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91章 良镛先生和三石小友

金庸先生说起话来不缓不急,稿子文笔优美,显示出很深厚的国学修养。他最后寄望作协在成立之后成为hK文学界交流的论坛,成为沟通两岸三地的桥梁。

查先生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对于九七回归很期待,并感到很高兴。

他是个传统文人,大节不亏,至于私生活嘛,还是那句话,和外人没有任何关系。

金庸讲话后,最后上台的是hK作联的主席《会汇报》副主编作家曾敏之先生。实际上,hK在之前就成立过一个作家联合会,曾敏之是首任主席。不过,这个协会毕竟带着殖民地色彩。现在回归谈判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港岛要和内地接轨,成立作协,也算是一种态度,很有意义,这也是新华社分社的极力促成此事的缘故。

参会作家中除了倪框这种通俗文学作家之外,还有大量兼职的纯文学作家和诗人,比如陶然、黄维梁、吴羊壁、黄庆云……大伙儿都很兴奋。

唯独倪框很不以为然,更是对金庸先生提出的作协成为沟通三地的桥梁甚是不屑。

孙朝阳这次能够得到邀请与会,其实就是蹭蒋见生的面子,过来开开眼界,追追查良镛先生的星。实际上,等金庸讲完话下台后,他就凑了过去,做了自我介绍,掏出笔记本请查先生给自己签个名。

金庸却是听过孙朝阳的名字,眼睛亮了,笑着小声道:“孙三石,我读过你的《棋王》,很有意思,每次看的时候,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对了,蔡澜是个美食家,他也对你小说中关于美食的描写连声叫好。”

旁边的蔡澜笑着点点头,也低声说:“三石,你小说里说到蛇羹这道菜,下来约一下,我请你吃蛇咬鸡。”

金庸又道:“三石,说来也巧,我小说里也有写下棋。”

孙朝阳:“《碧血剑》我很喜欢,木桑道长嘛,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不过,先生写的是围棋,我写的是象棋。”

金庸:“都是国粹,一样一样,有机会咱们手谈一局。”

孙朝阳:“围棋我只知道死活,其他就不懂了。如果先生有机会去内地,我给你介绍一位高手。电视剧《济公》主演游本倡知道吧,他下得不错,佛法修为颇深。”

金庸意动:“听说过,游先生是有大德的,我下次去内地,一定和他见见。下棋就免了,谈谈佛法吧。”

旁边,蔡澜:“下什么棋啊,三石,到时候介绍几家好馆子。”

金庸哈哈笑着,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正是他所着的《碧血剑》上集,签了名,递给孙朝阳:“还请三石小友斧正。”

孙朝阳:“不敢,不敢。”

半本《碧血剑》是明河出版社出版的一版书,装帧精美,里面的插图是某着名画家画的。金庸社会活动多,包里都会塞上几本自己的书,用于应酬。

这是第一版金书,又有他的签名,颇具收藏价值。

三人相谈甚欢,还互相交换了通讯地址和电话号码。

但旁边的倪框却一言不发。

会议很快进入了讨论阶段,蒋见生那个哥们儿请大家谈谈自己的对于即将成立的作协和对于文学的见解。

hK作家们都很兴奋,皆说,港岛毕竟太小,总共才几百万人,而且大家读的都是通俗小说,纯文学受众太小。因此,大家要发表作品大多投稿去宝岛。但宝岛那边文学正处于井喷阶段,出了好多优秀作家。比如诗人余光中、散文家三毛、小说家李碧华,小说家於梨华。现在於梨华正红,长篇小说《再见棕榈,再见棕榈》卖到爆。宝岛竞争激烈,要过稿也难。

如今内地刊物众多,几百家文学刊物,可谓难得一见的盛况,如果投稿过去,也多了许多选择,就是不知道内地的用稿标准是什么。

蒋见生那个哥们儿顿时激动,高声说,大家这个问题问的还真是巧了,今天与会的蒋见生先生是通俗文学《今古传奇》社长,干了几十年文学编辑,孙三石先生则是《中国散文》的主编,要不,欢迎孙先生给大家讲讲。

众人热烈鼓掌。

孙三石倒是很心动,上次杂志搞了个内蒙古作家专辑,反响还算可以,销量比以前好了不少。今天机会难得,不妨收点稿子回去也弄个专辑,紧跟《中英联合声明》时事,再加上自己的《文化苦旅》,效果应该会很好。

他就说了《中国散文》的投稿地址。

一众作家忙掏出纸笔记录。

孙朝阳接下来开始谈杂志用稿标准。

《中国散文》的用稿标准其实就是一个:有趣的人间烟火气。

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要写得有趣。你可以写吃,你可以写下棋,可以写某人的怪癖,可以写钓鱼,也可以写一次旅途经历。

要说写吃,蔡澜先生可是美食家,要不请他帮写一篇?只是不知道老先生有没有动笔的念头,这事不好强求的。

实际上,这种小确幸的散文正是hK和宝岛作家最擅长的,也写得非常好。比如宝岛作家余光中,就是写出过“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的那位大诗人,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散文家。他的文章立意就比较小,追求的是文字的笔墨和生活的趣味。余光中先生后来出版的散文集《听听那冷雨》中就有一篇写牛蛙的文章,说的是他所居住的小区池塘里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只牛蛙。每到夜里就发出牛叫声,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睡眠,读来非常有意思。

还有逃到宝岛,已经去世很多年的胡适之,就写过一篇关于萝卜炖肉的文章。对其中的滋味,和全家人吃炖肉的情形做了细致描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萝卜炖肉要想做的好吃,就得肉多萝卜少,最上品是肉炖萝卜。

突然,倪框道:“有趣的人间烟火,恕我直言,你们那里可没有什么人间烟火,贫穷落后可没有什么趣味,尤其是在出版严格管理的情况下。文学需要的是自由浪漫之精神,没有什么比自由创作更珍贵的东西。孙三石先生,如果想让我们写歌德派文章,劝你趁早打消念头,我们也是有气节的。孙先生是官员吧,这次是两地民间作家交流,你的官方背景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已经是在开炮了,并且对孙朝阳进行人身攻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