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43章 要去办培训班了

还好会议室外的地上乱七八糟丢了好多礼包,都是与会专家学者们扔的。迟春早嗜烟,也不客气,满满抱了一大堆中华,这才满意而去。心道:孙三石,我不白帮忙,咱们两清了。

好好一场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弄成这样,孙朝阳和迟春早刚才一通输出,痛快固然是痛快了,但想想也是有点略微郁闷。

周昌一更是气得脸色铁青,吃饭的时候不住低声咒骂,搞得孙朝阳反安慰了他半天。

吃过饭,分别的时候,周主编道:“朝阳你不用担心,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提前联系的报刊杂志依旧会正面报到这次作品研讨会。另外,几家文学理论刊物那边也答应该发的评论文章还会发。”

孙朝阳从宾馆回到《中国散文》社,就看到单位大门口拉着横幅,庆贺自己的作品研讨会胜利召开。他本打算叫人把横幅扯下来,想了想,今天自己并没有输,不但没有输,还痛痛快快地骂了一场,赢了。那么,就挂两天吧。

编辑室众人都对孙朝阳表示祝贺,夸得孙朝阳都有点不好意思。没办法,又一人扔了两包烟。

悲夫同志:“对了,月底内蒙古区文联要举办一次全区各行业青年散文作家创作学习,邀请我社主持,让我们派人过去指导,吃住和日常开销由那边负责。内蒙文联系统给了六个名额。其中,主讲编辑两人,一正一副。一个领队,两个负责日常事务的后勤工作人员。领队和后勤人选待定,编辑组这边哪两个人去?”

一听到去内蒙,孙朝阳顿时来了精神,在他前世七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还没去看过草原。对于天苍苍野茫茫的北地风光,他向往已久了,就道:“老高,你和内蒙古怎么扯上关系了?”

悲夫笑着说,他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口外文化系统干过,后来才调到北京,内蒙文化系统很熟悉,算是娘家人吧,以前就参加过几次这类的笔会改稿会培训班。

内蒙古是散文创作大省,但现在的文学刊物大多是综合性文学期刊,如四朵金花这种国家级刊物,根本就不会给散文留版面。省一级刊物中,即便有散文,不过是偶尔几篇,发表的又都是名家作品。

所以,散文的发表渠道其实很窄的,最多是报纸文艺副刊的豆腐块文章,就算上了,份量也不足。

没办法,现在的散文说好听点,大多是四平八稳的八股文章,没故事没情节没思想没内容,语言寡淡,毫无可看性。说难听点,就是无病呻吟的中学生作文,多看一眼都会拉低自己的审美水准。

如今的散文主要是缺少一种老一代散文家的气势,比如刘白羽海上日出的壮美开阔,茅盾白杨礼赞中的坚韧勤劳不屈不挠的斗志,秦牧先生笔下岭南风情和对故乡的热爱。

散文没有那股气势其实是很要命的。

如今,散文期刊数起来也就天津的《散文》,北京的《中国散文》,福建还有一本,然后就没有了。后来,陕西的贾平凹创办了《美文》提出大散文概念,那却是后话了。

正因为散文杂志稀缺,内蒙古那边就联络悲夫同志,办了几期散文写作培训班,算是给区内作家找一个发表的渠道。

而悲夫也可以通过培训班组稿。

两全其美,双赢。

“革命同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既然领导安排了,坚决执行任务。”孙朝阳嘿嘿笑,心中又想,公费旅游是好事,不去才是傻瓜呢。

不对,毛大姐和大林怎么不积极,肯定有猫腻。

还没等他说再考虑考虑,毛大姐就率先道:“我年纪大了,这种事让年轻人去吧。”

大林也是色变:“朝阳是着名作家,他去培训青年作家压得住堂子。我算什么,一个学美术的,半路出家当编辑。到地头,人家一问你有什么作品,培养了什么作家,我拿不出来,那不是丢人吗?丢我自己的人也就罢了,可我代表的是咱们杂志社,代表的是悲夫同志你的脸面,还是不去的好。”

毛大姐道:“你只代表你自己,别扯单位。”

大林:“我反正不去。”

看众人反应激烈,孙朝阳不解:“这是怎么了,出公差,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不是美事吗,跟要了大伙儿命似的。”

大林愤愤地说,去内蒙古有什么好,上次我和毛大姐一下火车就被塞进一辆解放牌卡车里面,拉着在草原上跑了五六个小时。是是是,草原风景是好,可一连看五六个小时,看到后面就烦了。那边吃住也差,我们被拉去一个小镇招待所,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纯粹就是忆苦思甜加劳动改造。

毛大姐也说,那车晕得我呀,吐了一地,出趟差,生生地瘦了五斤。

孙朝阳好像明白点什么了,八十年代国家还穷,这种活动也谈不上什么享受,一路折腾确实挺让人难受的。

他忙道:“悲夫同志,我还年轻,工作经验不足,我认为还是得让老同志去主持。”

悲夫不悦:“孙朝阳同志,你现在是主编,将来还会是社里的业务骨干和领导,现在正是个锻炼的好机会。而且,你有是着名作家,拿过国家级大奖。作家和作家之间,一切靠作品说话,你去了,好歹能维持住场面。就这么定了,你和大林去。”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孙朝阳还能怎么样呢,只得道:“好吧。”

大林跳起来:“我不干,我还有好多稿子要看。”

悲夫:“这样好了,我跟上级争取一下,每人每天为你们争取三块钱补助。”

一听到这句话,大林眼睛大亮,这次培训班来回十天时间,相当于一个月工资了:“给钱,我什么都做。”

悲夫同志继续不快:“大林,你觉悟有点低。对了朝阳,这次培训班还有个老前辈要跟你们一路,老同志年纪大,身体不好,你要多照顾一下他的生活。

孙朝阳问究竟是哪位老前辈。

悲夫道:他以前也和我共事过,如今在《民族文学》当总编,这次回内蒙是探亲,顺便给培训班的学员们讲一节课。”

“马拉沁夫?那可是我最尊敬的前辈啊!”孙朝阳惊喜:“我去,必须去,自掏差旅费都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