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97章 光芒,大丈夫,盛宴

其实,从宾馆到人民大会堂没多远,如果走路去,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沿途还都是名胜古迹和北京标志性建筑,很有看头。但来参加颁奖仪式的作家中老年人不少,让大家都甩火腿有些为难人。

而且,如此盛会,百余人乱糟糟前呼后拥你追我赶,确实不严肃。于是,承办单位就准备了车辆。只是路途实在太近,开车去也就几分钟,这就尴尬了。没办法,司机只好开着车在路上绕圈,绕了半天,才停到大会堂前。

大伙儿这才下车,排队查验身份,出示邀请函鱼贯进入。

这几天北京天气极好,连日大太阳,里面的暖气开得也足。孙朝阳刚一进去,就捂出一身汗水,急忙脱身上的大衣。再看旁边的几位四川作家,眼镜片上瞬间蒙上水汽。

所有人都热得不行,纷纷脱外套,却找不到地方搁。便有工作人员喊:“各位作家同志,外套放这边,外套放这边。”

来的时候,众作家大多身上穿着一件二马驹毛料大衣。这一脱掉,里面则都是中山装,颜色以灰色黑色蓝色为主,千人一面,显得正式,就连孙朝阳也不能免俗。如此场合,你里面穿件夹克,岂不是显得不正经?

孙作家好久没有着正装,中山服往身上一绷,感觉浑身都紧了。进得里面,看到眼前情形,他却有点后悔,早知道就不这么穿了。

只见各大媒体的记者们早已经在有利位置架好长枪短炮,等会议开始。记者很多都是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开风气之先,穿着上面也随意。有皮衣,有西服,甚至还有人穿着这年头没人见到过的poLo衫,颜色五花八门,青春逼人,和一众老夫子模样的作家形成鲜明对比。

茅盾先生是当代文学巨人,在中国语言文学中郭鲁茅巴中排名第三,一生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下了《子夜》等脍炙人口的巨着。当年孙朝阳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茅盾先生的乡村三部曲中的一个片段。当年他就震惊于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人文笔这么好,说辞藻华丽吧,却显得异常朴实。场面描写非常精准,可说是增一个字嫌多,减一个字嫌少。在他个人看来,茅盾的文字工夫已经达到了现代汉语的最高境界,吾辈只能高山仰止了。

茅盾先生一九八一年去世后,将毕生积蓄二十五万元拿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用于鼓励长篇小说创作。每本获奖作品奖励人民币五千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在座的作家们都挺富裕的,五千块也算不得什么,大家更注重的是荣誉。长篇小说是文学艺术的皇冠,因此,茅盾文学奖也至此成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没有之一。

除了荣誉之外,拿奖后的各类版权改编,一版二版三版,足够你一生衣食无忧。因此,后世也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只要你拿了茅奖,就算什么都不干,这辈子也不会缺钱。

众作家刚一进大会堂,里面就响起了热闹的音乐声。孙朝阳一听就笑起来了,霍然是《运动员进行曲》,这曲子放什么场合都合适,真是百搭。同样的百搭bGm还有《喜洋洋》《节节高》和《小刀会序曲》。

作家们的座位也按照省份和所在系统分片区,孙朝阳本想挤到北京作家那边跟史铁森呆一块儿,结果被大家给撵了,说,去去去,回你四川区去。孙朝阳笑道,我现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三百天在北京,半个北京人了。北京作家们又笑骂,等你户口迁过来再说。

孙朝阳没办法,只得回到四川片区。四川虽然是娘家,但今天来的人却都不认识。牛沙河没来,小叶没接到邀请,王火有事来不了。他位置旁边坐着一个省新闻出版局的老同志,两人攀谈,孙朝阳才知道老先生原来在《草地》杂志社做总编,后来调过去的。二人都健谈,倒是能够聊到一块儿。

很快,盛会开始,主持人是中协的一个干部。先是巴金宣布大会开始,然后是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光未然讲话。

孙朝阳顿时激动,逐一端详写进文学史的前辈们的风采。

他先看艾青艾老,《大堰河我的保姆》,光这首诗就足以名垂千古了。就是太长,当年念中学的时候,背了好长时间才背熟,最后考试的时候没考,好遗憾。

但孙朝阳更喜欢艾老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此刻的艾老已经很瘦了,但大背头梳到脑后,显得很整齐,可见年轻时是多么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他为人正直,是出名的君子。可惜就是儿子可圈可点,有点一言难尽。他在网络上就是个喷子,每每做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大家看在艾老的份儿上,也不好多说什么。

艾青旁边坐着的是贺敬之,一说到他,人们都会想起他的代表诗作《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紧宝塔山。光凭这句诗,他就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文学史上。还是那个问题,诗太长,当年读书的时候,孙朝阳花了很长时间背下,结果还是没考。

贺敬之除了是个诗人,还是个剧作家,《白毛女》的编剧。杨白劳、喜儿这两个文学形象,是中国人都知道。“北风那个吹吹,雪花儿那个飘飘,年来到。”

贺敬之位置旁边则是民国文学界的奇女子丁宁。对于她的传说,孙朝阳是久闻了,现在见到真人,目光投射过去就挪不开。丁宁是湖南人,她在老家读书的时候,蔡畅和陶斯咏是她的同辈,陶斯咏更是她的老师。

后来丁宁去上海后,文学路上的引路人是鲁迅先生。严格来说,算是的嫡传弟子。

丁先生刚进文坛,就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轰动全国。她后来被特务逮捕的时候,无数名人出面救援,其中就有庆龄先生。更有一位文化界的名人因为救她,被特务暗杀。

丁女士逃出囹圄后去了延安,后来被派遣去山西,去河北,参加了当地的土改。

在河北涿鹿土改的时候,丁先生写下了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前世孙朝阳去过涿鹿县,看过丁宁纪念馆,以及纪念馆院子里那棵大槐树,看到了桑干河。

桑干河好窄,如果放在四川只算是一条小堰渠,当时就把他给震惊了。

附近还有个皇帝战蚩尤的纪念馆,也值得一看。

丁宁先生一生横跨了两个时代,和无数军政文化名人打过交道,有蔡畅、陶斯咏、鲁迅、胡也频、教员、周公、庆龄先生、沈从文……非常之传奇,简直就是一部时代史。

看孙朝阳不住看丁先生,旁边的老同志说丁宁自五十年代被发配去东北后,现在虽然已经恢复工作,但还没有落实政策。丁同志的历史问题还是有争议的,没有定论。

孙朝阳点点头,丁先生确实有争议,五十年代的时候,有人控告她历史有问题。为此,国家还调查了很多年,甚至调查到前军事统计局少将沈醉那里。沈醉很干脆地回答说,丁宁是清白的,如果丁宁是特务,我怎么可能不知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特务。

不过,那都是旧事,俱往矣。

孙朝阳还是忍不住说:“别的事情我也没兴趣,什么是文学,文学就是记录一个时代。桑干河无论写得如何,都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后人在研究那一时期的时候,这书必然是最可靠最真实的一手资料。我们作家,能够写出这么一本书,此生足矣。”

是的,反映那段历史文学作品中,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同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非常好看。

一代大师们都已至暮年,一个时代即将过去。

他们是头顶的阳光,照下来,照在桑干河上,照在大堰河身上,照在黄土高原上,照在川西坝子的深宅大院《家》《春》《秋》里。

大丈夫有此一生,无论是苦还是乐,都不算白活。

台上,光未然讲完话后就是评委会代表讲话。

讲话的是着名作家欧阳山,评委会成员之一。

欧阳山现在是中协副主席之一,广东作协主席。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三家巷》和《柳暗花明》,都拍成了电影。恰好孙朝阳都看过,好看极了。

孙三石同志禁不住暗叹:今天还真是个文学追星之旅啊!

欧阳山讲话结束,宣布获奖作家作品名单,正式颁奖。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 获奖作家和作品有周克勤《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莫应丰的《将军吟》、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古华《芙蓉镇》、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

《许茂》就不说了,魏巍的《东方》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故事,《将军吟》说的是特殊历史时代的高层斗争,有原型的。所有获奖作品中,孙朝阳觉得《李自成》第二卷最有意思。

李自成第一卷用的是阶级分析的写法,着重刻画了农民军的进步性和正义性。但从第二卷开始,作家的写法开始逐渐转变,写了一些起义军中理想主义和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东西。比如农民军不要后勤,没有建立自己的文官体系,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财政崩溃后一支军队如何堕落的过程,对李自成的最终失败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姚雪垠对那一时期的研究相当的深刻,已经超越了同时代不少历史学家。

一部伟大的作品。

台上,主持人喊到一个人的名字后,获奖作家就上台去。巴金亲自为大家发奖,有一块金牌,上面是茅盾头像浮雕,刻着“茅盾文学奖”五个大字,还有一本大红色的证书。

魏巍同志和巴老认识,又是同时代人,还好。其他作家被偶像握手,都非常激动,竟有点控制不住情绪。

大家在主席台上排成一排,拍照留念,好半天,主持人才朗声道:“请各位获奖作家入座。”

接下来是获奖作家周克勤讲话,宣誓。

周克勤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因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获奖作品中排名第一,如今根据小说改编的两部电影上座率极高,已为全国人民熟知。他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老周很激动,刚开始念讲话稿的时候还有点磕巴。

他说,感谢评委,感谢各位领导将这么大一个荣誉颁给我,受之有愧。

他又说,文学是人学,要反映时代,反映一个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这也是文学家的意义所在。

最后,老周代表所有获奖作家宣誓,以后努力创作,写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云云。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散会后,中协的领导们把获奖作家们叫在一起,接受记者采访。这得花很长时间,孙朝阳他们就在旁边看热闹,随便互相交换联系方式。

孙朝阳还真认识了几个有趣的人物,他心理年龄大,和老人家们倒是谈得来。

一个黑瘦的大约六十岁的人听到孙朝阳自报名号,很惊喜,说,原来就是孙三石,你的《棋王》我读过,很有意思,我爱吃,你是个懂吃的,知己啊!

老作家一口广府普通话,不太好懂,自我介绍说叫黄谷柳,写了一本不太成功的小说《虾球传》。

孙朝阳惊喜,掏出本子和笔:“大佬,签个名啊!我妹妹她们学校的同学每周都追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

等到所有流程走完,大伙儿出了人民大会堂上车的时候,天已经黑尽。

然后吃饭,淮扬菜。

他终于挤到北京作家群那做去,和史铁森挨在一起。铁宁,也就是几十年后未来的中协铁主席掩嘴笑:“你们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啊,可算混进我们北京的队伍里来了。”

孙朝阳苦着脸:“在场都是老前辈大人物,四川那边喝酒太凶,一不小心就会喝多。我这种小透明,如果控制不住醉了,那不是很丢人?”

一个北京作家道:“你和存保不是好朋友吗,他现在山东那桌。那边喝酒不行,你不妨跟他一起。”

说来也巧,李存保正好路过,听到大家说起自己名字,就伸手板孙朝阳肩膀:“朝阳,过来吃酒。咱们是战友,军人雷厉风行,说吃就吃,不然你就对不起咱们的情分。”

孙朝阳面色大变:“求放过。”

他终归还是被灌醉了,后来还跑外面十字路口指挥了半天交通,以致晚上都没办法去电台主持节目。

那边,支抗美同学在节目里却闹出大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