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807章 805【眼花缭乱】

九锡 第807章 805【眼花缭乱】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807章 805【眼花缭乱】

第807章 805【眼花缭乱】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历代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故而官职所以任贤也,爵禄所以赏功也,设官职,陈爵禄,而士自至,君人者奚其劳哉。”

苑玉吉洪亮的嗓音再度响彻大殿。

陆沉站在文臣和武勋之间的区域,距离御阶大约丈余,拱手低头听着这道敕封圣旨。

百官的视线此刻汇聚在他身上。

若说一点都不羡慕,自然也不可能,毕竟陆沉已是郡公,再受封赏只能是国公之爵。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荣光。

要知道陆沉乃是商贾之子,虽然其父和萧望之交情不俗,但是陆家在江南中枢几乎没有影响力,陆沉能有今日完全是靠他自身的能力,当然也不能忽略先帝的赏识。

从广陵之战崭露头角,到今天一跃成为大齐朝堂地位最高的数人之一,陆沉只用了短短六年。

听着圣旨中长篇累牍对陆沉的称赞,群臣心情复杂,好在大部分人都有自知之明,如果让他们处在陆沉的位置,多半没有可能解决北方强大的敌人。

“……山阳郡公陆沉,材称人杰,望表国章,论道庙堂,寄深舟楫。用资文武,诚著艰难,志力忠烈,实为心膂。策名运始,功参缔构,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

苑玉吉稍稍停顿,然后进一步抬高语调:“兹加封尔为秦国公,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钦此。”

没有想象中的群情振奋,相反甚至能听到一些人倒吸凉气。

陆沉的功劳实在太大,郡王虽然不可能,加封国公却是板上钉钉,庙堂诸公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因此一直到苑玉吉最后一句话出口之前,所有人都能平静地听着。

然而听到“秦国公”三字,绝大多数朝臣都很难冷静。

依照古制,爵位封号以齐、晋、秦、楚为上等,次一等的便是韩、赵、魏、宋、吴、燕等等。

本朝国号为齐,这个封号自然不可能赏赐给臣子,因此剩下来便是晋、秦、楚。

只说先帝南渡之后,一共封过三位国公,分别是曹国公孔铭轩、荆国公韩灵符和荣国公萧望之。

其中曹国公孔铭轩本为江南领兵大将,在先帝登基第三年便因不臣之心被褫夺爵位处以绞刑。

李宗本登基之后,遵照先帝遗诏加封厉天润为魏国公,单论尊贵程度要胜过前面三位。

如今陆沉被加封为秦国公,毫无疑问更在前面四位国公之上,是实打实的军中第一人。

此刻几位重臣的神情还算淡定,毕竟他们已经提前得到天子的知会,不像其他朝臣那般震惊。

其实陆沉心里也有些意外。

因为在御花园里的争执,他本以为李宗本会换一个封号,毕竟那只是私下相商,他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死乞白赖要一个秦字。

再加上之前那道罪己诏,陆沉隐约觉得天子这一步退得有些多。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陆沉面上依旧沉稳,略带几分激动之色,高声道:“臣谢过陛下隆恩!”

李宗本欣慰地说道:“爱卿乃国之干城,配得上这个爵位。对了,你如今所住的郡公府本是侯府规制,先前你坚决不同意朕让人帮你再起一套宅邸,如今可不能继续固执了。朕明白你是不想多耗国帑,但是堂堂国公继续住在侯府不合礼制。”

陆沉依旧推辞道:“陛下,臣觉得如今的宅子挺好的,倒也不用再换。”

“这件事朕就专断一回。”

李宗本面带微笑,转而看向文臣那边道:“朱尚书。”

在朝堂上不怎么起眼的工部尚书朱衡出班道:“臣在。”

李宗本道:“筹建秦国公府一事,朕便交给你了,南城可有合适的地方?”

朱衡稍稍思忖,便道:“回陛下,瑞福坊内有一片闲置的空地,风水上佳交通便利,乃是朝廷一直留着的用地,而且距离魏国公府只有两条街。”

“你看,这就是机缘。”

李宗本笑吟吟地看着陆沉,又道:“不论如何,这次你总不能推辞了。”

虽然陆沉回京没多久,但是他将要迎娶厉天润之女的消息早已传遍全城,此刻朱衡故意提到魏国公府,群臣自然明白其中缘由。

陆沉见状也不好太过矫情,于是拱手一礼道:“臣谢过陛下恩典。”

至此,去年那场战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陆沉才刚刚回到自己的位置,还没来得及静心思考,便听左边响起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陛下,臣有本奏。”

群臣循声望去,只见是当朝左相薛南亭。

李宗本温和地说道:“薛相请说。”

薛南亭目不斜视,语调沉稳:“启奏陛下,自从钟相因为身体抱恙辞官,中书重担便压在臣一人肩上。臣累受皇恩自当尽心竭力,然而人力终有穷尽之时,中书政务浩繁,委实非臣一人所能决断。故此,臣请陛下择贤任用,以充中书之实。”听到这番请奏,百官的耳朵立刻竖了起来。

自从去年秋天钟乘因为连续不断的弹劾辞官,右相一职便长期空悬,薛南亭确实非常辛苦。

期间李宗本曾经提过几次,意欲提拔吏部尚书李适之,但是李适之坚辞不受,直言自身履历单薄,无法胜任宰执之位。

而除了李适之,朝中确实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所以这件事只能暂时搁置。

今日薛南亭再度提起亦是题中应有之义,毕竟他身为左相有资格奏请立相。

此刻很多人包括萧望之在内,不约而同地看了一眼站在薛南亭身后的李适之。

难道锦麟李氏真的会父子皆宰相?

李宗本环视群臣,沉吟道:“薛相可有举荐之人?”

“有。”

薛南亭没有丝毫迟疑,高声道:“臣举荐定州刺史许佐入中书任右相!”

端诚殿内,一片寂静。

陆沉猛地转头,眼神极其复杂,定定地看着薛南亭的侧影。

朝中除了薛南亭确实没人压得住李适之,但是许佐不同于一般的封疆大吏。

先帝在时,他、薛南亭和秦正并为三驾马车,是先帝最强硬的拥趸,其人无论能力还是品格都无可挑剔,而且在先帝离去前便已经是御史大夫,如今还兼着这个要职。

御史大夫兼定州刺史,许佐以这个身份被擢为右相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于朝中无论哪方势力,都必须承认许佐有这个资格。

陆沉的视线移向李适之,逐渐琢磨出一些蹊跷的细节。

薛南亭的举荐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然而李适之毫无不悦之色,这可以说是他城府够深,但在陆沉看来,此人未免太平静了。

陆沉迅速冷静下来。

许佐入京担任右相,于他而言不是一件坏事,经过前两年在边疆的相识相交,许佐虽然不一定能成为他坚定的盟友,至少不会想方设法拖他后腿,而且有这样一位刚正的重臣在中枢盯着,相信陆沉会免去很多后顾之忧。

龙椅之上,天子不急不缓地问道:“许卿家确为能臣,让他担任右相很合适,朕也非常放心。只是如果让许卿家回到京城,定州刺史由谁接任呢?”

这种封疆大吏的任免,绝大多数官员都插不上嘴。

吏部尚书李适之迈步出班,行礼道:“启奏陛下,臣有一人举荐。”

李宗本颔首道:“说来。”

李适之缓缓道:“定州与敌境接壤,刺史虽为文职,但也不能完全不懂兵事,毕竟大战一起,边军的后勤转运极其重要。许大人文武兼备堪称全才,继任者至少要懂得相关的门道。故此,臣举荐兵部尚书丁会为新任定州刺史!”

朝堂六部,兵部的地位和处境一直都有些尴尬,但是就像李适之所言,兵部尚书虽然不一定能领兵,对军事肯定不会生疏。

这个举荐合情合理。

李宗本思忖片刻,环视群臣问道:“众卿家可有异议?”

薛南亭没有反对,胡景文、景庆山、朱衡、杨靖等重臣也都没有开口。

至于兵部尚书丁会,他脸上既有紧张,也有几分流露出来的喜色和振奋。

他很早之前就想换个地方,兵部实在待得没有意味,既要受中书辖制,又要面对军事院那帮武勋的冷脸,还要时常面对底下那些骄兵悍将很不亲切的问候。

那次李适之对他略作安抚,丁会以为这只是托词,不成想转机来得这么快,一时间心中踌躇满志。

李宗本的视线停留在陆沉面上,温言道:“秦国公,虽说一州刺史的任免无需武勋赞同,不过定州情况特殊,此地刺史尤其需要和边军主帅默契配合。卿身为定州大都督,执掌十余万大军,在这件事上很有发言权,朕想听听你的意见。关于许佐升任右相、丁会调任定州刺史这两项安排,爱卿可有异议?”

陆沉再度出班,迎着天子温润的目光,他没有过多思考,坦然道:“陛下,臣无异议。”

这个回答异常简单。

丁会垂首低眉,心中涌起些许郁闷,似乎陆沉没有反对他赴任定州,是一件很没有道理的事情。

薛南亭转头看了陆沉一眼,目光中有几分愧意,旋即又化作赞许。

作为提议者的李适之则保持原先的姿态。

没人能猜到他镇定的神情下是怎样的心思。

这位越来越受天子器重的吏部尚书只在心里默默感叹了一句。

“真能沉得住气啊,不过这样也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