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965章 963【还看今朝】

九锡 第965章 963【还看今朝】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965章 963【还看今朝】

“那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陆通知道萧望之不愿多问,于是主动挑起话头。

“将军队梳理妥当,这是我的立身之本。”

陆沉并不讳言,直白地说道:“军中只需要一种声音,这就足以震慑所有心怀不轨之辈。”

“这个倒不难,以你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就算有少数人另有盘算,明面上也不敢公然违逆你的决定。”

陆通眉头微皱,语重心长地说道:“但是接下来齐景两国会进入一段承平时期,光靠军队无法治国,终究还是要依靠那些文臣,才能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官府体系。换句话说,你得尽快形成一套文臣的班底。我知道你很认可刘秉元和陈德遵的能力,然而光靠这两位淮右名士,委实难以和薛南亭、许佐这等名臣抗衡。”

陆沉想了想说道:“两位宰相的位置不会变,一者他们是百官领袖,在世间读书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二者他们这两年称得上劳苦功高,为大军提供及时妥当的后勤供给真的很不容易,我不会忽视他们的功劳。但是在朝廷迁都之后,各部官员的调整势在必行,再加上江北多出数不尽的官帽子,我相信这足以撬动江南朝廷的固有格局。”

“要不……”

陆通略显迟疑,缓缓道:“王家那边其实有不少人才。”

陆沉冷静地说道:“父亲,这件事容我再斟酌一二。”

他对翟林王氏并无偏见,但是在他接下来的谋算中,对门阀开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王家人大批出仕,这让他何以服众?

再者,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王氏子弟纷纷入朝为官,除非他们主动犯事送上把柄,陆沉很难清理他们,毕竟要顾及到王初珑的体面。

陆通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而没有多劝。

萧望之终于开口问道:“关于朝廷迁都一事,你有几成把握?”

“有多少把握不好说,但我一定会促成此事,因为这关系到我后面的所有计划。”

陆沉脸上浮现坚决之色,道:“大体分为三步走。朝廷那边会有人逐步吹风,毕竟还于旧都是高宗皇帝定下的国策。我估计朝中肯定会扯皮一段时间,而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完成江北各地的初步构架,军政兼顾为之。倘若朝廷始终无法形成决议,我会亲自上一道奏章,请太后、天子及百官来河洛皇陵祭奠历代帝王。”

萧望之一怔,随即失笑道:“好,大义名分握于你手,不用便是蠢材。”

虽然江南永嘉立了皇家宗庙,但是大齐在李端之前历代帝王的陵寝都在河洛西郊,在陆沉收复江北失地之后,天家和百官总得祭祖告慰历代帝王在天之灵。

过去二十年是因为没有这个条件,现在则不然。

陆通饶有兴致地问道:“倘若宁太后以天子年幼为由,派两位宰相北上代为祭天,届时你怎么办?”

“若真到了那一步……”

陆沉从容道:“我只好请奉国中尉李宗简出面,再加上那位太皇太后,让他们跟南边打擂台。”

陆通微讶道:“你要行废立之举?”

陆沉笑而不答。

“哈哈哈。”

萧望之朗声笑着,随即抬手点了点陆通说道:“我早就说过不用担心他,可见你还是关心则乱。你儿子不光是会带兵打仗,若论这些操弄人心的手段,南边那些人同样不是他的对手。好了,我们给大帅敬一杯酒便回去罢,陆沉他还有很多正事要办。”

三人相继起身。

当萧望之念完一篇亲笔写就的祭文,他们以酒酹地,朝着西面当年杨光远最后一次领兵击退景军的战场躬身一拜。

风萧萧兮,英魂不朽。

……

翌日,正午。

青州境内第一雄城,晋阳。

此城距离北边的泾河八十余里,位于景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亦是当年泾河大帅杨光远的驻地。

城内帅府节堂,大齐将帅尽皆在座,只有刘守光一人留守河洛,余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场注定影响深远的军议。

“今天召集诸位来此,是有三件事要告诉你们。”

陆沉开门见山,在众将崇敬的注视中继续说道:“第一件事,随着青、渭、灵三州全境重归大齐治下,本王宣布这一阶段的北伐圆满功成!”

众人欢呼喝彩,当然也有部分大将没有满足,但是他们也知道朝廷的底力到了极限,如今乃是百废俱兴休养生息的阶段,一味用兵是穷兵黩武的不智之举。

“这第二件事……”

陆沉面色温和,徐徐道:“从前年秋天开始备战,去年初春战事全面爆发,你们跟着本王一路披荆斩棘,人人都是功勋满身。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很多同袍离我们而去,朝廷已经将抚恤金发了下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无论殉国还是健在,如今都到了论功行赏的阶段,本王不会遗漏任何一个人。故此,本王将会尽快拟定请功奏章,为我大齐三十余万英勇将士请封!”

“多谢王爷!”

众将喜上眉梢,心痒难耐。

他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既是为了报效国家,也想着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这是人之常情无可指摘。

待堂内渐渐平静下来,陆沉继续说道:“第三件事,本王奉太后旨意全权提督江北军务,自然需要对打下来的辽阔疆域负责。如今景军悉数退回泾河以北,因此本王决定在青州境内、渭州和灵州交界处,各设一座大营,每营辖四万兵马,以防备北方的敌人南下袭扰。”

“启禀王爷!”

徐桂毫不迟疑地说道:“末将愿意驻守边疆!”

“末将也愿意!”

余者纷纷表态。

陆沉抬手虚按,看向徐桂微笑道:“你真愿意留在边疆?本王原本给你留了一个好位置,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徐桂将脑袋摇成拨浪鼓,压根没问那个好位置是什么,忠耿地说道:“王爷,末将是个粗人,不懂官场上那些弯弯绕,也懒得去跟别人应酬,不如踏踏实实为王爷守好边疆。再说了,将来王爷挥军北上灭景国,俺老徐得做一回先锋大将!”

“好你个徐大脑袋,居然还藏着这个心思。不行,先锋之职必须是我的!”

飞云军都指挥使宋世飞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

众人皆笑。

这两员虎将自然不会在陆沉面前胡闹,他们也没有这个胆子。

陆沉见状便点头道:“徐桂主动请缨,本王岂能不给他这个面子?也好,就由你来担任青州大营的行军总管。”

徐桂自无不可,又好奇地问道:“王爷,谁是青州军主帅?”

陆沉看向左首第一人,温言道:“临江侯可愿屈就?”

陈澜钰心中暗叹一声,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虽然他还挂着一路主帅的军职,实则军权已经被陆沉巧妙地拿走,金吾大营不知不觉间被陆沉拆得七零八落,分散于各军之中。

如今虽然他还能领青州大营主帅一职,但是只要看看行军总管徐桂,再加上必然会是陆沉心腹的统兵大将,就知道这座大营的四万兵马依旧握在陆沉的掌心里。

而且此举还有另外一层用意,让陈澜钰坐镇边疆大营,便是将他排除在将来的军方中枢之外。

在一众虎将暗含深意的注视下,陈澜钰起身行礼道:“多谢王爷信重,下官愿领青州大营主帅一职。”

陆沉知道陈澜钰是个聪明人,再者他也不会亏待这个聪明人,因此勉励了几句,又道:“至于渭灵大营主帅……范将军。”

这三个字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其中就包括坐在右首第一位的张旭。

有陈澜钰这个先例,张旭本能以为自己也会被陆沉打发到边疆吃沙子,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峰回路转。

紧接着张旭心里就泛起一阵寒意,难道他这位军务大臣兼京营主帅连坐镇一方的资格都没有,会被陆沉丢到冷板凳上?

另一边范文定已经起身听令。

陆沉不急不缓地说道:“你素来沉稳厚重,先前便已是靖州副都督,如今统领一路大军不在话下。不过你要记住一点,渭州和灵州地形复杂,尤其是泾河沿岸有诸多渡口,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能给景军任何可乘之机。”

范文定拱手道:“请王爷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

“好,本王也给你安排了一位得力的帮手。”

陆沉看向那位很久前便投效他的大将,微笑道:“柳将军,由你接任渭灵大营行军总管一职。”

宁远军都指挥使柳江东满面激动之色,起身行礼道:“末将领命!”

“好了,这就是两座边境大营的大致安排,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初步的决定,你们的将印和兵符得等本王上奏朝廷,待太后和天子恩准才会发下来。”

对于陆沉这句自谦,堂内众将只是会心一笑,连陈澜钰和张旭都不例外。

时至今日,以陆沉立下的不世之功,以他在大齐军中的威望和地位,朝堂之上谁敢公然表示反对?

便是宫中那两位圣人也不会干碍。

“这一年多来大家都很辛苦,再加上战事期间严禁酒水,想必你们早已憋得不行。”

陆沉环视众人,悠然道:“今夜本王就陪你们痛痛快快喝一场,我们不醉不归!”

“王爷英明!”

“不醉不归!”

“谁也别跟我抢,今晚我要陪王爷连干三大碗!”

宋世飞的嗓门明显超过其他人。

陆沉笑道:“本王算是看出来了,宋世飞这厮是因为没抢到先锋大将一职,趁机和本王闹性子呢。徐桂,今晚他就交给你了。”

“哈哈,王爷放心,俺老徐保证把他灌趴下!”

“就凭你?我只用三成力就能让你顺着桌子溜下去!”

欢声笑语,连绵不绝。

……

大齐永宁二年,四月初一。

淮安郡王陆沉留下陈澜钰、范文定、徐桂、柳江东、十余位战将并八万大军镇守边疆,亲率二十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以及十万虎贲,离开晋阳城启程南下。

四月初八,大军凯旋河洛。

春风绵绵,吹拂人心。

望着这座巍峨壮美的雄城,陆沉心中涌起一抹波澜。

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他却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三年,只需要三年时间。”

“庆聿怀瑾,希望你能利用好这三年。”

“再见之日,既是你我之间的了断,也将是齐景六十年恩怨的彻底终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