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157章 无烟火药、秋粮丰收

再有两天就是中秋节了,很多农作物都是陆续的成熟了,谷子,粟子,大豆,高粱,农民已经开始在地里收割了。

棉花田里面,有的棉桃已经是朵朵绽开了。

胡湘已经安排人采摘了,采摘的棉花晒干后,都运输到山上基地,让化合营的工匠试验制作无烟火药硝化棉。

虽然胡湘已经告知胡亮,硝化棉的化合制作原理,但要制作成功也不是轻易就试验出来的。

历史的上的无烟火药是这样的:

1845年的一天,德国化学家舍恩拜做试验时,不小心把盛满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了,溶液流在桌上,一时未找到抹布,他赶紧出去拿来了妻子的一条棉布围裙来抹桌子。围裙浸了溶液,**的,怕妻子看见后责怪,就到厨房去把围裙烘干。没料到靠近火炉时,只听得“扑”的一声,围裙被烧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烟,也没有一点灰,他大吃一惊。

事后,他仔细回忆了经过,顿时万分高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合成了,可以用来做炸药的新的化合物。为此,他多次重复了实验,肯定了结果无误,遂将其命名为“火棉”,后人称之为硝化纤维。

但是用舍恩拜发明的硝化纤维,生成的火药很不稳定,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成为胶状物,通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

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使用无烟火药可以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无烟火药的诞生为弹药的开发铺平了道路。

1890年代初,欧洲国家的军用步枪弹基本上从大口径黑火药枪弹演变为较小口径无烟火药枪弹。

马克沁重机枪也是因为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具有实用的价值,因为黑火药残渣太多,按机枪的射速度,枪管很快就不能用了,残渣会让枪管炸膛。

胡湘可不想火棉发明后,几十年后才能达到实用,有了胡湘这个后世知识指导,明确这个硝化棉,肯定能做子弹的发射药,而且比黑火药好,工匠就可以日夜不断的做试验,一定要调制出可实用的火药,可不能在子弹里面没有击发就爆炸了,那就危险了,还不如不用无烟火药。

这也是胡湘给胡亮的化合营安排的重点任务。

高中化学里面虽然讲了硝酸和纤维素的化合原理,但都是理论性质的,也介绍了含氮量高的俗称火棉,用以制造无烟火药;含氮量低的俗称胶棉,用以制造喷漆、人造革、胶片、塑料等。

但理论和实际制作都需要摸索。

地里面收秋粮,是目前武安的大事,农业里面百分之70的收成,都是在秋季,二哥也安排了部分团练军回家帮助秋收,胡湘和胡都头带领的特战队,也停止训练,回到武安县城待命,胡家护卫队的部分队员也都去地里面帮忙。

因为有了马匹,二哥也在全县的村庄建立了快速联络线,既能快速的召集人员,也能快速传递消息,目前的武安也就五六十个自然村庄,平均每个村庄也就一百多人,在蒙古人袭击以前,平均每个村庄有二百多人。当然有多也有少,村小的也就五六十人,村庄大的有三四百人。

现在的武安已经没有大的地主了,更没有恶霸地主,都被胡家安排人灭了,现在最大的地主也就是胡家,还有大哥,二哥的老丈人家,赵家和李家。

胡湘以前的狐朋狗友赵福和李堂就是这两家的人。

这个时代结婚很讲究门当户对,也都是通过联姻互相拉近两家族的关系,国家之间就是和亲拉近关系。

在古代这个讲究宗族关系的社会,一个陌生人,外来人口,很快就被人排挤的,就是你自己能力在高,也得依附一个家族的人,不然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想干出一番事业,简直是痴人说梦。

就是胡湘后世的一些村庄里,一个村庄的大姓,那个大姓的族长可以说是村里的主话人,外来姓的或者小姓的,都是低眉顺眼的顺从,何况在古代。

虽然古代的宗族社会,让现代人看来,很压抑,很束缚人,但在古代也有他的积极一面,他也保护了宗族里面弱小的人,如果没有宗族一些家法的制约,以古代人的素质,那社会就是强肉弱食的丛林法则了。谁强大谁厉害,就可以任意的欺负弱者了。

现在的武安,已经被胡家彻底的控制住了。

胡湘父亲被大名府衙完颜霆任命为县令,二哥还是县尉,不过谁都一样,其实胡父早就是不是县令的县令了,武安的当家人,最后都是胡父胡老太公说的算,赵家和李家的当家人,也就是胡父的亲家,平时都是以胡父意见为主。

这天胡湘在屋里看着,李岩根据自己说的故事情节编写的小说。

阿贵进来说,李堂和赵福来找。

胡湘突然想到,好久没有和这些发小玩友瞎侃了,都几乎没怎么在武安待过,自然是一块玩的机会也少了,以前他们可是天天在一起的。

于是胡湘和他们几人来到大街上的酒肆喝酒,这家酒肆的房子也是刚刚盖好。

“湘哥,我在家天天被我爹爹责骂,”李堂闷下杯酒道。

“谁不是呀,我爹爹更是恨不得揍我,”赵福也说道。

“哈哈!肯定是你小子没事偷看大姑娘洗澡了,趴别人家的墙头了,”胡湘哈哈大笑道。胡湘以前就和他们经常干这事。

“早不做那事了,我都结婚了,”李堂道。

“你都结婚了,真对不起兄弟呀,没有喝上你的喜酒,”胡湘道。

胡湘北上袭击蒙古时候,李堂结婚了。

“现在我父亲天天拿你数落我,说,你们以前都是一块玩的,现在看看人家胡湘,”李堂说道。

胡湘带人袭击蒙古,都已经通过大嫂和二嫂传给了他们的父亲,还有平时胡湘的所作所为的,那是有目共睹的,早就不是哪个纨绔泼皮子弟了。

“我在团练军里面训练段时间,训练不到一个月我就坚持不下去了,被我爹爹揍了一顿,”赵福道。

胡湘也知道他这些发小玩伴,可不是当兵的料,辛苦训练估计都坚持不下去,上战场打仗更是胆小如鼠,以前的胡湘不也是这样的人吗!

还有他们要是在团练兵里面,肯定会影响别人,而且他们去了,不会从士兵做起的,大小都是个头目,这些都是胡家的亲戚,要是带头怯战,军法也不好处置。

他们都想在团练兵里混来,但太影响士兵的纪律了,不用二哥出面,其实二哥也不好出面,李森就把他们训的,都不干了,导致他们现在无所事事,自然要遭家里人骂了。

“哈哈!我们都不是打仗的料,我以后会给兄弟们介绍个挣钱的营生,保证不会比你们家目前的酿造醋,酱油,造纸,榨油差,”胡湘说道。

“真的吗?湘哥,”李堂道。

胡湘想,不是每个人都是当兵打仗的料,既然这样不如给他们介绍个挣钱的营生。

“我在临安,看到临安城遍布的香水行,现在武安一个香水行也没有,现在天气转凉了,要是建一个暖房,在里面建设个水池,可以戏水洗澡,肯定生意火爆,”胡湘说道。

“啊!这个主意不错,我就喜欢泡热水澡,现在在木桶里面泡,很不过瘾,要是有个大水池,那多过瘾,哈哈!”李堂高兴道。

“湘哥,李堂有好生意了,那我那,你们胡家逍遥醇美酒,肥皂,玻璃杯,镜子每一样都是让人眼热的生意呀,”赵福说道。

“哈哈!我们胡家这么多口子要养活,没个挣钱买卖,喝西北风呀,别说我不告诉你制作法,就是你姐估计也不会告诉你制作方法,”胡湘道。

“就是知道,也不敢制作,谁敢抢你家的生意呀!”赵福道。

“你可以开家酒楼,你看武安县城就几家小而且还简陋的酒肆,要是你建个档次高档点的,也能提高武安形象,”胡湘道。

“武安就这点人,谁去呀,再说建酒楼花钱也不少,”赵福说道。

“哈哈!你要是嫌建设成本高,我和你合伙,我出一半钱,到时候你负责经营,你六我四的分成,”胡湘道。

胡湘这样想,也是感到武安太缺乏商业气氛了,要是建设个上档次酒楼,肯定能提升武安形象,虽然现在武安人口少,但用不了几年人口会增加很多的,胡湘也想繁荣武安。

“好,如果这样我和家商量下,爹爹应该会出钱的,”赵福道。

胡湘又和两个发小谈聊了会。

武安的繁荣不能只靠胡家一家带动,应该发挥更多人投入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