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两百零五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

耕耘贞观 第两百零五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两百零五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

耕耘贞观

“铁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李淳风听到李泰的话,倒略带几分惊讶道。

“不知道啊!”李泰看着李淳风笑道,“若不行,你就用数学证明不行就好了!”

李淳风看着李泰的随意姿态,倒也只当这是个数学游戏,道,“那便试试!”

就在李泰与李淳风两人看着农业学府的学子在天津土地上开垦时,李泰便又写了一份手书传给薛大鼎,让他来一趟天津城,商议下开发沧州的事。

因朝廷已给了自己行政之权,自己能插手沧州,可以通过某些手段直接派遣徭役了。

薛大鼎先看了李泰的回信,接着又连忙打开李泰为安他心思,从朝廷发过来走了中书省的圣旨,让薛大鼎松了一口气。

薛大鼎也没半分迟疑,当天便带上王有方这录事乘坐着舟船向天津城而去。

薛大鼎下了船只,感叹道,“却不想这一日便到达天津,杜相逼得我们修疏通运河建立港口后,没想到能这般的迅速。”

“薛刺史,这可算不得什么,还能更快呢!”王有方对薛大鼎道,“您这边请!”

薛大鼎听到王有方的话语,跟着王有方来到一处马车行,这马车上有着修长轨道,向天津城方向蔓延过去,薛大鼎想了想,惊讶道:“莫非是驰道?”

“正是!”王有方回答完,对管事人道,“这是我沧州录事的官印与过所以及两石粮票!”

管事人员检查了王有方手上的官印与过所后,拿了粮票很快便给王有方和薛大鼎两人准备这驰道上的车马。

王有方则送着薛大鼎来到这车马里,道,“刺史您坐稳了。

这驰道上的车马速度极快,今日就能去向燕王府投名刺!”

不多时,这车马飞快飞驰起来,看着身边景物飞速的略过,薛大鼎虽然正襟危坐,但这般飞速的驰道却没乘坐过,不免带着几分不安道:

“这驰道是……”

“这是燕王修建的起来的驰道,我上次趁着这驰道去港口的。”王有方感慨道。

薛大鼎听到这话,摸摸下巴道,“这驰道是燕王修建起来给官员使用的?”

“不是,据卢司马说,这主要是给航运的货物使用的。

每条轨道每天要运货多少,都要提前申请。

因为这驰道贯通天津港口与津口,能直接从港口运输到津口上!”王有方道。

“为何要这么操作,直接顺着入海口,把船只开到了港口难道不好吗?”

薛大鼎听到王有方的话,有几分疑惑道,“反正到时候直接卸货就好了,甚至把船开出海去不就可以了吗?”

“这个我也不是很懂!”王有方这倒没回答上来,道,

“卢司马说过,在河里的船在海上行驶是很危险的,所以想要直接出海是不现实的。

另外则是什么别全部堵在港口上,后来我回去想了想,应该是这轨道直接就跟那些起重货物的地点相互连接了,避免了大量的人全部拥堵在了港口。

所以,燕王把津口与港口拆了出来,又用驰道连接了起来。

这样的话,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天津都是一个大港口了!”

“有方,你很不错,很有成长!”薛大鼎听到王有方的话,摸了摸自己的胡须赞道。

薛大鼎却又问道,“那在此地乘坐马车又是怎么回事?”

王有方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回答道:

“这是燕王给有急事的官员安排的,只允许官员乘坐。

且每次乘坐每人都需上交一石粮食的价格作为车马费。

当然如果给现钱也可以,不过一般上会比市价多收取一层。”

“给官员准备的?”薛大鼎听到这话,倒有几分意外。

王有方道,“据卢司马说,因为燕王认为,有官员从外地而来,多数都是身有重任。

快点让对方到达天津就节约出几分处理事情的时间,与之对比区区一石算不得什么!”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收钱?”薛大鼎又问道。

“这个……在下也不知道?”王有方对薛大鼎老实回答,“还是请刺史自己去问问吧!”

“你呀!”薛大鼎听到王有方的话,想要笑话几句,但话语间,却已经从天津的郊区已经见到天津城城池了,却是感叹这驰道的迅捷啊!

当然,至于粮票的事,薛大鼎多少记在心里,等到自己发俸的时候还给王有方。

因为王有方出身中山王氏,乃王睿后代,比较起自己这官奴出生的人富裕太多了。

所以平日里面的一些费用,基本都是王有方负责出,但等到自己发俸时,自己再给王有方补上。

这也是双方的一种相处模式,相互之间倒也相得益彰,没有因此闹过。

就在这一眨眼的时间,已经见到天津城,而这驰道倒也是绕着天津城而过,并没直接进入天津城中。

不过到了城门口,却见到这天津城内倒是有几分长安城的风气,依旧是方方正正的坊市,并且城门口更是能够叫到马车直接把人拉到指定的位置。

在这里,拉一趟车也不过只是几文钱,最高就没超过五文价格。

与之对比,薛大鼎不自觉的感觉到一丝肉疼,那可是整整一石的粮票,幽州地区可是五十五文起步啊。

说实话,这价格主要怪李泰,李泰大力收购粮食,把幽州地区的粮食价格收到五十五文,甚至已经有每一石六十文的趋势了。

这个价格对比起其他一些产粮地来说算是相当高了。

“幽州的粮价怎么还是这么低啊……”李泰看着公文喃喃道,

“居然连每石六十都破不了,现在这季节不都应该是青黄不接才对嘛!”

“燕王您做个人吧!”李淳风看着李泰看公文的样子,忍不住在心中摸摸吐槽

“自古以来,就算贪官也未必起祈祷粮食涨价啊,若被外面人见到怕不是要怒目欲裂!”

当然想归想,但说总归是不能这么说的,李淳风道,

“燕王,您大张旗鼓的让高陵送粮食过来的事,整个幽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时候谁会涨价,谁敢涨价!”

“大意了!”李泰心中默默吐槽了一句。

自己其实挺希望粮食的价格稍稍涨一涨,这样自己也能够顺利收割一波财富。

但现在粮价这么低,农民百姓已经过得够苦的了,自己实在是不忍心再去搜刮一笔。

还是继续想办法把各种农具半卖半送的给他们准备好吧……

这时候,卢安寿进来通禀道,“燕王,沧州刺史薛大鼎投来名刺,是否要见。”

“哦,重臣总算是来了!?”李泰一阵惊喜,连忙道,“让他进来!”

薛大鼎还没有入门,李泰便迎了出来,开口对薛大鼎道,

“重臣,你来得可真快,快来快来,我们秉烛夜谈,把沧州给全面规划好!”

薛大鼎倒有几分惊讶的看着李泰。

说实话,薛大鼎跟李泰当初在郑国渠上多少算是有交集,但那也只是交集而已。

若说双方之间有什么深厚的关系,薛大鼎自己是完全不知道。

但薛大鼎对李泰的规划还是相当佩服的,毕竟整个郑国渠就是李泰做规划,李泰拉资金,最后把这郑国渠给真正的建造起来的,正如此,薛大鼎才会把主意打到李泰身上。

“坐坐!”李泰请薛大鼎入座自己的左手位,对面便是李淳风。

薛大鼎对着李淳风行礼,虽然李淳风在官职上比自己要来得低,但薛大鼎却是明白李淳风实际上跟马周差不多,都是李泰的心腹。

虽然自己没有特地的打听过,但李淳风在幽州这地方,多少有几分神话般的人物。

毕竟李淳风不但与军方能笑谈风声,甚至协助李泰处理政务也都得心应手。

至少在他看来李淳风之才,坐镇一州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是边境重镇。

“白鹤,你来记录!”李泰抬起头,对着一直在自己身边,看起来默默无闻的白鹤说道。

“诺!”白鹤点点头,习惯性的拿出纸笔开始着手记录起来。

而李泰看着薛大鼎道,“重臣,你既来了,你就先说说你的方桉好了!”

“诺!”薛大鼎听到了李泰的话,点点头把自己的方桉递给李泰,才说道:

“回燕王,因沧州乃几大河流交汇,更兼有运河便利,所以我便想修缮沧州水利开垦良田。但沧州之地虽然算不上苦寒。

但对比关中之地,到底人口稀少,后在修缮大运河时,发现如同高陵徭役般的天津徭役。

这才想起跟燕王您来借些人手,帮助沧州把这些水利设施给修建起来。”

李泰听到薛大鼎的话倒是沉默的看完了企划桉,抬起头看着薛大鼎道:“只是如此?”

面对李泰的反应,薛大鼎愣了愣有些疑惑道,“那燕王的意思是?”

“小了,你的格局小了!”李泰听到薛大鼎的话,忍不住的叹了一口气。

李淳风眉头挑了挑,虽没什么证据,但按照燕王的性格来说,这时候的燕王绝对在演戏。

薛大鼎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自己身为沧州刺史,为沧州谋福祉怎么就格局小了!

而李泰继续道,“你只看到了沧州本地而已。

这样小修小补,虽能让沧州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却很可能在你离开沧州后就会反贫。

你要以整个幽州,甚至整个大唐的目光去看沧州,让沧州成为大唐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唯有如此落子,才能真正发展起沧州来。”

说实话,很多必须要从大处着眼,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避免人走政息的情况。

毕竟如果以国家的要求来要求某一处地方怎么样发展,那地方官不论怎么换,换得人怎么样,但在大方向上,肯定还是跟整个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性的。

毕竟那种地方不按照中央的指示,自己胡乱发展的,从大秦统一以来就没出现过。

薛大鼎听到李泰的话语,想要从国家去着眼,不由瞪大了眼睛,就算李泰也想要看看薛大鼎会不会有什么见解时,薛大鼎无奈道:“还请燕王解惑!”

好吧……自己白期待了!

说实话,这种官员才是正常官员。

至少在古代很多的人甚至连本地的村子都未必出来过,至于这些官员,莫说有整个大唐的概念,实际上在地方上有个州县概念就很不错了。

为什么马周会成为国士之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周这底层出来的家伙,在大局观上却几乎没有什么缺陷,更多底层出来的官员就是薛大鼎这种。

从官奴到刺史,这个奋斗的经历已经很励志了。

但因为缺少相应的眼界,基本上靠着自身的能力就只能到达刺史这一级别,想要更上一层就有无形的屏障了。

而李泰看着薛大鼎,道,“先捡小的说,我希望你能够成为河北地区的粮仓!”

“河北地区的粮仓?”薛大鼎听到李泰的话,倒是恍忽了过来,又疑惑的看着李泰,道,“难道是在下制作的方桉不够细致,新修水利开垦农田自然能增加粮食产量啊!”

“你做出来的方桉很仔细,但也太细致了!”李泰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这份方桉,思索了一下,开口道,“我对沧州的定位是河北的粮仓,但不只是粮仓。

第二步就是要让它成为北方的棉衣,让它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步要让它成为大唐的盐罐子,使得大唐都缺少不了它。

每一步都是前一步的铺垫,制作计划时,更要为后一步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唯有如此,才能按部就班的把沧州发展起来!”

“就第一步来说,你修建的水渠太少,开辟的农田太少,这样小修小补没有太多意义。

我需要你去沧州进行全面的考察一遍,然后按照这个方桉去新修水利。

一次性就做到位,避免将来还要进行河流改道,重修修缮!”李泰认真说道。

看着李泰一上来就砸下了这么一个计划,薛大鼎却有些没有反应过来,愣了愣说道,

“这需要多少的人力,需要多少钱粮?”

“你去把整个沧州的地形地貌做一份详细图册出来,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