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48章 第一代流行歌星,爱情和颁奖仪式

蒋见生也把孙朝阳弄到c位,让他和史铁森靠一块儿,说:“朝阳,您受累,今天在社里坐一天班,等下我约了记者,要好好采访一下你和铁森的先进事迹。”

孙朝阳心中好笑,这老蒋明面上是要树自己和史铁森为典型,其实还是想宣传他自己宣传《今古传奇》。我的工作关系在四川,获得这次大奖也是《青年作家》推荐的结果;至于史铁森,严格来说属于待业青年,社会游子,他获奖是《青年文学》推荐的。现在蒋见生却把功劳都揽在身上,脸皮真厚。

奸商不愧是奸商啊!

孙朝阳用手肘拐了拐史铁森:“老铁,别来无恙啊?”

史铁森把头转到一边,不理不睬。孙朝阳哪里肯放过:“老铁,咋了,你闹什么脾气?不就是开你几句玩笑而已,多大点事?”

摄影师:“别说话,拍照了拍照了。”

众人也喊:“朝阳,别说了。”

摄影师:“那两个同志,正中最年轻那个,坐轮椅那个,你们隔那么远干什么,靠近点。哎,靠近啊,你们这样跟闹矛盾的夫妻有什么区别?”

众人又好气又好笑,因为是在拍照,都憋着。

孙朝阳一把搂住史铁森肩膀:“什么夫妻,老铁是我的哥。人说长兄当父,我这个哥哥啊,心胸狭窄得很。铁森,笑一笑。注意了,准备拍了,大伙儿跟我一起喊‘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一统江湖!”

“嚓!”

拍完照,史铁森铁青着脸推着车转身回办公室。孙朝阳还不肯放过:“铁森,明天去中协怎么走,我去接你吗?”史铁森从上衣口袋中取下钢笔横咬嘴里,表示今天不再说一句话。

孙朝阳:“哟喝,你还马衔环,人含枚了。”

蒋见生把孙朝阳叫进办公室,说:“朝阳,铁森是个严肃的人,你别乱开玩笑。怎么样,家里的事都办好了,这次该留在京城,咱们大展拳脚了?”

孙朝阳大概将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道,争取成为中协创作员,这样以后就能留在北京。搞流行音乐的事情,他也在打听。

蒋见生听到他说起昨天去见陈凯哥的事情,笑道:“付老师德高望重,所写的歌曲都是精品,你向他学习一下也是好的,但人家毕竟是有单位的。”

老蒋的意思是,付林现在是海政干部,他的作品版权应该是属于集体,不可能拿出来,将来怕有纠纷。

“朝阳,《济公》的主题歌不就是你写的吗,想不到你竟然有音乐才华。我的意思是,要不以后你来写歌,负责创作这块儿。至于跑手续,市场销售,则由我来负责。咱们各占一部分股份,大家发财。”

“你高看我了。” 孙朝阳:“现在国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音乐出版业吗?”

“混合体制。”蒋见生一边回答,一边从书架上抽出一张黑胶唱片和一盒磁带,递给孙朝阳:“这是当间最红的唱片和最红的歌唱家,这才出版了半年,销量已经破百万,还在急速增长,我估计今年应该能达到两百万销量。”

唱片和磁带大红封面上面大大的“程琳”二字,专辑名《童年的小摇车》。

说起程琳,那可是所有八零后的童年记忆。程琳靠一首《小螺号》成名,《童年的小摇车》创下百万级销量。到八五年四川卧龙箭竹开花,不少大熊猫因为缺乏食物饿死后。程琳更是靠一首公益歌曲《熊猫咪咪》,把个人事业推上最高峰。那曲“竹子开花落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家喻户晓,有井水处便有程琳歌。

孙朝阳笑道:“程琳女士现在可是超级巨星。”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来就没有偶像级歌星这种说法,大家都是文艺工作者。或者说,都也没有流行歌曲这个名词,大家的观念还停留在歌以咏志,注重的是其包含的教化和宣传功能。

流行歌曲那种小情小调是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

这才有邓丽君的音乐引入国内,瞬间登陆黄色歌曲排行镑头名的故事。

不过,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大家的日子渐渐好过,休闲娱乐的要求也变得多种多样。电影一部一部地拍,电视节目天天放,流行歌曲不为人意志为转移地进入千家万户,深深地打动了年轻人的心。

听歌的人多了,歌手也渐渐为人民熟知,为大家热烈追捧。

于是,明星出现了。

程琳女士是新中国第一代严格意义上的流行歌星。接下来是张蔷、《我的中国心》的主唱、唱《故乡的云》的费翔……再然后就是谭校长和张国荣所开创的辉煌的粤语歌时代。

蒋见生:“朝阳,我这是让你看看唱片的出版方。”

孙朝阳定睛看去,磁带和唱片的出版方是《太平洋影音公司》。

蒋见生介绍说,这是一家广东的公司,成立于1979年,由广东省电影电视局投资开办。广东那边是改革前沿,思想解放。这家公司也是混合所有制,不但有国营资本,民间和海外资金还占了一定比例,严格算起来,相当于外国的股份制企业。只不过,私人资本占的比例小一些而已,我也打算走这条路,和咱们的《今古传奇》杂志社一样。

他抓着脑袋感慨道:“其实现在最赚钱的是拍电影和电视剧,只不过那两个行业不对民间资本开放,只能从音乐上入手。程琳这张专辑,就拿磁带来说,一盒成本也就一块多钱,却轻易能够卖出去一两百万,那得赚多少钱啊!”

孙朝阳一想,顿时抽了口冷气。就算以一盒赚一块钱,那也是一两百万的利润。八十年代的一两百万……直娘贼!

蒋见声:“这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最大的问题是选歌。因为你不知道你做出的专辑大家是否喜欢,否则,那么多投资下去,一盒也卖不出去,亏也亏死你。但是朝阳,你有这个才能。你写的《鞋儿破帽儿破》现在多么的流行,就说你行不行吧?”

“对于流行歌曲我还是有点认识的,以后具体业务那块儿,我可以负责。”孙朝阳对这事还是有把握的,毕竟是个穿越者,未来几十年什么歌红,什么歌手前途无量,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能够清晰地把握到市场走向,相当于开了个巨大的金手指。

听孙朝阳答应,蒋见生很兴奋,不停吸烟,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一刻也停不下来。

这个温州的商人,一旦有了好的商业构想,就好像吃了西班牙苍蝇,陷入躁狂。

蒋见生的意思是成立一个和太平洋影音类似的公司,挂北京地方台的牌子,他父辈那边的关系还在,应该会搞定的。那边要占四十九的股份,蒋见生拿三十,孙朝阳占二十一。

所有资金由蒋见声和孙朝阳各出一部分,豪赌一把。

虽然是股份制,虽然自己和蒋见声持股比例小,但孙朝阳并不担心将来在产权上和地方台扯皮。

像这种文化企业,最大的资产是知识产权,也就是他孙朝阳。

没有知识产权,公司就是个空壳,一文不值。

孙朝阳忽然问:“老蒋,我现在住的四合院多少钱一套?”

蒋见生:“朝阳你要买房子吗?也是,以后你会长期呆在北京,是应该有自己的房子,老租也不是办法。买什么四合院啊,得住大楼房,宽敞明亮。四合院又脏又破,跟农村屋一样,没啥意思。”

孙朝阳正色:“四合院看起来是破,但我就喜欢那种古典韵味,你也别废话,说价格。”

蒋见生“也是,文人嘛,都喜欢那种味道。那院儿虽然小,但地段好,距离故宫没几步路,生活方便。主人家出国了,等他回国的时候我帮你问问。我估计也不贵,也就一两万块,你一本书的稿费就够了。还别说,你倒是提醒了我,等有钱了,咱们兄弟一人买一套王府。”

孙朝阳眼睛大亮:“多钱?”

蒋见生:“别管多少钱,如果唱片公司的事情弄好,唱片大卖,有钱了什么都买得到。我算是把这个世道看清楚,未来是资本的世界,资本的力量无人可以抗拒。”

两人聊完天,蒋见生约的报社记者们来了,分别对孙朝阳和史铁森做了专访。

老铁身残志坚,天生就自带噱头,属于新闻学中的典型人物和不典型的人生经历。而且,他最近几个月进入了创作高峰期,一口气在省级含省级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散文和短篇小说,现在你只要打翻开一本杂志,很容易就能看到史铁森的名字。

这哥们儿是今年文坛上的一大发现。

大史为人谦和,跟记者配合度也高,很得他们好感。

孙朝阳竟然被老朋友抢了些许光彩。

史铁森还是不搭理孙朝阳,只要朝阳同志一开腔,大史同志就会把钢笔拿出来咬在嘴里。

孙朝阳感到很奇怪,实在沉不住气,就问魏芳:“魏芳同志,我不过是开了铁森几句无关痛痒的玩笑,他至于这么大气性吗?”

魏芳:“那是开玩笑能说的话吗,那是耍流氓。孙朝阳我跟你说,铁森谈恋爱了,你电话里的说的话很不妥当。”

“啊!”

史铁森在投稿的时候和北京一位女编辑结识了,对方爱慕他的人品和才华,有意让二人关系更进一步,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

大史觉得自己身体有缺陷,如果接受姑娘的爱意,那不是害人一辈子吗?可是,他确实是喜欢那位女士,这份情意也割舍不去。

顿时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之中。

孙朝阳难得叹息,沉吟片刻:“是不太合适,我下来跟他道歉好了。”

歉倒了,但史铁森同志气顶了心,还是不搭理人。

孙朝阳很尴尬,知道触到老铁的逆鳞了。

第二天下午,孙朝阳去中作协报到,准备参加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的颁奖仪式。

此次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各省作协和各大文学期刊总共送上来一千多部优秀短篇小说,经过专家组四个多月的阅读和评审,最后选出二十二部获奖作品。

作家们来自各省和各种不同的职业,于今日报到,在宾馆住上一夜后,第二天下午在中协的大会议室举行典礼。

孙朝阳和史铁森等几个本地作家也不用住宾馆,但还是过来和大家见个面互相认识。

这次颁奖仪式由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代表、中顾委委员张光年主持,副国级的大佬。对了,张光年同志是位诗人,笔名光未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另外,巴金也会拖着病体从上海飞北京,亲自给获奖作家们颁奖。

这二位同志都是文学界的大宗师,神话级的人物。

孙朝阳即便再嬉皮笑脸,也得把不正经收起来,满脸严肃。

他看了看获奖作品和作家名单,很多人未来都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但还是有几人将来非常出名。

他们是:

《拜年》蒋子龙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森

《明姑娘》航鹰

《哦,香雪》铁凝

《女大学生宿舍》喻杉

……

当然,现在多了一个孙朝阳的《棋王》。

在真实的历史上,粱晓声就不用多说了,他这期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被改编成电影,后来改编的《年轮》是电视连续剧成为爆款,《人世间》拿到茅盾文学奖,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后依旧是爆款。这位老先生,一辈子就这么爆款过来的。

史铁森就不用多说了,文学青年的偶像。

航鹰的《明姑娘》明年会拍电影,很红,好像说的是个视力障碍人士的故事,孙朝阳没看过,就不评论了。

《女大学生宿舍》改编成电影,也大火。

至于铁凝,后来的《大浴女》获茅盾文学奖,影视改编很成功。后来更是中协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副国级大领导。

这一期好几个未来四十年文学界中坚力量,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当代文学史的。

孙朝阳登完记,正要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却叫住他:“孙三石同志你留一下,领导说了,他今天要在宾馆设宴款待获奖的青年作家们,并探讨当代文学。因为明天下午举行完仪式后,有几位作家会下基层采风学习,其中就有你的名字。”

孙朝阳愕然:“我明天要下基层,都没人通知。”

“现在不就通知了。”

“好吧,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