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50章 拿掉一本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450章 拿掉一本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迟春早最近一年多的日子过得舒坦,舒坦到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在起初他只是大学里一普通文科副教授,每天上课下课,然后回家喝两杯酒后,牢骚满腹,就开始骂天骂地骂娘。以至于跟同事,跟领导,跟儿子关系紧张。

可见这人一不顺起来,那是处处不顺。

不过,自从那次在孙朝阳作品研讨会怼了国内着名的文艺评论家后,一切好像都变了。

老迟一口气写了好几篇研究论文为孙朝阳张目,竟阴差阳差地赶上了寻根文学研究大潮。然后,幸运女神开始向他露出微笑。

很快,迟春早评了正教授,后又因为学术成就评为文学院副院长。

现在更不得了啦,他成为沈学大师兄,开创了一个学术门类,好处便源源不绝而来。现在出门在外,别人看到他,神情都是异常恭敬地喊一声“迟教授。”

各类资源都在向他倾斜,有国家的专项研究基金,有各类学术报告,有公费旅游度假。另外,学校还让他带博士生,这可是以前自己连想都不敢想的。

迟春早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结识了孙朝阳。或许朝阳同志不能为自己带来实在的好处,但这人似乎有种特质,任何和他沾边的人运气都非常好。有时候人啊,不得不相信命数这种东西。

所谓,时来天地皆协力,春风得意马蹄轻。

中协那边有意把鲁奖办成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与茅盾奖并列,能够做评委,可以把迟教授的声誉推到另一个高峰。

鲁奖是综合类文学大奖,囊括了所有的文学类型,有中短篇小说,有诗歌,有散文,杂文、有文艺评论,有文学翻译……林林总总,工程浩大。

按照门类,评审委员会下面设了该项奖的办公室。

迟春早本来在办公室里只是一个普通评委,但因为是新学科带头人,加上师兄弟们的协力,竟成为散文办公室的副主任,负责具体推荐工作。

忙碌了一个多月,各地各单位报上来的散文作品总算是筛选出来,候选。

鲁奖的奖项很多,不像茅盾奖只给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因为体量大的缘故,第一届也就区区几本。鲁奖则不同,按照评委会设置,短篇小说有六个名额,中篇小说名额初步定为十本,酌量增减,没办法,如今中篇小说实在太繁荣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实在难以舍弃。

报告文学奖初步预计有十个名额,酌情增减。之所以给这么多名额,那是因为报告文学也红,其中很多内容都比较犀利。比如最近一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反映南疆两山炮战的《覆盖覆盖》,反映西海固地区脱贫攻坚的几篇文章,都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人民文学》已经成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一大阵地,很多读者都是冲着报告文学去买的书,没办法,这些内容你在报纸和电视新闻报道上根本看不到,图的就是个新奇新鲜。

诗歌类奖项有十个,颁发给单独一首诗,而不是组诗、长诗和诗集。迟春早禁不住腹诽,单独一首诗实在太短,体现不出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漏洞也不小,将来搞不好要弄出一地鸡毛。

不过,这就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了。

相比之下,散文类奖要严肃许多。散文杂文奖,只颁发给合集,散文有十个名额,杂文也是十个。

翻译类奖名额有五个,也是颁发给正式出版的文学翻译类书籍。这个奖迟春早感觉含金量十足。翻译家首先你要精通一门外语,然后还要有深厚的写作功底。

他平时有时间的时候会去翻译类评审办公室转转,看看他们选了些什么书上来。一看,不禁大大地羡慕——这工作真清闲啊——翻译类作品本就少,各出版社推荐上来的也就几十本,评委阅读量极小。每次开工作会议,都是在喝茶抽烟聊天打屁中度过的。

选送上来的翻译类文学作品大多是翻译的欧美十八十九世纪的诗歌,有《莱蒙托夫诗集》,有《华滋华斯诗集》,有歌德的《浮士德》,通俗易懂。至于二十世纪欧美现代诗,比如庞德的意象派诗歌,野兽派代表诗人金斯堡的《嚎叫》,还有波德莱尔的作品,那是一部都没选。没办法,现代诗的标准挺乱,选上去难免引起争议,就不折腾了。

比起翻译组的清闲,散文组劳动强度有点大,下面的作协和出版社送上来几百本散文集,有的还很厚实,通读一遍都是一件恼人的任务。关键是,现在的散文都不好看啊。你一翻开书,文章除了写景还是写景,一会儿是家乡的凤尾竹,一会儿是草原上的马兰花,一会儿又是巍峨太行山,千篇一律,看得人直打瞌睡。

作为散文评奖办公室副主任,迟春早就不止一次在同志们面前吐槽:“作家的创作也是分年龄段的,少年心事总是诗,所以,青少年作家大多进行诗歌创作,主要是字少,容易上手。小说则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大量的写作训练以及对人情事故的认识,所以,小说家的成熟期,大多从二十五岁开始,到五十岁结束。老年人创作激情退散,也只能去写散文了。所以,现在的散文最大的问题是寡淡如水,没有激情,也给不了读者情绪和思想上的触动。”

对他这个观点,办公室的其他评委是认可的,但是没有办法,活儿还得干。

又有人感叹,如果送上来的散文集都有《干校六记》《文化苦旅》那种水准,我们的工作可就有趣多了。

《干校六记》是钱钟书夫人杨洚先生的作品,杨先生淡泊名利,拒绝参奖。孙朝阳的《文化苦旅》能够和她并列,可见大家对他的评价有多高。

可惜文化苦旅大家都读过,所以,只能再去读那些寡淡无味的文章了。

不出意外,孙朝阳的《文化苦旅》顺利入围,进入复选。

今年散文组能打的作品不多,孙朝阳最后拿奖问题不大。

在通讯不发达的八十年代,评委都要现场办公的,不像后世,大伙儿拉个群,群主分发任务,然后每天在群里讨论即可。

因此,鲁奖的各大办公室所选的评委大多是北京本地文化名人,平时在各自单位上班,利用周末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才会聚在一起研究讨论,搞得很累。

迟春早这个周末来到散文评奖办公室,就听到里面闹哄哄的,好像在谈论什么。

各办公室的评委人数定而十一人,规模颇大。散文办公室的组长是秦牧,他长居广州,担任《作品》杂志社社长,工作繁忙,身体也差,要等到终审的时候才会来北京。

平时就通过电报和电话和办公室联系。

他不在,散文组的日常工作都是迟春早主持。

迟春早事业成功后再没有以往的戾气,为人和气,跟大家相处得不错。见此情形,就笑着问:“这么热闹啊,是不是吴书记要给大家发福利。这天一日日热起来,是该给点防暑降温。”

一个着名评论家笑道:“老迟,发啥钱啊,吴书记吝啬得很,平时有人提这个,他就说你们都是着名作家,随便写几个字发表了就是稿费,好意思问组织要待遇?今天大家讨论的这事是一本小说。最近有个短篇小说很有意思,名字叫《土拨鼠之日》,发表在《科幻海洋》上,不知道老迟你读过没有?”

迟春早阅读范围很广,什么东西都读,尤其喜欢《寻秦记》《故事会》那种通俗文学。不过,办公室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提通俗文学有点上不了台面,在他看来,科幻小说也是通俗文学:“没听说过,我不看闲书的。”

那个评论家说:“《土拨鼠之日》这本小说真是写得太好了,我天晚上看到,被震撼得呀,都失眠了。听说小说作者还是的女作家,也不知道她脑子是怎么做的,想象力如此丰富。”

又有一个散文家点头附和:“对对对,写得太好了。我平时也喜欢科幻小说,读过不少,像这种类型的科幻小说,还是头一回看到。说句不客气的话,看了《土拨鼠之日》我再去看其他科幻小说作家的作品,感觉他们是那么的幼稚。”

“对对对。”又有另外一个评论家将这期《科幻海洋》塞到迟春早手里,让他先看看。并正色道:“老迟,我准备跟踪一下这位作家,搞一个我国科幻小说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论文,这个课题我接了,你可不要跟我抢。”

老迟:“谁跟你抢呀,我自己的课题工程浩大,一辈子都搞不完。”

那个评论家仿佛松了一口气:“你不来抢就好,这篇小说真好,这个女作家真是才气逼人,有生之年说不定能拿个《雨果奖》。科幻小说什么最重要,想象力,想象力,还是他的想象力。”

迟春早吃惊:“这么好,那我还真要读读。”

“现在就读,反正也就几千字,花不了多少时间。”众人都说。

迟春早打开杂志只看了一眼,就呆住:孙朝阳,这主角怎么是孙朝阳,好熟悉的名字。

然后,他就被这部短篇小说给震住了。

《土拨鼠之日》的设定很神奇,说的是一个叫孙朝阳的男人,因为某种原因困在同一天反复循环。

故事的主线也简单,就是通过孙朝阳利用时间重值这个漏洞玩弄女性,把整座小城的女性祸害了一个遍。

但是,随着同一天的重复重复重复,他厌恶了这样的生活,开始寻找逃离这一困境的方法。

最后,他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意义,找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也找到了真爱,结束时间循环。

……

八十年代中期,社会风气逐渐开化,文学作品更是先行一步,开始探讨禁忌题材中的人性问题。

《土拨鼠之日》这篇小说中有大量离经叛道的内容,特别是关于男女关系的部分,对于八十年代的保守的读者而言,简直就是连续暴击。

“这这这……还能这样写……”迟春早瞠目结舌:“这文中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东西,太超前了。”

但是,正因为太超前,它就是一部佳作,是能够写进国内科幻小说发展史的。

震撼的同时,迟春早突然感觉不对。小说的主人公叫孙朝阳不假,那轻佻散漫的风格不就是朝阳同志吗……难道……不会这么巧吧?

这是阴阳,标准的阴阳;这是抹黑,绝对的抹黑。

迟春早拿孙朝阳当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待,不禁气愤,忙拨通《中国散文》杂志社的电话,找到孙助理。

孙朝阳接到迟春早电话很高兴:“老迟,你是不是有好消息要通知我,是不是我的《文化苦旅》进复选了?”

“进复选不是应该的吗,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迟春早问:“孙朝阳,我问你一件事,你要老实回答,不要隐瞒。”

孙朝阳:“这么严肃,你问吧。”

迟春早:“朝阳,我问你认不认识一个笔名叫宫婷婷的女作家,写科幻小说的。”

电话那头传来孙朝阳的惨叫:“不认识,不认识,绝对不认识。”

迟春早:“《土拨鼠之日》你读过没有,很巧啊,主角的名字就叫孙朝阳,是不是以你为原型。”

孙朝阳依旧犟嘴;“不认识,天下叫孙朝阳人多了。”

迟春早:“现在这部小说红了,让人知道,你还要不要名声。”

“绝对不是我。”

孙朝阳正在否认,那边就有个工作人员来通知迟教授,吴副书记让各办公室成员开会 。

这是鲁奖的初审总结会。

小说是所有奖项中分量最重的,自然要先说,首先讨论短篇小说,然后是中篇小说,最后才是其他。

总结会的过场话说完,吴胜邦开门见山:“短篇组那边的结果我有意见,个人建议拿掉一部,拿掉孙朝阳的《棋王》。”

迟春早脑袋里嗡一声,心中想:不妙。

于是,他下意识地就站了起来:“我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