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44章 大林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244章 大林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悲夫说马拉沁夫同志以前是蒙古族牧民,抗日战争的时候参的军,是一位老革命了。在部队的时候展示出过人的文艺才华,建国后一直在自治区文化战线工作,后来调北京主持《民族文学》工作,现在是中作协的副主席。

孙朝阳感叹道,这中协的副主席也太多,据他所知就有十多二十个,而且大都是退休了的。

悲夫说:“名誉,名誉。”

大林是陕北人,家里颇穷,分配到单位吃皇粮后,也穷。听说每天有三块钱差旅费,吃住行对方全包,很振奋。便计划等到钱一到手就寄回老家让父母攒着,攒两年就箍个窑洞。

孙朝阳不同意他的意见,本打算建议他把钱存了买房。想想,现在北京一套房怎么也得几千块,以他每月三十来块的工资,即便两年工资涨到一百,也上不了岸。要想解决住房问题,还得得到九十年代房改,单位福利分房。

于是,他也不提这茬了。

大林说在走之前他先得把这期《中国散文》的封面给做了,就拿起画笔在素描本上设计。他除了做编辑,还兼职美工,一专多能。

孙朝阳在凑旁边看了半天,发现他这个设计很简单,就是一片竹林。

大林见他很有兴趣的样子,介绍说在中国画中,竹子是最简单的,但凡你学过两年,临摹过几幅郑板桥,画起来都好看。而且,画竹子花不了多少时间,几分钟就能搞一幅。美术家在外应酬现场写意的时候,一般都画墨竹。所以,在市场上,竹子最不值钱。

孙朝阳越听越有兴趣,问,中国画中,什么画儿最贵。大林回答说,按照画法来区分,工笔最贵,工兼写次之,写意最便宜;按照题材来分,人物最贵,其次山水,最末是花鸟。

孙作家突然好奇,再次发问,大林你在川美学的是西洋画,据我所知,西画最花钱,一般家庭承受不起,你一个农家子弟,穷得家里连窑都没有,这么读得起?

大林说,他小时就喜欢写写画画,作文写得好,画图画得像。高三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着了什么魔要上美术大学,去考,考素描,竟然考上了。西洋画确实耗钱,光颜料就几十种,有时候还得自己找矿石来磨。还有香蕉水、汽油什么的。对了,画布最值钱,我们通常用的都是麻布口袋,那得做多少衣服啊,就用来画画。不过,这些开销都是国家承包了的,私人谁有这个钱?不然,以我这种农家子弟,一辈子都别想学美术。

可惜学了两年,我才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文学,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培养,羞愧,羞愧!

孙朝阳深以为然,据他所知,学美术,尤其是学西洋画,真的是太花钱了。在二十一世纪,一年学费生活费还有耗材,轻易就能花出去几十万。像大林这种陕北农家子弟,学美术?拉倒吧,还不如学计算机,去大厂干到三十五岁,好歹能攒点钱,也算是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见,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还是不能脱离时代背景。

聊着聊着,孙朝阳道:“大林,有件事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大林:“你是不是想问模特的事?嗨,刚开始上人体写生课的时候,我也怕,画过两节课后就心如止水。你也别指望看到什么美女,学校也不可能安排年轻姑娘给你画。”

孙朝阳好奇:“为什么?”

大林:“一个健康的身材标准的年轻人体很好画,也没有什么难度。但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身材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会完美。而且,画不完美的人体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美术修养提高得特别快。所以,学校的模特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越难看越好。有一段时间,我都画吐了。”

孙朝阳:“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大林说得兴起,提笔在素描本上画了个速写人体,看模样依稀有点像费雯丽。毛大姐重重咳嗽:“大林,注意影响。”

大林同志不好意思,提起铅笔在上面一阵涂抹,把费雯丽改成了钟馗。

孙朝阳:“大林,其实这次去内蒙古办培训班对你也有好处,可以去画画羊群,画画草原上的姑娘,画画四岁的海骝马。”

大林:“我主要是想搞钱。”

孙朝阳:“你觉悟可真低。”

孙作家在文坛名气颇响,现在相当于《中国散文》的招牌,未来也有可能走上领导岗位。所以,此番由他带队,全面负责。他又问悲夫同志,这次去内蒙古除了自己和大林主讲,其他三个后勤人员具体负责什么工作,人选定没有。

悲夫说不需要其他三人负责什么,就是跟着去学习,你想安排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至于人选,待定。

毛大姐在旁边解释说,其实就是单位一项福利,吃住全免公费旅游,单位的意思是奖励去年的表现好的职工。去了内蒙,就跟着你们在学习班玩玩,到时候一道回来就是。

孙朝阳听得这里,想起自己来报到的第一天,职工们差点把大门给砸了时的情形,不禁微皱眉头。老实说,单位的员工们都不是善男信女,这种公费旅游的事情还不得抢得打破头。白吃白住白旅游不说,还多发一个月工资,这可是要出人命的。

当然,这些都让悲夫同志去头疼吧。

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孙朝阳就下楼骑起自行车,一溜烟回了家。

不料家里却没有人,何情也没有做饭,锅冷灶冷。八十年代也没有手机什么的,就算想联系也联系不到人。或许她有什么急事出门了,难道去了蒋见生那边。

孙朝阳抓了抓脑袋,出了院门,打算去巷口小馆子随便吃点对付了。突然,旁边那家四合院的门外探出一个脑袋:“朝阳,快过来,我好喜欢这里,我想买这座院子。”

“嗨,我还以为你去哪里了,原来在隔壁啊。”

四合院最大的问题是一回家就大门紧闭,和外界几乎隔绝。因此,孙朝阳买房这么长时间,隔壁住的究竟是谁他都不知道。

而且,那家的房主好像也不住这里,里面的灯从来都没有亮过。

今天主人家回来,何情也是莽撞,直接跑过去问房子卖不卖,她想买。

事情也是巧了,隔壁邻居也有卖房的想法,就说可以商量。。

正说着话,房主过来,是一对中年夫妻。孙朝阳问他们为什么想着要卖房子,二人回答说院子太小,住着憋屈,他们单位分了个两居室,打算将就那套房在贴点钱跟人换套三居室。

孙朝阳好奇,心道,三居室能有多大,还能大过四合院。

但等进院子一看,不禁大跌眼镜:这也太袖珍了点吧,难怪!

隔壁的四合院竟然只有七十平米,跟蜗牛壳子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