班。而蒋见生已经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心想如果不能和爱人在一起,还不如死了;若按照父母的安排,进厂,然后调部委当干部,拜托,我可是个作家,让我去当官,还不如死了。

于是,一家人发生激烈争吵,最后执拗的蒋见生索性只身去了武汉,进了一家文化机构做了编辑,并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

父子母子也从此发誓老死不相往来。

很快,特殊年代到了,父母也在冲击中忧愤而逝。

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对蒋见生来说还是美满的,无论外面的世道如何混乱,他和老婆孩子关起门来成一统,把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在工作上,他和国内大大小小作家打交道,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也算资深老编,到哪里都受人尊重。可内心中,却隐约有点不满足。

至于什么地方不满足,他也说不上来。

直到有一天,看了内部电影《茜茜公主》。电影中,奥地利壮丽的山水,美轮美奂的宫殿,男女主角们精美的饮食,华丽的衣着,彻底震撼了他。

蒋见生心中只有一句话:同样是人,为什么人家钟鸣鼎食锦衣玉食,我却吃糠咽菜。人家鲜衣怒马,我去长铗归来兮,坐无车?

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又看了看经过十年岁月后已经显出老相的妻子,当年的她是多么的美丽啊,她就是我的茜茜公主。可这一切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不对!

蒋见生思索了几天,想明白了,如果自己当初按照父母所设定的人生道路走,而不是为了爱情孤身一人来武汉,也许是另外一种样子。但现在爹娘已经去世,说什么都都晚了。

既然仕途走不通,要想以后过得好,那就得搞钱。

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又在八零年成立深圳经济特区,做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温州老家已经也允许私人经商,只不过控制经营规模,雇佣的工人人数不能超过规定标准。

武汉乃是全国交通枢纽,信息交流来的快,更何况蒋见生又是编辑,和外界联络紧密,见识也广,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是的,得搞私营经济,搞钱。否则,这么一个月三十块钱工资拿着,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此刻,这个温州人血脉彻底苏醒了。

至于做什么呢,干了十几年编辑,别的也不会,就弄这个吧。

于是,老蒋就走了关系从医院搞到了病历——红斑狼疮,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长期休养——编辑不当了,回家拿基本工资,自主创业。

当时,本有两文化界的朋友和他合伙准备一起搞一本通俗文学杂志,刊名也取好了,叫《今古传奇》,专一刊载武侠小说。大家都知道武侠小说是未来的创业风口,必然会大爆大火。

但有一句话说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大家都是坐了一辈子办公室的文化人,不通俗务,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渐渐,三个伙伴发生了争执,最后大吵特吵,撤资散伙了事。

蒋见生不甘心,决定单干.,但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呢?

还好爱人信任他爱惜他,变卖了武汉的老宅,给他凑了两万块启动资金。至于她和岳母还有儿子,都搬去单位挤宿舍,可说是倾尽所有。

要办刊物,必须去北京,京城是全国文化中心,要想成功就得站在那方大舞台上。

怀揣着两万块钱,蒋见生一横心去京城找当年父亲的战友帮忙,

在京城期间,蒋见生总算联络到父亲以前的老战友们。老一辈倒是开明,说见生你要赚钱这个想法是对的,未来国家会越来越开放,和世界接轨。只要赚了钱,合法合规赚钱,确实比上班强。这个,国家出了政策支持的,只管去做就是了。

靠着这些上一辈的关系,今古传奇挂靠了区文化系统和xx大学出版社。办完所有手续,租了场地,调来编辑,开工。

当然,蒋见生也知道,一切之所以这么顺利,人家只不过是顾念到父辈的那点香火情。这种关系用一次少一次,将来还得靠自己。

《今古传奇》在约稿上却遇到困难,他以前所认识的作家没有一人肯为这本名不见经传的杂志写稿,更何况还是通俗文学杂志。

蒋见生在筹建杂志社期间,广撒英雄帖,只要是以前认识的打过交道的作家,都发去一封约稿信,请他们帮写小说,稿费好说,绝对业内顶格。

毕竟,这个时代武侠小说还上不得台面,在小地方,甚至等同于黄色小说,是要禁的。当今的作家地位崇高,简直就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类的良心,社会的脊梁。作家们在写作的时候,谁没有抱着为天地立心的理想,让他们写这种东西,那不是侮辱人嘛?

这些约稿信大多石沉大海,但还是有脾气火爆的作家给蒋见生写来绝交信,表示从此和这个有辱斯文浑身铜臭的文化掮客划清界限。

“以前当你是朋友,那是我瞎了狗眼。”

“蒋见生,你这个文学界的败类!”

“以后我但凡提到你的名字,就是侮辱了文学之神,侮辱了缪斯女神,我要把你的名字从我记忆薄中划掉。”

……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名作家们不肯尿你蒋见生这壶,你找不出名的作者,甚至培养新人就是。

还真不行。

小说不同于诗歌,特别是在特殊十年,文化断档的这一时期,年轻一辈的文化程度很差。而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最考量作家的技术。

对,是技术,不是艺术。通俗小说首重好看,有故事性。开篇需要用最短最直白的语言告诉读者,这是部什么题材的小说,故事类型是什么,主角是谁。一两百字就得写清楚,技巧最纯熟的,甚至开篇第一句就能交代清楚。

接下来,主角必须在一两千字内设置故事的悬念,就好像相声里的抖包袱,设置一个钩子把读者勾进故事里。然后就是起、承、转、合,结尾。这一切必须在三万字内搞定,结束第一个大情节。

这已经是后世网络小说的套路,所谓黄金三章,黄金三万字。只不过,蒋见生还没有总结出来。但十多年的编辑生涯,已经让他总结出什么一部小说该怎么写才能吸引读者。

通俗小说,真的太需要技术了,不是随便一个作者就能轻易上手的。

下面的编辑这段时间也送来十几本稿子,可惜都是所谓的伤痕文学,除了控诉还是控诉,看得蒋见生都有点抑郁了。拜托,我这可是休闲类通俗小说杂志,大家来看的是武打,是精彩的故事,谁肯接受你的说教?

距离创刊号发行还有两个月,手上合用的稿件一篇也无。

为了这个该死的刊物,蒋见生动用了父辈革命年代血与火凝结的关系,动用了家里所有财产,到如今,岳母和妻儿还住单位宿舍,一日三餐吃忆苦饭,偏偏杂志社这边连稿子都约不到。蒋见生赌上了一切,最后竟然是这么个结果,他无法承受。

如果创业失败,又有何面目去见他们?大约只能去煤山上寻棵歪脖子树吊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