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158章 赋税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第158章 赋税

作者:我爱左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46:40

中秋节时候,胡家聚一起吃团圆饭。

吃饭前,先在院子摆上贡品,胡湘父母带着胡家所有人祭拜完,然后才用餐。大哥目前是五个孩子三男两女,二哥目前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胡父看着饭桌上一圈的家人,感到很兴奋,说我们胡家要光宗耀祖了,家丁兴旺,今年粮食也是大丰收,三郎也要马上结婚了。

“不知道今年上面给我们下达多少石粮食,夏粮没有征收,这秋粮不知道怎么征收,”二哥在饭桌说道。

“完颜飞已经收了我们的礼,应该会照顾我们点,再说我们报的户数一千,人口八千,耕种土地是十万多亩,”胡父说道。

县衙还有个重要职责是统计当地户口数,人口数量,耕地数量,上面根据这些下达赋税徭役任务,金人地主主要是按耕牛数量给官府纳税,汉民除了耕牛,还要按耕地的亩数纳税。

古代的县令都是千方百计的想多征收粮食,因为征收的越多,则县令的业绩越突出,就能升迁,那管下面百姓的死活,现在的胡家可不一样了,肯定是赋税交的越少越好,所以胡家上报,人数和耕地尽量往少的报。

“我们要是像恒山公武仙那样就好了,赋税徭役自己说了算,也不用上交,”胡湘道。

其实要是没有蒙古鞑子的袭击,武安要是还有过千团练兵,胡家也敢拒绝官府的赋税徭役,或者只给少量,可以借口武安的团练兵也需要粮食。

现在的武安可以说是,大名府管辖县里面人口是最少的,就是蒙古鞑子没有袭击以前,也是最少的,现在更少了,附近的邯郸县,洺州,磁州都比武安县人口多,邯郸县有四万人口,洺州五万人口,磁州接近六万人口,是个富余的州县,因为那里烧制瓷器。

磁州在古代是北方着名的瓷器制作地,号称北方瓷都,号称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彭城是磁州一个镇子,那里瓷窑最多。

“现在我们胡家供养的人员,都已经超过三千六百多人了,三千左右是收留的流民,我们自己的粮食需求也特别大,”大哥说道。

胡家收留的难民,都没有分他们土地,目前都是安排在胡家的烧砖厂,石灰窑场,挖煤场,烧炭场,采石场,采矿场,炼铁场等地,这些虽然也能卖些钱,但目前很多都是胡家自用的,那些也只有炼铁还能对外销售挣些钱。

而且三千左右的人,也只有一千左右是全劳力,其他都是老人,小孩,妇女,部分妇女也参加劳动,也有忠义军送来的数百伤残士兵。

胡家的六百多人,有一百多是收留的儿童,山上基地有二百多人,胡家家丁护卫七八十人,还有胡家仆人,丫鬟,杂役和一些家属二百多人,这些很多人都需要开工钱的,尤其是护卫和山上的工匠都是高工资。

还有目前胡家马匹数量二百多匹,驴和骡子,牛加起来也有三百多,也需要胡家饲养,那三百多匹马说是由武安县百姓分摊草料供养,但目前整个武安县,胡家早认为是自家的了。还有马匹不能仅仅吃草料,也需要精料黑豆。

替胡家管理各个场地的采石,采矿,运输,炼铁等等,大部分都是胡家宗族人员,也有赵家,李家,胡家的亲戚,胡家给的也是高工钱。

目前胡家宗族大部分人员,都是靠胡家吃饭的,在目前这个乱世,也只有家族的人才是最忠诚的,毕竟胡家出了事,这些人也活不了,尤其古代的连坐灭族法律。

胡湘一直没有具体的参与胡家的开支,和大哥,老胡管家交谈后,才了解到胡家的开支巨大,难怪老胡管家比较苛刻,李岩对自己负责的部门开支数额大,就感到压力大了。

这也都是因为胡家有挣暴利钱的玻璃制品,镜子,肥皂,精盐,逍遥醇等稀奇物,才满足了胡家的运转。

虽然胡家开支大,但胡家还是在不断了吸引流民,李岩在各地布置人,除了购买收集硝石,还要把流民,乞讨的人招纳到武安,虽然这些人大多都是老弱病残,做不了兵源,只能做些苦力活,但能为胡家赢得名声。

还有就是这些人,都不是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都有些亲戚乡邻,胡家也希望吸引这些人来武安,如果能参军的,胡家会给他们家人分配土地,而且不会少于他们以前的耕地,只有这样外地有家产的贫农百姓,才会放弃他们目前少量的田地来到武安。

这也是武安很多被杀绝户的家庭,武安县衙门都收归官府,并没有分配,这些土地要分给参军和有战功的人。

这都是因为胡家有了转轮手枪,炸药等堪称划时代的神器,胡家父子头脑里面,早就充满了争霸天下的雄心了,因此胡家是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胡家的实力,只要有足够的士兵,胡家就可以先割据一方了。

再说谁有了这划时代神器,愿意为他人做嫁衣呢!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野心的,只是受制于自己的能力,不敢表露出来,就好比后世人,都梦想成为亿万富豪,成为亿万富豪的好处不用我说,每个人都知道,可不是如后世某些人说的“我对钱不感兴趣,”那都是扯淡。

还有自从卢家知道胡家的神火器后,也早决定追随胡家,帮助胡家争霸天下了。

因为现在是个乱世的时代,谁都看得出金人在蒙古鞑子的打击下,早就没有了还手之力,每年秋末蒙古骑兵在河北,山东的烧杀如入无人之地,肆意的屠戮百姓,卢家也要寻找安身立命的地方,保卢家族人的生存延续。

胡湘和卢敏结婚后,胡家能增加二百多人高素质兵员,而且这二百多人里有三十多人,具有特战队员的身体素质的,并且卢家宗族人员男女老少有一千多人,卢父又是卢姓宗族的族长。

中秋节过了两天后。

大名府派来差役送来公文,下达了今年的税收数量,胡父和二哥看到了惊呆了!

竟然是粮食一万石(合百万斤),秸二十万束(一亩地征收一束,相当于半亩秸秆,喂马用),白银一万两,说是武安县没有出丁,夏粮也没有征收,那秋粮税就要多征收。

胡父召集了武安县的大小官吏,各大宗族长,还有乡长,里长让他们看看大名府的税收公文。

众人看到后,都个个感到愤怒,还是蒙古鞑子没有袭击以前赋税一样多,纷纷大骂起来。

“县令老爷,我们要是按这个数量分摊,我实在是征收不上来的,”一个里长满脸愁容的说道。

“我们武安县去年被蒙古鞑子杀死多少人,州府不知道吗,不救济我们就罢了,还给我们下达和往年一样的税赋,”一个族长气愤道。

“在年初给州府户吏上报的公文里,早说明了武安去年被杀害的百姓数量,牲畜损失的情况,户数减少的数量,希望上面给拨粮救饥荒,不但不给救助,这秋粮税收数目一点都不减少,”一个武安主管户籍的小吏说道,这个小吏是赵家族的人。

“你们说说,怎么解决,”胡父说道。

大家都面面相觑,都不说话,大家也知道,收不上来税,首先倒霉的就是县官吏,尤其是县令。

“县令老爷,能不能给州府求求情,让我们少交点,”一个族长说道。

“在赋税公文还没有下达前,我就到大名求情去了,我还私下给了府尹大人很多银两,”胡父说道。

胡父今天让把府衙的公文让大家看,也是说明,这是大名府的下达的赋税任务,我可没有私自加税,因为古代很多县令都会私自加税的,可不会公开公文的。

众人当着胡父面,可不敢说不交,在武安处于饥荒时期,是胡家康概解囊度过了青黄不接的日子。

古代人尤其是底层的百姓,最怕的就是赋税徭役,要是没有了赋税徭役,那古人就感到生活在桃花源里面了,东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就是古人的理想社会。

“你们先征收部分,公文又没有说一下交清,往年不都是到腊月是最后期限,”一个老者说道,他是大哥的岳父李贵田。

在召集武安的各个族长,里长,乡长商议前,胡父早和两个亲家商量过,先交部分,因为不交税,那不就相当于造反了。

古今都一样,不交税,偷税漏税,历朝历代官府政府都要严厉打击的,因为税收是立国之本。

古代底层百姓,都没有奢望过不交税,只要在承受范围内,没有人会抗缴的,因为抗缴的代价很大的,但要是交了税,他就活不下去了,那在大的代价,他也敢付出。

今年的税赋,胡家父子早有应对策略了,肯定不会全上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