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81章 八十年代的审美

武汉磁带厂生产的磁带名曰“鹦鹉。”

鹦鹉学舌嘛。

感觉这名字怪怪的,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厂子七十年代就开始进行磁带研究,主要生产计算机磁带,属于军工,七九年开始转民用,从国外引进了一套先进的磁带生产线,当年年产量十万盒。到八一年的时候,产量就达到三百一十万盒,还获得当年国家第一批优质产品银奖。无论是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符合蒋见生的需求。

很快,孙朝阳与蒋见生就和负责销售的厂领导见上面,又参观了相关的设施设备和生产流程。

所谓磁带,在孙朝阳看来,就是在一条塑料带上抹上磁粉做为记忆材料。磁粉在经过无数次播放后,因为和磁头摩擦,会有消耗,音质变差。这个时候,需要用棉花球沾上酒精清洗磁头,搞得人很烦。当年酒精和棉花球不好找,孙朝阳直接用白酒,脱下脚上的袜子就干。

再后来,录像机出现,一样用磁带,一样有这个毛病,一样要清洗磁头。

孙朝阳不懂这些,在他看来,磁粉是黑色的质量要差点,褐色的质量好些,武汉磁带厂的磁带是褐色,应该不错。

他就在旁边看热闹。老蒋多么精明一个人啊,他说能用自然是可以的。

蒋见生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和厂领导又勾兑了几次,孙朝阳忙着赶稿,加上病刚好没有胃口,懒得陪他们喝酒吃饭,就蹲在老蒋家里写稿。

在回北京前一天,武汉下了大雪,冷得人一身都僵了。十二月初就下大雪,武汉真是苦寒之地啊!蒋见生出门送礼,很快就被冷回来了,脸冻得更他胸前的红领带一样鲜艳。他最近太操劳,头发蓬乱,但人却胖了,更像川普,没有人比他更懂录音机。

当天半夜里,孙朝阳又被老太太摸脑袋:“你是哪里来的和尚啊,大冷的天,剃这么光,会不会长冻疮?”

孙朝阳对于发型没什么讲究,日常板寸,回答说:“婆婆,我不是和尚。”

“你是哪座庙里的和尚?”

“其实我是个程序员。”

回北京依旧是三叉戟,老蒋随身一路听歌,随身携带四节二号电池。孙朝阳被录音机里何情的歌声搞得脑壳昏眼睛花心很烦,好在这几天赶稿成绩不错,足够下月的连载。

没办法,歌曲这种东西,无论多好听,像他这样听上几十年也已经审美疲劳,不但不是享受还是一种折磨。

孙朝阳拍了拍蒋见生:“老蒋你停一下,咱们合计一下后面的工作。”

蒋见生关掉小录音机,谈了自己的想法,等到何情的新专辑灌完,就办各类出版手续,这块儿他熟,以前父亲留下的人脉还在,会给面子的。等手续完备,批复下来,就把带子交到武汉这边来录,先期先录二十万盒试试水。销售这边他也有渠道,问题不大。

总结下来就是一个意思,所有的路子他都铺好,就等专辑录完卖钱了。孙朝阳你也别担心,把好专辑的艺术关就行。

孙朝阳:“宣发那边你有什么打算?”

确实,文娱类产品的宣发其实很重要的。宣传搞得好,就算你是一坨屎,它也能卖到爆。比如后世的春节档电影,投资二十个亿,宣发就敢投入十几个亿,再扣除明星片酬,其实用在拍摄上的成本并不是很多。

蒋见生沉吟片刻,说,朝阳你放心,这事我也有考虑过。本打算在各类报纸副刊和生活类杂志,会请作家记者写几篇稿子宣传一下。但何情这个专辑好听是好听,但风格未免有西方自由化的味道,很容易被人说成靡靡之音被批判,那样一来,咱们是羊肉没吃到反惹一身骚。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这几首歌的时候说为何如此靡靡的缘故。所以,走报纸杂志哪条路不行,得想其他法子。”

蒋见生这话说得倒是有道理。

在孙朝阳的记忆中,邓丽君的歌一直都被官方所禁止,甚至还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怎么鉴定黄色歌曲》的书。在同一时期,电音女王张蔷爆火,她的专辑每一集都能轻松卖出四百万盒以上。最风光的时候,人出一个专辑就能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这收入在八十年代可谓是惊世骇俗。可惜电音女王还是免不了被批评,最后没有办法,出国待了几年了事。

孙朝阳:“实在不行……”

“不用担心,我再琢磨琢磨。”蒋见生:“放心好了,没有人比我更懂宣发。”

飞机落地,北京也下起了大雪。老舍书里的大雪,沈从文文章里的大雪,冰心先生散文的大雪。

不几日,新专辑灌好,孙朝阳听了一遍,也就那么回事,这些对他来说都是老歌,但别人都说是经典,会大红。

接下来就是找美工做封面,然后送印刷厂印刷。

公司找了专业摄影师和化妆师,化妆,拍照,地点就在公司。

何情一口气拍了一卷柯达,换了十几套服装。

最后,何妈妈和公司高层开了个会,敲定一张做磁带封面,一张做宣发海报。、

在孙朝阳看来两张照片都有个共同点,服装很奇怪,有荷叶边,有流苏,头发梳得老高,插着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头饰,还有张网一样的东西覆在额头上,就差穿一件衬裙就可以上话剧舞台去演《玩偶世家》。浓浓的八十年代风,满满都是厚重的历史味儿。

众人都抽了口冷气,何情本就美,这一化妆,更是美到惊心动魄。

莱斯莉同学甚至发出惊叫,小拳拳不住捶打孙朝阳的背心:“美人如玉,她是个天仙太美了。”“何情,亲爱的,你不想活了,美成这样!”

何妈妈还是很谦虚地征求孙朝阳的意见:“孙作家,你是大文豪,你觉得如何?”

孙朝阳想反对,想了想,就道:“她是个天仙太美了,我那么平凡我开不了口。”反正就是一个字好,赞叹就行了。尼玛这八十年代的审美,我是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啊!

一切弄妥,已是月中,武汉那边也开始灌制,准备全面销售,蒋见生一下子就忙起来了。

他忙里偷闲找到孙朝阳:“对了,关于新专辑销售的事情,我打算在电台推广一下。争取了半天,那边有个节目松口答应让我们试试,上一段时间节目。朝阳你不是说以前在苏州当编剧的时候上过电视吗,就你了。”

孙朝阳:“一段时间是多长?”

“说不准,看情况吧。怎么,你不愿意?”

孙朝阳想了想,点头:“给钱我什么都做。”

十二月,中国当代文学有一件大事,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要颁奖了,这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同时,孙朝阳的《暗算》第一部的手稿,《当代》杂志社的责任编陈西米也读完了,准备送去主编那里二审,但她的内心是忐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