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46章 一个小姑娘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346章 一个小姑娘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要去找的那位老师姓茅,女性,三十左右。到地头后找人一问,才知道她今天晚上在带学生,于是兜兜转转半天,终于到了她的工作室。

里面很大,人多,东西也堆得乱七八糟。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接待了他。

小姑娘有一双大眼睛,个儿挺高,身材苗条,是个小美人。

孙朝阳总觉得在什么地方看到她,却一时间想不起来:“请问,茅老师在吗?”

小姑娘:“正在带学生呢,哥哥你有什么事吗?”

嗯,这丫头竟然是她这个年龄少见的烟嗓。

孙朝阳说他是陈凯哥介绍来的,找茅老师要几份设计。小姑娘呀一声,道,陈凯哥啊,她认识的,《黄土地》的青年导演,时不时会过来玩。大家一起喝咖啡聊天,还在大学里一起演话剧,她还在里面扮演过一个角色,很好玩。

孙同志看小姑娘很可爱,忍不住问她演什么话剧,在其中扮什么角色?

小姑娘说拍《茶馆》,陈凯哥演常四爷,她在里面演被人贩子卖掉的那个丫头,也没两句台词,就哭了几声完事,挺好玩的。当时陈凯哥还没有成名,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不来了。

孙朝阳心道,小陈前妻是茅老师的闺蜜,现在二人都离婚了,他自然是不好意思来的。

茅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她毕竟是在国外留学归来的学者,授课的时候很随意。她穿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上身是毛衣,授课的时候随意坐在桌子上,翘二郎腿,手里还捏着一支香烟,一派自由主义风范,这在八十年代简直就是离经叛道。

老师长相很普通,但气质却挺好。看到孙朝阳,只朝他做了个等等的手势,示意等她上完课再说。

于是,孙朝阳就在刚才那烟嗓大眼睛的小丫头的带领下参观起工作室。

这里与其说是工作室,不如说是个大仓库,里面乱七八糟堆了许多东西,不少物件还挺有意思。既然是时装设计专业,布料自然是少不了的,有丝绸、有纱,有亚麻,有防水雨布,有毛料,有各种化纤,还有各色乱七八糟叫不出名字的装饰品。

另外,里面还有缝纫机、打毛衣用的织衣机,看架势直接就可以开服装加工厂了。

很神奇的是,里面竟然还有不少染料,有矿物的也有植物的,还有化学药剂。

孙朝阳看得有趣,就一屁股朝一堆纸壳子坐下去。

小姑娘大惊:“别坐,这是高年级同学的作品,将来要成为毕业设计的。”

孙朝阳被她的叫声吓了一跳,定睛看去,脑子里有点乱。这些纸箱乱七八糟叠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像是毕业设计,也没有美学价值。

小姑娘看出他的疑惑笑道:“别看乱,但高年级同学说,这乱代表着人生中的种种经历——成功会过去,失败也会过去,事情会过去,烦恼也会过去。不管我们经历过什么,一切都会过去。”

孙朝阳:“嗨,倒是把我说糊涂了,你就说你觉得美吗,有意思吗?反正我不觉得,也许收废品的老大爷眼中,这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小姑娘想了想,神色变得苦恼:“我看不懂,我需要学习。”

孙朝阳:“别学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东西说穿了就是糊弄人,其实就是依托答辩。不管你的理论讲得天花乱坠,最后劳动人民不买账,不也是屎?”

中央工业美术学院后来被并入清华美院,那地方每年毕业设计都会搞出大新闻,每年五六月份,什么妖魔鬼怪都钻出来了。

看来,这个历史传统始于八十年代,当真是传承有序。

孙朝阳说话的声音大了些,茅老师不满不屑地看了孙朝阳一眼。

孙作家立即意识到自己刚才口无遮拦,这不是砸场子吗?

他忙压低声音问小姑娘:“小妹,看你年龄也就十五六岁,就读大学了,真了不起,天才啊!”

八十年代社会上推崇各类神童,比如中科院就办了个神童班,各大院校也纷纷跟上,批量制造了一大批十三四岁的知识分子。

显然小丫头也是属于神童那一挂的。

小姑娘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她是本地人,正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民族舞。明年毕业,估计会进王昆的东方歌舞团。但自己从小就喜欢裁缝,经常玩家里的缝纫机,梦想是做个裁缝。哥哥你别笑,我爱看别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看到了心里就高兴。

孙朝阳说,不笑,不笑,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电工,天天爬电杆,多好玩啊。妹子,你身段很好,举手投足好好看,原来是学舞蹈的。

两人笑了一气,小姑娘又道,茅老师是她姨妈,爱她得很,想招她进学校。

孙朝阳道,当舞蹈演员多好啊,你怎么想着过明年来这里读书,你父母不反对吗?

小丫头说,她妈妈其实挺支持自己来读书的。进歌舞团当演员又能怎么样,不能成名,最后还不是泯然众人。跳舞其实就是一个工作,她全家人都是文艺工作者,都知道唱歌跳舞就是吃青春饭。还不如多读点书,将来的选择也多。再说了,她现在在舞蹈学院也就是个中专,如果能到姨妈这里来念书,好歹能拿个重点大学的文凭。

孙朝阳心中赞叹,这小丫头的父母既开明又睿智。是啊,别人看到的是成名艺人的名利双收,却不想这个行业就是个金字塔,成功也就最顶端的区区几人,更多的人则在下面做地基。

小丫头明年要来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时装设计专业,自然要提前做准备。

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大学除了文化考试,专业分数也有要求。于是,小丫头就天天过来听课。

她在服装设计上有天分,和孙朝阳又谈得来。一时间兴起,就把自己的设计稿拿出来给孙朝阳看。

孙同志对于服装设计自然是不懂的,翻看半天,觉得画得不错,其中有几套服装已经有点九十年代风格,这小姑娘的审美很超前嘛。估计是受了她姨妈的影响,看来,茅老师是很有水平的。

聊了半天,茅老师讲完今天的课,布置了设计作业,就散了堂,神色冰冷地走过来:“请问你是谁,我们以前似乎没有见过。”

孙朝阳客气地说:“我是陈凯哥的朋友,我叫孙朝阳,是个编辑,编剧,凯哥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济公》的剧本就是我写的。另外,我也是个作家,这是我中作协的会员证,这是我四川作协的会员证,这是我在杂志社的工作证,请过目。”

小姑娘星星眼;”哥哥原来是个大作家,怪不得说话那么有意思。济公我全家都喜欢看,太有意思了。”

茅老师接过证件看了看,还给孙朝阳,神色依旧冷淡:“说吧,什么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