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80章 去武汉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180章 去武汉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刚才所说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固然是开玩笑,但确确实实是八十年代人的审美。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在窗户打开的一瞬间,外面世界海量信息涌进来,对国人造成巨大冲击,其中就包括外国的生活方式。

这个时候,人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纽约还是社会主义的莫斯科,那边的人竟然生活得都如此的富庶。人人都喝牛奶红酒,吃白面包,大口吃肉。市区一套房,郊区还有别墅。一个工人工作,就足够养活一大家人和狗。

原来生活并不只是吃糠咽菜,家庭工厂两点一线,天一黑除了到头就睡或者造人,还可以出去郊游,还可以去电影院看剧,去歌舞厅轻舞飞扬、四季花开、风淡云清、知足常乐、岁月静好、往事如烟,平安是福……还可以去野餐,去草坪上晒太阳,去旅游。

孙朝阳当年也是从电影《幸福的黄手帕》见识到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一个人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

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因为有强悍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门类,中国的经济建设瞬间就好像驶上高速公路的汽车,开始狂飙。据这一时期的《参考消息》报道,中国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骇人听闻的百分之二十五,且没有减速的迹象。

经济的发展让普通人生活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比如电视机已经开始普及,粮油食品的种类开始增多。

社会的总体气氛是积极向上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点美国镀金时代的意思。

反映在社会审美上,人们喜欢看起来浮华的金光灿烂的巴洛克式的趣味。这一审美到九十年代初达到顶峰,比如九十年代的老百姓家庭装修,都喜欢弄雕花的石膏顶,在客厅里杵一个罗马柱,甚至还有人在卧室搞一个旋转灯,夜里一开,红红绿绿,土气到冒烟。

因此,孙朝阳又把这一时期的社会审美称之为舞厅流。

你也别瞧不起舞厅流,能够进舞厅跳舞,能够红男绿女,说明国家已经解决了大家吃饱吃好的问题,马斯洛需求达到第二个层次,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东西。

舞厅流是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期。

其中,舞厅流风格的歌曲,不管是跳舞厅风格的邓丽君还是迪斯科舞厅风格的张蔷,都疯狂地流行起来。

此刻的蒋见生听到孙朝阳和莱斯莉送来的磁带,满脸的迷醉,恍惚中,他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于曼哈顿,置身于二十世纪初的上流社会舞厅,搂着名媛贵妇在舞池中摇摆,摇摆,继续摇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自己身上。他,就是《了不起的蒋见生》。

现在就差一杯鸡尾酒以及哈德逊河上灿烂的烟火了。

在蒋见生听音乐的时候,孙朝阳和莱斯莉也不说话,就在旁边喝茶。

反复几遍,蒋见生把音乐声拧小。

孙朝问:“如何?”

蒋见生深吸吸了一口气:“卖出一百万盒还是保守了,或许我们可以期望更多。”

孙朝阳微笑:“是的,更多,四百万。”

“希望是,接下来咱们会很忙,朝阳你身体好些了吗?”

“多吃多睡,很快就能恢复。”

次日,蒋见生把一张机票递给孙朝阳,让他陪自己飞一趟武汉,至于莱斯莉则继续和何情一起留在背景录唱片,艺术这方面他们全权让宋铁柱负责。没办法,蒋、孙二位爷也不懂这个。

蒋见生和孙朝阳去武汉主要是订磁带,这边的歌灌好以后要交到武汉去录制生产。

八十年代初的磁带厂挺多的,国外最有名的是tdK和三洋。但毕竟是进口货,需要外汇,价格也昂贵得令人咋舌。其中,tdK光一盒空白磁带就敢问你要二块五,你真用那玩意儿,就相当于给小日子白打工,还赚什么钱啊?

因此,蒋见生和孙朝阳都同时想道国产替代。

国内的磁带厂也不少,比如北京的广播电视部磁带厂产量就不错。但人家那边自己都不够用,自然没有多产能分给你。于是,蒋见生就决定回武汉看看,他在那边地头熟。

接过机票,孙朝阳吃了一惊,这玩意儿竟然是手写的,看起来颇不正规。

上次去老山前线他坐过一次军用运输机,被折腾得够呛,对飞机敬谢不敏,但没办法,在没有高铁的时代,飞机是最快的出行方式。

推前几年,坐飞机有资质审核,行政级别要达县团级以上。现在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出具单位介绍信和办理相关手续就好。

飞机上的飞机餐很好,能看到肉和小点心,和后世网络上所说一样,可以抽烟喝酒,酒还是茅台。

另外,还有个大礼包,里面装着牙刷镜子梳子,孙朝阳死活也搞不明白这些小零碎和坐飞机又有什么关系。既然人家送,那就接着,给小小带回去。

飞机的机型很老,噪音也大,爬升到时候浑身像打摆子,搞得大病初愈的孙朝阳很难受。蒋见生道:“三叉戟就是这样,坐多了就习惯了,下个月我要回温州,要不要陪我过去玩几天.”

孙朝阳大惊:“三叉戟?老蒋,坐这飞机就是玩儿命啊。别的地方还好,地名带温字的不行。”

前一段时间孙朝阳发烧欠的稿子实在太多,就调整心态在机上码字,从北京写到武汉。

至于老蒋,则依旧捧着话匣子听何情的新歌。他来的时候带了四节二号电池,几个小时下来,活生生把录音机听得没声儿。

蒋见生的老婆来机场接他们,一个四十刚出头的中年妇女。蒋夫人长得不好看,面上依稀带着儿子蒋小强的模样,但夫妻二人感情却是极好的。

老蒋经常在孙朝阳面前灌输“妻贤祸事少“娶妻娶贤纳妾纳色”的理论,孙朝阳表示赞同,然后道,老蒋我又不打算恋爱结婚,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

孙朝阳上一世有过几段感情,和一段破裂的婚姻,对男女之情是嗤之以鼻的。

蒋见生:“我这是跟你敲警钟。”

本来孙朝阳要去住旅馆的,但却不过蒋夫人的热情,就跑蒋见生家里去睡了一晚上客厅沙发。

老蒋在当初办杂志的时候把太太家的祖宅都卖了,那可是汉正街的房啊。后来杂志赚了钱,本打算赎回来,但现在要弄音乐公司,就不谈这个事情。

蒋夫人一家还住在单位宿舍,宿舍只两间屋,一里一外。上厕所得去公茅房,做饭在外面过道。

老蒋两口子住里屋,外屋孙朝阳睡沙发,蒋夫人的老娘则睡沙发旁边的行军床。

蒋见生岳母大约七十来岁模样,有点糊涂,看孙朝阳熬夜写稿,就凑旁边看,然后悲伤地问:“写检查呢,触及到灵魂了吗?”

孙朝阳:“触及了触及了。”

老太太:“那就好那就好,好好改造世界观啊!”

“婆婆,您歇着吧。”

又过了一会儿,老太太再次把脑袋探过来:“给对象写情书啊!”

孙朝阳:“……”

老太太:“青春是多么美好,爱情是多么美好!爱情是什么,就是两个年轻人因为同一个目标碰到一起,就好像就好像手指触到琴弦,拨出美妙的音乐。”

孙朝阳:“美妙,美妙。”

半夜里,老太太伸手摸了摸孙朝阳的脑袋:“这萝卜真大啊!”

孙朝阳嘟囔:“大大大,心儿里美。”

一晚上没睡好,次日早上,孙朝阳逃命似地出了老蒋家,去磁带厂。

蒋见生用自行车搭孙朝阳,早饭也是在车上吃的,热干面。

老蒋出门的时候就带了两个搪瓷盅,很大,直径相当于小孩子的脑袋,装上二两面竟还没装满。他也是厉害,一只手握车把手,一只手端搪瓷盅,时不时偷空低头吃上一口,竟在洪水般的车流人流中穿梭自如。

一辆公共汽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孙朝阳抬头看去,车上的人都在吃面,身体左右前后摇曳,如同站在甲板上的水手,却晃而不倒。

孙朝阳和蒋见生去的是武汉磁带厂,这家厂子位于汉口颇有些历史,创建于一九六零年,是军工企业曾用名八二四厂,现在属于武钢的附属企业。

厂子好大,有两千多人,接待他们的是厂刊的主编,姓许。

老许看到蒋见生很高兴,说老蒋听说你在北京办刊,很风光的嘛!咱们已经有两年没见,没啥说的,中午饭我请客。

磁带厂的厂刊是个文学刊物,除了发表本厂职工的作品外,还发武钢的作家们写的东西。当初办刊的时候,蒋见生还来指导过几次,两人关系密切。

看到老蒋,老许很兴奋,拿出新一期的刊物给他看,说上个月总算刊载了一篇有质量的东西,也不枉忙上这几年。

孙朝阳一看,是篇散文,写的是武钢的女工怀孕后每天拖着沉重的身子乘船过江去汉阳上班,在船上和其他女人交流怀孕心得,写得生活味十足。

作家名迟莉。

原来,池莉从79年已经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在武钢上班。

她这篇散文已经有点后来所写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太阳出世》的意思了。

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她的短篇小说《来来往往》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由濮存昕许晴主演,立即大红,也使得她一跃成为当时的一线名家。

池莉老蒋也是认识的,可惜这次来武汉时间太紧,也没办法和她见面。

蒋见生和老许聊了几句,说到磁带的事情,老许道,这事容易,我去帮你找领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