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4章 文学杂志的销量

孙朝阳骑自行车回舅舅家的路上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想得脑壳发胀。

他一直感觉自己这次重生后的世界和以前那个有些不一样,比如上次的《啄木鸟》转载了自己的《棋王》一事,据他所知,啄木鸟杂志两年后才会创刊。现在好了,《今古传奇》又和真实历史上不一样,这就诡异了。

在舅舅家玩了两天,孙家一行四人假期结束,回到机砖厂,正常上班。

孙朝阳心中莫名担心,花了两天时间把国内最近一年的主要报纸的新闻版块通读了一遍,直看得手指都被油墨糊成黑色,双眼糊满眼屎才舒了一口长气:“还好,所有的国际国内大事都没有发生变化,世界线也没变。啄木鸟和今古传奇或只是这条时间线上一点小小变量,并不影响大的历史走向。”

“是的,我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重生在这个世界,产生蝴蝶效应也是必然的。只是我因为立志于在文化艺术行当做出一番事业,所以对文化文学界产生一点小小的影响也是应当的。我连重生这种事情都遇到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记忆中,八十年代是文学文艺文化的时代,特别是文学刊物。各省各地区都在办刊,无论是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刊物。

比如四川一省,就有《四川文学》《红岩》《青年作家》《峨眉》《草地》《星星诗刊》等几种全国性刊物,另外,各地级市也有自己的刊物。另外,各种报纸的副刊,也刊载文学作品。

四川也是如此,加上全国各省市大大小小文学杂志社,起码上千家。

可说是百花齐放,空前繁荣。

但到了九十年代,随着人们的娱乐方式进一步丰富,纯文学很快成为小众,被电视录像流行歌曲和游戏所代替,文学杂志也纷纷倒闭,十不存一。

说到文学杂志,就不得不提其销量,后人也弄了个排行榜。

当然,销量前三名都是通俗文学类杂志。没办法,大家都是俗人,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喜欢大仲马的读者数量都是喜欢《喧哗与骚动》的一千倍。风花雪月看不懂,枕头加拳头才是王道。

有一句话说得好:劳动人民喜欢的,你不喜欢,你看不惯,你算老几?

销量排名第一的杂志是……《武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八十年代,《少林寺》《武当》等一系列功夫电影上映,引起观影狂潮。孙朝阳记得当年自己在厂子里上班,一个月才三十块钱的工资,《少林寺》黑市票价已经炒到五块一张。即便如此昂贵,他还是二刷三刷,看得如痴如醉。

正因为功夫电影的热潮,广东体委就办了《武林》这本杂志,刚开始的时候,以记录南拳的招式讨论和练习方式为主,兼顾其他门派。后来编辑大约是觉得单纯刊载这种内容太单调,就开始发表小说。

当时广东和香港联系紧密,粤港一家嘛。于是,体委就联络到金庸先生,弄到他的稿子,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

这可是大杀器。

《武林》,卖到爆炸,销量常年维持在五百万订阅以上。

排名第二的则是《今古传奇》这本通俗小说刊物。

今古传奇是湖北文联搞的,刚开始的时候想弄成像《故事会》那样的火车旅行读物,但因为没有合适的拿得出手的稿件,品牌一直打不响。直到有一天,社里幡然醒悟,开始弄武侠小说。他们刊载的是民国着名武侠小说《玉娇龙》,就是后来电影《卧虎藏龙》的原着。

这下就大爆了,销量在三百万以上。

排名第三的就是众望所归的《故事会》,这没什么好说的,量贩式,快餐读物,厕所读物,看完就丢,通杀每个年龄段的读者,是人们旅行出差打发无聊光阴的必备之物。销量也在三百万左右。

至于《知音》《读者文摘》《意林》《家庭》《婚姻和计划生育》,因为不是文学刊物,就不在讨论范围。《读者文摘》后来因为名字和美国着名杂志同名,侵犯了人家的知识产权,改名《读者》。这几种刊物的销量也高得吓死人。

八十年代,就是出版业的黄金时代。

到九十年代,直接就是黑铁,坠落得非常之快。

孙朝阳琢磨:“八十年代是武侠小说的时代,你也不用写得有多好,哪怕你只有金庸新,金庸名,古龙巨的水准,轻易就能卖出去几十万本,数钱数到手抽筋。”

“或许我可以写一本武侠小说赚点快钱。”

“以后一只手写纯文学获取名声和社会资源,一只手写武侠搞钱。”

“今古传奇现在正在创刊,急需稿件,不然蒋总编也不会病急乱投医,约稿约到周克勤那里去,搞成一桩笑话。”

“至于今古传奇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跑去京城,又变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给钱就好。”

“那么,写什么小说好呢……暂时没有主意,但是不管写什么,得抓紧时间了。不然,等今古传奇的人开始刊载《玉娇龙》大卖,我再投稿还有什么意义,黄花菜都凉了。”

孙朝阳陷入思考,想了两天,想得头疼。

正在这个时候,谢桦来信了。

信的内容还是关于孙小小学习的事。孙小小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错,孙朝阳挺高兴,把卷子寄给谢桦,感谢她对二妹的指导,另外,请谢老师看看她的卷子,尤其是数理化上,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加强。我就是个写文的,一看到数字就头疼,实在帮不上忙,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谢桦看完卷子后,回信说,小妹的悟性很好,上次给她讲的几个要点,她都加强了,体现在期末考试的卷子里面。但是,她的基础打得不是太好,也不成系统。四川去年的统考试卷我看过,以小小的程度,中专基本没有可能,努力一把或许够得上高中录取线。

谢桦叮嘱:“朝阳,我的朋友,看得出来你是真的关心小小的学习和前程,并愿意付出一切。这是对的,小孩子的学习做家长的应该早干预,而不是放任自流。京城现在的家长不知道多操心孩子的学习,我跟你说吧,就在这个寒假,已经有家长拿钱请我给她的孩子补习功课。补课是不可以的,做为老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乃是本职工作。如果能够看到学生们的成绩得到提高,我很有成就感,很高兴,单独补课就没必要了,毕竟我还有自己的事,我也在搞创作。祝小小来年学习进步,请继续加油。”

信末,谢桦感叹:“其实,上个月我就有个想法,看你能不能带小小来京城住一个寒假,我给她补补课,咱们也能聚聚,京城文学界很多朋友想要认识你。但年前我的母亲在穿越一片工地的时候,脚给铁丝扎了,肿得老高。我照顾她很长一段时间,实在没空。”

看完信,孙朝阳又看了看旁边正在写作业刷题的妹妹,心里堵得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