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389章 雷电现象,铜锌原电池

大雨开始下了,电闪雷鸣。

看见闪电,听到雷声,胡湘想和他们三人谈聊下闪电,和打雷。

“这打雷和闪电,各位认为是何现象?”胡湘先提出问题。

元好问,首先开始说了。

“东汉王充,对雷电进行过研究,他在所写书《论衡》里面,专门写了一篇叫做《雷虚篇》,驳斥当时流行的“雷为天怒”的无稽之谈。王充说雷与电不过是“一声一气”而已。”

“王充举出五条证据,推说雷电在本质上就是一团火,所谓“雷,火也”,也是“太阳之激气”。王充在书中描述,夏天阴阳二气的作用,那时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同它相争,结果便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因此就形成雷电。”

“王充还用水浇火的过程,来形象地描述雷电。他指出:在冶炼用的熊熊炉火之中,突然浇进一斗水,就会发生爆炸和轰鸣;天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熔炉,阳气就是火,云和雨是大量的水,水火相互作用引起了轰鸣,就是雷,”

“唐代,孔颖达在《左传》里,说“电是雷光”。后来,有人还说,“雷电者,阳气也,有声名日雷,无声名日电”。”

“宋代的陆佃,他在《埤雅》一书中说,“电,阴阳激耀,与雷同气发而为光者也”。说阴阳相激,“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他还用铁与石相击所产生的火星与声响去比喻电和雷。”

胡湘不得不佩服元好文的博览群书的能力。

元好问说完,李冶开始说了。

“宋国大学士沈括,曾在书中记载说:“内侍李舜举家,曾经遭到大雷击,在他家正堂西边的房间里,雷火自窗户出来,亮晃晃地窜上屋檐。人们以为正堂已经着火焚烧,都出去躲避。雷停止后,房屋还是原样,只是墙壁和窗纸都变黑了,室里有一个木架,里面放着各种器皿,其中有镶银的漆器,上面的银全部熔化流在地上,而漆器都没有被烧焦。有一把宝刀,钢质十分坚硬,就在鞘中熔为钢水,而刀鞘依然完整。”李冶说道。

李冶说完,李岩说道。

“宋国庄绰方士,在《鸡肋篇》里讲到,他在南雄任职时曾看到当地的福慧寺被雷击中,其中一尊骑着狮子的佛象也破裂了,那上面所涂的金粉都熔化掉,但其他色彩却依然如故。”李岩说道。

“这雷电之力,能把钢铁金银融化,但不能融化陶器,不知道这是何故,”元好问说道。

胡湘和他们聊天,根本不用借用鬼神,来描述自然之力,因为他们也不怎么相信鬼神。

“金银,铁器,在高温下,能融化成液态,说明这闪电通过之处有股热力,”李冶说道。

胡湘想,电流通过导体,因为导体有电阻,所以产生了热。要不要给他们讲闪电这个自然现象的原理呢,但要是详细的讲,他们肯定也会一时半会也理解不了,还有要是讲了,那太显得胡湘异于常人了。

胡湘想了又想。

“刚才元先生说,东汉王充说,夏天电闪雷鸣,是阴阳二气的作用,把天地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熔炉,阳气就是火,云和雨是阴气,是大量的水,水火相互作用引起了电闪雷鸣,我认为应该是天空中的云,是有阴 有阳,当含有阴气的云和含有阳气的云相互结合,就会发生电闪雷鸣,”

胡湘想这样引入,有的云带正电荷, 有的云带负电荷。

“三公子这个说法,真是新奇,不过我认同,万物都是阴阳之分,阴阳组成了万物,”元好文说道。

“男女阴阳交合,产生了后代,难道阳云和阴云交合产生了雨,同时伴随着电闪雷鸣,相当于男女交欢时媾和声,”李岩笑说道。

“男女交欢确实是大汗淋漓··”李冶道。

“那是你虚···”李岩笑说道。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

“那个铜锌在稀硫酸中的实验做了吗?”胡湘问李冶道。

胡湘说的铜锌实验,就是高中化学中的铜锌原电池原理实验。

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放出。两极发生如下反应:

正极:2h 2e-=h2↑(稀硫酸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负极:Zn-2e-=Zn2

总反应式:Zn 2h =Zn2 h2↑

“做了,真是太神奇了,把锌片放在稀硫酸玻璃杯里面,锌片上有气泡冒出,铜片放在稀硫酸杯里面,铜片上面没有气泡冒出,当用铜线连接铜片和时候,铜片上面有气泡冒出。”李冶说道。

“那有没有把多个这样,这个样的装置连接起来,”胡湘问道。

“也连接起来了,这里面是最神奇的,其中有一次,刚连接时候,竟然出现了火花,我百思不得其解,”李冶说道。

胡湘知道,李冶做的实验,相当于把多个电池串联起来了,电压增加了,这样原电池功率增加了,导线接触瞬间出现了火花。那是因为接触瞬间,还接触不良好,接触触点,电阻很大,才产生了火花。

“我们能不能这样想,锌在稀硫酸溶解,是因为锌在硫酸的作用下,失去了一种元气,而硫酸中一种物质,得到这中元气,变成气体冒了出来,铜片在稀硫酸不溶解,是因为稀硫酸不能让铜失去元气。”

“当我们把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后,那个元气便通过导线,传给铜片,铜片把这个元气传给了硫酸中那个物质,那个物质从铜片得到元气后,就变成了气体,”

“这种元气是不是和雷电一样,只在金属里面流动,我们把铜线刚接触瞬间,或者说刚接触了特别小的一点,流通不畅通,那个元气就迸发出来了,当接触良好后,那个元气又源源不断的,从锌片通过铜线传给铜片,气泡不断的冒出。”

胡湘说完,三人想了一会,不过李岩有点听不懂,因为李岩一直没有从事实验了。元好问还经常看李冶的实验。

“公子这样说,我听着很完美,”元好问。

“如果这个火光,和闪电一样,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元气叫电子,电子就是锌的元气,而且这种元气,每个物质都有,”李冶说道。

“电子,这真是恰当不过了,”胡湘满意的说道。

“电子在铜线里面流动,就是电流,这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在迸发时候才能看见,”李冶说道,“迸发的时候会发生光,我要是一直让它处于迸发状态,不就是一直能产生光了,是不是能用做照明了,”

胡湘听到李冶话,这不是要发明灯泡吗,但灯泡的照明原理是因为,灯泡里面灯丝因为电流的透过,导致灯丝变热,达到上千度,产生了光。

火线接触发生火光,那是电弧光,其实也能照明,早期就有电弧灯,我们看到的电焊光,也是电弧光。

为什么电流透过,只有在灯丝那变热,那是因为灯丝电阻比导线的电阻大很多。其实电流通过导线,都会产生热,感觉不到,那是因为导线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很小。这个只有学过高中物理的,就很明白怎么回事。

胡湘得提醒他们一下,

“铜线连接处,可以加个细丝东西,那样电子的透过能力就下降了,金属类怕不行,闪电经过处,能把金银钢都给融化了,要用烧不化的,你们试试碳丝,”胡湘说道。

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胡湘也不能让他们走弯路,浪费时间。

“碳丝··碳丝,闪电热,不是能把碳给烧着了,”李冶说道。

“我们烧焦炭时候,碳不是也没烧着吗!”胡湘说道。

“哈哈!看我糊涂的,碳因为烧着,那是因为氧气,要是没有氧气,它根本烧不了,我只要隔绝氧气就可以了,”李冶恍然大悟道。

“要是能行,这将是一个惊人的发明,我建议你们专门成立一个小组,做这个实验,”胡湘说道。

“不就是用来代替油灯,蜡烛照明吗?,有那么惊世吗?”李岩说道。

“哈哈!道长,看看它制作出来的效果吧,”胡湘说道。

现在李冶,已经培养出来很多助手,其实以前胡湘也早想把电制作出来,但助手不多,一直没有办法实施,胡湘虽然知道很多原理,但要是具体实施起来,也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

现在李冶已经培养出来很多,脑子灵活的助手了,这正是研究电,需要的基本条件。

现在原电池,已经制作出来了,就可以做大量的电的实验了。

早期的原电池,也叫伏打电锥,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伏打电堆是1800年3月20日意大利教授伏打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器,也就是电池组,伏打电堆开创了电学发展的新时代。

伏打把一个金属锌环放在一个铜环上,再用一块浸透盐水的纸或呢绒环压上,再放上锌环,铜环,如此重复下去,10个、20个、30个叠成了一个柱状,上端和下端用导线连接,便产生了明显的电流。

这是最早的化学电源,为电学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容量较大的电源,成为电磁学发展的基础。

伏打电锥研制出来,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巴黎召见伏打,当面观看电堆实验。激动的拿破仑当场命令法国学者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大规模的相关实验,并颁发6000法郎的奖金和勋章给伏打,发行了以伏打像为主体的纪念金币。

大雨停止后,空气特别的清爽。

从钟楼回到家,胡湘倒床就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