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76,带领全村吃肉奔小康 > 第36章 李家坡的家底

本来好好的一顿饭被李万氏搅和的不安宁,李晋也没有了吃饭喝酒的心情。

听见李万氏的脚步越来越轻,李平和李家宝从西屋门边探个小脑袋出来,看他奶走出大门,这才敢出来。

李平和李家宝跑到东屋,刚想上桌吃饭,就见李晋阴沉着脸。

“爹,我没吃饱,我能接着吃吗?”

李家宝是小儿子,自幼娇宠,也敢说话。

“我也饿。”李平也小声说。

“吃吧,吃饱了赶快去上学。”

李晋把剩下的肉往两人这边挪了挪。

两人欢呼一声,拿起大饼子就开始吃。

“把你娘叫过来,你娘还水米没打牙呢!”李晋又吩咐道。

赵素芳也不哭了,盼了这么多年,只希望这次丈夫说的是真的,只要婆婆不随时来家里搜刮钱粮,按月给钱给粮,她也是愿意的。

李向东却吃不下去了,都是穷闹的,以至于吃口猪肉都得偷偷摸摸的。

自从用金蝉衣换钱开始,他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初步想法,今天是时候和他爹好好唠唠了。

“你们先吃着,我去麦地里看看,过几天应该就能收麦子了。”

李晋把烟袋锅往腰里一别,就往门外走。

丈夫这是被婆婆伤心了,赵素芳有心想叫住丈夫,可是张张嘴,又不知道说啥。

李向东看看他娘,也蹦下炕,穿上破布鞋就去追他爹,“爹,等等我,我陪你遛遛。”

这工夫,大家都上工了,到处都是扛着锄头,拿着镰刀的叔叔伯伯,婶子大娘。

路上人们看见李晋爷俩,纷纷打招呼。

“大队长,吃完饭了?”

“向东今天这么老实呢,没到处皮去?”这是一位本家大爷爷打趣李向东。

“大爷爷,我可没到处皮啊,我都是干正事。”李向东反驳。

“你小子还能干正事儿,你就吹牛吧!”大爷爷笑着说他一句。

“六儿,麦子过几天就能收了,你得注意天气啊!我这老寒腿这两天总是隐隐约约的疼。”

这话大爷爷是和李晋说的。

李晋在本家弟兄大排行老六,所以李万氏管他叫六子,大爷爷叫他六儿。

“公社这几天,天天报天气预报,说都是大晴天呢!”

李晋一听大伯说老寒腿疼,立马重视起来。

他大伯这老寒腿一疼,不是下雨就是下雪。

麦收这可是大事,不仅关乎农村人一年的口粮,也关乎交公粮的数量和质量。

五道河公社这半个月天天报天气预报,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有大雨,就要提前收割麦子。

“是吗?国家说没雨那就应该是没雨,可是我这老寒腿确实感觉到疼呢。”

大爷爷自己念念叨叨的走了。

李晋满腹心事又添一件,思来想去,快步往麦田走去,他得看看麦子熟到什么程度了,做好提前麦收的准备。

李向东跟在他爹后边,脑子飞快的转,他想起来了!

上辈子这个时候他姥姥生病,来信让他娘和二姨去看看,因为快到麦收了,他娘走不开,他和二姨家大表哥去的川西。

等他俩回李家坡,顿时傻了眼。

惠川县下了一场持续了十几天的大雨,李家坡大队的麦子根本来不及收,除了大家冒雨抢回来了一点,其余的都发霉了。

那年的麦收,凄凄惨惨的,家家吃不饱,到处都是打孩子骂媳妇的。

什么时候和他爹说一声呢,得赶快抢在大雨前把麦子收了。

可是怎么和他爹说呢?

说自己是重生的,上辈子经历过?

他爹非得把他当神经病送医院里面去。

爷俩各自想着心事,就没注意前边有人。

“哎呦!”

一个没防头,李晋和前面一个精瘦的老头撞个满怀。

“爹!”

李晋一看,并不是外人,是他爹李青山。

“哼!”

李青山一看大儿子李晋,满脸褶子皱着,眉毛拧着,目光不善,像老牛一样重重的哼了一声,也不说话,扭头就走。

“爹!你这是咋啦?”

李晋看他这个样子,也不知道他爹犯什么犟头毛病了。

“是不是我奶把您说养老的事儿和我爷说了?”

李向东看父亲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在后边低声提醒。

“说了说了呗,犯得着生气?”

李晋说了一句,也不再想他爹的事儿了。

李青山其实在儿女心中存在感不高,他总是默默地干活,默默地伺候李万氏,李万氏在家里说一,他从不说二,李万氏要撵狗,他就不会赶鸡。

风吹麦浪,金黄色的麦田在阳光底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是农村人一年的指望,这不仅仅是麦子,还是一年吃不到几回的白面馒头、猪肉、红糖,还是孩子上学的书本,老人过年穿的新衣服…..

这片土地世世代代的承载了一辈又一辈农村人的希望。

李晋弯下腰,舍不得揪下整个麦穗,用手捻掉几粒麦粒外壳,用指甲壳掐一下麦粒,还不够硬。

李晋直起腰,眉毛皱起来,“看这样子,还得个七八天才能收。”

“您怕下雨?”

李向东知道李晋是把大爷爷的话放心里了。

放心里就好,后边自己再说下雨的事儿也算有个铺垫。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晋顺着田埂慢慢的走着,看着队员们有的在认真的拔着麦蒿,有的在磨洋工。

“爹,你看刘宝宝,叼根草躺排水沟里晒太阳呢!”

李向东眼睛更尖,一眼就看见躺在排水沟草丛里的刘宝宝。

“哼!现在也没啥活儿,先由着他!”

李晋心里默默给这个二十多岁却不务正业的小子记下一笔。

“爹,咱们村一共多少地啊?亩产能有多少?”

“咱们村一共一千四百多亩好田,七百口人,一人合二亩地出头,好的年景亩产能有二百斤,”李晋回头给李向东用手比了个二,“夏收小麦,秋收玉米,玉米产量比小麦要高,一亩地能到四五百斤。”

李向东暗暗咋舌,后来的小麦可是随随便便亩产一千多斤啊!

玉米就更不用说了,杂交玉米最高产的一亩地能产二三千斤!

“好年成时候,咱们村一年能收二十八万斤小麦,七十万斤玉米,除了一年两季交公粮和水利粮,剩下的粮食卖一部分统销粮,再剩下的才能给老百姓们分。”

“公粮和水利粮交百分之三十?”

李向东长大之后也种田,但是2006年的时候,国家就取消公粮和水利粮这些农业税了,还按照田亩数给补贴。

“差不多,”李晋用脚尖在地上划着数,“二十八万斤小麦,交完公粮还剩十九万斤,再卖十二万斤的统销粮,最后一人能分一百斤小麦,队里大约能有一万二千块钱。”

李向东按照他爹的算法,“七十万斤玉米,交二十一万公粮,卖三十万斤统销粮,最后落人头上,是人均二百七十斤玉米,队里收入三万块钱。”

“玉米加小麦,一人一天一斤粮,这还是好的时候,老天爷不赏饭吃的念头,一人连半斤都合不上。四万两千块钱听着是不少,咱们村七百人,二百多壮劳力,一天能拿九到十分工,剩下的四百人,除了不能干活的孩子,人均五分工。你算算,一份工能合多少钱?”

李向东心算一会儿,“一分工能有一毛二。”

“没有这么多,顶多八分。”

李晋叹口气,“还有三提五统,一个大小伙子,干一天,顶多挣一斤粮食,八毛钱。村里一年剩下一百块钱。”

“这就是咱们村的家底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