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45章 老夫永远是少年

且说孙朝阳一大早离开家后,孙永富就出了门,他要去找砖头在院子里起个灶头好烤荞麦饼,另外还弄点柴禾回来。

他虽然去年在北京过的春节,但当时只顾着游览城里的名胜古迹,对于去哪里弄这些玩意儿两眼一抹黑。而且,即便弄到砖头和柴禾,要运回家也是件难事。

想了想,就敲响何情家的门环:“醒醒,醒醒,何水生,快开门啊!”

等了好一会儿,何水生才打着哈欠出来,脸上写着不高兴。但还是得体地问亲家啥事,大早上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等孙永富说了这事后,何水生道,砖头他也不知道去哪里弄,柴禾这玩意儿也搞不到,板儿车倒是有一辆,搁院子里,自己拖去。哎,没睡好,老年人睡眠本就困难,你还来骚扰,像话吗?做人最大的美德是不给人添麻烦,你滴,懂不懂?

这已经是不给面子了,孙永富大怒,正要和他对嘴。

正说着话,卧室传来何妈妈迷迷糊糊的声音:“达令,你在跟谁说话?”

何水生:“陈老,是亲家过来借板儿车拉东西。”

何妈妈:“亲家来了,请坐请坐,水生,招待一下客人。”听动静像是要起床。

孙永富:“亲家母,不用不用,我马上就走。”

他老工人一个,劳动人民出身,也没那么多讲究,拖了板车就走。走不了几步,却看到何水生跟了上来,手里提着一根鱼竿和一个包。他把东西扔车上,低声道:“亲家,机会难得,我找个地方甩两杆。等会儿回来的时候,你就跟我太太说帮你忙去了。”

孙永富冷笑:“你觉得我会帮你?”说罢就扯起喉咙喊:“亲家母,亲家他要去……”

何水生冷汗都下来了,急忙一把捂住孙永富的嘴:“老孙,别喊,不能损人不利己啊,我知道什么地方有柴禾。”

“早这么说不就结了?”

何水生带孙永富去的地方是附近一个木货物市场,地方颇大,原本是一个灯光球场,后来被开辟为临时集市场,专门卖旧木料,大多是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破门窗,有檩子,有横梁,有门桓子,价格也便宜,一扇破门一块钱,一扇窗五毛,多是虫蛀鼠咬烂得不行。有的木料已经被白蚁蛀空,用手一捏,就变成粉末。

何水生不住叹息,道,老孙,你看看这窗户上的花儿雕得多好,缠枝莲,鱼藻,祥云。你再看这蝙蝠,都是倒挂的,知道有什么寓意吗?

孙永富说,我晓得个屁,不就是星宿子吗?

在四川,蝙蝠又被叫做星宿,很古老的称呼。

“粗鲁,你太粗鲁。”何水生顿了顿,说:“蝙蝠寓意福气,倒挂的蝙蝠就是福到了。”因为没有睡好,他长长地打了个哈欠。

孙永富:“没睡啊,被我亲家母收拾了?让你买菜,你跟人下棋,太不靠谱。以亲家母的脾气,你日子不好过啊。”

何水生:“怎么可能,太太是爱我的。她生气的时候,你陪个小心,说些软话就是了。潘驴邓小闲晓得伐。其中,小字最为关键,要绵里藏针,要有耐心。一家人,两口子,你赢了又如何,输了又如何,吃亏是福啊。”

孙永富最听不得亲家说“晓得伐”三个,便喝道:“你这个耙耳朵就不是男人,咱们四川是女人当家,但男人却要有男人的气概。你瞌睡成这样,估计是被婆娘罚跪到半夜,也好意思提。”

何水生气得脸都青了:“粗俗,无礼,我与你话不投机半句多。”

老何之所以带孙永富来这里买木材,主要是附近有条小河。小河边上有家钢厂,常年将热气腾腾的废水排出来,因此即便是三九天也不上冻。排水口处的河道因为常年冲刷形成一个大坑凼,正适合鱼儿藏身。

他前段时间经过这里的时候发现里面有鲶鱼,就留了意。今天得了机会,立即在鱼钩上挂了一小块肉做饵料,蹲岸边就开工。可惜大约是天气冷,鱼儿也不咬钩。

那头,孙永富已经买了半车破木料,看亲家钓了半天连片鱼鳞都没捞着,忍不住说:“老何,这钓鱼又有什么意思,餐风饮露,冷成哈儿。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真冻出病来,自己倒霉。如果想吃,就去市场里买。孩子们都能赚钱,一年收入五辈人都吃不完,咱们难道连鱼都吃不起?”

何水生很奇怪地叹息一声,久久无语。

孙永富:“你又装什么深沉?”

何水生道:“老孙,我是富家公子出身,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可人生怎么都不顺利。最后还流落到浙江,连老家都回不去了。我有志不能伸,一辈子都是遗憾。每每在没人的时候,我心里就乱糟糟地想,我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只有在钓鱼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放空了,心里舒坦了,彷佛整个人都融化进天地里。如此,个人的成败得失,和天地岁月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苏东坡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要学会豁达。”

“你从你妈肚子里来,你是何水生,你最后要去火葬场烧成灰儿,当然,我最后也要装盒子里。”孙永富:“拉倒吧你,还一辈子都是遗憾,你遗憾个屁。老何,你小时候是资本家的儿子,锦衣玉食,长大了,又是吃皇粮的,办公室坐着,茶儿喝着,报纸看着就有钱拿。我呢,我他妈的还得在窑里搬砖,一刻不停地使八个小时的劲。我没有喊苦喊累,你倒是遗憾了不满足了,你就是个反动派。不不不,你他妈的有病。”

何水生:“老孙,请你不要说粗口。”

“我就说了又怎么样?”

“你再说粗口我看到儿女面子上不和你置气,但是,你从此失去了我的友谊。”

“哈哈,说得谁想和你做朋友似的?你真好笑。”

何水生脸色更是铁青,再不搭理孙永富。

老孙在旁边骂骂咧咧半天,见亲家不搭理自己,甚感无趣。

他坐了半天,还是没看到何水生钓上鱼了,便又生出事来,拽了亲家一把:“把鱼竿收了,我找到砖头了,咱们装好车回家。”

何水生看今天鱼情不好,估计也是天太冷,再做下去也没意思。就收起了渔具,问,去哪里弄砖头。

孙永富朝旁边一栋建筑物撇了撇嘴,老何失惊:“公厕,你想拆公厕?破坏公物是违法的。”

老孙道:“我刚才踩过点了,这茅斯已经好久没用了,坑里都没屎,估计是无主的,我拆回去搭灶台也是废物利用。”

说着,孙永富也不客气了,伸手在厕所墙上一掰,竟被他掰下两块砖来。口中道:“老何,别站着,帮个忙呀!咱们废物利用,是为了改善劳动人民生活条件,我就是劳动人民。”

他力气大,动作快,不片刻就装了好多砖头。

何水生看了半天,见孙永富掰得过瘾,顿时心动。他慢吞吞地从钓鱼包里摸出一副小羊皮手套戴上。

孙永富摇了摇头;“跟个婆娘似的,干粗活还戴这么高级的手套,糟蹋东西,反动派。”

这座厕所估计起码有三十来年历史,以前的洋灰质量也差,加上老化,何水生毫不费力就掰下了一块砖头。顿时得了趣:“有意思,相当有意思。老孙,晓得伐,我太太以前在乡镇上班,植树节的时候,提起锄头拍照片,那种朴素刚健,那种飒爽英姿,真是迷死人了……呃,老孙,你来看看,这里好像不对……”

他指了指墙壁上被自己掰出来的一个窟窿,示意孙永富过来看。

孙永富定睛看去,顿时头皮麻了。

里面是女厕所,有一双属于老太太的沧桑眼睛正好奇地看出来,双方视线碰在一起。

何水生:“打搅了,告辞。”

然后,两个糟老头推着板车,不要命地逃了。

可怜何水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跑步了一里地就瘫下去,孙永富没得办法,只能把他扔车上。

何水生:“要死了,要死了,亲家你晓得伐,我的鞋子都跑掉了。”

孙永富:“啊,鞋子都飞了,那可活不成了。”

何水生气得不住喘气:“本来我已经原谅你,但现在,你又失去了我的友谊。孙希森,侬的气力蛮大的呀。”

“当谁稀罕你的友谊似的。”

还好偷的破砖头不少,恰好在院子里搭了个灶头,就是木料少了点,也不急,不够再去买些回来。

老孙折腾了这一气,腰杆又痛起来,坐椅子上休息,杨月娥则在院子里搭灶头。

何水生站旁边看,摇头:“此间院子布置得颇风雅,搭这个灶头太煞风景。”

杨月娥:“暂时烤些饼子,用完后就拆。”

她生了火,**的木料气味不是太好闻,何水生评点,烧这个木柴怕是要坏掉食物的味道,最好用果木。侬晓得伐,北京烤鸭用的就是桃李的枝儿。

杨月娥道,是有点不好闻,但火一大起来就好了。要说好闻,我老公公还在的时候,他弄回来的柴禾烧起来才香呢。

听老妻说起去世的父亲,孙永富接嘴说,对对对,就是河里挖起来的那种木料。那种木头也不知道是不是发大水的时候从山上冲下来的,在淤泥里埋了不知道几十上百年,都变成黑色的,硬得跟石头一样。我爸爸经常去河里挖,烧了几年,才烧完。

何水生瞠目结舌:“乌木,肯定是乌木,你们,你们这不是焚琴煮鹤吗?家父在世的时候,请了尊乌木做的观音,花了二十个鹰洋。”

老孙:“咱们那里做饭全靠烧柴,山上早被砍得寸草不生,逮着什么就烧什么。你哪里懂得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去去去,这里不欢迎你指手画脚。”

说着就动手把何水生给撵了。

“无礼,粗鲁。”何水生挣扎:“老孙,鱼竿渔具先搁你这里,我不方便带回去的,改天过来拿。”

荞麦面已经发了一晚上,杨月娥挽了袖子,露出结实的双臂,将面和了,拿起一团面在手中反复拍了几次,拍成饼状,直接扔烧红的热灰里。

不片刻,面团遇热膨胀,一张饼烤好。

老孙抓起来,用手拍去糊在上面的灰尘,顾不得烫嘴,咬了一口,外焦里嫩,只感觉满嘴都是荞麦面那特有的碳水化合物香味,浑身上下所有的细胞都彷佛在欢呼。

杨月娥:“做得怎么样?”

孙永富:“来北京这两天,顿顿大鱼大肉,都没正经吃过饭,现在总算是吃到粮食了,还是米面过瘾啊。”

杨月娥:“那肯定的,大鱼大肉吃下去其实对身体不好的,还是粮食养人。今天咱们试做一下,等小小回来正好吃上,等会儿你给亲家亲家母送点过去。”

孙永富:“我才不送,人家富家老爷,土豪劣绅,看得上咱们这粗茶淡饭?”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志,也是件雅事。”何水生又来了,手里拎着个硕大的包裹,递过来。

杨月娥:“亲家来就来嘛,还拿东西,见外了。咦,什么,好重。”

何水生不好意思:“不是给你们的,我的一些私人物品,暂时寄放在你们这里。”

包裹里有伸缩式鱼竿,有抄网,有几个小盆儿,有插在地上用来架杆的铁叉子一样的东西,有折叠式板凳,有一盒鱼钩,几组线,还有不知道什么东西做成的小鱼儿,亮闪闪晃眼睛。

他说:“亲家母,你也知道我太太最反对我钓鱼的,说是业精于勤荒于嬉,我的鱼竿都被她撅过几次,放家里实在不安全,且存在你们这里,等到要用的时候再过来拿。”

“我看你也没什么业。”孙永富:“放我这里做什么,我又不是库房管理员,还帮你保管,那么,等你婆娘问起你去哪里了,我是不是还要帮你打掩护?”

何水生喜道:“那自然最好不过,老孙,你重新获得了我的友谊。”

“还是那句话,你跟我爬。”孙永富:“我看你是钓鱼钓疯了。”

“谁疯了,啊,荞麦饼。”孙朝阳笑着从外面进院子,抓起饼子就啃:“妈,帮我再烤几个,我带路上当晚饭,我回来拿点东西,马上有事要出门。”

说着,他进屋翻箱倒柜装了一包礼物。

杨月娥:“才回来就走,干什么呀?”

孙朝阳:“我马上要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时装设计专业见一个老师,做几身衣服。”

孙永富:“找裁缝啊,把你妈带上去量个尺寸,给她也做两身衣裳。”

何水生插嘴:“恕我直言,亲家母穿时装怕是不合适,太摩登,太不得体。家母还在的时候,每年都会去上海老凤祥做两套旗袍的。”

孙朝阳:“确实不合适,我这是给何情做演出服。”他左手拎了礼物,右手抓了个烧饼,嘴里还咬了张饼子,急冲冲出门。

他先前跟陈凯哥打电话就是问演出服哪里可以做,能不能介绍一个,要国内最好的裁缝。

陈凯哥回答道,裁缝自己不认识,但却晓得一个人水平很高,人家是米兰一个什么大学时装设计的高材生,在国外拿过几次设计大奖的,归国后在中央工业美术学院教书。此君和自己前妻关系非常好,也替前妻姐做过几套服装。

很好看,就是贵,而且一般人她不搭理的。

陈凯哥提起以前那段婚姻,连声道,不堪回首,不堪回首。

对于陈凯哥第一段婚姻的破裂,做为朋友,孙朝阳倒是挺替他难过的。

小陈第一段婚姻是真爱,可惜他的前妻出国后就打算移民,让凯哥跟过去。

小陈导演事业刚起步,自然不肯去国外从头开始,而且那边也看不到什么希望,搞不好一辈子都是干底层工作,虽然说外国的普通人工资对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但人生除了钱,好像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吧。

这次离婚是女方提出来的,小陈属于无过错方,值得同情。

不过,他接下来的几次婚姻就有点不堪了,结了离,离了结,搞得乱七八糟。

不得不说,小陈导演的女人缘真的不错,身边的女性都非常优秀。他的现任红女士孙朝阳认识,还一起吃过饭,很开朗和热情的一个姑娘,现在的她还没发胖,挺好看的。

再后来,陈凯哥还会和本山大叔的梦中情人结婚,然后离婚。

最后到嫦娥姐姐的时候,小陈导演也变成老陈导演,心累了,人也老了,终于定性不折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