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041章 番外05【故人】

九锡 第1041章 番外05【故人】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041章 番外05【故人】

岁月倥偬,时光飞逝,日升月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希宁王朝的第十二任皇帝萨曼尼来说,最近这几年的日子很不好过,越往后越艰难,几乎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

在过去两百年多年的时间里,希宁王朝一直是这片辽阔土地上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直到二十多年前特里亚汗国的崛起。

那个名叫阿拉布的奇才出身卑微,却像荒原上的狼王一般拥有天生的号召力,他只用了七年时间就完成内部的整合,随后十多年里不断蚕食萨曼尼的领土。

和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特里亚汗国相比,希宁王朝仿佛行将就木的老人,一如今年快满六十岁的萨曼尼,处处显露着衰败和腐朽的味道。

倘若只有阿拉布这一个强劲的对手,或许萨曼尼还能依靠王朝两百年的底蕴、庞大的疆域、繁多的人口,勉为其难拖住对方征伐的脚步,可是六年前一批更加凶狠的豺狼从遥远的东方突兀而来,这让萨曼尼面临的形势急转直下。

特里亚人固然凶狠,从东方而来的景廉人却拥有更加强大的骑兵和神秘的火器,尤其是他们骨子里的暴戾和对新家园的渴望,凝聚成一股足以开天辟地的力量。

数年过去,希宁王朝的疆域相比鼎盛时期已经锐减四成,其中特里亚汗国侵吞了百分之六十,剩下的都被景国占据。

在这样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的局势下,萨曼尼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愿意接见来自景国的使者。

奢华宽敞的皇宫大殿内,年迈苍老的皇帝高居宝座之上,一双阴沉的老眼微微眯着,审视着下方不卑不亢的景国使臣。

面对周遭那些魁梧凶悍的卫兵,使臣视若无睹,从容淡定地上前行礼道:“景国使臣韩先,拜见希宁王朝皇帝陛下。”

和当年求见陆沉时相比,韩先明显苍老了不少,但是整个人的气质磨砺得更加沉稳,又有一抹隐而不发的锋芒。

出乎萨曼尼的意料,这位年近五旬的景国使臣居然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希宁语,这让他提前准备的通译派不上用场。

老迈的帝王按下心中的思绪,漠然道:“你来做什么?”

韩先不失尊敬地回道:“外臣奉我国陛下之命,前来与陛下商谈盟约一事。”

“盟约?”

萨曼尼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寒声道:“这几年你们景廉人频繁挑起战端,以卑劣的手段侵占我朝数百里疆土,如今跑来和我谈什么狗屁盟约,好大的胆子!来人,将这愚蠢狂妄的家伙拖下去千刀万剐!”

“是!”

十余名卫兵当即上前,双手紧握长枪将韩先围了起来,逼他向外走去。

在萨曼尼阴冷的逼视中,韩先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能否容外臣说完再死?”

他微微昂着头,平静地迎着那位老皇帝杀气腾腾的目光。

萨曼尼相信自己不会看错,这位景国的使臣确实不怕死,甚至流露出一种为国捐躯是莫大荣耀的特质,就像过去几年那些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让希宁勇士为之胆寒的景**人。

短暂的审视之后,萨曼尼冷冷道:“说。”

韩先冲围着他的卫兵们微微一笑,然后对萨曼尼说道:“陛下,我们景廉人和贵国并无宿怨,只是因为我们迫于无奈需要一片生存的土地,所以才和贵国发生了一些冲突,而且这两年我国已经逐渐减少杀伐,不愿与贵国拼到两败俱伤。陛下乃一代明主,眼界高远,肯定知道特里亚汗国与我们景国的情况不同,若说希宁王朝和景国还有和谈的机会,与特里亚汗国则只有死战到底。”

萨曼尼心中涌起一股愤怒,还有几分无奈。

正如韩先所言,特里亚人惨遭希宁贵族一百多年的奴役和蹂躏,两边的仇恨难以用言语形容,在阿拉布横空出世之后,特里亚人开始清算百余年的血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灭亡希宁王朝,杀光所有希宁贵族,萨曼尼这位双手沾满特里亚人鲜血的皇帝自然首当其冲。

从大局来看,如果景国继续维持先前的策略,萨曼尼根本对付不了这两个强敌的夹击,其实这就是他允许韩先进入皇宫的缘由。

此刻被对方一言挑破个中关节,萨曼尼摆手示意卫兵们退下,沉声道:“若想和谈,你们总得拿出诚意,否则光靠你这张嘴么?”

“这是自然。”

韩先坦然道:“外臣此行带来的最大诚意,便是我国陛下的承诺。”

“什么承诺?”

“从盟约订立之日开始,希宁王朝和景国遂为兄弟之邦,永世互不侵扰。”

萨曼尼沉默不语,以希宁王朝目前的处境来看,如果真能和景国达成这样的盟约,毫无疑问会大大松了一口气,但他显然有些不太满足,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

似是看穿他的心思,韩先继续说道:“陛下可知,特里亚大汗阿拉布这两年已经往我国派了六批使臣。”

听闻此言,萨曼尼的脸色登时变得有些难看,他对此岂会一无所知?

至于阿拉布的意图也很好猜,无非是像韩先此刻做的这样,希望特里亚汗国和景国携手并肩,共同瓜分希宁王朝庞大的疆域。

萨曼尼知道对方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倘若他要求太多,景国自然就会改弦更张,选择和特里亚汗国站在一边。

在希宁王朝和特里亚汗国注定不死不休的前提下,景国这个外来者依靠他们展现出来的强横实力,确实拥有左右局势的资格,而且因为他们和另外两方没有积攒上百年的深仇大恨,对抗与合作其实都在一念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阻力。

不得不说,景国那位年轻的女帝对于大局拥有非常清晰且敏锐的判断,她知道萨曼尼无法拒绝这个提议,否则希宁王朝必然会陷入灭亡的危机。

一念及此,萨曼尼不禁略感怅惘,倘若他年轻二十岁,又怎会如此轻易地服软?

如今垂垂老矣,他已经没有豁出一切的魄力,只盼能够保住希宁王朝现有的疆域,希望后继之君可以重整旗鼓,让希宁人的雄狮旗继续飘扬在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

“说说吧,你们的女帝希望签订怎样的盟约?”

当年迈的老皇帝说出这句话之后,韩先脸上不由得浮现一抹诚恳的笑容。

两个月后,不辱使命的韩先回到夏悠城。

在那座依旧简朴、如今甚至有些配不上女帝的皇宫正殿里,韩先将此行始末娓娓道来。

御座之上,除了愈发威严高深的庆聿怀瑾,旁边还有一个五六岁的男童,正是当今景国太子庆聿尘。

殿内还有一干文武重臣,如灭骨地、奚烈、善阳、陀满乌鲁、赵楷、瞿玉堂等人,皆是庆聿怀瑾的铁杆拥趸,牢牢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

然而即便是这些人,偶尔也会对太子的身份犯嘀咕。

庆聿怀瑾对外的公开说法是太子为她和一名景廉族年轻俊杰所生,但是殿内这些重臣心里清楚,那位年轻俊杰只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幌子而已,实际上这些年他连进入皇宫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是在王朝鼎盛或者承平时期,庆聿怀瑾这样做多半会引起非议,只不过她带着景廉人一路披荆斩棘,躲过了人死族灭的危机,并且成功在极西之地找到新的家园,威望一时空前,朝野上下都不敢轻言质疑。

时至今日,所有人都已经坦然接受这个事实,庆聿尘注定会是景国未来的帝王。

小半个时辰过后,韩先终于讲完此行经历,庆聿怀瑾沉默不语,重臣们左右看看,灭骨地恭敬地问道:“陛下,下一步要如何走?”

“下一步?”

庆聿怀瑾微微挑眉,似乎不太理解她最信任的主帅为何会有这样的问题。

灭骨地解释道:“陛下,如今南边愿意和我朝签订盟约,接下来是否可以利用这个筹码,与阿拉布那边再行商议?”

其他人纷纷点头。

景廉人当然不在意希宁王朝的死活,重点是如何在这三方纠缠的局势里,为自身谋求最大程度的利益。

所谓盟约,背叛又如何?

国与国之间的交涉当然要以利益为主。

庆聿怀瑾看了一眼旁边的儿子,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朕这次是真心要和萨曼尼建立盟约,并非是要利用他来威慑阿拉布。”

灭骨地微微一怔。

庆聿怀瑾继续说道:“你们要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阿拉布今年才三十九岁,萨曼尼却已六十岁。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和阿拉布联手,那么在希宁王朝失去抵抗能力的时候,特里亚人一定会立刻调转刀枪对准我们。如阿拉布这样野心勃勃的枭雄,绝对不会满足于和大景平分这片土地。”

众人登时醒悟过来。

就目前看来,希宁王朝依然是实力最强的那一方,只不过他们很难顶住特里亚汗国和景国的联手进攻,但是阿拉布并非善茬,与他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萨曼尼年轻的时候确为一代雄主,但他如今已是垂暮之年,失去了雄心壮志,只想保住现有的疆域,所以他迫切需要我们的支持以化解如今的危局。至于希宁人的未来,他只能寄希望于后继之君,因而在他死之前不会横生枝节,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机会。”

庆聿怀瑾环视众人,沉稳地说道:“眼下我们已在这里站稳脚跟,接下来不妨积蓄力量,安静地看着两虎相争,必要之时给萨曼尼一些支持。等灭掉特里亚汗国,我们再去找希宁人谈谈,这便是大景往后二十年的国策。”

群臣心服口服地说道:“陛下圣明!”

大半个时辰过后,商议妥当的文武重臣们行礼告退,庆聿怀瑾则牵起庆聿尘的手往偏殿行去。

“娘,我该去练功了。”

庆聿尘乖巧地说着。

庆聿怀瑾抬眼看去,只见一位中年男人恭敬地站在不远处的廊下。

若是单论武功之道,庆聿氏显然是景廉各姓最强的佼佼者,当年庆聿恭能够名列大景第一高手,除去他自身的天赋,也离不开庆聿氏的家学渊源。

庆聿怀瑾的武功比不上陆沉更比不上林溪,但她身边有不少庆聿恭留下的亲信高手,这些人在她掌握大权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便如眼前这位曾经在大都潜伏十年的耶律怀,如今理所当然成为太子的启蒙师父。

“去吧。”

庆聿怀瑾摸摸儿子的额头,又朝不远处的耶律怀微微一笑。

望着庆聿尘跟随耶律怀离去的背影,时年二十九岁的庆聿怀瑾眼神变得很温柔。

她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中来到偏殿,这里有一位衣着简朴、双眼精光内蕴的中年男人。

见到大景女帝驾临,中年男人拱手一礼道:“大秦西域观访使苏云青,见过景国皇帝陛下。”

“赐座。”

庆聿怀瑾语调淡然,待苏云青落座之后,似笑非笑地说道:“观访使?都说陆沉顾念旧情,在朕看来也不过如此嘛。若朕没有记错的话,苏大人很多年前便已投效于他,不说功劳总有苦劳,即便不能执掌织经司,也该给你一个富贵清闲的职位,怎能把你打发到这种苦寒之地呢?”

苏云青从容道:“陛下说笑了,其实外臣觉得这桩差事很不错。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能够一览这世间不同的风光,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是吗?”

庆聿怀瑾悠然道:“在朕看来,多半是苏大人和前朝李氏皇族余孽牵扯不清,虽然没有做出背叛大秦天子的举动,但终究会在他心里扎根刺。囿于过往的情义再加上你的功劳,他实在不忍心动手杀你,又不想你们这些织经司的精锐继续留在大秦成为隐患,便只好将你们打发到这里来。一者他可以高枕无忧,二者也能靠着你们监视这边的情况。”

苏云青笑而不语,心里难免会有几分讶异,看来这些年的曲折坎坷确实磨砺人,当初还很稚嫩的景国郡主如今已能洞悉人心。

庆聿怀瑾见状便笑道:“否则朕怎么都想不明白,你这一把年纪为何会出现在距离秦国数千里的极西之地。”

至此,苏云青拱手道:“陛下明见万里,外臣敬佩。”

“敬佩就不必了。”

庆聿怀瑾直视着苏云青的双眼,缓缓道:“朕与你虽是初见,当年却没少听说过你的名字,王师道对你和秦正可谓怨念颇深,可见你绝对不是普通人。此番你被王师道的手下发现踪迹,想来是你有意为之?说吧,你为何要冒着风险来见朕。”

她在几天前收到王师道的密报,密探们在相距数十里外的鼓山城发现一个身份神秘的齐人,紧接着对方就自报家门。

王师道不敢擅自做主,连忙禀报给庆聿怀瑾,于是苏云青就被带来都城,有了今日这场会面。

庆聿怀瑾当然相信她的心腹们,但她不认为苏云青这种人物会如此轻易地暴露,对方必然是主动求见。

苏云青不慌不忙地说道:“回陛下,外臣是奉我朝陛下之命前来。”

即便已经隐约猜到这个答案,此刻庆聿怀瑾心里仍旧一颤,面上古井不波地问道:“哦?他让你来做什么?”

苏云青答道:“我朝陛下想知道这里的近况,同时让外臣送来书信一封。”

他伸手从袖中取出一个火漆完好的信封,殿内的景廉族高手们瞬间便有了反应,冷峻的目光汇聚在他身上。

庆聿怀瑾摆手示意他们退下,又让一名宫女取来信封。

她没有立刻去看信,而是望着苏云青说道:“他想知道什么?”

苏云青稍作迟疑,然后垂首道:“我朝陛下说,原本应该一别两宽,但是前几年他听闻陛下喜得麟儿,景国后继有人,因此对于此地局势总要关注一二。极西之地和大秦相距遥远,至少几十年内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是最好的结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朝陛下希望景国能在这里站稳脚跟,莫要仓促冒进。”

“这些事情与他何干?”

庆聿怀瑾语气冷厉,眼底深处却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尤其是“一别两宽”和“喜得麟儿”这两个词,在她心中搅起一片风浪,久久无法平息。

苏云青似无察觉,道:“我朝陛下胸怀天下,倘若景国在这里无法生存,那便意味着大秦将来极有可能要遭遇一个极其强大的敌人,总得提前做些准备。”

“他倒是想得远。”

庆聿怀瑾冷哼一声,随即放缓语气道:“他若真有心,就将最新的火器工艺抄录一份来,朕对他感激不尽。”

苏云青脑海中浮现前年二度离京时,陆沉的详细叮嘱,一时间心情有些古怪道:“我朝陛下说了,火器工艺乃镇国之器,委实无法相赠。不过陛下若有需要,可以用金银购买一批我朝的火器,或许能够在未来的战事中占得优势。除了火器之外,我朝愿意和景国展开贸易,此乃合则两利之举,还望陛下斟酌。”

庆聿怀瑾沉默片刻,冷笑道:“原来他葫芦里卖的是这个药。”

她才不会相信陆沉的花言巧语,所谓出售的火器多半是秦军淘汰下来的次品,在极西之地固然有用,面对秦军却依旧是巨大的劣势。

而且她逐渐想明白陆沉的盘算,这不就是让景廉人在前方卖命,大秦在后面坐收通商之利?

如今她的眼界自然远超当年,很清楚这天下究竟有多大,再往西据说还有无数的疆土和国家,那里蕴藏着无尽的财富和资源。

你这家伙……

想要老娘给你卖命?

“通商一事以后再说,先让你们的皇帝陛下卖一批火器过来。”

庆聿怀瑾差点破功,维持这么多年的威严形象险些毁于一旦,最终没好气地给出一个答复。

苏云青恭敬地应下,表示将会以最快的速度禀报陆沉,请陛下静候佳音云云。

这一刻他不禁满心赞叹,虽然他听不懂当时陆沉说的一些话,比如要让大秦的货物出现在天下各地,换回无数金银进一步促进大秦国内的发展,在优先保证农耕的基础上不断提振国力。

但是从庆聿怀瑾此刻的反应来看,苏云青渐渐明白当年陆沉为何要放景廉人一条生路。

而且那位景国太子……

苏云青当然不会在庆聿怀瑾面前胡言乱语,谈完正事便行礼告退。

庆聿怀瑾回到寝殿之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她让宫女们全都退下,独自来到窗边坐定。

那封信被缓缓打开,庆聿怀瑾并未察觉到这一刻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当年宫变那一夜,她下定决心斩断过往,继承父辈的遗志,竭尽所能为景廉一族争取生机,然而终究抵不过陆沉亲手培养出来的百战精锐,哪怕当时他没有火器助力,只是依靠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麾下虎贲的勇猛善战,最终也会取得胜利。

要知道在决战之前,陆沉面对景军的战绩是可怕的全胜。

万般无奈之下,庆聿怀瑾只能接受陆沉的提议,带着族人们远离故土,作为条件之一,她希望能怀上一个孩子。

这恐怕是连庆聿恭都绝对想不到的变化。

庆聿怀瑾同样无法预料,等她真正诞下和他的孩子,有些事情在不经意间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加深。

她不知该如何描绘对陆沉的观感,依然有恨,依然有怨,但是夜深人静之时,未尝没有一丝眷恋。

看着信纸上如同拉家常一般的话语,庆聿怀瑾不禁摇头失笑。

陆沉在信中并未过多谈及国事,只是问她这些年的经历,以及希望她能放下过往的恩怨,接受他的提议与大秦合作,争取为景国子民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放下……”

庆聿怀瑾仰头望着窗外悄然升起的明月,皱了皱鼻尖说道:“我若真的已经放下,你又何必送来这封信?”

“罢了,希望你能信守承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