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96章 呼朋唤友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196章 呼朋唤友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转头一看,竟是穿着一身国防绿的李存保。

老李看到好友,高兴得要命,把孙朝阳箍得几乎透不过气。他精力旺盛,每月都要写两三封信给孙朝阳。

老孙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跟老李磨牙,高兴了回一封,不高兴了就不搭理心中想,有那时间,我还不如写两页《寻秦记》赚稿费来得实在。

李存保好久没接到孙朝阳回信,满腹都是怨气,提着拳头又捶他肩膀。

孙朝阳叫苦:“别打,别打,我真没空回信。你看我不是要照顾病人吗?”他推了推坐轮椅上的轮椅,道:“家里有个行动不便者,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着,我太累了。”

史铁森都气歪鼻子,加入到捶孙朝阳的行列之中。

李存保是军队系统的,部队作家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获奖了,他是亲友团随同前来观礼。

几人笑闹半天,李存保就邀请大家去房间喝酒,又说魏巍同志也想和大家见个面。

周克勤欣然应允,孙朝阳也是惊喜莫名,魏巍可是他最崇敬的作家之一,当年读书的时候《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最喜欢的课文,至今还记得文章里面所写的拔丝香蕉。那时候他死活也想不明白香蕉是怎么拔丝的,过了二十多年,才弄懂,原来是炒糖啊!拔丝是一种烹调手法,可以拔丝苹果,拔丝山药,拔丝红薯,拔丝红枣,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拔,万物皆可拔丝。

去也不能白去,喝酒得带上下酒菜。好在周克勤这次来京带了好多家乡特产,有剑南春酒,有张飞牛肉,还有一只樟茶鸭,两斤天府花生。

但等进了魏巍同志的房间,众人都有点战战兢兢,魏老地位实在太高,在场诸位都是弟弟。魏巍今年六十多岁,头发都已经全白了,身材高大笔挺,站在那里如同一棵松树。他年轻的时候参加八路军和鬼子战斗,五十年代的时候三赴朝鲜前线采访,用笔和敌人战斗。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依旧有军职,现在是首都军区的文化部长,政治部顾问。还担任聂帅传记编撰小组组长一职。八十年代没有军衔的说法,魏老享受正师级待遇。

他今天没有穿军装,但从战场上下来,经过无数血与火考验的战士身上那种浩然之气,还是有一种威压,让孙朝阳有点喘不过气来。

魏巍看门口众人紧张,一笑,说别局促,今天这里没有上级下级,都是文朋诗友,咱们平辈论交。

李存保忙介绍众人给巍巍认识。

魏巍笑着对周克勤说,原来你就是周克勤,哈哈,咱们都得奖了,明天你要代表获奖作家讲话。

李存保又介绍孙朝阳,最后补充一句:“他是我的战友,一起钻过猫耳洞的。”

魏巍重新看了孙朝阳一眼,用力握手,问他上前线的时候怕不怕。

孙朝阳说不怕,人死卵朝天,为国家民族,死了也值。

魏巍:“不是死,革命人的字典里没有死这个字。只有牺牲,伟大的牺牲,为有牺牲多壮志。存保一直念叨着你,战友情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感情啊!”

于是,大家坐下喝酒。

魏巍是军队作家代表,这次总政创作室那边也来了人,期间不断有人过来拜访,自然加入到喝酒的行列。

来的人也带来了下酒菜,满屋都是酒香。大伙儿都抽烟,弄得屋里浓烟滚滚。

魏老一个人住套间,地方颇大,但很快挤得水泄不通。另外一个获奖作家莫应风也来了,他以前在广州空军那边服役过,也是军队出身的作家,和魏老是旧识。

于是,魏老,莫老和周克勤三位获奖者自然而然坐在一起。

孙朝阳资历最浅,就和观礼团亲友团的年轻作家们聊,李存保和他许久不见,这次见面分外亲热,拉着他唠叨个没完。

孙三石同志考虑到史铁森和自己一样是新人,他身有残疾自尊心比常人强,怕冷落了他,就要拉他一块儿进群聊。但转头一看,发现那小子竟然和一个国字脸穿军装的年轻人侃得上劲。

孙朝阳仔细一端详,顿时抽了口冷气,脱口而出:“莫言。”

国字脸军队作家闻声转头:“诶。”

“你们认识?”史铁森惊讶,忙道:“这位是莫言,这位是孙三石。”

莫言现在是文坛新人,纯新的。他自我介绍是山东高密人,现在军队服役。当过士兵、班长,养过猪,现在是军队干事。去年才正式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菲菲》,造成了一定影响。

莫言现在还一头秀发,看起来颜值还成。不过明年他就要开始备考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除了要应付考试,还要创作。用脑一过度,头发就开始稀疏,三十出头就稀疏成程序员模样,少走了多少年弯路。

不得承认,人和人之间的交际有性相一说。史铁森和莫言显然很合得来,只几句天一聊,二人就勾肩搭背了。

莫言说话挺实在,对铁森也尊重,不像孙朝阳喜欢乱开玩笑,很合大史的胃口。

到最后,史铁森有了新朋友,就不搭理孙朝阳这个旧友了。

一席酒喝到半夜十二点才散,这个时候也没办法回家,史铁森也没走,他是本地户口,按照规定,本地人不能在本地住旅馆,跑莫言房间去抵足而眠,联床夜话。

孙朝阳就难办了,他虽然户口还没有迁移过来,但这种高级宾馆是需要介绍信的。还是老李想出了办法,把房间的两张床一拼,让孙朝阳睡中间。

和李存保一个房间的人是个来自解放军画报的记者,也年轻,三个年轻人挤一起。旁边两位同志还好,睡中间的孙朝阳被两壮汉的火力一烤,热得尼玛要命。

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早晨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孙朝阳精神萎靡。吃过饭,又回房间补瞌睡。正睡得香,老李就把他吼醒:“起来吃饭了。”

孙朝阳:“才吃过又吃?”

老李:“吃午饭了,吃完去大会堂,别错过了。”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下午,地点人民大会堂。

孙朝阳火速洗脸吃饭,然后一溜烟跑停车场,已经有大客车和几辆小卧车等在那里,各省各系统的作家记者们正在点名集合。

忽然大伙儿都乱了。

不断有人喊:“巴金,巴金,巴老来了。”

“啊,是丁宁,丁先生也来了。”

“艾青,艾老来了。”

“啊,是贺敬之,快看,快看。”

都是传说中的人物,孙朝阳被震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