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010章 河工岂是寻常事(二)

隆庆中兴 第1010章 河工岂是寻常事(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朱载坖对于这些官员的互相攻讦也是极为无奈,一方面朱载坖认为应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自己信任了潘季驯,就应该相信潘季驯的判断,但是朱衡作为常年治河的臣子,他的话也是有极大的份量的。

朱载坖只得亲自查看,以为自己做决定,在处理了南京的事情之后,朱载坖打点行装,准备北归,朱载坖第一站就是淮安府,必须要解决河漕问题,朱载坖才能放心的回到京师。

每年的漕粮是支撑大明九边和京营所必须的,朱载坖对此不得不极为重视。

朱载坖驾临淮安府之后,第一时间召见了潘季驯,询问潘季驯有关治河的方略,这次可以算是正式的召对,除了朱载坖之外,一众随驾的重臣,还有严世蕃、赵文华、鄢懋卿都参加召对。

潘季驯还是坚持自己的束水冲沙的办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黄河泥沙淤积,中下游成成地上悬河的情况,这点朱载坖也是认同,但是黄河屡次决口,动辄改道,这也是很要命的问题。

潘季驯的治河着眼于保证漕运,潘季驯也直言不讳的说道:“陛下,诸位,若南攻,不过溺民田一季耳。是逼之南决之祸小,而北决之患深。”

按照潘季驯的说法,治河的要点在于固定河道,防止河水北决,危及漕运,这也是大明治河的一向思路,朱载坖的脸色并不好看,按照潘季驯的思路,那就是要以河南、山东还有整个淮河中下游的百姓来保障漕运了。

朱载坖说道:“黄河以全河之水入淮,淮水河道窄小,一旦黄河水大,岂不是要淹没淮安、泗州等处?”

这也是朱衡坚决不同意的潘季驯方案的原因,淮河河道狭窄,很难容纳黄河庞大的水量,而潘季驯要实施束水冲沙之法,还要高筑堤坝,使得水流更快,朱载坖也是拿朱衡的这个质疑来询问潘季驯。、

潘季驯只得无奈的说道:“陛下,臣面对圣明,只得实话实说了,两权相害取其轻也!”

潘季驯的意思也很清楚,按照他的办法实施之后,漕运肯定是能够保证的,加固堤防之后,祖陵的安全也是能够保证,由于黄淮合流,水势肯定是大大超过以往,按照潘季驯的说法,大量的泥沙会被河水带走,河道加深,行洪能力会有所加强。

单独面对黄河或者淮水的洪灾,应该是可以对付的,可怕的就是黄河和淮水同时暴涨,那是肯定无法行洪的。

朱载坖问道:“那到了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

潘季驯看了朱载坖一眼说道:“陛下,真到了那个时候,为了保运河和祖陵,只有泄洪一途了。”

朱载坖很清楚,潘季驯所说的泄洪,就是在淮河南岸泄洪,以保卫凤阳的祖陵和运河。

朱载坖拿出朱衡之前的奏疏,说道:“潘季驯,也就是说,朱衡之前的话,是极有可能成真的?”

潘季驯只得点点头,朱载坖将之前朱衡的上疏给诸位臣子传阅,朱衡在奏疏中称:方运河畅流时,东南稻田数千顷咸资其利,号称膏腴。自湖水下徙,运源艰涩,民始有乏水之忧。莳种植秧,多违常度。夏秋间禾欲登扬,而水潦横溢,以淹没告者踵相接也。民力既殚,疏浚堤防之功不至,浸淫日久,高田多龟坼,下田成污莱,向之膏腴化为瘠区。

这是朱衡对于按照潘季驯治河过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做的预想,朱衡认为,一旦按照潘季驯的办法治河,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而高家堰等工程的一旦完工,就肯定会使得这个湖泊的面积急剧扩大,大量的良田、甚至现在的泗州城都江北淹没。

因为泗州不仅地形低洼,淮河河床也深广,在前宋时期,在盱眙就可以可看到海潮倒灌现象。一旦河水上涨,泗州必不可保。

朱载坖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当即说道:“去淮泗的舆图来!”

潘季驯赶紧命人取来地图,朱载坖和一众臣子们在地图上查看,朱载坖终于知道自己漏了什么,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洪泽湖,现在沿淮河就是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但是一旦按照潘季驯的方案实施,黄、淮合流,由于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黄、淮、运交汇的清口一带河身不断抬高。黄河河床高于淮河,黄强淮弱。淮水在清口受阻,下泄不畅,必然将河水蓄积在现在的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等处,从而将之连成一片,形成真正意义上洪泽湖。

朱载坖指着现在的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等处说道:“潘总河,一旦清口淤积,淮水下泄困难,这几个湖泊必然连成一起,形成一个大湖,在加上黄河裹挟而来的泥沙,恐怕泗州是必不可保的。”

虽然高拱等人并没有治河的经验,但是对于朱载坖的这个说法他们却也是认可的,很显然朱载坖说的确实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联系到之前朱衡的上疏,高拱等人意识到,此事恐怕却是如此。

高拱问道:“潘总河,这事确是如此吗?”

这可不是小事,这数个湖泊要是真的连起来,就是数以百万计算的良田,还有一座泗州城,泗州可不是什么边远州府,泗州处于黄河与长江的漕运中心,有水陆都会之称,一旦真的如此,那对于大明的震动绝对不小。

高拱问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严世蕃说道:“高阁老,除了淹泗州,别无他法。”

高拱看了一眼严世蕃,问道:“严少司空还懂治河?”

严世蕃笑笑说道:“高阁老说笑了,下官不懂治河,但是知道,泗州城北不能淹,所以只能放弃泗州。”

严世蕃指着泗州城北,连朱载坖在内的所有人都明白了严世蕃的意思,因为祖陵就在泗州北侧,肯定是保祖陵而弃泗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