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475章 拜人不拜神

乾武十一年间,大唐如日中天,盛世繁华,光芒万丈。

在这风云激荡的时代,一桩桩大事如璀璨星辰,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吝大福瞅准了大唐百姓对贞观时期文武百官的崇敬之情,他便趁机开放了贞观时期文武百官大全画像售卖。

一时间,这些画像如同春日里的繁花,绽放在大唐的大街小巷。

其中,描绘李世民与李承乾的画像最为出众,画工精湛,栩栩如生,将二位的威严与气度都融入了笔墨之间,一经推出,便供不应求,被民间戏称为“甲上之像”。

乾宇商会借此东风,赚得盆满钵满。

众人皆以为李世民和李承乾的画像价格高昂,入手艰难,却未曾察觉,到最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幅。

原来,乾宇商会本就采用不限量供应的策略,以满足百姓对两位大唐核心人物的爱戴。

百姓们对此也并不计较,毕竟能将两位陛下的画像迎进家门,是何等荣耀之事。

在寻常百姓家中,门口张贴着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的画像,推门而入,堂屋之上,李世民和李承乾的画像并列高悬,接受着百姓的供奉。

而周边的画像,则依着个人喜好搭配。家中有孩子立志学文的,便挂上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文臣的画像。

若是家中孩子向往武学,便会挂上李靖、李积、侯君集等武将的画像。

而那些家底殷实的大户人家,更是追求极致,收集全套二百五十六位贞观文武百官的画像。他们专门在家中辟出一间房子,精心布置,将这些画像一一悬挂。

每逢佳节,全家老小齐聚于此,庄重祭拜,缅怀这些为大唐立下不朽功勋的大唐文武。

在他们心中,神仙虽被传颂得神通广大,却虚无缥缈,难以捉摸。

而这些贞观名臣,皆是真实存在,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家喻户晓。

有这些先辈的“守护”,仿佛任何鬼怪、霉运都不敢靠近家门。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乾武十一年,六月初二。

这一天,侯君集,这位为大唐征战半生的老将,溘然长逝。

消息传来,李世民悲痛万分,再次痛哭流涕。

侯君集自追随李世民以来,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玄武门之变中,他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助力李世民登上皇位。

贞观年间,他又领军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

如今老将离去,李世民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

李积、尉迟敬德、程咬金、苏定方等一众将军,听闻侯君集去世的噩耗,纷纷赶来吊唁。

此时的尉迟敬德,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已经难以独立行走。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前来,只为送老友最后一程。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听力也逐渐下降,旁人跟他说话,他时常听不太清。

李积,这位老将中身子骨最为硬朗的,此时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尉迟敬德的责任,就连尉迟敬德的轮椅,都是他亲自来推。

他的身影高大而沉稳,向世人展示着大唐老将们的坚韧。

李璟佑,目睹着这一切。

他渐渐明白,所谓白事,便是有人去世。每一次的白事,都意味着阿翁的朋友少了一个。

他知道阿翁心中的难过,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已经见过太多次这样的场景,他难以想象阿翁要承受多少次这样的悲痛。

李承乾,给予了侯君集极高的死后哀荣。

侯君集陪葬昭陵,追封荣誉,朝廷为其停朝三日。

李承乾虽性格暴躁,但对大唐、对自己,始终忠心耿耿。

他的离去,是大唐的一大损失,这份死后的尊荣,是他应得的。

乾武十一年初,李承乾昭告天下,今年年底即将举办元日盛典。

这一次的元日盛典,与以往不同,大唐在多年的开疆拓土之后,国力强盛,版图达到了历史之最,周边国家纷纷被吞并,曾经万国来朝的盛景已不复存在。

但正因如此,百姓们对此次元日盛典充满了期待,都认为这将会是一场空前规模的盛会。

乾宇商会也早早开始筹备,整整忙碌了一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准备之充分,让人难以想象。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域战场,薛仁贵迎来了一场意外的大捷。

他领军大破阿拉伯,捡了一个大便宜。

当时的阿拉伯正处于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当政的是哈里发阿里,其王朝被阿拉伯人称为阿里王朝。

薛仁贵的军队如同天降神兵,一路势如破竹,直插阿拉伯王朝的首都。

这场战役的顺利程度,连薛仁贵自己都始料未及。一座座城池在他的铁骑之下,如同探囊取物,轻易被攻克。

不知不觉间,大军竟然打到了阿拉伯帝国的首都麦地那。

麦地那也由此迁都库法,改名新麦地那。

此时的阿里,正率领主力部队在赫鲁宛用兵,国内兵力空虚,根本没有军队能够阻挡薛仁贵的两万骑兵。

阿里知道局势危急,为了避免被唐军纠缠,无奈之下,只好签下了三十二条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阿拉伯每年都需要向大唐缴纳巨额的物资和财富。

这一决定,让阿拉伯百姓痛苦不堪,沉重的赋税如同大山一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可阿里却并不在乎百姓的疾苦,他心中所想的,是先争取时间,等国内局势稳定,实现一统之后,再积蓄力量,对付大唐。

在他看来,只能暂时牺牲百姓的利益,再苦一苦百姓了。

而大唐这边,在筹备元日盛典的同时,也在积极巩固着新开拓的疆土,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国内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人才辈出,佳作频传。

长安城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和旅人穿梭其中,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宝和独特文化。

在元日盛典的筹备过程中,整个长安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欢乐的氛围之中。

工匠们精心雕琢着庆典所需的装饰品,街头巷尾挂满了红灯笼和彩带,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

百姓们也纷纷为盛典做着准备,他们购置新衣,准备美食,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共同见证大唐的辉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