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30章 一封家书,准备过年

听说是心爱的女儿来信,孙永富心中一喜,急忙起身,剧痛传来,又无力地倒了下去。

等杨月娥拿了信喜滋滋回屋,他忙夺过信,定睛看去,眼前却一片昏花,怎么也看不清楚。

孙永富:“咦,日怪了,我怎么就看不见了?”

杨月娥:“要不,你把信离眼睛远一点,再远一点,现在怎么样?”

孙永富手中的信距离眼睛已经有一米,好歹认出抬头那句:“爸爸妈妈你们好,见信如面。”

杨月娥咯咯笑起来:“永富,你这是老花眼了,要不改天进城配副眼镜。”

孙永富:“好好的花那个钱干什么?你说我才多大年纪,怎么就老花了呢。高小文化,干体力活的,戴眼镜,那不是推屎爬戴眼镜——冒充正神?不看了不看了。”

就把信扔给老妻。

四川话中,推屎爬就是屎壳郎。

孙永富五十来岁,其实这个年龄也到了老花眼的时候。以前的人生活差,维生素b摄入不足,视力退化得也快。

没办法,这封信只能由杨月娥来读。

孙永富问见信如面什么意思,杨月娥回答说,估计就是见了信就好像见到本人。

孙永富嘀咕:“那能一样吗?”

杨月娥继续念:“亲爱的爸爸妈妈,给你们汇报一下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学期是我的高二上半期,也是文艺分科的一学期。新的课程都是我喜欢的,学起来也特别上劲。成绩嘛,几次考时都是班级二十名左右,要想朝上冲挺难的,同学们都好厉害,分数咬得特别紧。但 只要一松懈,你就落到三十名开外。”

“我喜欢化学实验,很好玩,你们不知道那些试剂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多大的变化,跟变魔术一样。上次我们组一个同学实验的时候搞砸了,爆了,头发都烧了一大片,真是要把人给笑死。”

听到这里,孙永富急问:“小小受伤没有?”

杨月娥:“信上又没有说,我怎么知道。我继续念。”

“班上的同学都是北京人,平时放学都回家的。一到晚上,宿舍里就没几个人,正好看书学习。宿舍当夕晒,九月份的时候,晚上热得要死。我坐在桌前写着写着,汗水就不停流出来,怎么也停不了。到十一月的时候,又冷,像冰窖似的,暖气也没什么用,手脚都僵了,还长了冻疮。但我觉得很快乐,流汗的时候,我感觉以前的自己那些不好的东西都被排出体外,我焕然一新,而寒冷却让我变得坚强。所谓的痛苦,却让我充实。我似乎已经变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那些主人公,在白夜里寻求着什么,完善着什么。于是,这种**上的难受带给我的竟是一种愉悦。”

“就是孤独,不不不,你们不要责怪大哥,他经常来看我,我每周末也去他那里的。我这种孤独很奇怪,不同于平常人们所说的无聊和寂寞。每到夜里,我做完当天的功课,都会去校园里走走。北京很大,灯火辉煌,却万籁无声,这个时候,不禁让我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

“我读了很多书,最近我读了叔本华、康德、黑格尔,没看懂。后来我又读了韩树英的《通俗哲学》,读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读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读了简伯赞,好像明白了一些道理。不不不,我以后不会走文科这条路,我还是喜欢科学,但科学的尽头是哲学。我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有他的道理,正如尼采所说的,请将真理当成燧石,越是敲击,越会发出耀眼火花。”

“总之,我很快乐,寻求知识的过程让我感受到巨大的幸福,而这些当初在四川是找不到的。感谢大哥,让我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我不会让他失望。”

八十年代,海量的西方哲学思潮涌进中国,读哲学书也是年轻人的时髦和浪漫,孙小小也不能免俗。

孙永富眨巴着眼睛:“这孩子说什么呀,都听不懂,杨月娥,我心里怎么那么慌呢?”

杨月娥:“永富,我也有点害怕。”

孙永富:“你继续念下去。”

接下来孙小小的信终于变得好懂:“爸爸妈妈,北京的冬天很冷很长,所以寒假放得比南方早,下个雨中旬我们就会结束这一学期的课程,终于可以回到大哥那里去了。上周末我去他那里的时候,他说他这两个月事情很多,就连春节也没空,爸爸妈妈如果想来北京的话,早点安排日期,方便去车站接。另外,我和大哥都馋爸爸做的粽子,能不能捎点过来。”

“爸爸妈妈保重身体,你们的女儿孙小小,此致敬礼。”

“小小真是的,写的信越来越难懂,都不说人话了。”杨月娥吐槽:“这不是欺负我们文化浅吗?”

孙永富面上却露出担忧的神色:“是不是疯了?”

杨月娥:“你才疯了,你个疯老头子。”

孙永富:“我们走。”

杨月娥:“去哪里?”

孙永富:“我们去北京过年。”

“提前一个月去?”杨月娥吃惊:“你不是要上班吗?”

孙永富:“上什么班呀,我腰疼得都直不起来,我心脏病,还能干体力活吗?算了,去请个病假吧。也许医生能说得对,我可能要退休了。”

于是老两口回信,说他们会尽快去北京,说不定要提前一个月。粽子的事情好说,保证让你们吃得美美的。

说干就干,二老立即买回来粽叶开始包粽子。

四川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素粽子,另外一种是肉粽。

素粽子很简单,就是把糯米包到粽叶里,放进锅煮糯。吃的时候,沾白糖或者红糖。不过,糖在八十年代是稀罕物,一般人吃的时候蘸辣椒油,这点让外省人理解不了。

肉粽子要复杂很多,除了糯米还要和进去小赤豆和绿豆,另外,腊肉颗粒必不可少。包的时候,粽子最顶端还要放一颗豌豆。

这个月的肉票已经用完,好在孙朝阳舅舅那里有腊肉,杨月娥专门跑了一趟,鬼子进村似的把娘家的腊肉香肠扫荡一空。

孙朝阳舅舅抱着着一大堆中华香烟和五粮液,急得哇哇大叫:“妹妹,我刚杀的年猪,刚熏的腊肉,你都弄走了,我们过年怎么办?烟酒有害,它管不了饱啊!”

孙朝阳外婆却郁闷:“朝阳好好儿的工会主席不当,跑去编笆篓,怎么越混越回去了呢?”

舅舅:“妈,是编辑,文学编辑,也是国家干部。”

外婆:“编什么不都得编,国家干部就不能编笆篓了?以前仁德县杨汝什么书记,人家下乡的时候还穿草鞋踩烂泥呢!”

舅舅气鼓鼓道:“懒得说,你老人家还是歇着吧,我妹妹太吓人,每次回娘家都要弄一堆东西回去,让她以后别来了。”

说完,他自己忍不住哈哈大笑:“再杀一条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