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90章 想拿奖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390章 想拿奖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迟春早:“所以我才来和朝阳你商议,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如果能进评委,对于我的事业也有不小的帮助。朝阳你如果没辙,我再找人打听一下。”

“确实比较难。”旁边木呐点头,他是老出版人,对于圈里的事情比在座两人更熟悉些。就拿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流程为蓝本,详细地跟两人说起这其中的缘故。

这种全国性的文学大奖流程,首先是成立评审委员会,然后由委员会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行业作协、出版机构,、大型文艺杂志征集作品。

作品征集完毕之后,评委会聘请若干评论家、编辑、作家组成若干审读小组。阅读、讨论后进行筛选,最后再将入围作品送到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那边审核后,再提名,最后以投票方式确定最后的获奖名单。

鲁迅文学奖应该和茅盾文学奖的评审流程差不多,但作品数量更多。因为茅盾奖只授予给长篇小说,而鲁迅奖则是个综合类文学大奖,涵盖小说、诗歌、评论、杂文散文和文学翻译。

木呐说:“正因为鲁迅文学奖的获奖数量庞大,审核作品的作家学者很多,所以,老迟如果要进审读小组,争取一下却是不难,但也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个干活的。真正值钱的是评委会成员,必须是文学大家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样才镇得住场子,才能让人心服。”

迟春早不禁问:“什么样的大家或者长者才有资格呢?”

木呐:“朝阳的年龄如果再大上个三十岁就行。”

孙朝阳笑道:“老木你这是往我脸上贴金了,咱们现在说的是老迟,你就说他能不能做评委吧?”

木呐:“老迟去年为朝阳你的事情跟各大着名文学理论家打擂台,名声是起来了,而且又是最早提出寻根文学这一概念的评论家之一,加上现在国家提倡知识化年轻化,要改革开放,是具备了一定资格,但还是有些不足。”

孙朝阳问:“什么地方不足?”

木呐:“首先,老迟得罪的人太多,在文艺评论圈属于孤家寡人,估计也没有人会推荐他进评委会。其次,这个评委名额的竞争我估计很激烈。茅盾奖确实是现在的最高奖项,但数量却少,左右不过是几本长篇小说,倒无妨。但鲁迅奖依我看来却因为获奖者众多,加一起几十个获奖者,操作空间巨大,正是评委广结善缘的时候。打个比方,就好像古时候的科举,你上了榜,自动成为考官的门生。新社会不讲究这个,但不妨碍获奖者和评委老师从此休戚与共同气连枝。你说这种好事,竞争能不激烈吗?”

迟春早听木呐说出做评委的好处,不禁满面异彩,点点头:“还是木呐同志你说得透彻。不过,也因为这样,估计我的事情也搞不成,我的人缘太坏了。”

说到这里,他面上的神色又转为郁闷。

孙朝阳正要安慰迟春早说,不进评委就不进呗,生活还得继续。不料木呐却道:“迟教授你还是应该争取一下,朝阳你也要助一臂之力。”

孙朝阳问:“怎么说?”

木呐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问迟春早假设他进了评委会,想负责那种文学类型。

迟春早回答说他是搞文艺评论的,自然负责评论这一块儿。

木呐用手扶了扶眼镜:“散文和杂文你能不能搞?”

迟春早:“木呐同志,我是搞文艺评论的,任何文学题材都懂。”

孙朝阳心中一动:“老木,别卖关子,有话直说。”

木呐道:“按照茅盾奖的程序来看,鲁迅文学奖应该也差不多。我可以向领导请示一下,让社里推荐你的《文化苦旅》参评。以你这本散文集的质量,审读小组那关肯定能过,毕竟硬实力摆在那里。问题的关键是评委这边怎么定,如果老迟能进评委会,有他照应,拿个鲁迅文学奖不在话下。”

孙朝阳一愣:“拿鲁迅文学奖?”

“为什么不呢?”木呐:“孙朝阳我问你,明年的茅盾奖你有把握吗?”

八五年要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做为穿越者,孙朝阳自然知道最后的获奖名单,有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有刘心武的《钟鼓楼》和李准的《黄河东流去》。

孙朝阳:“没可能,我太年轻了。”

现在的张洁快五十岁了,是文坛中坚,李准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刘心武四十来岁,年富力强,自小说《班主任》之后,红得烫人。

而茅盾文学奖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相当于终身成就奖——孙朝阳才二十出头,未来的文学道路还长,他的《暗算》固然写得好,但肯定不会进入评委的视野来一个盖棺定论。

木呐:“确实如此,未来十多年你能争取的文学大奖只有鲁迅文学奖。只有拿到这种奖项,你才是真正的第一流作家,不然,即便小说销量再高,距离一流总是缺点说服力。”

最后,他说:“如果你的《文化苦旅》能够拿到鲁迅文学奖,就有官方背书,莽流胆子再大,也不敢冒名获奖作品招摇撞骗。不然,那不是跟文学界,跟评委对着干吗?莽流那个流氓之所以不卖沈先生的面子,一是吃准了沈门弟子现在都是学术圈的,和文学界没有交际,得罪了也就得罪了。二是吃准了沈从汶先生心地善良脾气好,也不会大义灭亲。但只要朝阳你拿了大奖,莽流再这么干,那就是和所有的作家作对,他承受不起的。”

“妙啊!”孙朝阳忍不住击节叫好,心中更是大动。没错,鲁迅文学奖在二十一世纪确实挺水的,但在八十年代,应该很有含金量,尤其今年还是第一届。莽流的事情按下不表,自己确实需要一个有分量的国家级大奖。

迟春早也点头:“应该拿奖了,如果我在评审委员会,肯定力推荐。可惜啊,按照老木的说法,要想进去难啊。”

正在这个时候,小玉匆忙跑过来:“孙主任电话,《当代》社的人找您。”

木呐起身:“朝阳你好好琢磨一下,我也要马上回天津打听此事,再把你的《文化苦旅》报上去。”

说完,饭也不吃了匆忙夹着包告辞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