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042章 番外06【朝气】

九锡 第1042章 番外06【朝气】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042章 番外06【朝气】

大同六年,暮春四月。

这是新政推行至今的第九年,也是大秦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初春,朝廷发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公报,将这五年来取得的成果以浅显直白的方式昭告天下,涵盖农耕、民生、水利、道路、卫生、学堂、工坊、商贸等多个方面,这可谓是开天辟地第一次。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真切详细地了解这片土地的概貌。

得益于前四年新政推行打下的基础,再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整施行,大秦从上到下的变化虽然谈不上日新月异,但是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到昂扬向上的发展趋势。

农耕一直是陆沉极为关注的重点,从最初的经界法到清丈田亩再到改良版的摊丁入亩,配合在全国范围推行的户等制,有效地缓解和抑制土地兼并的顽疾。陆沉很清楚王朝周期律难以改变,他在世的时候固然没人敢作死,但是一两百年后或许又会陷入历史的轮回,因此他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他并未因此推行各种冒进的政策,坚持以农业为本,从兴修水利、培育良种、改良农具到研究农耕技艺,一边慢慢减轻农民的负担一边想方设法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并且于大同四年正式将农学列为科举内容之一。

这件事着实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阵骚动,毕竟圣人之言是千百年来无数读书人奉行的圭臬,如今朝廷要将农桑之事引入神圣的科场,很多人一时间转不过这个弯,甚至包括朝中的一些大臣。

好在内阁首辅许佐与六位阁臣坚定不移地站在天子这边,再加上军方一如既往地唯天子马首是瞻,最终这项国策还是磕磕绊绊地推行下去。

除了堪为国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初具雏形的商业同样是陆沉注重的领域,以大秦如今辽阔的疆域,光是满足内部循环就会创造无尽的财富。

而在这个基础之上,陆沉的视线已经投向遥远的异域。

苏云青带着大批原织经司的精锐好手穿过西北高原,途径数千里前往极西之地,密切关注那里的风云变幻,并且尝试和景国建立联系,以此打开一条陆上通商之路。

洛九九的亲弟弟、沙州之主的继任者洛恒山,在陆沉的授意下率领精明强干的族人,以奉命驻扎在沙州地区的奉福军为倚仗,从沙州往西逐步拓展视野。既然一百多年前西方的敌人能够进犯沙州,如今他们自然也能反其道而行之,至少要弄清楚远方究竟存在哪些势力。

尹尚辅率领一批精锐径直南下,从云南行省和岭南行省向南探查南诏国和其他一些小国的境况,为将来收购廉价粮食和倾销大秦商品做好准备。

而在南直隶的海边,大秦皇家船厂悄无声息地建立起来,陆沉特地从将作局调去十余名擅长管理又懂门道的大匠,再从坊间寻找各种懂得造船工艺的能人异士,一步步打磨制造船只。

沙州那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木可以从衡江顺流运下,直达皇家船厂的船坞之内,极为方便快捷。

总而言之,陆沉在大力施行内政的同时,并未忽略外部的情况,大秦儿郎的足迹已经开始向外延伸,只不过陆沉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因此当下他还只是让人尽可能收集信息,默默地做着准备。

在朝廷公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的同时,陆沉再度对朝堂架构进行了一些调整。

原因很简单,时至今日新政部的权限越来越大,而且与朝廷很多部衙存在职能的重叠和冲突,高汝励多次上奏恳请天子重新划分权责,不然他总觉得心中不安,同时也因那些乱七八糟的麻烦而头疼。

及至三月下旬,陆沉终于完成这一项繁杂的人事整合。

军机处和军工部不受影响,新政部被拆分为农业部、工商部、交通部和科技局,与原先的礼吏户工刑兵六部并列,各部的权责得到进一步的划分和明确。

此外太医院升格为太医监,掌管全国医学、问诊、药材和卫生诸事,年过七旬反而老当益壮的薛怀义荣任首任监丞,并且在陆沉的指示下,正在组织一大批名医编写最简单最实用的问诊教材,力争培养出越来越多能够解决一些小病小患的郎中。

刘元执掌的御史台历经多年的辛勤付出,已经在京城、南直隶和二十三个行省各府县建立起一整套监察体系,陆沉知道这套体系无法一劳永逸,只是目前看来运行颇为顺畅,远远没到老迈腐朽的地步。

大体而言,建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光看许佐头上越来越白的头发就能知道其中的不易,好在陆沉有足够的威望震慑一切宵小,朝廷终究还是一步步艰难地走了过来。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皇宫勤政殿内,名臣良将济济一堂,正在聆听天子的训示。

“过去这五年诸公辛苦了,你们为朝廷呕心沥血,朕都看在眼里。”

御案之后,大秦开国皇帝陆沉面带赞许,神情温和。

他今年已经三十六岁,即便国事繁重日理万机,岁月依旧没有在他脸上留下沧桑的痕迹,唯有愈发沉凝威严的气度。

此刻殿内这些重臣还好,那些不常面圣的中下级官员和军中将领在他面前根本不敢大声喘气。

面对天子的赞赏,头上已经雪染青山的首辅许佐微笑道:“如今大秦已有盛世气象,此皆陛下之功,臣等不过是尽本分之责。”

余者莫不如是。

陆沉摇头道:“首辅这话就偏了,朕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若是没有卿等的支持,朕肯定什么事都做不成。朕一直崇尚赏罚分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得这么漂亮,朕岂能亏待列位?”

群臣的笑容愈发真切。

当年天子那四句真言早已流传开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世间所有读书人的座右铭,没人敢在这种氛围里尸位素餐。

但是这不代表所有人都甘于家徒四壁、都愿意妻儿老小过着清苦的生活,如今天子明确将要厚赏,他们又怎会不欣喜?

殿内气氛其乐融融,君臣相谐。

御案一侧肃立着一名少年,目光清澈又不失尊敬地看着眼前这和谐的场景。

少年面庞的轮廓尚存几分青涩,眉峰却已见峥嵘之势,如同未出鞘的宝剑,寒芒暗藏。

他的站姿极稳,腰背挺得比殿中朱漆梁柱还要笔直,玄色玉带扣着修长腰身,广袖垂落处露出修长手指,指节处泛着习武留下的老茧。

少年便是大秦太子陆九思,时年十五岁,隐隐已有筋骨气象。

他右手背上有一道淡色疤痕,那是去年秋天在城郊狩猎之时,一头受惊的豹子突然窜出,为了保护疾驰向前因而稍稍脱离禁卫的妹妹长乐公主,他将豹子立毙于拳下,然后被凶兽在手背上留下这道伤痕。

事后他坦然向陆沉和林溪禀明详情,并未刻意帮陆辛夷隐瞒遮掩,但也勇敢地承担起所有责任,没有归咎于那些忠心勤恳的禁卫。

也就是从这件事过后,陆沉允许他入朝观政。

陆九思谨遵林溪的教诲,在朝堂上只看只听不发一言,除非陆沉开口让他说话,即便如此他也不会恃宠而骄,最多就是偶尔发言略带稚气。

看着父皇和朝堂诸公相谈甚欢,陆九思心中升起无尽的仰慕和崇敬。

他并非长于深宫不知人间疾苦的太子,虽然至今还没有离开过京畿地区,但这两年他经常和陆辛夷一道微服出宫,自然知道坊间的真实模样,也清楚在他父皇的领导下,大秦子民的生活在一天天变好。

一念及此,他忽地心中一动。

昨日傍晚陆辛夷打发贴身宫女前往东宫,邀他今日一道去西城闲逛,因为他知道今日陆沉要召见文武重臣,便婉拒了妹妹的提议,并且定下改日再陪她出宫。

这丫头不会自己跑出去了吧?

陆九思毫不怀疑陆辛夷有这个能力。

即便他是太子,陆沉对他颇为关心又寄予厚望,但他不得不承认父皇确实要偏爱陆辛夷一些,母后和后宫各位娘娘亦是如此,亏得皇贵妃娘娘从小教育有方,才没让他妹妹养成骄横霸道刁蛮的性子,顶多只是活泼一些。

简单来说,倘若陆九思因为某件不太合规矩的小事去求陆沉答应,最多只有五成可能,陆辛夷出马则十有**成功。

陆九思当然不会嫉恨妹妹,只是难免会有些担心,不过一想到父皇和母后给陆辛夷安排的防卫力量,他又渐渐安定下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朕对诸公的殷切期望。所谓万事开头难,第一个五年计划算是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朝廷就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争取在第二个五年完成既定目标。”

陆沉状若无意地扫过陆九思,继而看着逐渐肃然的群臣说道:“列位已经知晓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内容,今日不妨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五年计划依然坚持以农为本,但是对于如何促进国内手工业的发展,如何以陆家商号改组而成的内务府为主力推动民间商贸的兴盛,以及如何提升商税进而有效控制商贾的冒进和勾连,都有比较详细的计划。

这应该是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

许佐当先说道:“陛下,臣以为兴修官道一事需要提上日程。臣这两年一直在关注坊间工商业的状况,如今最大的限制便是交通不便,譬如江南的丝绸若想运往北方的燕云行省,途中最少需要六个月,因为道路难行导致成本奇高,对于商贸往来的阻碍显而易见。”

陆沉微微颔首,淡然道:“首辅之言甚合朕意,不过在朕看来,兴修官道固然必不可少,目前较为便捷的解决方案还有两条,其一便是河运,其二便是海运。”

群臣肃然。

新任交通部尚书崔浩陷入深沉的思考。

户部尚书高焕则下意识地开始皱眉。

经过这些年新政大行的积累,国库自然很充盈,但他知道兴修官道、开拓河运和海运都不是小打小闹的事情,一旦开始投入便是看不见底的吞金兽。

“高尚书不必太着急。”

陆沉打趣了一句,引得群臣皆笑,殿内气氛轻松了不少,继而对崔浩说道:“崔尚书,你要带着麾下的精兵强将,将道路规划这件事细致而稳妥地办好,这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中之重。朕希望你们在半年时间内,对大秦国内现有的道路状况核查清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一份全面详细的规划,包括延长原有的官道、新修连接的道路、拓宽部分河道发展河运、厘定沿海海况确定南北海运路线等等。”

崔浩当即起身道:“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望!”

陆沉微微一笑,随即开始下一个议题。

阳光隐约透进殿内,陆九思完全沉浸在这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氛围中。

那是一幅他只要稍微想想就会无比神往的蓝图画卷。

……

虽然朝堂诸公正在冥思苦想如何进一步提振国内的手工业和商业,但是京城显然不同于下面的州府。

河洛本就是天下雄城之首,如今作为大秦王朝的核心,更加富庶繁荣,不知不觉已经压过南直隶的永嘉城。

尤其是西城四十六坊,云集世间各地的货物和南来北往的旅人,商铺酒肆货栈鳞次栉比,令人几乎目不暇接。

无论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都能在各个集市之中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而在大街小巷之中,女子的身影并不罕见。

陆沉自然不会维持那种森严腐朽的礼教大防,曾经陆家商号里便有很多女工,在他看来让占据人口近半数的女子悉数窝在家中,本就是一种极其落后保守的行径,更是对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

这个时代女子同样可以靠着自己的双手谋生,虽然不比陆沉前世那般容易,至少也能创造不小的价值。

因此在酒坊中可以见到爽利泼辣的酒娘,在织坊中可以见到麻利能干的女工,甚至还有很多女摊贩,游走于京城的很多角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女带着两名侍女出现在西城最为繁华的金康坊,自然不算很稀奇的事情。

少女身穿杏红软烟罗裙,双环髻缠着的浅金流苏随着脚步簌簌轻颤,露出耳垂上两粒莹润的明珠。

圆润的脸颊还带着婴儿肥,偏生一双柳叶眉斜飞入鬓,眼尾缀着颗朱砂小痣,看人时瞳仁总比常人亮三分,像是把漫天星光揉碎了浸在春风里。

行走于热闹的集市中,她驻足好奇地打量街边新奇之物时,腰间赤金绦带缠着的白玉环佩叮咚作响。那玉环刻着獬豸图腾——自十岁起便日日佩着,母妃告诉她要效仿神兽明辨曲直。

最惹人注目的还是那双总在发间跳跃的银丝蝴蝶,翅膀用冰蚕丝织成,每走一步便折射出细碎虹光。

这等装扮一看便知非富即贵,普通人自然不敢多看,就连惯常没皮没脸的青皮闲汉也都下意识地避远一些——他们很清楚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在京城这种丢块砖头都能砸到官儿的地界,如果眼睛不放亮一点,招惹灾祸是很常见的事情。

两名侍女紧紧跟在少女身边,她们大约十七八岁,看起来就是大户人家的侍女,唯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看出她们的不凡,精光内蕴的双眼、绵长稳定的气息和沉稳的步伐都足以说明她们的身手,而且两人一左一右不露声色地将少女护在中间,可以防止第一时间出现的任何意外。

至于周遭人群中一些看似普通的男女,他们视线的余光总会在悄然之间落在少女附近,提防经过少女身边的所有人。

逛完这条长街,少女右手握着一个绢花簇成的雪柳,左手提着一盒鲜花制成的花蜡,两名侍女也拿着一路采买的小物件。

右边那名侍女近前轻声道:“小姐,要不今儿就逛到这里?”

少女左右看看,甜甜一笑道:“齐姐姐,我还想去成家巷转一转。”

侍女名叫齐敏,乃是织经司提点齐廉夫的幼女,从小便习得一身高明武功,兼之性情落落大方,很受林溪的喜爱,因此便让她在长乐宫暂待几年。

少女的身份不言而喻,正是大秦天子最疼爱的长女,长乐公主陆辛夷。

“成家巷?”

齐敏略感奇怪,那条街巷倒是不远,问题她不曾听说那里也有热闹的集市。

陆辛夷点头道:“走嘛,去看看就回去。”

齐敏和另外一位侍女对视一眼,不忍让这位爽朗懂事、一直待她们如姐妹的公主殿下失望,随即点头答应下来。

三人一路漫步来到成家巷,这里显得十分安静,与先前主街上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位姐姐,我听说那里的宴席别具一格,京中老饕颇为热衷,今日我请客,如何?”

陆辛夷抬手指向不远处的那家门楼。

两名侍女顺势看去,只见门匾上写着锦绣楼三个大字。

齐敏见周遭没有闲人,便换回称谓道:“殿下,皇贵妃娘娘交待过,你最好莫要在宫外逗留太久。”

“只是吃顿饭而已,母妃肯定不会见责,放心。”

陆辛夷抬手指了指头顶的日光,示意刚好到了吃饭的时间。

她带着两人走入锦绣楼大堂,知客立刻迎了上来,有礼有节地询问之后,为她们安排了大堂左侧一个临窗的位置。

这锦绣楼足有三层,眼下一楼大堂已有不少食客落座,他们看见新来的三名女子,只是略看了两眼便继续享用酒菜,可见这里的菜式确实非同一般。

齐敏总觉得有些古怪,陆辛夷性子洒脱活泼不假,却不会任性而为,往常出宫除非和太子陆九思一起,她都只是略逛一逛就回宫,从来不曾像今日这般特意跑到某处酒楼一解口腹之欲。

约莫一炷香后,锦绣楼的招牌菜式皆已上齐,陆辛夷招呼着两人享用。

“如何?”

大致填饱肚子后,陆辛夷笑盈盈地望着两人。

齐敏点头笑道:“确实不错。”

陆辛夷颇有兴致地观察着大堂的环境,这里的陈设古朴典雅,平添几分文雅意境,食客们也都轻声细语,不似一般食肆那般嘈杂喧闹。

表面上看,这就是一个名不虚传的酒楼。

然而……

陆辛夷在知客前来会帐的时候,忽然开口问道:“贵东家今日可在?”

知客恭敬地说道:“客人见谅,东家今日不在。”

陆辛夷又问道:“果真?”

知客心中诧异,不知这位非富即贵的少女有何来意,但是他知道不能随意招惹贵客,因而垂首道:“千真万确,不知客人有何见教?”

“见教谈不上,只是听说一些传闻,想找你们东家当面聊聊。”

陆辛夷摇摇头,继而起身道:“既然他不在,那我就去后面看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知客心中一惊,还没等他出言阻拦,陆辛夷便在两名侍女的陪伴下,径直朝后堂走去!

“客人止步!”

随着知客一声呼喊,大堂的掌柜、伙计和其他食客无不诧异地看向那名少女,紧接着就有掌柜带着伙计想要阻拦,然而少女身边的两名侍女只是抬手轻摆,并未有任何激烈的动静,却没人能拦在少女的身前。

与此同时,一些身影悄然站起,警惕地注视着周遭的环境。

陆辛夷一路畅通无阻,穿过后堂来到锦绣楼的后方,出现在她面前的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中庭,对面则是一道紧闭的垂花门。

还有十余名精干剽悍的男子,面色不善地站在庭中和两侧回廊,虎视眈眈地看着她。

陆辛夷环视众人,轻声道:“想不到一个看似寻常的食肆后面,居然养着这么多高手,看来四弟说的没错,锦绣楼后别有洞天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