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980章 云动风起姑苏城(八)

隆庆中兴 第980章 云动风起姑苏城(八)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严讷很清楚,现在主动权已经完全在胡宗宪、张居正手中了,这帮人还想和胡宗宪这样的人掰掰手腕,何其愚蠢。

而现在,在苏州城内的浙直总督衙署,张居正、胡宗宪与蔡国熙、沈炼齐聚一堂,眼下官军大举出动,已经基本稳定了苏松的局势,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向朝廷奏报此事。

首先这肯定是一起逆案,这毋庸讳言,士绅们唆使帮闲、家丁,裹挟百姓,冲击并焚烧苏州府衙,劫夺人犯,随便哪一条都足够谋逆的大罪了。

张居正和胡宗宪联名,将苏松发生的事情具奏上本,向朱载坖予以汇报。

这这个时候,蔡国熙自去乌纱,对张居正和胡宗宪说道:“阁老、部堂,苏松之事就拜托了,下官也不劳科道弹劾了,还是自己乖觉一点罢了。”

蔡国熙很清楚,自己作为苏州知府,难辞其咎,科道肯定会弹劾自己的,与其如被科道弹劾,不如自己挂冠而去,倒显得潇洒一些。

胡宗宪一把抓住蔡国熙,将他拉回来,又给他戴上乌纱,说道:“春台(蔡国熙字),这么大的事情,你这个苏州知府的四品乌纱可顶不住,此事有老夫,与你无关。”

蔡国熙说道:“部堂大人乃是国之干城,岂可因为这等事情而被连累?”

胡宗宪笑着说道:“春台,老夫何曾在乎这一身荣辱?只是后面的事情,就拜托叔大和春台了。”

胡宗宪很清楚,自己这个浙直总督,本就是来干脏活的,干完了脏活,自然就得放一边去了,蔡国熙想说些感激的话来,胡宗宪摆摆手,等到张居正和沈炼走后,胡宗宪才说道:“春台不必谢老夫,这些事情不过是老夫应当应分之事,要谢就该谢陛下。”

蔡国熙说道:“部堂何必如此啊!”

在蔡国熙看来,胡宗宪完全没必要这样,毕竟他可是浙直总督,在这件事情上,不像蔡国熙作为苏州知府,必须要承担责任,相反胡宗宪安定地方,有功无过,胡宗宪何必自己将这件事顶了下来保全蔡国熙呢。

胡宗宪叹息一声,说道:“春台啊,皇上要用的,你推不倒;皇上不用的,你也保不了。老夫言尽于此,就再啰嗦两句吧,春台是理学名臣,学问大家,可是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用来办事百无一用。无论是在朝堂上鼓噪的官员,还是这次闹事的士绅,哪个不是读了圣人书的,可是他们干的事情,禽兽都尚且不如!”

面对胡宗宪的话,蔡国熙也是一阵无言,只得向胡宗宪长揖谢过之后才回到府衙,清理打扫之后继续办公。

接下来胡宗宪一面上疏朱载坖,将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来,称蔡国熙的所作所为都是出自于胡宗宪的指使,所有责任由他胡宗宪承担,同时在官军强大的威压之下,严绍庭一面按照口供,抓捕人犯,查抄家产,一面将事情始末上奏朱载坖。

而胡宗宪以浙直总督身份再次要求苏松等地的粮食以不低于三钱一石的价格收购百姓的粮食,敢有违抗者,就是逆党的同谋。

这些商人现在已经不敢和朝廷对抗了,没了士绅们在背后撑腰,这些商人哪个敢真的对抗官府。蔡国熙立即组织人手,恢复苏州秩序,重新开始赋税的征缴,这次没有士绅敢于闹事了,赋税的征缴工作进展异常顺利。

而张居正并没有在苏州呆多久,在苏州恢复秩序后,张居正就赶赴松江,首先到自己的老师徐阶府上探望恩师。

得知张居正到来,徐阶自然是极为高兴的,亲自前来迎接,张居正向徐阶行礼,徐阶赶紧说道:“叔大,如今老夫一介白身,可当不起你这个内阁辅臣的大礼啊。”

张居正赶紧说道:“恩师这样说,弟子无言以对了!”

徐阶笑着说道:“叔大说笑了,能来看我,老夫已经十分高兴了!”

张居正搀扶了徐阶进入徐府中,杨继盛也在,连忙过来行礼,张居正笑着说道:“椒山也在啊!”

师徒三人进入书房之内密谈,徐阶笑着说道:“叔大,这坐断东南,感觉如何啊?”

张居正苦笑着说道:“恩师,弟子坐断东南不曾,但是战未休倒是真的。”

徐阶闻言只是笑笑,张居正说的也是实情,自从张居正担任这个督师南京以来,为了推行新政,每日里都是和士绅们、东南的官员甚至朝廷的官员们勾心斗角,搞得张居正是不胜其烦。

徐阶听罢,笑了笑说道:“叔大,事未经历不知难嘛,这些事情,日后你会见得多的。”

师徒三人寒暄了一会,又聊到现在苏松的局面上来了,现在明面上苏松的事情已经算是解决了,但是张居正很清楚,这只是治标,并非治本,朝廷高压之下,士绅们当然会乖觉一些,可是一旦朝廷的压力减少,士绅们就会故态复萌的,张居正希望建立一个长久的办法。

徐阶听了之后,问道:“椒山,你是当过知县的了,觉得这东南的知县怎么样?”

杨继盛摇摇头说道:“这苏松的知县,着实不是人干的,赋税之重,官司之多,数十倍于其他州县,县官根本无从措手。”

徐阶点点头说道:“椒山说的是了,这东南的州县官吏,事务数十倍乃至于其他州县,而县令、知州、知府们,却仍然是那些人,哪里有能力处理这么多的公务?”

徐阶认为,导致朝廷对于东南掌控能力不足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官府无力,以一县来说,仅有知县一人,县丞、主簿数人,最多的也不过苏州府治下的吴县,有除县丞一员外,还有治农县丞一员、管粮县丞一员、抚民县丞一员、主簿一员,共五名佐贰官,加上县令,也不过六人,这六人就是整个一县的官了,下面的什么典史、书吏等都是不入流的小吏。

而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大明最难治理的一个群体,最繁杂的事务,怎么能够得心应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