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66章 孙朝阳的破局

孙朝阳心中已有了主张,当晚反复推敲细节,睡眠质量竟难得地不高。

次日他是被何情做发音练习的声音吵醒的,心中得趣,便搬了条梯子搭墙壁上,登高探头看邻居。

只见何情已经跑步回来,衣服还被汗水泡透了。她在“啊啊啊啊,哦哦哦哦……”陈忂则手里拿着一根小棍儿在手心打拍子,估计一旦发现女儿唱的地方不对,就一棍子敲过去。

鸡娃鸡成这样,孙朝阳觉得何情真惨。

何情发现墙壁上的孙朝阳,眼睛瞪得溜圆,孙作家忙将手指竖嘴唇上。

她一走神,陈忂的棍儿就敲过来。

何情却不生气,反抿嘴笑了笑。

房间里传来何水生的声音:“陈老,陈老,我的袜子呢?我那双丝袜呢!”此丝袜不是后世的彼丝袜,全名丝光袜。和尼龙袜比起来最大的优点是凉爽不臭。

等何妈妈回屋,何情低声问:“朝阳,你扒墙头干什么?”

孙朝阳:“有没有西厢记的感觉?”

何情抿嘴:“牛虻!”

屋中,陈忂:“情情,你怎么没声音了?”

“好的,好的,姆妈,就唱。”

孙朝阳:“等我吃过早饭就过来接你,哎,咫尺天涯,咫尺天涯啊,你什么时候搬过来啊?”

……

这次大会,山东省代表团住在京西的一家宾馆里,一共几十位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有工农业战线的,有党政机关团体,还有来自文艺战线的同志们。

按照会议流程,大伙儿先是开会,然后分组讨论,然后和领导见面。

杨秘书这两天眼皮子跳,心中总有不好的感觉。

他是一把手的二秘,前程似锦,正春风得意。

机关的秘书分为三类,分别是一秘二秘和三秘。一秘别看排名老大,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档案,说穿了就是个档案管理员,逍遥是逍遥,但基本上是隐形的;三秘则是负责具体事务,搞文案什么的;二秘则是一种很特殊的工作,负责领导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安排。

简单说来,二秘就是安排领导什么时候见什么人,什么时候去哪个地方视察,什么时候休息。地方工作人员要想见大领导,先得联络二秘,二秘再看领导的日程,给你一个确切的时间地点。

二秘虽然职位不高,但因为是大领导的身边人,影响力颇大,加上长期位于中枢位置,眼界开阔,干上几年,下放之后立即就是一方大员。

另外,二秘还要负责安保。

杨秘书担心的事情恰恰是在安保上面,因为一把手是个很执拗的人,对小杨的谨小慎微非常不满意,也给了他不小的压力。

山东一把手老梁是个老革命,从沂蒙山区参加八路军开始,然后解放战争,再然后是抗美援朝,枪林弹雨过来的人,为人豪爽。但毕竟他级别摆在那里的,出门在外,安保总要做好吧。

于是,杨秘书就在宾馆搞了很多措施,并严格规定了梁书记的出行时间和路线。不料却引得老梁大发雷霆,骂道:“小杨你这是搞什么,关我禁闭吗?”

杨秘书小声解释说,领导,这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

老梁喝道,安全问题,我能有什么安全问题,还怕外面的小流氓?老子打了一辈子仗,就没输过。还有,你这么搞,我怎么密切联系群众,不成旧社会的老爷了?撤了,把岗哨都给我撤了。你不撤,我就撤了你。

老梁出身贫寒,没有架子,平时没事就喜欢上街乱逛。杨秘书没有办法,只得把岗哨都撤了,但还是和两个便衣偷偷跟在后面,小心安保。几天下来,搞得那叫一个心力交瘁。

心中下只祈祷这次代表大会尽快结束,自己也好交卸这个差事。

这天晚上,老梁结束完和代表们的谈话后在房间休息。

杨秘书绷紧的神经才松弛了一些,正在楼下抽烟。忽然,一个安保人员急冲冲跑过来:“杨秘书,不好了,出事了。有社会无预约人员进了首长房间。”

“强闯?”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杨秘书手中的香烟掉在地上。他猛地掏出手枪,上了膛,就要跑。

安保同志在后面追:“杨秘书不要担心,是李存保带来的客人。”

杨秘书脚步不停:“李存保,就是写《高山下的花环》的那个李存保。”

“对,就是他。”

杨秘书稍微安心了些:“客人是谁?”

安保:“好像是个作家,看起来不像是坏人。”

杨秘书呵斥:“坏人还在脸上写字?为什么不预约,为什么不登记?”

安保委屈:“首长今天会谈的时候还握着李存保的手说了半天,让他有事随时可以去找,我们怎么好拦?”

“糊涂!”说话间,二人已经到了首长的房间,门虚掩着,杨秘书把门一推,里面就传来首长爽朗的笑声。

首长:“哈哈,哈哈,小孙,你压弹夹的时候不能压太满。比如现在前线同志们用的那种三十发的弹夹,一般来说只压二十五发,免得关键时刻卡住了。而且,越压倒后面越费劲。”

杨秘书定睛看去,顿时大吃一惊。

只见屋里有三人,分别是一把手老梁、李存保和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老梁穿着花格衬衣,拖鞋短裤,显得很随意。李存保则一身戎装,坐得笔直,显得拘谨。但那个小伙子却斜靠在沙发上,颇有古代风雅文士的风采……这也太狂妄了吧?

老梁还在哈哈大笑:“小孙,看到你我又想起当年在鲁南山区参加革命时的情形,一样的神采飞扬啊!不错,一个青年作家就敢上前线采风,还拿起武器跟鬼子干,那勇气像我。还有存保,你也不错,不愧是俺们山东的孩子。”

看到杨秘书来,老梁招呼:“小杨,过来认识一下,这位青年作家叫孙朝阳,笔名孙三石。虽然是四川娃娃,但现在我宣布,他是我们山东人了。知道为什么吗?”

杨秘书:“首长……”

老梁:“上马能武,下马能文,还能喝酒,不是我山东孩子还能是哪里的。而且,人帮我们写了首山东省歌,还不能当山东人?”

梁秘书:“山东省歌,首长,我不明白。”

老梁站起身来,摁了一下放在桌上的小三洋录音机,有悠扬的笛子和大提琴的声音响起,是《沂蒙小调》。

沂蒙小调是山东地方性曲目不假,但却是民歌,跟这个叫孙朝阳的作家没什么关系啊?杨秘书不解。

沂蒙小调的前奏之后,音乐又是一变,然后是个女歌手的声音:“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今夜万家灯火时,或许隔窗望梦中佳境在……”

杨秘书惊住,这歌真好听啊!

老梁在音乐声中哈哈大笑:“曲不错,词儿不错,演唱家嗓子不错,小杨,你说这首歌上春节联欢晚会怎么样?咱们要让这首歌,让这位歌唱家上舞台,好好地宣传咱们山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